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之旅(三) <p class="ql-block">博鰲東方文化苑由博鰲禪寺、萬佛塔和水上游覽區三部分組成;東方文化苑是博鰲的中心、是博鰲水城的人文標志;是認識海南人文歷史、地理的最佳景區。其標志性景觀萬佛塔是博鰲水城50平方公里的最高點,還是我國南海三萬二千公里海岸線上的最高點,有"萬里海疆第一塔"的美譽。登上塔頂可360度全方位領略博鰲風景:東傍浩瀚大海、西伴無邊椰林、南依緩流三江、北擁萬頃良田;獨享三江合流、三嶺環繞、三島相望八大地理地貌,可將博鰲全貌一覽無余,盡收眼底; 堪稱完美!</p> <p class="ql-block">尤其登至萬佛塔頂,憑欄遠眺能俯瞰整個博鰲水城的全景,因此萬佛塔又被譽為博鰲水城的“風水眼”。</p> <p class="ql-block">"東方文化苑"位于博鰲鎮金海岸大道1號,博鰲禪寺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雄踞鰲嶺、三面臨水與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隔水相望。它是海南佛教歷史的延續與發展。公元748年,唐鑒真高僧東渡日本,遇風漂流到海南,居住了一年半,在島上修建佛教寺廟,開始傳播佛教文化;在博鰲古鎮留下很多佛教歷史遺跡與觀音傳說。</p> <p class="ql-block">博鰲禪寺是按正統禪宗寺院規制建設,布局呈"川"字型,以南北中軸線偏東南12度,取意"紫氣東來"; 坐南朝北的方位,下為其正門"通慧門":</p> <p class="ql-block">游人絡繹不絕地涌向博鰲禪寺,由通慧門進入:</p> <p class="ql-block">跨進通慧門,首先看見北面是"九龍照壁":</p> <p class="ql-block">不由得聯想到在游客中心所看到的約2米見方形的香樟木"九龍根雕"的由來了:</p> <p class="ql-block">反身從南面看照壁,其上為眾佛陀雕像:</p> <p class="ql-block">通慧門的北面門:</p> <p class="ql-block">進博鰲禪寺通慧門后依次為龍五爺廣場、天王殿、普濟殿(觀音閣)、大雄寶殿、萬佛塔,東西兩旁設置有鐘鼓樓、東西配殿、方丈樓、上客堂、僧侶宿舍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從"龍五爺"廣場看照壁和通慧門北面:</p> <p class="ql-block">"龍五爺"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也是五臺山龍五爺財神殿供奉的財神。他是龍王的第五個兒子——鰲龍,名字:聖衍;生日:農歷五月十三。鰲龍菩薩與本寺因緣甚深,寺院因鰲龍而得名。龍五爺雕像兩側的十根文亭柱立于此廣場顯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龍五爺鰲龍聖像"雕塑身后是"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南面:</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為"觀音閣"(又名普濟殿),閣前左右兩側有鐘樓和鼓樓:</p> <p class="ql-block">殿堂正中為觀音菩薩金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進入閣內,兩側供奉有十二尊獨具特色的"十二生肖觀音像":西側為"鼠虎龍馬猴狗",東側為"牛兔蛇羊雞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博鰲禪寺萬佛塔、觀音閣多處均見“三世因果經”精致全文:</span>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事果,今生作者是"。提醒和告誡人們:明因識果向善為人,移風易俗永太平。這也許正是古人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觀音閣前西側為"鐘樓":</p> <p class="ql-block">觀音閣前東側為"鼓樓":</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在觀音閣的西側:</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在觀音閣后,北面看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從西南角方向看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從西北角方向看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萬佛塔"又稱"萬佛觀音塔",坐落在博鰲禪寺的鰲嶺之上;塔高77米,塔身由七層組成;是博鰲禪寺最高建筑,氣勢宏偉,堪為佛教廟宇建筑中的精品,也是博鰲禪寺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塔內供奉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高16.8米,使用特制銅九十噸,聖像底座為千葉蓮臺,一千片蓮花上皆有觀音聖像,是亞洲罕見的杰作! 