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淮海中路的一段

一泓

<p class="ql-block">從陜西南路到襄陽南路的這一段淮海中路,短短的二百米不到的距離,過去包括了吃穿住行,樣樣都方便。這里是地地道道的上只角,再以前是法租界,海派文化積淀的搖籃,淮海中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口還有??暱稱即為「最后的街角」,皆因這里已見不到原汁原味的商家和住家,淮海中路就數這一段拆得最離譜,一點都沒留下,轟然矗起的高、大、上建筑已取代了原始風貌,上海城市的変遷之大,早已超過我們的想像…。</p> <p class="ql-block">位於東南角的公泰水菓行,開業于1932年,經營四時鮮菓,及冷飲和蜜餞等小食,七、八十年代夏天賣西瓜,除憑小菜卡、病歷卡之外,首創還可憑僑匯卡供應,冬天賣糖炒粟子和水果羮,特別是市體育館有球賽,炒貨的爐膛燒得通紅,排煙管道熏得發黑,永不停歇,但還是要排隊等候,在市體育館遍看球賽邊充飢,手執一袋,「味」道甚好。在困難時期這水果羮也是一大發明,店家將賣不掉的水果集中在一起,挑選還可吃得制成水果羮,既可杜絕浪費又可增加收益,而老百姓一般不會去計較,暖和又甜蜜的一碗羮填在肚中,總比什麼都沒有好,大概每碗買一角五分。</p> <p class="ql-block">公泰菓品商店位于淮海中路953號,店面很大,是上海水菓零售行業五大戶之一,該店的老闆叫劉張卿。</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公泰擴大南北貨,炒貨蜜餞,飲料等商品的經營,設有批發部,批發和零售兼營,形成品種多,質量好,上市早,落令晚的經營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口,曾經的「普世大藥房」,它在「公泰」的隔壁,舊時的門牌號為霞飛路949一951號。</p> <p class="ql-block">「虞永興南貨號」即后來的「利聞無線電商店」,舊時的地址為亞爾培路279號。</p> <p class="ql-block">公泰在陜西南路的隔鄰便是上海市體育館,上世紀30年代就建立了回力球?,1929年由步維賢、遜百克、陸錫侯、朱博泉等人共同發起創建,1930年2月7日球?開幕,球?收入三成付給上海法租界福利事業基金會,四成歸球?,二成作為球隊開支,余下一成由回力球?董事們與球隊領隊等內部分享。球?還陸續增設華麗的餐廳、精致的酒吧間,并在?內加裝冷、熱風設施,抗戰前一度讓旅居上海的外僑、賭客們趨之若騖。</p><p class="ql-block">解放后球?變成了上海市體育館,許多重大賽事或國際比賽都在此舉行,直到徐家匯萬人體育館落成,有關比賽才移出,后變成盧灣體育館,現今和公泰水菓商店一起成為「巴黎春天」的一部份。</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的回力球?。</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成為上海市體育館,承接國內、國際重大賽事。</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回力球塲雖然很熱鬧,但一大半人是為「賭」而來。球?可以下注,旺財的背后有賭業支撐。</p> <p class="ql-block">利聞無綫電商店開設在淮海中路954號,在「最后的街角」的東北面專售無線電和晶體管收音機、電視機及無綫電器材等,在礦石機時代,有時淘零件會經常去利聞,1984年改成上海電腦商店,1991年因地鐵一號線而歇業,今天這里已建成「百盛」。利聞無線電商店朝北的陝西南路上,有家陝西南路合作食堂,它什麼都有,營業從早到深夜不歇息,菜湯面、銀芽肉絲炒面,牛肉粉絲湯很叫座。</p> <p class="ql-block">西北面原先的中國人民銀行,后來的中國工商銀行,地處「最後的街角」要沖位,儲蓄、信貸業務一直蒸蒸日上,隨著市政建設,連同淮海中路福來煙行(一家上檔次的,有雪茄出售)一起消失,現在這裡已經是面貌全非,沿街面房子全部被拆,就露出了孤零零的徐匯區中心醫院。