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加坡大德慈善家:卓順發</p><p>人生如書,有人把它過成小說,起承轉合間遍嘗人生百味;有人把它過成散文,清風雅韻中走過一世恬淡。而人生如路,走過的,經歷過的,看到過的,想過的,感受到過的,也鑄就了一個人的明天與未來的光明。果敢輟學的少年,憑著自己的奮斗打造出在家具行業的輝煌成就,在鋒芒閃耀時依然轉折,專注于慈善事業多年,所助之人無數。但他不計回報,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心懷感恩,行善、奉獻,才是他對生命定義的真諦,他的人生,是一部慈善功德錄。如今,他是新加坡著名大德慈善家,新加坡善濟醫社全職義務執行主席,羅敏娜基金執行主席,拿督斯里卓順發太平紳士 JP,BBM,PVPA,DIM,SPTM。他走過的路也為更多心慕陽光的人,帶來溫暖,帶來光明,為這個國家,為民眾,為這個世界帶來慈悲與同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窮困的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1960年,卓順發出生在一個十四口之家,加上他有兄弟姐妹人,他排行第七,他的爸爸是一名司機,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一家人的生計主要靠爸爸正常的工資,母親開小雜貨店貼補家用。而這段窮苦的經歷給他的童年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而也正如他后來所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窮過,不懂窮的滋味是什么,可是整個窮的過程中讓我學到領悟到很多,總結的學到感恩、付出與承擔。</p> <p>其實窮也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只是一個經過,一個生命的經過還有一個生命的承受吧,因為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感恩,就是要回饋,很多人會去埋怨,家里窮的時候那種痛苦的日子,其實,用正能量的思考,他只是一個嚴峻的過程讓你提升自己,改變自己,準備去面對未來、面對人生。”</p><p><br></p> <p>因為懂得生活的不容易,他比同學們更懂得珍惜讀書的時光,因為浸泡在苦水中,他也比別人更有志氣,更能吃得下苦,生命力也更堅強。進入小學開始他便一直名列在班級和年級前幾名,他也一直在班里擔任班長。</p> <p>在他15歲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新加坡華僑中學,華僑中學是新加坡著名的學府,因為一旦考入這個學校,他的一只腳已經邁進了好大學的校門,所以,他們在招生時也極為嚴苛。當考進這個學校的時候,年幼的卓順發相信,一條走出貧窮,邁進光明,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已經在向他招手,他甚至下定決心,要以更加刻苦的精神,嚴謹的態度,要以最優異的成績考進世界名校。那個時候,全家人每天就靠幾塊腐乳和一罐梅林菜心罐頭填飽度日,偶爾煎兩個雞蛋大家分著吃,那就是一種幸福。</p><p><br></p> <p>然而命運著實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在他進入學校的第二年里,他15歲時,由于種種原因,家里實在供應不起他的學費,同時作為家中的第七個孩子,他身后還有弟弟妹妹,看著父母的睡眠越來越短,身體健康也不如從前,想著弟弟妹妹未來的前途,懂事的他,決定放棄了自己的學業,開始學會、懂得去承擔起一個家庭的義務與責任,他默默的將書本收起,他甚至可以想象到那溫暖充滿理想的課堂里將少他一人時的情景,他把決定告訴了父母,于是他輟學了。</p><p>他輟學那天,母親含著淚對他說:“對不起”。這是一位母親的無奈與心疼。</p><p><br></p> <p>由于不到法定工作年齡,找份零工都很難。他去戲院掃地,也曾去過建材市場搬運過材料,他要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一個家庭的不易。</p><p>為了每月多賺百元錢貼補家用,他每天早到兩小時,晚回去兩小時,他的肩膀上至今還有著那時留下的老繭。</p><p>有一次,工頭說,誰敢爬高,日薪可從8元調到10元。