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3日,北京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直到下午三點多了,忽然想去頤和園拍雪景,于是背起相機匆匆出發……</p> <p class="ql-block">這一次走的是南如意門。一進門便可看到位處頤和園東南角的繡漪橋。繡漪橋的名稱取其“繡漪”字面的含義,即水面漣漪的波紋。說來也巧,那天我恰好拍到了這樣的實景!</p><p class="ql-block">繡漪橋從造型看與西堤上的玉帶橋酷為相似,高約9米,為頤和園三座單孔高拱橋中最高的一座。它始建于1759年,比玉帶橋晚建9年,是當年進出清漪園(即頤和園前身)的水路通道。</p><p class="ql-block">往常橋上總是游客不斷,而那天為了保障雪天出行的安全,管理人員設立了“防線”~禁止任何人登上橋面!這卻在無意中為喜愛攝影的人們提供了便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撲面的寒風依然吹落著細雪,遠處的山影似乎隱身在雪霧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遠遠地望著西堤上的柳橋,猶如夢境般地朦朧……它是西堤著名的“六橋”之一,也是整個頤和園中唯一的一座“五孔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東堤上的松軟積雪已被過往的游客踩踏結實了,路面很滑,總看到身邊有人滑倒,(當然多是頑皮的小孩子,偶有歲數大的,還真為她們捏把汗)。好幾次,自己也差點滑倒,幸好及時調整了身體重心,算是“有驚無險”;但這讓我更加留意腳下,小心地緩步前行,時時警醒著自己千萬不能跌跤……</p><p class="ql-block">站在冬雪樹下拍到了這張雪景~冬日視野開闊,湖邊的岸柳輕輕垂絲,遠處便是頤和園東堤上最具代表的景致之一~十七孔橋和南湖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臨近十七孔橋,才感受到頤和園的客流量并沒有因下雪而受到影響,反之,好像比平日里更多?;蛟S因為雪中的頤和園有平時看不到的風景;身邊往來的游客中確有不少是北京本地的居民;此刻他們也“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地特意趕來觀賞園中難得一見的雪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雪妝點的廓如亭似乎更加精美靚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知道當天的雪究竟下得多大?看看這頭“臥雪守望”的銅牛,就會給你一個準確地答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樣真切而又簡潔的場景,恐怕只有在下雪天才能遇到……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或許正是這種獨特的“天然潤筆”成就了中國畫的“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忽然,一群水鳥“從天而降”,慌忙端起相機抓拍,只遺憾還是晚了一些……</p><p class="ql-block">“真實的捕捉”這就是攝影帶給人的最大樂趣!因為,時空瞬息萬變,沒有一個瞬間是能夠重復出現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實,若不是下雪,春節期間的氣溫已有所回暖。望著寬闊的昆明湖,似乎早已是冰消雪融微瀾起,嬉水禽鳥追逐歡……那一刻身臨其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慷慨”!</span>在天寒地凍飄飛雪的同時,竟還能向人們展示著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畫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銀裝素裹”的季節里,紅色是如此地奪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遠處,另一位身披紅斗篷的姑娘正在用手機拍攝柳枝上的“雪球”。</p><p class="ql-block">細細端詳著畫面,那一刻仿佛讓“古典與現代”在不經意間與自然融為了一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一道有雪裝飾的“松柏墻”,讓人享受了“樹掛”之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過文昌閣的城關,看到通往知春亭小島的“七孔橋”上擠滿了賞雪的游客……這里是東堤上又一個熱門景點。<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僅是每年沐春賞花的好去處,還是常年選景拍攝萬壽山佛香閣的最佳地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嚴謹地說,知春亭所在的景點是由“七孔橋”和“三孔橋”連接起來的兩個小島。</p><p class="ql-block">據說,在清乾隆年間連接兩座小島的分別是“六折”與“三折”的兩座木制折橋。其中只有“六折”的一座帶有護欄,并且兩座小島上都建有“亭式”建筑,只可惜,這一切全都被“英法聯軍”焚毀了……</p><p class="ql-block">現在所見的知春亭和連接小島的兩座橋均為清光緒年間為慈禧太后賀壽時重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七孔橋”的拐角處,拍到的畫面總有些不盡人意;無奈橋面上的游客太多,難以“等到”一個合適的拍攝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城關位于頤和園東堤景區,臨近新建宮門,因閣中供奉文昌帝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754清乾隆年間,最初為三層樓閣,大概是當年這座皇家園林的“六大城關”中最恢宏的一座。后被“英法聯軍”焚毀……清光緒年間(1891年)奉慈禧太后懿旨重建時減為兩層,只有10米高的城臺是清漪園時留下的遺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仁壽宮前的“龍爪槐”,枝條上掛滿了小紅燈籠,一場大雪讓這些“龍爪槐”凸現了本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實,一眼望去這扇門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單就木門本身大概在北京的胡同或是北方古老的鄉村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這里所不同的:一為它所開設的位置是在仁壽殿庭院北面的“宮墻”處,“朱門紅墻”這種顏色撘配可不是普通百姓家能享用的,何況墻檐上的一角還露出院內“雕梁畫棟”的屋脊……再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門上貼了兩個醒目的“福字”,令人多了一份過大年的喜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仁壽門旁的古松,樹上落滿積雪,但依然昂首挺立……</p><p class="ql-block">看到這一幕,不由地回想起陳毅元帥的那首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p><p class="ql-block">這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真實、生動地描述,更是表達了真正的共產黨人會像松柏一樣擁有“挺且直”的信念,“松高潔”的情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冰墩墩”是2022冬奧會的吉祥物,真沒想到它會受到人們如此的“捧愛”,竟成了“一墩難求”的“寵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在這里按下快門~即北京頤和園的東宮門外,為這個可愛的“冰墩墩”留個念想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雖然光線暗了,頤和園大牌坊前無人踩踏的雪地卻是難得的平整潔白;隨手拍到了這一張較為端正的全景,作為對頤和園虎年冬雪的紀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丹江口市|
嘉兴市|
沂南县|
无锡市|
梧州市|
德兴市|
西青区|
喀喇|
正安县|
义马市|
巴林左旗|
错那县|
崇仁县|
兴安县|
凌海市|
陆河县|
巴彦淖尔市|
高碑店市|
巴楚县|
南陵县|
上林县|
定日县|
乌鲁木齐县|
连城县|
安岳县|
手游|
江华|
若羌县|
兴隆县|
大余县|
上饶县|
海安县|
苏州市|
和平区|
夏河县|
循化|
安塞县|
米泉市|
德阳市|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