</p><p class="ql-block">朝北沒走幾步便是「野味香」,只有一開間門面,他家的餛飩和冷面、臘肉菜飯很好賣,有三樓。但「野味香」無野味賣,其實最早的「野味香」是在淮海中路上,傳說中有兔肉、驢肉、狗肉等可賣,否則怎會稱呼「野味香」?沒去考證過。</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最后的街角西望霞飛路,可見以前的「中國人民銀行」舊址及「偉達飯店」。</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街角」的西南角上,有著歷史淵源悠久,足以主導法租界食品潮流的名店「萬興食品商店」,絕對是食品界的大佬,也是「最后的街角」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1956年公私合營,1967年改為第二食品商店,2008年,食品二店從淮海中路955號遷到馬路對面的淮海中路998號,完成商業佈局,原址經過大規模拆遷,改建為「環貿廣場」,食品二店尚在,不過缺少了原來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不同年代的「上海第二食品商店」,不論怎樣轉換?基本輪廓不變,不過老街坊還是稱呼它「萬興」而不叫它「上海第二食品商店」,可能感覺上親切些!</p> <p class="ql-block">「萬興食物號」1919年由原天星餅干廠開設,在淮海中路960號,占地3500.02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職工20余人,以經營進口瓶酒、罐頭食品為主。前身是由吳友梅、吳海珊兄弟創辦「萬興(van shing)洋酒罐頭食品號」,大都是進口的高檔貨,所以主要接待的顧客都是洋人和富庶人家,1930年「萬興」遷到淮海中路955號,他們不惜重金在各大報刊投放廣告,「萬興」在短短十年內已在滬上創出名氣,現今已非常普及的外賣配送,「萬興」早在1934年就有了,所有的外賣小哥騎出帶有「萬興」loog的紅色車籃的自行車隊,進行全市配送,這無疑是為「萬興」做了一回街頭的免費廣告。1936年寧波商人林笙甫成為「萬興」的新東家,他依仗丈人趙昌猷是上海食品界大佬的身份,擁有從海外進口洋酒、餅乾、糖菓的便利,加上自己又擅長經營,很快就成為天星餅干廠,三星洋酒食品行的老板,最后將「萬興」的股份買下,成了「萬興」的老板。這也就是「萬興」昨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民國年代的「萬興」,這時淮海中路、陝西南路的路口就非常鬧猛,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組照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景。</p> <p class="ql-block">上海是座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也是有文化底藴的城市。上只角與下只角的區分,真誠地說就是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區別,淮海中路上只角的涵義更多地體現在較好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從中不難理解「萬興」存在的意義。「萬興」的營業員大多是寧波人,五、六十年代曾見有五十多歲的中年營業員能操流利的多種外語與外僑打交道,有底藴的食品店應該這樣。從困難時期到文革年代,「萬興」總能引進一批新西蘭白脫油和電磨咖啡,許多上海老克勒都爭相排隊搶購,在特定環境下,也只有「萬興」這樣的老店才能有貨供應。</p> <p class="ql-block">「萬興」洋酒罐頭櫃的營業員在為顧客服務中。</p> <p class="ql-block">「萬興」的今址,拆遷掉一大批商家和民居,蓋起了無比高、大、上的「環貿廣?」