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與新冠毒君玩了兩年的躲貓貓游戲,一直僥幸無恙。終于在最近新舊年交替之際沒躲過去,被強邀到他的瘟疫王國里轉了一圈。現在所幸已經逃出來了,在這里寫寫經歷感想,希望能對他人有點兒參考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我是去年12月下旬離北京去美國度假的。當時正是美國染疫人數躥升之際,在京的朋友把我的美國行看得好像是去闖龍潭虎穴一樣。也難怪大家這么想,印度去年五月德爾塔變種肆虐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也不過四十萬左右,就被媒體驚呼為“末日降臨”、“人間地獄”。美國人口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但在新舊年交替之際每日新增感染人數居然一度超百萬,僅看數量,美國疫情嚴重程度應該是印度去年最慘烈時的十倍以上了。那會是怎樣一種悲慘景像呢?</p> <p class="ql-block">(三)不想到了美國之后,所見所聞卻令人大感意外。完全不見“什么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之像,相反,人們過日子的正常、井然程度居然超過了一年以前。一年前的2020年底我也曾去美國住了一個來月,當時每日新增病例也就二十萬上下,但進入公共場所一般是要求戴口罩的;很多餐廳關閉了堂吃,仍然有堂吃的也都限制顧客數量,并且餐桌之間有塑料板隔離;特朗普和福奇三天兩頭的在電視上露面通報疫情,人們明顯地感受到一種緊張、擔憂的氣氛。但今年在日均百萬上下的新增感染病例的背景下,卻完全是一種更和緩、松弛的景象。我去過的公共場所除醫院診所外,都不再要求戴口罩,有些是建議戴;餐廳都全面開放堂吃,并且不再有什么顧客人數限制或空間隔離措施;最令人驚異的是,這個時候正值全國職業橄欖球季后賽和大學籃球季賽,舉行比賽的體育場館都是人山人海,座無虛席,而且觀眾高聲喊叫,很少有人戴口罩的,光看這種景象,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正在遭受大流行病嚴重襲擾的國度;電視新聞里很少見到官員和專家談論疫情了,官方建議的感染者居家隔離的天數過去是14天,但恰在感染人數竄升的12月底時降到了5天。</p><p class="ql-block">下面這張照片中是今年1月30日堪薩斯城和辛辛那提的橄欖球比賽觀眾席景象,你能從中找出幾個戴口罩的???</p> <p class="ql-block">(四)為什么會是這樣?大概有幾個原因:1)歷經兩年的時間,新冠病毒的真面目逐漸顯露,早已不像初期那樣神秘可怕了。雖然兇險,但重癥和死亡只發生在總人口中很小的群體中,主要是高齡和有相關基礎病的人群,這就使絕大多數人松了一口氣。2)過去一年來疫苗的推出和推廣起了作用。雖然疫苗對防止病毒感染的作用不大已成共識,但降低重癥和死亡的作用還是得到不少認可。美國雖然開始接種疫苗的時間較早,但和其它很多國家比,接種率并不是很高,接種過兩針的比率在達到百分之六十多以后就遇到頑強抵抗,難以繼續增長。但是上面說的最有可能遭遇重癥和死亡的人群也恰好是接種率最高的人群,65歲以上人群已達到百分之九十多的接種率,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高危人群起到安定作用。3)幾個月前興起了奧秘克隆新變種,雖然它的傳染性比以前的變種增強,致使感染數量激增,但導致重癥和死亡的比例并沒有成比例的上升,而且多家研究報告指出這種新變種主要感興趣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好像懶得去攻擊肺部。這個因素在放松人們情緒上起了重要的作用。4)美國的公共衛生設施的基礎條件較好。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沒有家庭醫生的也可以無需預約隨時到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小型家庭診所看病,因此大量的輕癥感染者被家庭醫生和家庭診所“截流”了,根本無需隔離和去醫院。