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辛丑青牛一年忙</p><p class="ql-block">? 春耕夏長秋冬藏</p><p class="ql-block"> 金虎添翅來上崗</p><p class="ql-block"> 神州萬里任翱翔</p><p class="ql-block"> 三星高照惠風暢</p><p class="ql-block"> 六合溢彩普華章</p><p class="ql-block"> 九天紫氣映寶堂</p><p class="ql-block"> 歡喜今天送灶王</p><p class="ql-block"> 上天好事多多講</p><p class="ql-block"> 回宮人間降吉祥</p><p class="ql-block"> 祛除霾瘴氣清朗</p><p class="ql-block"> 人人安康國更強</p><p class="ql-block"> 小年吉祥</p><p class="ql-block"> 南院山人</p><p class="ql-block"> 辛丑臘月二十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南院山人</p><p class="ql-block"> 壬寅正月初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虎年畫虎</b></p><p class="ql-block"> 虎年即將到臨,人們步入臘月都開始為迎接新年的到來而歡心的致辦年貨,我也開始為迎接虎年而畫虎,我屬虎,進入壬寅虎年我的人生也是度過一個甲子年,也是第一個夲命年,值得慶賀。小時候第一次見虎是被父母架在脖子上看被關在大鐵籠子里兇猛的虎,印象深刻。現在畫虎也是人生頭一次學著研究虎,找虎的資料,研究虎的習性特點。少年時期曾在春節到家鄉通渭鄉下姑姑家去,在姑父弟弟家中見了一幅畫虎的賀卡就偷著裝了回來,想自己臨摹畫,姑夫弟弟是個民間有名的畫家張殿元,他曾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美工。賀卡上的虎估計是繪畫的小稿,被年少無知的我偷了去。后來和弟弟經常到新華書店去買畫虎的年畫,幾年下來收集了多種不同姿態的虎,弟弟把這些畫成了比較大的玻璃畫,畫的很好,在市場上去出售,曾在幾個縣里流通,很多人都收藏弟弟在玻璃上畫的老虎圖。我也很羨慕弟弟精堪的手藝,后來由于生活所迫,弟弟到金昌金川公司當工人就把畫虎的手藝中斷了,現在想起來很可惜。我把畫虎的愛好一直埋藏在心里幾十年,一是覺得虎好看而難畫,不敢畫,因這幾年進入臘月都在畫生肖畫,今年就把自己逼上畫虎的軌道,于是就有了我人生中第一組虎。起先臨名家張善孖等人的虎,臨了幾幅后開始自己設計;在壬寅虎年到來之即慶吉給所有的朋友們拜年了,祝大家虎年吉祥,虎虎生威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七律·詠虎】曹忠義</p><p class="ql-block">山君踏冰旭日東,峰行長揖慕英雄。</p><p class="ql-block">彩章似錦映霞綺,爪瓣如梅斗冷風。</p><p class="ql-block">嘯叫聲中千嶺動,蹲居松下百魔躬。</p><p class="ql-block">今年當遇好時節,凝想騰馳望碧空。</p> <p class="ql-block"> 虎在動物分類中屬于哺乳綱,貓科,是一種強有力的大型食肉動物,堪稱百獸之王。虎的形象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占居頗為顯著的地位,常常與龍并稱,在許多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從龍,風從虎”的說法。因為龍飛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與龍結合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征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是人崇拜并畏懼的對象,有時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構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人們也習慣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藏龍臥虎”、“虎老雄心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詞語,贊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識,并且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虎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虎記略</p><p class="ql-block"> 在遠古時期,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發現動物的強大和兇猛,并由此產生畏懼之心,認為人與動物都是有靈魂的,特別是那些有特殊本領的動物,令人羨慕不已,希望自己通過對動物的崇拜,使自己與神靈、智慧、勇氣、力量、健康和魅力等因素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顯示自己的強大和永恒。這一點,不論是中國的陰山巖畫、神話傳說、《山海經》還是歐洲的洞穴畫與古羅馬對虎的宗教崇拜都體現的十分清晰。《山海經西次三經》中記:“昆侖之神陸吾,其神狀虎身九尾,人面。”在羅馬帝國時期,關于老虎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其美麗與兇猛得令人生畏方面,公元前11年,羅馬人第一次看見老虎是馬賽拉恩教堂的獻禮儀式上,這虎“Tiger”,一詞就來源于底格里斯,羅馬人是根據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的洶涌而來命名虎“Tige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類祖先與虎共同生存于中華大地二千五百個世紀,大約五個世紀前,當中華民族有了文化的時候,也就產生虎文化。人們認為“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博挫銳,噬食鬼魅”。在希冀虎鎮宅、守墓,驅邪辟災外,更多的是,寄寓著向往吉祥幸福的祈佑觀念。至此,驅邪與祝福——便完全成了民俗學中虎的形象的全部含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淵源</p><p class="ql-block"> 中國虎文化淵遠流長,它很早就成為中國的圖騰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于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虎士等。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只老虎,稱為虎符。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形象</p><p class="ql-block">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昆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臥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人與搏斗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一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一種"角抵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里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云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馬。"看來這里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斗過虎,終于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人虎搏斗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p> <p class="ql-block"> 老虎圖騰</p><p class="ql-block"> 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低下,人類在自然力和自然現象面前常常顯得軟弱無力,處于十分艱難的狀態,于是具有原始思維的蒙昧性、混飩性和幻想性特點的一些氏族部落將威風八面的虎做為本氏族的圖騰,將虎形象刻畫在自己身體明顯部位的皮膚、服飾上或用具、武器、房門上,以虎的形象作為自己氏族的名稱、特殊標志和神圣護符,把虎視為整個群體共有的保護神而虔誠地頂禮膜拜,有的甚至還給虎畫上了雙翅,使之變成威力更加不可一世的“飛虎”,成為一種神獸。</p><p class="ql-block"> 傳說原始社會時,中國中原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黃帝(軒轅氏)就曾率領包括以虎為圖騰崇拜的部落在內的眾多部落聯盟軍,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了另一個部落的首領炎帝。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于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多用虎將、虎臣、虎士、虎賁、虎師、虎威、虎步、鷹揚虎視、燕頷虎須等詞語,讀上去就有一種不凡的氣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遂昌县|
田东县|
大名县|
定结县|
宜兰市|
鸡东县|
平果县|
夏河县|
右玉县|
休宁县|
新宁县|
永仁县|
青铜峡市|
秭归县|
乌鲁木齐市|
安塞县|
游戏|
调兵山市|
荆门市|
双流县|
西安市|
平罗县|
澳门|
德格县|
鄂尔多斯市|
宁都县|
济阳县|
伊金霍洛旗|
浦江县|
桐庐县|
奈曼旗|
南涧|
庆城县|
鹤庆县|
台前县|
扬州市|
寿阳县|
安顺市|
尉氏县|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