。</p> <p class="ql-block">「萬興」朝陝西南路往南行有上海食品廠,後來移到淮海中路,門面擴大了。旁邊有「永豐舊貨商店」,里面有黑膠唱片、電唱機、自行車摩電燈及電冰箱等,也是一開間門面。還有「美心酒家」,創始於1924年,原址虹口區武昌路、崇明路口,1937年遷至現址,「美心酒家」是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國家特級飯店,是滬上著名的粵菜館,推薦菜有蠔油牛肉、秘制黃魚、紅燒雪蛤。「美心酒家」擁有四層餐廳,設施齊全,一次可開宴席70桌,零點小吃可接待600余人,但就是這樣一間有影響力的餐廳,卻沒有保留下來。</p> <p class="ql-block">朝前走有「東方體育用品商店」,除體育器具器材及用品之外,還專售重大國際、國內賽事的門券,只有南京東路上的「連長記」可與之媲美,兩家均為舉足輕重的體育用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前不遠還有「祥生出租汽車服務公司」,「祥生」也屬民族企業,創辦人周祥生住宅就在陝西南路上。</p> <p class="ql-block">「萬興」沿淮海中路西行,便是淮海中路963號「中央洗染商店」,它不同于普通洗染店,可以接受皮毛裘衣的洗滌,在淮海中路的洗染店就是要人無我有。</p><p class="ql-block">再可見到郵政局,除郵政業務外,靠街邊有個報刊門市部,有雜誌、報刊等供選購。</p><p class="ql-block">淮海中路955一977號、967弄l一45號、陝西南路302一304號,原為外僑大型花園住宅。1930年由普益地產公司改建成新式里弄后,售與浙江興業銀行,故名「興業里」。其中二層樓房共25幢,四層樓店面房共26幢,其余都是磚木結構單間平房。所有住房都是清水外墻,木質門窗,松木地板,大衛生,并間有小型綠化園地。共產黨員主辦的著名刊物「文化報」的報社就設在「興業里」22號一間舊式樓房底層的統廂房里,日常的編輯、發行、甚至吃飯、睡覺都擠在這間房內,十分艱難。「興業里」還有位留學日本神戶學牙醫的謝啓威先生,回國后在「興業里」開業行醫,文革受到沖擊,醫療器械充公,并掃地出門,棲居在長樂路沿馬路的油毛氈簡屋內,雖然吃救濟金度日,但上海人的講究是從頭到腳的,頭勢天天梳得三七開,衣著畢挺,皮鞋锃亮,一點看不出生活的窘迫,直到老死。</p><p class="ql-block">淮海中路96l號是「勤豐醃臘商店」,專賣南北貨和水果,記得以前這里是「美豐土特產食品商店」,有三開間門面,還有個熟食柜,生意在淮海中路一直很好。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稍過去即是滬上久負盛名的西點店「上海食品廠」,位於淮海中路975號,1922年它曾是俄商克萊夫特食品廠,以前淮海中路地段多俄國人,開多幾間也無妨。解放之后,特別是從陝西南路市口搬移到淮海中路之后,知名度更上一層樓,奶油蛋糕、巧克力酥心糖、巧克力拉花、羅宋面包、色拉面包一點都不輸「哈爾濱食品店」,它的顧客層面多數是上海的老克勒,這些人對西式食品有要求,懂得享受這一過程。在文革之前「上海食品廠」,「萬興」及「哈爾濱食品店」進來許多社會女青年當營業員,一下子點燃了相關店家的營業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即時傳為美事一樁。</p> <p class="ql-block">「上海食品廠」門前人頭攢動,知名度不差「哈爾濱食品店」,也有好幾間門面!</p> <p class="ql-block">「上海食品廠」的糖果、罐頭食品柜店。</p> <p class="ql-block">繼續西行有「衛中鞋帽商店」,寬開間,以帽子及布鞋為主業,名符其實的管「頭」又管「腳」,皮鞋和運動鞋后來才有,六十年代盛行北京鞋及后的回力球鞋,逛淮海中路的人們多數會從頭到腳,比較一番才買。