觀音菩薩聖像整體安奉于萬佛塔正中從第四層樓開始到第二層樓之中心位置落腳。這是四樓所見:</p> <p class="ql-block">千葉蓮臺底座是在第二層樓方可見到,一千片蓮花上皆有觀音聖像;從樓上到樓下整座觀音菩薩聖像實為壯觀、令人震撼!從未這么近距離地看到過這樣巨大的觀音聖像,不愧為亞洲罕見杰作!至今難以忘懷!</p><p class="ql-block">(萬佛塔一般不開放,慶幸當天獨自一人能被允許進入萬佛塔內上到第四樓,得以觀瞻到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和其他佛像,第一眼見到,頓時就被驚呆了! 真是大開眼界、太壯觀了! 令人激動不已! 盡管沒能登頂觀景,仍已十分滿足了!)</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中再仔細看看,從觀音最下面左右兩只較大的手中為"如意"和"心形物",其他每只手心均有一只眼睛——故謂之"千手千眼";且每只手中均持有物件,是否可解讀為:皆為世間應有之物;但人于世間,該有的才能有,不該有的則不能有! 是在告誡人們:世間無數眼睛在時刻關注著你的每一個言談舉止,要好自為之!</p> <p class="ql-block">出塔后再從北面看萬佛塔外觀全景:</p> <p class="ql-block">從東北面方向看萬佛塔:</p> <p class="ql-block">再從南看萬佛塔全景;出塔后我繞塔來回從不同方位再次觀看后,方明白:為何萬佛塔的每一層樓間距不均等,只因為必須滿足16.8米高、90噸重的觀音聖像要完整地安奉于樓中心,此塔設計結構和尺寸必須滿足觀音聖像總體尺寸安奉要求:</p> <p class="ql-block">塔內還供奉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成道玉佛聖像,高153公分,重1.8噸,為整塊玉石雕琢而成。此為2006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向博鰲禪寺贈送的,臺灣高僧星云大師親自送至博鰲安奉:</p> <p class="ql-block">萬佛塔內還供奉有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向博鰲禪寺贈送的釋迦牟尼佛祖的銅質鎦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博鰲禪寺接納和供奉亞洲及世界佛教國家及佛教人士捐贈的佛經、佛像及法器法物等,為國際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國際平臺。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贈送的佛像也將陸續安奉。</p> <p class="ql-block">來到博鰲禪寺后園鰲嶺:</p> <p class="ql-block">博鰲禪寺后園鰲嶺之下,塑立五尊漢白玉石雕觀音菩薩聖像。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觀音獨占鰲頭》雕塑像,描述的是在海南民間膾炙人口的觀音降鰲故事,直觀演繹出"博覽天下、獨占鰲頭"的博鰲精神內涵,成為博鰲地區的標志景觀。——各地的觀音均為腳踩蓮花,唯獨博鰲禪寺的觀音此處腳踩鰲!</p> <p class="ql-block">鰲嶺后園還矗立著漢白玉石的“四面觀音”雕像,猶如南海的守護神般地佇立于博鰲水城浩瀚的江海畔,又似乎在聆聽著人世間的一切風云變幻:</p> <p class="ql-block">這是鰲嶺后園四面玉觀音雕像廣場上東南西北四角處的龍柱:</p> <p class="ql-block">四面觀音總是那么慈眉善眼地注視著世間萬事萬物:南面觀音手捧圣水瓶、北面觀音左手持佛珠,右為蓮花手、東面觀音雙手持佛珠、西面觀音手持蓮花:</p> <p class="ql-block">出博鰲禪寺通慧門來到"游客中心",又見頭尾總長約四米的嘯天虎! 由樟木根雕精制而成,真是"福虎迎春,福虎昂首送喜來"! 虎年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結語: 東方文化苑是博鰲的人文標志,是認識海南人文歷史、地理的最佳景區。小小一方土地匯聚了江、河、湖、海、山、嶺、泉、島嶼等八大地理地貌;博鰲禪寺是海南佛教歷史的延續與發展,亞洲論壇會議時與會人員也會到此一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江西省|
平谷区|
肃宁县|
靖远县|
常熟市|
海林市|
裕民县|
永福县|
吉隆县|
明光市|
谢通门县|
连城县|
外汇|
双流县|
东莞市|
固镇县|
嘉黎县|
雅安市|
定日县|
五寨县|
宜昌市|
江华|
五峰|
类乌齐县|
宝鸡市|
行唐县|
南平市|
株洲市|
彭州市|
子洲县|
镇宁|
和田市|
巩留县|
米泉市|
怀仁县|
宁蒗|
增城市|
台江县|
修武县|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