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說,陜西佳縣黃河一帶很早以前瘟疫肆虐,洪水泛濫,妖魔橫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八仙和道教仙宗張道陵知道后,便一起設壇做法降妖除魔,最后制服了黑龍,并為百姓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場,從此瘟疫盡散,村民安泰。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根據大赦天下里消除一切罪責免去一切災難的寓意,在每年正月舉辦“放赦”活動。人們通過這種方式祈求村舍人口平安,風調雨順、消災免難、五谷豐登、天下太平。因“放赦”活動的歷史久遠,致使“放赦”這一民間宗教活動的真正含義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加上“放赦”活動屬于民間社火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人們大都把原來祈求赦免天下蒼生的“放赦”,稱之為現在的放社火――“放社”。<div> 陜西佳縣譚家坪村的“放社”屬規模較大的,在每年正月初九進行。</div><div> 年長的糾首打開廟里關閉了一年的會窯,請出里面塵封了一年的“社人”、“社馬”,這些“社人”、“社馬”都是按真人真馬的比例縮小且用木頭精雕而成。糾首們把能活動的部件拆卸下來收拾、整理,然后重新上色,再進行拼裝。<br></div> 活動開始前,先要祭祀神靈,然后在赦繩上打醋壇(將食醋澆在火炭上,用銅勺端著繞繩子轉一圈,意在沐浴凈繩),再是穿神,先穿四值功曹(即年、月、日、時四位神靈,年消九厄,月免三災,日增長壽,時保平安);再穿八洞神仙(兩個一組);最后是老壽星,老壽星的背上背著赦書,懷抱平安索,意在為有原罪的人類赦免罪行,祁福平安。為了保證各位神仙(赦人)的平穩降落,要在赦人的身下綁著石塊或掛有小土筐,石塊和土筐的重量要視赦人的重量而定;最后掛上鞭炮、艾草。 將赦人赦馬抬上山,在山上懸崖處,拴下一根專門定做長達兩三百丈長的繩索,將年、月、日、時 四個先行官和道教傳說中的八仙(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漢鐘離、呂洞賓、曹國舅、鐵拐李、何仙姑)及一個騎著仙鶴的老壽星順著繩索凌空放下,年、月、 日、時四個先行官為分別騎在馬上的四個神仙, 崖上崖下參與放赦的人多達30余人,他們分工明晰,配合默契,以旗語、鳴炮為信號(現在用對講機),互相呼應。崖下先由本地有名的道士設壇祭天,念赦書。然后由山上的人把繩頭放到懸崖下,下邊的人將繩頭拉到廟旁的大樹上稍加固定,由十余人把持操作。他們通過把握繩子的松緊程度來控制赦人的空降速度,沒有相當經驗的人很難保證赦人的平安降落。最后把穿在繩上的赦人由功曹到老壽星依次放下,赦人們懸空而下時,鞭炮乒乓炸響,艾草的青煙漂浮若云,山下蕓蕓眾生、人頭攢動,群首仰望,翹首以盼。但見各路神仙身駕祥云飄搖而至,場面蔚為壯觀。老壽星降臨時,看熱鬧的老老小小一哄而上,爭搶老壽星懷中抱的平安索和銀胡須,據說搶到者可一生平安終生長壽(另有說法是搶到胡子可以生小子)。 當天晚上,全村人轉九曲。在黃河邊一塊空地上,布好了九曲黃河陣,361根高粱桿,頂端擺放361個麻油燈。轉九曲時,要把諸神、老家親、都請來趕會。由嫻熟此陣的糾首高舉紙幡開路,鑼鼓隨后,吹鼓手呼應,旗幡、執事、芭蕉扇、村中老小、、鄰村親友拍成游龍長陣,左三回右三回按既定的路線回環轉出……如果沒有高人引領一般人是很難找到正確的路線的。九曲轉畢,到幡底燒文,擺路燈,燒幡,獻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清水县|
宣化县|
子长县|
南乐县|
枣阳市|
临城县|
旬阳县|
颍上县|
大名县|
泸溪县|
吉木萨尔县|
横峰县|
阆中市|
清水河县|
南华县|
洪泽县|
城口县|
讷河市|
四会市|
华亭县|
姜堰市|
天峨县|
高台县|
通海县|
英吉沙县|
高淳县|
汉川市|
西平县|
天柱县|
清水县|
华蓥市|
邢台县|
乌拉特中旗|
望都县|
囊谦县|
博客|
宜章县|
年辖:市辖区|
邛崃市|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