</p><p class="ql-block">沒幾步便是淮海中路987弄「錢家塘」弄堂口,系石庫門住宅,住有3500戶,「錢家塘」也是本地人最早的聚居地,可追溯到明代,「錢家塘」是條四通八達的彈硌路舊式里弄,「錢家塘」的正式名稱是「錢家弄」。淮海中路「錢塘大樓」的南面有一片老建筑,名為老客堂,居民大多姓錢。老上海河浜縱橫交叉,老宅沿河而建,四通八達的「錢家塘」里店家眾多,有醬園、剃頭店、虞永興南貨店、老虎灶、煙紙店、大餅油條店、糕團店、浴室、箍桶店、錫箔店等,既是一個小的「獨立王國」,也是躲在上只角之後的下只角。畫家賀友直老先生曾這般形容:「錢家塘的地方卻交關鬧猛,其處有虞永興南貨店,有混堂(澡堂),有酒店…住在這區域里的中國人多是苦惱的一群!」曾記得以前多次光顧「錢家塘」內的「環龍浴室」,也曾親眼目睹擦背阿狗師傅,在困難時期要用缽頭吃飯,起碼有五兩,白飯下榨菜及咸菜就是一頓,擦背是強體力活,七、八個客人下來,一定要歇息,他有一絕活,「反背客人抖三抖,浴客下來一身輕」。扦腳老朱師傅能把灰指甲,削得又薄又整齊,許多顧客都是沖著這倆位「臺柱」來「環龍浴室」的。好像這里特別與文藝有緣,笛王陸春齡、配音邱岳峰、滑稽陳國慶以前都生活在這里,十多年前這裡開著一家「博多新記」的粵菜館,曾與同學朋友們一起光顧過多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記憶中的「錢家塘」,淮海中路弄口。</p> <p class="ql-block">綫描大師賀友直先生筆下的「錢家塘」,生動地刻畫了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錢家塘老宅內,舊式的中國大灶頭,菜香飯香。</p> <p class="ql-block">2001-2006年,襄陽服飾禮品市場從華亭路遷到這裡,錢家塘慢慢消失掉。</p> <p class="ql-block">俯視圖內,原先都是「錢家塘」地塊。</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的「偉達飯店」,解放后稱「錢塘大樓」,為建「環貿商塲」而被拆掉。</p> <p class="ql-block">「錢塘大樓」與「錢家塘」交界處,淮海中路99l號是「喬家柵點心店」,它的擂沙圓、薄荷方糕、條頭糕、方糕等很出名,靠近陝西南路26路電車站,過客甚多,生意不愁做。「喬家柵點心店」原在襄陽南路,貪淮海中路客源足而開分店。</p><p class="ql-block">過「錢塘大樓」,是一條室外石頭扶梯,有一棟二層新式里弄房子與石梯相通,底層是商鋪,第一家是火腿咸肉莊「德盛福」,臘腸及咸肉不過是點綴品,火腿上方是眼界很高的上海老克勒專愛,若是蔣舫火腿更好,聽說這家一天要開靠數十只火腿!過去有綢緞舖,絨線店及淮海中路936號的「益民茶葉商店」,茶葉店內長年有股清香,一開間門面,店內有一對紅木靠背椅子,中間擺只茶幾,供奉一盆文竹,嗜茶客可坐椅子品茗,若你只買茶末子或四級炒青之類,營業員會視金額大小,少搭理你。前行以前還有一家「美羅照相館」,店小藝術照拍得很生動。在近襄陽路口,這裡有「高塔公寓」,導演湯?丹一家和好多醫生居住在內,開電梯的和看門的都是解放前留用人員,當年為建「襄陽市塲」,硬是把這幢老公寓拆了!在它的前方,淮海中路1029號則是「燕京樓」,以前也叫「天津館」,始創于1950年,原名「天津小吃部」,開在襄陽南路上,只有一開間門面的小店,8名員工,除供應狗不理包子、水餃外,還有飯菜小吃,1958年遷至淮海中路改名「天津館」,1974年「天津館」全面翻新,新建一個約200平方米的地下室餐廳和一幢二層樓新餐廳,約400平方米建筑結構為中西結合形式,是一家北方風味餐館,特色菜肴油淋子雞、油爆雙脆、爆三樣、糟溜魚片等,冬令季節供應北京烤鴨、涮羊肉,還有狗不理包子、水餃、銀絲卷等。1985年3月更名「燕京樓」,仍保持特色,有員工83人,淮海中路僅此一家京菜館,相較瑞金二路的「遠香居」,菜肴更全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一家人團圓照,沿「燕京樓」樓梯拾級而上才能排滿。</p> <p class="ql-block">過襄陽南路,淮海中路1045號是上海教育學院,六十年代初的淮海中學。