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永遠的豐碑》——后記

傲雪

<p class="ql-block"><b>《永遠的豐碑》——廣西軍區獨立師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英烈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 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79年2月17日,對我們這些從戰場上幸存者來說,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40年前的2月17日早上6點40分,我師全體指戰員斗志昂揚,意氣風發,迅速蔭蔽占領進攻出發陣地!在發起沖鋒前,大家仰望北方說:“再見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再見了我的親爹親娘!”然后跨出國門沖向了戰場,英勇殺敵。殊不知,我師298名戰友的這一聲“再見!”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17至30歲之間,長眠在祖國的南疆大地;這一聲“再見!”變成了今生再難報答爹娘之恩的永別訣辭;這一聲“再見!”成了與所有親人的陰陽兩隔!</b></p><p class="ql-block"><b> 1973年12月至1991年3月,我在廣西邊防一師工作、戰斗了18年。參加了1979年的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和后來10年的保衛邊疆戰斗。那一切的一切使我終身難忘。在整整40年的歲月里,一回又一回,感天動地的英烈故事經常撞擊著我的心。戰友們的決絕意志,戰友們的柔腸鐵骨,戰友們的慷慨悲歌,仿佛從歲月深處浮現,穿越時空,縈繞在我的腦海。一批又一批,讓人民獲得幸福而自己歸于沉寂,正是無數英烈的心愿。然而,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忘記自己的英雄。惟有張揚先烈的不屈風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惟有傳承先烈遺志,才有開拓國家光明的未來;惟有尊重為國捐軀的先烈,才能激勵更多的人們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勇于獻身。首先讓我對338名英烈們深深地三鞠躬:你們的英名,將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背靠茂密松林的蜈蚣嶺,面向曾經浴血奮戰的邊境戰場,一座正面書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大字的雄偉紀念碑,聳立在半山坡上。紀念碑后面是一排排的墓碑,墓碑上鐫刻著一個個年輕的名字。這就是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防城鎮三官社區蜈蚣嶺的防城城北烈士陵園。這是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和后來10年保衛邊疆戰斗中,廣西邊防一師犧牲的312名年輕的官兵永遠長眠的地方(還有26位烈士安葬在他地)。</b></p><p class="ql-block"><b> 面對著猶如整裝待發戰士一樣排列整齊的墓碑,我胸中涌出無限的哀思;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他們的音容笑貌連同那場壯烈的戰斗場面仿佛不斷展現在我的眼前。1991年3月我調離廣西防城,到今天已經29年了,我日夜思念著他們,他們一直活在我心里。怎么樣來紀念當年一起戰斗犧牲的這些戰友?2015年底我退休了,決定與戰友們一起編輯整理一部《永遠的豐碑——廣西邊防一師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英烈傳》,以此告慰英烈戰友,慰藉自己曾經受傷的心靈。</b></p><p class="ql-block"><b> 在收集整理烈士資料過程中,很多烈屬們克服各種困難,積極為編寫組提供資料;很多戰友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想方設法主動為編寫組收集資料。如黃廣福、湯宏壽、黃德滿、王順球、曾岸雄、蔡洪新、陳土清、吳肖魚、李干華、毛明龍、王部偉、胡人民、馬殿超等等,使我十分感動。他們為《英烈傳》出版發行作出了無私的貢獻。