為了多賺2元,答應去爬高。當他扛著木頭爬到4層樓外墻時,因為沒有爬高的勇氣,雙腳卻嚇得直發抖。他明白:錢得來不易,錢得用性命來換。</p> <p>他在泥濘的雨里摔過跤,他扛起過他沒有扛起過的重擔……生活的重擔要將他稚嫩的肩膀壓垮,他咬一咬牙,忍著淚,扛過去,他相信明天會更好。</p><p>生活在不斷的折磨著他,生活也把他鍛造出了一副鋼筋鐵骨,培養出了他不怕吃苦、樂觀向上的性格,這也為他后來的創業,和做慈善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p> <p>1984年,新加坡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的軌道,很多居民從甘榜鄉村遷入政府組屋,帶動家具市場的需求。抓住時機,開創了“榮春發”,就是之后的羅敏娜家具的前身。一時間,“榮春發”在組屋區名聲大噪。</p><p>剛開始創業時,他只有21歲,之前卓順發和自己的一個朋友說好一起創業,說好一個人拿了三萬塊出來創業,可是由于沒有經驗,在短短的三個月里,卓順發就把自己的三萬塊全賠進去了。而朋友看到他賠光了,自己就不愿意再拿出來了,這對于當時的他打擊格外的大。他心灰意冷,他要結束這次不成功的創業。可是當時的供應商和自己的別的朋友在他創業的過程中發現了他誠實、守信,肯吃苦,又具有一定的遠見的特性,這些特性對于一個有志于干一番事業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基因,便鼓勵他堅持下去,也給予他很多的幫助。</p> <p>而這份事業也就是后來小有名氣的羅敏娜家具的前身——榮春發。為了做好這個行業,他一邊將他多年在外打工時所看到的家具行業模式進行總結,同時結合自身情況,開始著經營模式的探索。就這樣在那間只有七十平方米的地方開始了他的夢。為了把事情做好,別人早上九點開門,他就七點開門,別人晚上九點關門,他就十一點關門,他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售貨員、送貨員,由于年少時吃了不少苦,他也比別人更有韌性。由于剛剛創業,手上的資金本身就不多,根本請不起工人,于是他自己就一人頂三人,頂五人,頂十人去做,在別人看來很難以做成的事情,他就憑著那一口不服輸的勇氣,堅持完成。他后來說:“我覺得人有信念、用心堅持,有目標爭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理念也是很重要,做人的理念吧。”</p><p><br></p> <p>正是這股毅力,正是這種堅持,在2000年時,“羅敏娜”上市了。</p><p>1986年,“榮春發”在武吉巴督和義順開了兩家分店,企業初現規模,按照自己所制定的商業規劃熱鬧繁華的市區,并在湯申路Novena教堂對面開設旗艦店,起名“羅敏娜”。隨著店面增多與產品升級,羅敏娜家具很快打入中等市場,便成立了“羅敏娜家具公司”。伴隨著這個品牌在新加坡的名氣越來越大,開始進軍國際市場。</p><p>1993年,羅敏娜進入中國,并在經濟特區深圳和蘇州創辦了兩家家具廠,同時在深圳、上海和蘇州開設三個大型家具展示廳。同時期,他還在越南開辦一個家具廠和兩個陳列室,在馬來西亞開了一個家具廠和一個陳列室,心中的理想與夢想也一步步實現。</p> <p>2000年,卓順發的羅敏娜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并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綜合的零售、美容及時尚消費品牌商,過后還創立了“卡迪朗優質”(Castilla Premium)高級家具、“現代雅居”(Modern Living)、“白色經典”(The White Collection)、“自然生活”(Natural Living)”,面向不同的消費群市場,而且保持了羅敏娜在本地家具業的領先地位,成為高素質的優秀新加坡零售品牌。</p><p><br></p> <p>創業半生一路走來,他說:“ 我人生跌倒過三次。第一次創業投資三萬元,三個月就虧完了。第二次是我投資房地產,遇到金融風暴,虧了好多錢。第三次失敗是做錯了決策,事業與人生受到傷害。原本打算就此把公司賣了、另作打算,然后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但后來冷靜下來想想,三次跌倒并不是永遠的失敗,它是一個提升人生理念的經歷與過程。每個人都會在不同年齡階段負擔著各種責任,隨著我們“能力、心態、素養、思想、經歷、看法、過程與境界”的不斷提高與改變,所擔負的責任也不一樣。