</p> <p class="ql-block">「萬興」沿淮海中路的對面有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地處淮海中路966號,創建于l934年,由虹橋療養院、怡和醫院1958年合并為「上海淮海醫院」,196l年正式更名「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佔地面積l2672平方米,擁有13層和23層大樓各一幢,總建筑面積50943平方米,現有臨床專業31個。</p><p class="ql-block">「徐匯區中心醫院」沿淮海中路西,有一條「文藝畫廊」,以當期上演的戲劇,尤以話劇為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喬奇、丹尼、江俊、嵇啓明、嚴麗秋,莊則敬、祝希娟、焦晃、奚美娟等人都是畫面中人,那時的追星族只能來此和「文藝畫廊」打過招呼,便算是互動過了。</p><p class="ql-block">「文藝畫廊」隔鄰有個新式里弄公寓,弄堂很淺,一眼可穿底,但整條弄堂給人印象整整齊齊,有鐵門還有專人打掃。聽說醫務人員入住較多。</p> <p class="ql-block">弄堂繼續西行,淮海中路上分別有「偉民百貨商店」,不是好大,但陳列樣品細心精致。</p><p class="ql-block">「藝宮文化用品商店」店雖然比「泰山文化用品商店」小些,但店不嘈雜,上只角文具店應有的范兒。</p><p class="ql-block">「新海鐘表商店」和「新春服裝商店」依此并列,在這個遺址上,五十年代還有一開間門面的西菜館「家」,不知怎的?后來就關掉了。</p> <p class="ql-block">「家」的吧臺,專為白俄服務,中國人較少。</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家「上海市塑膠制品公司門市部」,過去這里是淮海中路1006號「淮海照像館」,攝影水平很高,定期有藝術家的生活照陳列。</p><p class="ql-block">向西便是襄陽公園,淮海中路上有個標記即「書亭」,文革后李先生便在此上班,出售連環畫、年畫、書籍和新民晚報等…。</p> <p class="ql-block">「萬興」在淮海中路998號的新址,有點別扭。</p> <p class="ql-block">西行也是過了襄陽北路,先有「煙紙店」、再有「中國工商銀行徐匯分行」、「大華水果店」、「華美百貨商店」、「天鵝閣」、「克林食品商店」等。現在這里是嘉麗苑,高級住宅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襄陽北路,新樂路口的東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北徐匯,西盧灣,南靜安的交界處,本來就是上海最優雅,最時髦的地段。從法租界時期到如今都是公認的,淮海中路的一段,只涉及到「最后的街角」中的一段。</p><p class="ql-block">而上只角和下只角之間的差異,實際上也是一種貧富差距,而法租界的西區也是上海唯一經過精心設計的住宅區。</p> <p class="ql-block">租界時期的上海。</p> <p class="ql-block">日新月異的淮海中路。</p> <p class="ql-block">(照片來自網絡),(原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安泽县| 六安市| 黄石市| 泸州市| 都兰县| 崇左市| 兰溪市| 华宁县| 池州市| 宝坻区| 武隆县| 启东市| 新源县| 博爱县| 彩票| 乡宁县| 富宁县| 始兴县| 保德县| 白山市| 湄潭县| 曲阳县| 临颍县| 沙雅县| 烟台市| 甘泉县| 双辽市| 肥西县| 札达县| SHOW| 林甸县| 昭平县| 临潭县| 郎溪县| 文昌市| 灵山县| 泗阳县| 东兴市| 榆中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