</b></p><p class="ql-block"><b> 在編寫《永遠的豐碑——廣西邊防一師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英烈傳》過程中,編寫組的同志一邊編寫,一邊在博客、QQ騰訊和微信上發表,不少烈屬和戰友們閱讀后發來微信、信息贊揚我們,支持我們并提出了修改意見。有的發來信息說:“那場戰爭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了,但我不知道我的親人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犧牲的??戳四銈兙帉懙摹队⒘覀鳌罚懒擞H人犧牲的時間和經過,使我們更增加對親人的思念。你們為烈士們用盡了心,萬分感激你們。特別是看了戰友們提供的親人那些照片,感到太珍貴了,真是千金難買?。 ?lt;/b></p><p class="ql-block"><b> 原海軍廣州基地政委85歲的譚富吉少將發來微信贊揚我編輯《英烈傳》:</b></p><p class="ql-block"><b>不忘英烈史跡,</b></p><p class="ql-block"><b>不疏戰友深情。</b></p><p class="ql-block"><b>不負重托厚望,</b></p><p class="ql-block"><b>不惜付出艱辛。</b></p><p class="ql-block"><b>不避路遠難覓,</b></p><p class="ql-block"><b>不愧無私忠誠。</b></p><p class="ql-block"><b>終將血性軍魂,</b></p><p class="ql-block"><b>永載華夏汗青。</b></p><p class="ql-block"><b>原邊防一師2團3營8連湖南衡南籍戰士周佑華發來微信,贊揚我撰寫《英烈傳》的善舉會:</b></p><p class="ql-block"><b>讓烈士安息,</b></p><p class="ql-block"><b>讓戰友寬心,</b></p><p class="ql-block"><b>讓烈屬欣慰,</b></p><p class="ql-block"><b>讓歷史銘記。</b></p><p class="ql-block"><b> 原邊防一師浙江籍戰友王順球發來微信:“拜讀《英烈傳》材料,比看其他任何資料更有意義。每讀一篇《英烈傳》材料,使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七年前的戰場,又聞到了硝煙味和血腥味!戰場上的一切的一切,難忘呀,戰友!現在,有你這樣的戰友們在搶救性地收集和整理英烈們的寶貴資料,這不僅是對英烈們的一種真誠告慰,也是對我們這些還活著的戰場幸存者的一種莫大安慰。”</b></p><p class="ql-block"><b> 原邊防一師江蘇籍戰友湯宏壽生前發來微信:“張政委,您好!我和你的心情一樣,能把犧牲了的戰友那種不怕苦不怕死的拼命精神弘揚出去是我們的心愿。在您影響下我會好好努力做好這項工作??赡茉诮窈髮ふ伊沂渴论E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有思想準備,在我有生之年努力寫好每位烈士傳資料。我是在手機上寫好材料,并且抄錄下來再發出的。我家沒有電腦,所以在語言和文字方面請領導多修改。同時我寫的每份資料都是采訪后,整理好后才發給您的,非常真實可靠的。有領導的關心,我心滿意足了。昨天為找到盛友海烈士的資料,開著自己的車跑了100多公里才找到。我計劃在近年內對江蘇省52名烈士家庭全部拜訪一次,以慰藉烈士英靈?!保上В瑴陦蹜鹩言?018年5月20日因病去世了!)是這些將軍和戰友的鼓勵和支持,堅定了我編寫好《英烈傳》的信心和決心。</b></p><p class="ql-block"><b>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很多動人的故事,很多感人的人和事,無不讓我們感動和流淚。有的戰友戰前生死相約,情感延續40年。如朱金榮烈士,在生前的1979年1月15日他積極要求上前線,保衛祖國,咬破自己的手指給上級寫下了血書:“寧愿前進一步死!也不愿后退半步生!”來表達他為保衛祖國和人民的決心。寫完血書后,他與同班戰友沈福田相互鼓勵,同時相互約定:如果兩個人中有一個人不幸犧牲在戰場上,另外一個還能有幸生存,活著的一定要到犧牲的一方家中看望父母親及家人。最后沒有想到這個約定,竟成了他們之間的生死之約。沈福田近40年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把戰友朱金榮烈士的父母親當作自己的父母親關心孝敬。</b></p><p class="ql-block"><b> 有的戰友把烈士的家當作自己的家。如雷久強烈士1984年4月15日在對越炮戰中,被敵人炮彈彈片擊中,光榮犧牲,時年22歲。其父母親知道消息后悲痛不已。母親精神失常,生活難以自理。家里上有80多歲的奶奶,下有四個妹妹,大的18歲,小的只有7歲。