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h5><div><br></div><h5> 有條路,曾經(jīng)商旅在漫漫黃沙中穿梭,駝鈴聲聲,但它最終還是消失了,無影無蹤,痕跡皆無。現(xiàn)在,人們踏破蒼茫,深入戈壁深處的無人區(qū),千里尋訪,這條路就是已消失千年的絲路古路大海道。</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位于新疆哈密西南部,羅布泊的北部邊緣,是古代敦煌到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路,啟用于漢代,是已知的14條古絲綢之路中最隱秘的一條。由于地理環(huán)境惡劣和兇險,唐代后廢棄,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經(jīng)過的“噶順戈壁”,又稱八百里瀚海,史書上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叫“莫賀延磧”。1300多年前,唐僧“玄奘”途徑于此,寫到:“莫賀延磧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fù)無水草……四夜五日無一滴(水)沾喉,口腹干焦,幾將殞絕”。大海道因其在中西方交流中的巨大作用,一直都受到學(xué)界重視,但由于歷史久遠(yuǎn),史料缺乏,當(dāng)古絲綢之路多數(shù)線路都逐漸清晰時,大海道段仍然處于模糊狀態(tài)。</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名稱,出自敦煌殘卷《西州圖經(jīng)》。二十世紀(jì)初,法國人伯希從敦煌劫掠文物有一卷殘損的《西州圖經(jīng)》,記錄了西州(高昌)與外界溝通的十一條道路,每條路都有名稱。其中記載:“大海道,右道出柳中縣(今魯克沁)界,東南向沙州(今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誤 ,有泉井咸苦,無草。行旅負(fù)水擔(dān)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還有文字稱之為“大沙海”,唐代《元和郡縣志》卷40記載,西州(今吐魯番)高昌城“東南至沙州一千四百里”有“大沙海,在縣(唐代柳中縣)東南九十里”。</h5><div><br></div> <h5><br></h5><h5> 也就是說,大海道起點柳中,即現(xiàn)在鄯善縣魯克沁鎮(zhèn)。漢朝以前為姑師屬地,漢武帝時屬車師前國。東漢永平年間,西域長史駐地稱為柳中。大海道終點沙州,西戎之地,即現(xiàn)在敦煌西。漢代以后設(shè)敦煌郡,之后歷史上的瓜州、敦煌、沙州、鳴沙都是一個地方。</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原本就是大海的一部分,在遙遠(yuǎn)的地質(zhì)年代曾經(jīng)是古地中海東岸,隨著地質(zhì)運動,大海蛻變?yōu)榫薮蟮暮戳_布泊,湖泊退去變成了今天的瀚海戈壁。</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屬于平原微丘區(qū),是我國石質(zhì)戈壁分布最廣的區(qū)域。大海道的北面,是海拔四千米左右的東天山,地勢、氣壓高而氣溫低。大海道所處的位置,位于哈密十三間房百里風(fēng)區(qū)的下方,海拔約兩百米,地勢低,表面沒有植被,氣溫高,形成高溫低壓區(qū)。兩地巨大氣壓差,形成強大氣流,因此,在大海道區(qū)域常暴風(fēng)狂沙,特別在春夏之交時節(jié),狂風(fēng)更是日夜相伴。</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雅丹群落,姿態(tài)奇特,種類多樣,幾乎涵蓋了雅丹發(fā)育的所有階段。在遠(yuǎn)古地質(zhì)紀(jì)中,大海道所在的哈密盆地,受不同程度和不同期次構(gòu)造運動影響,大海變?yōu)殛懙兀O喑练e轉(zhuǎn)變?yōu)殛懴喑练e,為雅丹地貌成景提供了必要的物質(zhì)條件。</h5><div><br></div> <h5><br></h5><h5> 雅丹地貌形成主要受流水、風(fēng)力、重力坍塌、熱脹冷縮及雨水淋濾等物理作用影響。早期以流水作用為主,晚期以風(fēng)力、重力坍塌等作用為主。大海道雅丹區(qū)域多為裸露的戈壁灘,植被覆蓋率低,地表儲水能力差。降水和雪山融水匯集成間斷性河流,產(chǎn)生強大的沖蝕力,將原本平坦、連續(xù)的地表切割成深淺不一的溝壑,加上不斷出現(xiàn)的重力坍塌和風(fēng)蝕作用,雅丹地貌逐漸形成。</h5><div><br></div> <h5><br></h5><h5> 大海道地區(qū)地勢北高南低,大風(fēng)和流水從北向南入侵,北部水流較小,對地表的侵蝕也較少。越向南,水流和風(fēng)速逐漸增大,地表受到的侵蝕也越大。因此,從北向南可看到不同發(fā)育階段的雅丹分布,越往南大型雅丹分布越集中。</h5><br> <h5><br></h5><h5> 大海道是雅丹地貌和瀚海戈壁的復(fù)合體,幽藍色的廣袤戈壁灘托起一座座形態(tài)各異的雅丹峰丘,穿行其間猶如大海中行舟。雅丹是立體的,戈壁是平面的,能看到處于不同發(fā)育時期的雅丹地貌景觀。</h5><div><br></div> <h5><br></h5><h5> 有一片小小的綠洲,見到了茂盛的水草。據(jù)說,此地有一眼人工鉆探的泉,當(dāng)年地質(zhì)勘探隊員在此打了口深水井,幾十年過去了,依舊涌水不斷,滋潤著干枯、荒瘠的戈壁灘,成為一片小小的綠洲。</h5><div><br></div> <br><h5> 大海道是最令人心魄震撼的地方,魯迅說: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大海道中漫游兩天,天地蒼茫,人跡罕至,沒有路,但到處都是路。</h5><h5> 當(dāng)塵煙散盡后,狂風(fēng)裹挾著沙粒就會將凌亂的車轍掩埋,瀚海戈壁將重歸寂靜,垂立的峰丘又將孤獨地延續(xù)著自己的輪回。</h5><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武胜县|
通许县|
深水埗区|
永登县|
子长县|
平原县|
秀山|
屯昌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台北县|
平安县|
永靖县|
湟源县|
宁南县|
德阳市|
天等县|
洪江市|
神农架林区|
安塞县|
平武县|
章丘市|
肥乡县|
台山市|
临清市|
怀安县|
清水县|
海宁市|
双城市|
大化|
澄江县|
乐至县|
新泰市|
常熟市|
张北县|
团风县|
绥化市|
吴忠市|
龙海市|
湘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