感染奧秘克隆的人雖然重癥比例減少,但由于基數大大增加,需要住院的人也不免增加,個別地方出現床位緊張現象也有可能,但總的來講這個問題并沒有成為多大的事。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提供的圖表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出,雖然美國在今年一月份由于奧秘克隆感染者大幅增加,相應的新冠住院者數量也有增加,但總體看,空置病房還是有比較充足的數量的。</p> <p class="ql-block">(五)大概和這種普遍的松弛氣氛有關,我的警惕性也降低了,估計因為圣誕節到元旦那幾天去過幾家餐廳吃飯,便不幸“中招”(只是猜測)。</p> <p class="ql-block">(六)我在離京前幾天注射過一針國藥疫苗。到美國后又注射了一針莫德納,但注射后第二天就出現各種癥狀,當時沒怎么當回事,以為就是疫苗反應或感冒而已,只是因為臨近去迪拜的出發日,才按規定提前72小時小時去做了核酸檢測,這時已是癥狀出現的五天之后了。當時還想著到中東暖和的地方對擺脫感冒有好處,不想收拾好了行李,臨到要去機場時接到了核酸檢測結果:陽性。</p> <p class="ql-block">(七)我的檢測是在美國連鎖藥店CVS做的,在檢測結果報告上,除告知檢測的技術手段及檢測結果外,還簡單介紹了新冠肺炎的病因及常見癥狀,并且告知了檢測結果陽性者下一步應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絕大部分病例可以居家康復。你應該持續呆在家中,減少與外人接觸,直到:(1)你在沒有吃退燒藥的情況下已退燒至少24小時;并且(2)自你出現癥狀后,你的癥狀已持續改進至少五天。</p><p class="ql-block">2,除非你出現緊急病癥,不需要到醫院尋求治療。</p><p class="ql-block">3,告知雇主你的陽性檢測結果。</p><p class="ql-block">4,告知你的家庭醫生你的陽性結果。</p><p class="ql-block">5,持續居家自我監測,如果癥狀加重,尋求醫務人員幫助。</p><p class="ql-block">6,如果你檢測陽性但沒有任何癥狀,也需要居家自我隔離五天(避免傳染他人)。</p> <p class="ql-block">(八)從上面這個檢測報告你可以看出:如果你的檢測結果是陽性,成為所謂的“新增確診病例”的一員,你需要做的事大體是兩項:(1)如果你是輕癥,就自己居家靜養至少五天;(2)如果你是重癥或者由輕轉重了,就尋求專業醫療幫助。</p><p class="ql-block">總的來說,這基本是你自己的事。</p><p class="ql-block">除了你自己的醫生和雇主外,你可以把患病的事視為隱私,無需告知任何其他人,即使醫生和雇主也是你自愿告知,沒人能強制你。我所居住的小區有個自治性的業主委員會,大概是市政府和居民之間唯一的中間組織機構了,但疫情管控這事與他們完全無關,小區有個網站,大家在上面交流各種信息,但小區里誰感染了新冠這樣的事,絕對不會有人提起的。</p><p class="ql-block">也難怪,即使有人想管,也不具備管的條件和手段。因為不管你的小區里有多少人染病,一不會封閉小區和給家門貼封條;二沒有追根朔源的流行病學調查;三沒有任何健康碼、行程碼等各種“碼”來跟蹤你的行跡,各個公共場所入門處不僅不查“碼”,連測溫的也沒有;四沒有大規模的集中性核酸檢測,很難摸得清一個區域內的疫情狀況。</p><p class="ql-block">所以五天的自我居家隔離,基本也是靠自覺,沒有上面說的那些管控手段,對你的行動自由很難有多大影響,更不會“連累”你的那些密接、次密接、次次密接者的行動自由了。</p> <p class="ql-block">(九)我在做核酸檢測時,已經是出現癥狀五天之后,拿到確診報告已經是八天之后。大部分輕癥或無癥狀患者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可以解除自我隔離了。可我雖然也是輕癥,沒有明顯的上呼吸道癥狀,但是持續的疲乏無力一直得不到緩解。初發病時體重一直下降,那幾天幾乎一天掉一磅,最多時累計掉了九磅之多。于是決定還是去咨詢一下家庭醫生。第一次是視頻咨詢,醫生聽了我的情況,決定安排一次面談,以便可以對我做聽診及其它相關檢查。