責任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無論好壞,承擔全部的結果與發生。</p> <p>我有時候還蠻感激這些挫折與瓶頸,它們給我今天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挫折與瓶頸改變了我,造就了今天堅持的我,讓我謙卑、理智,沉淀,更加能夠理解生活的事實與真緣。它們讓我想明白: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p><p><br></p> <p>我有時候還蠻感激這些挫折與瓶頸,它們給我今天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挫折與瓶頸改變了我,造就了今天堅持的我,讓我謙卑、理智,沉淀,更加能夠理解生活的事實與真緣。它們讓我想明白: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p><p><br></p> <p>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三個層次吧,一個是生存、一個生活、一個是生命,我起初也不了解生命的道理,我只是想說要生存,因為我窮嘛,我需要錢改善我家里的生活情況。然后我逐步逐步的我有了錢,我覺得我在生活中。就是我開始買名牌了開始買跑車了。開始買大房子了,就是過生活,生活的層次,高跟低,你多偉大 還是生活,我覺得生命它是一種價值,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意義,所以我盡量的在有生之年,我能夠發揮生命就發揮生命,讓生命大愛同理、發光發熱,我很感恩,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權利有多大,他擁有多少他有多少錢,而是在于他幫助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為而得到他的改變,得到幸福,我覺得人事業上很成功是自己的事情。</p> <p>你能夠走出去,幫忙其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光明可取,而且對生命我覺得很無常,因為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可思議的發生了,包括了什么、健康、財產。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很多人跟我講當下可得,我現在覺得當下也不可得,當下是無常、無法把握,我領悟到當下是一種付出,是一種感恩,是一種慈悲,是一種貢獻,是一種承擔,是一種原諒。當下就是給他人希望、光明與未來,所以我的當下跟其他人的當下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很珍惜當下,很多人問我,你做的這么多慈善,你明天走了怎么辦,我說我沒遺憾,生活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說在我的生命希望是大愛、同理、發光發熱,不是吃喝玩樂,生命就是一種付出與奉獻,讓他人因為你而得到幸福與光明”</p><p><br></p> <p>與善濟結緣</p><p>在2009年時,卓順發毅然轉身,卸下羅敏娜控股(Novena Holdings)執行主席兼總裁一職,脫售了在公司所持有的31%股份,成立了羅敏娜基金,開始了自己所堅持的公益之路。</p><p>過后,他對這次的選擇,這樣說“我認為夢想會隨著時間和閱歷而改變,人生的不同階段,夢想也不一樣。年少輟學時我最大的夢想是賺錢,減輕爸媽的負擔讓全家過上好日子,雖想過回饋社會,但沒想到以后會當慈善家。現在,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我的經驗、用我學到的知識、用我的人脈關系,去幫助社會上很多的弱勢群體,救人救命,救苦救難,越多越好,越快越好。”</p> <p>善濟醫社誕生于1901年,那時恰逢清朝末年,中國沿海一帶的貧民百姓因生活困苦,飄洋過海,到南洋謀求生存。此地氣候炎熱,潮濕多雨,瘟疫易生,患病日增,由于經濟拮據,往往貧病交加,處境堪憐。一批善心人士,見到此種情景,共襄義舉,籌組了善濟醫社,百年如一日的為貧苦病患者服務。</p><p>2008年時,這家有百多年歷史的慈善醫社,由于缺少義務專業人員管理,已到了瀕臨關閉的邊緣。