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靜好的時光,總有一個地方,渡你一生的記憶,是思念,亦是美好。</p><p class="ql-block"> ―― 題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故鄉在蘇北建湖,童年時代經濟匱乏,普通百姓人家平常吃不到也吃不起湯圓。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湯圓是新春佳節的奢侈美食,只有過年了才能享受湯圓的美味。湯圓不僅好吃,而且要比白粥稀飯抗饑餓,還帶著過年的喜慶,更是讓人念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方人習慣吃湯圓,北方人喜歡吃元宵,其實都是一樣的寓意,只是做法略有不同。湯圓用我們老家的土話講叫做圓子,包湯圓叫做搓圓子。記得爺爺跟我說過,圓子很有寓意,在形狀上表示團團圓圓,在味道上象征甜甜美美,在滾動搓法上還有做事圓滿順利之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過去人們置辦年貨,糯米面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過年要用它來做湯圓。家家都會準備糯米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買現成的湯圓吃。那時候物質條件不好,計劃經濟時代買東西很多都需要票,什么糧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印象中農村還真沒見過湯圓票。老家農村里種大米糯米,都是現成的原料。尤記得小時候,母親是醫生,只到大年三十母親才能抽出空來準備湯圓,滿滿一大盆糯米,淘洗干凈,用石臼舂成米面,再把糯米面放到院子里晾,母親一邊忙著年夜飯,一邊不時地過去看一看、翻一翻,以免糯米面結塊,忙的是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與北方過年吃餃子習俗截然不同的是,我的故鄉哪一帶人家,在大年初一、初五早上,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都要吃湯圓,這是千百年來約定俗成了的,也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我的印象里,小時候老家人過年就沒吃過餃子,有習俗的原因,當然也吃不起餃子,甚至都不知道餃子怎么包。記得我在大連上大學那會兒學會了包餃子,有一年放寒假回家,用包包子的餡給家人包了一次餃子,竟引來了全村人的好奇圍觀,這頓餃子從家宴變成了村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說回湯圓,我們老家的湯圓有兩種,一種是實心的,一種是包餡的。實心的湯圓有大有小,可以蘸著白糖吃,糯糯甜甜的。包餡的湯圓小巧圓潤,綿香可口。做包餡的湯圓比較講究,不過小時候物質匱乏,也沒有當今這么多的種類,餡兒主要有芝麻和白糖、紅糖,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用豬油和豬油渣做餡的湯圓。家里沒錢也舍不得花線買什么餡,父母就買一點豬板油給我們解饞,母親將豬板油切成小塊,然后小火熬出油,熬好的豬油加一點鹽慢慢凝固起來還可以做菜用,剩下的豬油渣也是一道美食。用豬油和豬油渣做餡的湯圓,看著就會流口水,好吃的不要不要的。煮好的湯圓一上桌,用調羹輕輕一舀,再輕輕放入口中一咬,宣軟的豬油渣與唇齒碰撞,豬油一點一點滲進舌間,那種酥軟、滑潤、醇香的感覺,簡直是欲罷不能、無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人對大年初一早上吃的湯圓尤為重視,家家戶戶都是在除夕就要把湯圓提前準備好。除夕的晚上,吃過年夜飯,全家齊齊上陣,一邊守歲,一邊搓湯圓。父親母親搓的湯圓又快又圓,而我們小孩兒只能是打下手,更多的是把它作為好玩的樂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手上不停的搓著,說著,笑著,還時不時評比一下誰搓的快、誰搓的圓、誰搓的好,真的是其樂融融,現在回想起來仍然特別懷念。過年了,闔家團圓,不就是為了享受這種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幸福氛圍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早上不僅要吃湯圓,而且還要吃大湯圓,一碗一個的實心大湯圓, 寓意著實實在在、圓圓滿滿、事業發達。這大湯圓一個就能吃飽,搓大湯圓很費工夫,我的父親是搓大湯圓的好手,不僅搓的大,而且搓的瓷實圓滑。母親還會在有的大湯圓里包上一枚硬幣,誰吃到了就預示著一年的好兆頭。后來長大了才知道,母親給我們孩子盛的大湯圓里其實都有硬幣,可憐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我們穿上新衣服,收好壓歲錢,含上一顆糖,蹦蹦跳跳地跟著父親一起放鞭炮,然后吃著母親煮好的大湯圓,蘸上一圈白糖,那糯粘的甜蜜一直滲透到心底,再喝上一碗清澈的圓子湯,一年的好心情由此撲面而來。吃完湯圓,我們一幫半大小子拎著袋子,就開始在村上挨家挨戶拜年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逢過年,從初一到十五,只要有親戚客人上門,家里都會先用“早茶”招待,這個“早茶”不是普通意義上用茶葉泡出來的茶,而是煮提前搓好的湯圓,這是我們老家招待客人的一種禮節性習俗。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那更不用說,湯圓自然會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那時的農村沒有燈會,沒有電視看晚會,全家人圍成一桌,吃著湯圓,聊著家常,說起年節里遇到的趣事,爺爺還會講當年打土豪分土地的故事,無憂無慮的我們內心充滿了滿足和美好憧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里吃湯圓,吃的是美食,享受的是快樂。我喜歡吃湯圓,想念老家的湯圓,尤其是兒時父母做的湯圓,吃起來有種特別誘人的味道,這種味蕾的美感已經好多年不曾嘗到,每每想起來,總會將我帶回童年的時光,讓我追憶腦海里父親母親做湯圓的身影,這是無法復制的父母慈愛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團圓幸福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泸州市|
内黄县|
鹤岗市|
收藏|
岳普湖县|
江阴市|
都安|
阿克陶县|
色达县|
淅川县|
大关县|
伽师县|
斗六市|
清涧县|
乌拉特中旗|
周宁县|
行唐县|
虞城县|
玛曲县|
隆林|
玉环县|
清河县|
乌拉特中旗|
通许县|
普陀区|
齐河县|
衡阳市|
伊吾县|
鄄城县|
正蓝旗|
奎屯市|
喀喇沁旗|
长顺县|
乐昌市|
郎溪县|
彭泽县|
青田县|
嘉善县|
金湖县|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