<p class="ql-block"> 中國的燈籠又稱燈彩,是中國人喜慶團圓的象征。中國的燈籠起于秦漢。漢初起,每年正月十五前后,當一輪明月剛剛出現在東方天際,人們就掛起象征吉祥、幸福、紅火、團圓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氣氛。東漢明帝時,他按佛教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令士族庶民都掛燈,逐漸形成了民間盛大的節日——燈節,后也稱元宵節和上元節。</p> <p class="ql-block"> “彩燈兆祥,民阜國強”。今天的和諧中國,元宵燈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乃人生之大幸。</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逢元宵節,“不論貴族士民,均可破常規,順習俗,制燈賞玩,夜游嬉鬧”。“眾里尋他千百度”,平日足不出戶的深閨淑女,往往乘此機會與意中人相約會面。元宵燈節成為中國廣大地區人民喜聞樂見的民俗娛樂活動。</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們以正十二面體燈籠為例,學習燈籠制作。通過學習簡單的紙燈剪刻,理解生活中的形式美法則,領會中華傳統節日中體現出的人性美、風俗美。</p> <p class="ql-block"> 一,用尺規設計圖稿。先畫一個合適的圓,接著作圓的內接正五邊形。在此基礎上,設計簡單易做的攢心五星形圖案。在學校打印6張。(不要在家打印,用自己的打印機費紙費墨費機器還費電,不劃算。)當然,也可以設計其他圖案。</p> <p class="ql-block"> 二,把設計稿蒙在彩色卡紙上,訂書機固定。用刻刀或美工刀刻出圖案,一次可做兩層。須刻6次,共12片。</p> <p class="ql-block"> 三,按設計稿折出正五邊形。剪去圓形以外多余部分。</p> <p class="ql-block"> 四,白紙蒙面,剪去多余白紙。</p> <p class="ql-block"> 五,正十二面體上底和下底這樣加工。</p> <p class="ql-block"> 六,用雙面膠和訂書機粘接組合。上底穿上提手,下底綁上中國結流蘇。正十二面體燈籠就制作完成。一般地,完成一個燈籠要2課時,第一課時設計剪刻,第二課時粘接組合。</p> <p class="ql-block"> 此外,我們開封市祥符區范村一中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還制作完成了30多種手工燈籠。現展示一些,與各位大神交流。</p> <p class="ql-block"> 開學第一課制作燈籠,可以讓孩子們盡快收心,融入到富有情趣的校園生活中來。當然,也可以居家親子,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密關系,增加家庭生活的和睦氣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湘阴县|
喜德县|
西吉县|
巴南区|
和政县|
井冈山市|
集贤县|
钟山县|
乌鲁木齐县|
黄龙县|
金川县|
禄丰县|
娱乐|
青田县|
沅江市|
财经|
博野县|
安国市|
黔东|
商洛市|
怀化市|
南城县|
长白|
衡山县|
敦化市|
宜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调兵山市|
芮城县|
汕尾市|
通道|
文登市|
景洪市|
松原市|
饶平县|
东乌|
象山县|
长寿区|
华阴市|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