時任善濟醫社董事張錦泉先生希望邀請卓順發先生加入,便開始了一段“三顧茅廬”的故事,對于善濟醫社,卓順發先生起先并不是十分樂意,原因有多種,更多原因在于不了解和脫售公司后對提升自己的安排,直到張錦泉先生說出:“如果你不接手善濟就要關閉了”,這句話卻莫名的觸動了卓順發先生,讓他想起了自己創業之初的艱辛與不易。經過再三考慮,和多方了解,他決定加入善濟。</p> <p>同年,卓順發先生正式出任善濟醫社主席,他便承諾不領取分毫工資。在擔任醫社主席之初,它正處于瓶頸期,善款難籌,經營幾乎無以為繼。八年來,卓順發憑借個人的人格魅力與號召力,籌集大量善款,將善濟帶出困境并使善濟如日方升般地發展起來。</p><p>自2008年卓順發先生擔任善濟醫社的主席以來,由原本的一家醫社發展成為了一個擁有十五間分社,四間資助的康樂中心,每天為1200多人次服務的大型慈善中醫服務平臺機構。如今善濟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華族居民。善濟積極向大眾宣傳五大核心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信念促進種族和諧”。這也得到新加坡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可。</p><p> 在過去的四年里(2014-2017),善濟醫社服務了近100萬看診人次,發出超過180萬貼處方。在未來的5年里(2018-2022),善濟醫社預計將迎來250萬人次的看診和480萬貼施藥貼數。年度運營預算預計達到600萬元。</p> <p>目前,卓順發先生依然還在擔任著善濟醫社主席、羅敏娜基金的執行主席,他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做慈善、當義工、服務社區,影響和號召周圍的人,一起推動慈善事業,致力為社會服務。他期望人人都能從小事做起,從幫助身邊人做起,因小善而得大善,善必大焉。從頭腦睿智、鋒芒內斂的學者派企業家到將重心全部放于慈善事業的慈善家,卓順發通過超脫的修養與智慧把經歷譜寫成樂章,他心懷感恩,傾情付出,以內在的光亮,照亮了前行的慈善道路。</p><p><br></p> <p>他說: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多有錢,他擁有多少,權利有多大。而是在于他為社會做了多少事,幫助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為他而得到幸福。</p><p>他說:慈善是一種真愛,它真誠、慈悲、感恩、光明、無價,是一種內涵、一種感動、一種學習、一種修身養性,充實生命的動力,體現生命的價值。</p><p>他說:慈善是用心、用心、再用心;慈善是慈悲、慈悲、再慈悲;心量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p><p>他說:吃喝玩樂是一天,感恩慈悲也是一天,生命每天二十四小時,一天過一天。誰也無法知道還能夠過幾天,因為無常隨身,好好珍惜毎一天,除了生活,感恩惜福,承擔付出,過著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p><p>他說:因為生命無常,當下無常,未來無常,“感恩生命的賜予與存在”,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那么就決定它的寬度,讓它更有意義,在生活的過程中,每個瞬間,每個發生,每個經歷,每個瓶頸中改變、提升自己,讓生命從此與眾不同,為世人造福。</p><p>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卓順發先生能夠在慈善之路越走越遠,愿他的光輝灑遍世界每個角落,溫暖每一個心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淳化县|
吐鲁番市|
东明县|
高淳县|
万源市|
射洪县|
孝义市|
绵阳市|
山东|
涞水县|
临颍县|
公安县|
新建县|
兰溪市|
宝兴县|
廉江市|
永宁县|
合阳县|
陕西省|
福海县|
武清区|
葫芦岛市|
海宁市|
南靖县|
龙海市|
南京市|
卢湾区|
桐庐县|
富阳市|
牙克石市|
锡林郭勒盟|
合江县|
思南县|
江津市|
永顺县|
冕宁县|
双桥区|
台安县|
柏乡县|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