當時農村靠勞力吃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剛剛實行。父親勞累過度造成胃穿孔住院,母親精神失常也住進了醫院。正當烈屬身處危難之中,雷久強烈士的生前同鄉、高中同學和在部隊同營的戰友周進松,1983年冬退伍回鄉,主動到雷家挑起了重擔。他白天外出做工,晚上去雷家看護80多歲的奶奶和4個妹妹,堅持了一年多,等雷久強母親出院回來,他才回到自己的家。周進松后來與雷久強烈士的大妹結為夫妻,一直把雷家當作自己的家,照顧其全家老小。周進松的戰友愛、兄弟情,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b></p><p class="ql-block"><b> 有的戰友40年來把烈士始終掛記在心上。參戰民兵、二等功榮立者、北海市萬寶企業集團董事長楊紹軍,十分關心與他一起參戰犧牲的廖永優、王日權兩位民兵烈士的父母親和家人,安排其兄弟姐妹在他的工廠里工作。每逢過年過節他都要帶著禮品到廖永優、王日權烈士家里進行慰問。把烈士的父母親當作自己的父母親來關心。每年清明節,他都要帶上茅臺酒、水果等祭品去防城城北烈士陵園拜祭烈士。40年來,他從未間斷過。</b></p><p class="ql-block"><b> 有的烈士妻子守貞40年,情感始終不渝。如從英雄烈士師偵察科副科長張紫微烈士的愛人賈愛萍,2團5連副連長林水勝烈士的愛人謝記嬌,3團9連連長劉火金烈士的愛人陳志英,2團3機連副指導員方樹城烈士的愛人方細專,2團5連排長的吳念強烈士的愛人楊惠明,新2團5連排長王信平烈士的愛人侯玉芬……。40年來她們依然深愛著自己的丈夫,她們沒有改嫁,始終堅守那份唯一愛情的動人故事。讓我敬佩,讓我感動,讓我振奮。同時也讓我揪心,讓我難過,讓我反思。我并不贊成這樣長期的、執著的、一成不變地去堅守當年那一份僅有的情感。我提倡她們化悲痛為力量,在做好本職工作為國家建設作貢獻的前提下,在珍惜與英烈那份感情,關心照顧好烈士的父母親和子女的情況下,應該重新鼓起生活勇氣,重新組建家庭,好好地生活。我想英烈在天之靈也是同意的。</b></p><p class="ql-block"><b> 有的烈屬接過烈士的鋼槍駐守邊關。有的烈士犧牲后,他們的弟弟妹妹或子女踏著烈士的足跡入伍從軍,在部隊表現非常突出。如丁家善烈士的弟弟丁家明接過哥哥留下的槍,入伍在哥哥生前所在連隊,最前沿的廣西防城峒中2團6連守衛邊關。入伍后,他刻苦學習訓練,考上了軍校,畢業后回到6連先后擔任排長、副連長、連長,后來一直升任到正團領導干部。又如張紫微烈士的女兒張耀方,雖然在她的記憶中沒有爸爸的輪廓,但爸爸在她心中高大的英雄形象永遠激勵著她。在她爸爸犧牲18年后,入伍來到了被中央軍委授予“深圳特區好六連”光榮稱號的連隊服役。她繼承爸爸不怕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學習訓練勇爭第一,后考上解放軍體育學院,成為一名女軍官。再如在1979年下半年8名烈士的妹妹入伍后,分配到邊防一師通信連總機班。她們分別是來自浙江的徐明英(班長)、高菊梅、吳惠芝,來自廣東的林桂蓮(副班長)、李土友,來自湖南的王茶花,來自廣西的張上環,來自江西的劉慶保。她們共同在這個集體里生活、學習、工作、訓練了三年多,在一千多個的日日夜夜里,她們勤勤懇懇工作,沒有出現過一次接線錯誤,保障了全師10多次作戰任務的完成,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西軍區評為“三八紅旗手先進單位”,《解放軍報》和《戰士報》報道了她們的先進事跡。她們的聲音傳遍了當時邊一師的每一個邊防哨所和連隊,被譽為“千里銀線上的八姐妹”,一時傳為佳話。</b></p><p class="ql-block"><b> 在編寫本書過程中,得到了戰友們的熱心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自衛還擊作戰至今已40年了,一些具體時間、作戰過程、參戰人員、戰斗情節已經記得不太清楚,加之編寫時間倉促,難免出現錯漏或不實之處,敬請廣大烈屬、戰友和讀者多多包涵!</b></p> <p class="ql-block"><b>傲雪</b></p><p class="ql-block"><b>2019年10月30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青浦区| 金华市| 巨鹿县| 仁寿县| 双鸭山市| 金川县| 阿合奇县| 铅山县| 文昌市| 英超| 孝义市| 松阳县| 济宁市| 蓝田县| 新竹市| 南投县| 浑源县| 酒泉市| 乌什县| 镇巴县| 双流县| 义马市| 祁东县| 广宗县| 怀柔区| 南皮县| 凤冈县| 鱼台县| 张家口市| 札达县| 湘潭市| 仙居县| 海原县| 平果县| 吉安市| 喀喇沁旗| 泰州市| 石家庄市| 永善县|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