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場紛紛揚揚的春雪正月十三晚降落興城古城,正月十四陽光明媚,踏雪步入古城,觀古色古香銀裝素裹的古城美景,別有一番韻味。</p><p class="ql-block"> 一一 題記</p> <p class="ql-block">興城古城是我國現有完好的明代古城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1428年,城垣型制方整,東西南北設四門,城墻四角設角臺,東南角臺上建有魁星樓。城內東西、南北街十字相交,鐘鼓樓居中,文廟、祖氏牌坊、薊遼督師府等在城內交相輝映,整個古城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風貌。</p> <p class="ql-block">興城古城是明清時期的軍事重鎮,名將袁崇煥曾鎮守在此,興城古城也因那段風云際會的歷史而聞名海內外。</p> 南街? 祖氏兄弟牌坊 <p class="ql-block">祖氏牌坊是明末時期皇帝“點頭”為遼西重鎮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兄弟而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當地人和世人表彰其兄弟倆的豐功偉績。</p> <p class="ql-block">可以說在同一條街上建造兩座牌坊的情形在中國非常少見,因此興城的祖氏牌坊可謂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當地人有個習俗,每當大年正月十五之時都到祖氏牌坊“摸獅子”。據說哪里不舒服就摸哪里,去病保安康;為此元宵節這天,很多市民和游客都聚集在這里摸獅子,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p><p class="ql-block">現由于新冠疫情,牌坊處的石獅已經包裝起來,取消了這一民間活動。</p> 鐘鼓樓 <p class="ql-block">鐘鼓樓位于古城中心,樓座為正方形,十字券門構成四面通道,全為大青磚砌成。樓座上有兩層閣樓,歇山卷棚頂,四周圍廊,每面六柱五間,樓梯及樓板為木制結構。整座樓通高17.6米,雄偉威嚴。</p> 西街? 寧遠驛館 <p class="ql-block">驛館是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寧遠驛館位于興城古城永寧街路北(西街),據史料記載,寧遠驛館始建于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時期,即公元636—640年間。因為當時該地為柳城縣域,城內外遍植柳樹,初春時節,柳林蓊郁,所以把驛館稱為“柳城驛館”。可見,這座驛館要遠遠早于寧遠古城。明朝中后期,因寧遠古城的落成,柳城驛館更名為“寧遠驛館”。</p><p class="ql-block">在當時,驛館在關外名聲很大,素有“關外第一驛”的美稱。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時還曾下榻柳城驛館。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位皇帝在回奉天(今沈陽)祭祖時也曾先后駐蹕寧遠驛館,使得寧遠驛館在眾多的驛館中聲名鵲起。</p><p class="ql-block">現在的寧遠驛館是重修的一處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觀。</p> 東街 薊遼督師府 <p class="ql-block">薊遼督師府是我國明朝北方最高的軍政機關,其前身是總督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駐薊州。天啟二年(1622年)九月,內閣大學士孫承宗以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督師薊遼,并將督師府建于寧遠(今遼寧興城)。這里曾是明代明將袁崇煥的辦公之地。后因戰亂,薊遼督師府付之一矩。2002年當地政府投巨資重建薊遼督師府。</p> 魁星樓?古城墻 <p class="ql-block">魁星樓位于興城古城東南隅角臺處,內有泥塑像,頭部象鬼,青臉紅發,一腳向后翹起,一手捧斗,一手執筆,意思是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就是古代書中說的“魁星點狀元”的象征。“魁星”也作“奎星”,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天文學中二十八星宿之一,稱“魁宿”,后來被尊為主宰文章興衰的神。</p><p class="ql-block">這座“魁星樓”始建于明代,據記載,“崇禎己巳年(公元1629年)修葺四角,增設層樓,是東南角之有樓久矣”。</p> 東門外景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謝謝雅賞,再見!</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沙|
望江县|
尤溪县|
伊吾县|
滦南县|
新津县|
宁远县|
华阴市|
秦皇岛市|
忻城县|
公安县|
琼海市|
荣昌县|
琼结县|
庆城县|
喀喇|
墨脱县|
塔城市|
西宁市|
丰都县|
黄浦区|
竹北市|
壤塘县|
广丰县|
鞍山市|
景洪市|
新密市|
墨脱县|
乌拉特前旗|
县级市|
喜德县|
霍林郭勒市|
收藏|
孝感市|
大荔县|
闵行区|
贵溪市|
拉萨市|
镇安县|
海盐县|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