</p><p class="ql-block">雖然我是一個“確診病例”,但并沒有什么定點指定醫院處理我的問題,任何一個家庭醫生和家庭診所都可以接診新冠患者。而且我去家庭醫生的診所時(這個診所有十幾個醫生),診所里也沒有為新冠患者設立什么專門的隔離區域,醫生和我對面交談也只是戴了口罩而已,沒有穿那種“太空”防護服。順便說,我那段時間除了家庭醫生外,還“拜訪”了眼科、牙科、心臟科、內分泌科、檢驗科等多處醫院、診所,從未見到一個醫護人員穿著“太空”防護服的。(不過我沒有去過醫院的ICU特護區,那里醫護人員是否要穿“太空”防護服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十)醫生檢查了我的血氧值是96,尚屬正常,加之沒有發燒、氣短等癥狀,醫生判斷我屬于輕癥,繼續在家休息就是了。但她出于謹慎,還是安排我做了胸部透視和CT。兩項檢查結果出來后,果然我的肺部有輕度感染。這時我有點兒緊張,不是說好了的奧秘克隆只在上呼吸道轉悠一下,很少侵犯肺部嗎?怎么我就偏偏成了這少數派了呢?</p><p class="ql-block">我問醫生,這種情況下,我是否應該看專科醫生或者住院,醫生說現在還不需要。我問什么情況下才需要呢?她說如果你的血氧降到92,出現呼吸困難時再考慮。</p><p class="ql-block">雖然住院的監測、檢驗和應急處理條件肯定比家里好得多,但既然醫生不認為我夠格,只好遵從醫囑了。顯然家庭醫生們也是有篩查過濾、盡量不給醫院增加壓力的義務的。而且這里不流行關系文化,遇到這種事,很少會有人通過托人情去獲得自己認為更理想的解決方案。</p><p class="ql-block">(十一)針對我的情況,醫生只開了一個星期的很普通的強力霉素(四環素類藥),之后又續開了五天的強的松。此后再沒有去看醫生,只是和醫生在電話上交流過幾次癥狀情況。</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注射疫苗和染疫之間的時間太短,疫苗還來不及發揮什么作用,所以我和新冠病毒的戰斗,只能靠這個并非新冠特效藥的四環素,和我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朋友——免疫系統了。</p><p class="ql-block">我的身體免疫能力應該還是可以的,過去十年沒得過感冒,但這次和新冠病毒對陣,似乎戰斗力不是那么強。同城一個不大的朋友圈中,包括我在內有六個人前后腳感染,其他五個人或者是無癥狀,或者是幾天后就康復了,其中有的人根本沒去看醫生,有的人康復后連再次檢測都不做。我雖然也沒出現什么大問題,一直沒達到醫生說的重癥標準,所以一直與醫院無緣,更與呼吸機無緣(謝天謝地),但在十二天頭上再次檢測轉陰后,那種疲乏的感覺還仍然持續了兩周左右。</p><p class="ql-block">除了疲乏的的癥狀,還有一些連帶的小毛病,比如我一段時間牙疼,牙齦和半邊臉腫脹,這是從來沒在我身上發生過的事。醫生說這可能是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統紊亂,因為免疫系統和病毒戰斗得太興奮了,把牙齦上一點兒小毛病也誤認作是病毒,用力過猛引起的。</p> <p class="ql-block">(十二)我被感染是在元旦前后,基本恢復是在春節前后,在兩個節日之間度過了雖沒有大的驚險,但也不輕松的日子。基本恢復之后,中斷了好幾個星期的戶外運動又得以進行了,感到陽光是那么明媚,以前那些平常的景色都那么美好。</p><p class="ql-block">回頭一看,我染疫這段時間正是美國每日新增病例激增又劇降的一個時期,從下面的美國過去一年新增病例圖上看,像是拔地而起的一座陡峭高聳的山峰(說山峰可能還不那么準確,似乎更像是一支蠟燭)。</p> <p class="ql-block">(十三)美國每日新增病例最近幾天已經從一個月前的高峰降下來百分之八十多。所以我是不早不晚,恰在感染風險最高的這段時間被感染了(我確診那天全美的新增病例是76萬),說起來有些不走運,但想想最終沒有成為百分之幾和百分之零點幾的那些統計數據中的一員,煩惱也就減少很多了。</p><p class="ql-block">(十四)根據我作為一個新冠感染者的近距離觀察體驗,美國政府和民間應對疫情的方式方法是有其適合自己的國情、民情的特點的。雖然新增病例高的嚇人,甚至可以說是領先全球,但社會上并沒有呈現什么亂象,更別說慘象了。我覺得他們做法的基本特點是:依托科技和公共衛生系統這兩大支柱,把服務手段弄完備,然后給個體民眾以較大的自由空間來選擇如何利用這些服務。科技方面,主要就是大力研發疫苗和對癥藥,改進檢測手段等。美國研發生產的兩款疫苗在國際上較有信譽,被多國使用(輝瑞疫苗被152個國家使用);最近又推出了居家自我檢測劑,從一月底開始每戶可以免費領取第一批的四盒試劑。在發揮公共衛生系統作用方面,上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至于服務手段有了,你用不用、怎么用,則主要是你個人的選擇了。</p><p class="ql-block">開玩笑地說,新冠病毒在美國似乎也享有比較大的自由。在我看來,美國人對待病毒的態度總的來說就是:沒感染的時候預防(疫苗等),感染了以后治療。至于如何在一部分人感染了之后,堵住病毒的擴散路徑,不讓它繼續亂跑,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確診之后的五天居家隔離當然是防止擴散的措施之一,但因為只是建議,沒有任何強制措施,效果肯定不如集中隔離;而且,對確診之前的潛伏期和發病期已經發生的擴散如何朔源堵截,這事無人問津。</p><p class="ql-block">在這種應對方式下,人群中的感染率難以有效控制,一定條件下會急劇增加,是可以預見的現象。但另一方面,它伴隨的是對公眾自由和日常生活秩序的打擾相對較少、行政成本不至過高、有助于盡早達成群體免疫等等,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當然,目前在美國流行的病毒幾乎百分之百是奧秘克隆,它的高感染率、低重癥率的特點,對美國這種應對方式恰好起到了某種“配合”作用,如果不是這種類型的病毒,可能遇到的困難更大些,也未可知。</p> <p class="ql-block">(十五)上面是作為一個不久前的新冠感染者,我的一些體驗和觀察。最后從純粹個人角度再補充幾句:1)新冠不可怕,不必恐慌和過度防備。2)但也不要掉以輕心,能不得還是不得好,特別是高齡和有相關基礎病者,要承認自己的弱勢群體地位,比其它組別的人群更多一點兒小心。3)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可能在保護人們不受感染上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很多染疫的人都是在其中一個環節上疏忽了。4)比疫苗、藥物、外部防護等一切措施都更重要的,還是你的身體免疫能力。雖然這個事與多種因素包括遺傳相關,不是舉手之間就能馬上改善的,但至少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盡可能不讓它的功能減弱,還是有很多事可做的,比如加強營養、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控制基礎病、不吸煙,等等。</p><p class="ql-block">最后有兩點說明:</p><p class="ql-block">1)美國地區性差別很大,連拜登都說,美國在防疫上沒有統一的聯邦政策,各州要好自為之。所以我講到的只是我自己的見聞,你如果在某一地區看到的情況與我說的有所不同,那一點兒都不奇怪。</p><p class="ql-block">2)文中涉及到醫學方面的一些事情,也只是我的見聞及個人理解,不足為憑,你有任何健康問題還是以你的醫生所說為準。</p><p class="ql-block">(陶海粟 2022-02-18)</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富平县|
合江县|
富锦市|
五寨县|
榆中县|
夹江县|
罗山县|
白玉县|
绥阳县|
大埔县|
新昌县|
安西县|
康平县|
舒兰市|
丰镇市|
锦州市|
侯马市|
碌曲县|
华坪县|
从化市|
竹山县|
翁牛特旗|
龙江县|
大同县|
彭水|
奇台县|
嵩明县|
防城港市|
威海市|
嘉荫县|
维西|
会东县|
杨浦区|
布尔津县|
雷波县|
芮城县|
当雄县|
界首市|
玛多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