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海南省入選"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我們的美好生活"2022年國家"村晚"示范展示點的儋州市和慶鎮六羅村、澄邁縣瑞溪鎮羅浮村的"村晚"火熱上演,迅速掀起了鄉村節日狂歡,村民們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在"村晚"舞臺上充分展示自我,展現出海南推進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推動自貿港建設的豐碩成果,營造了喜慶詳和的節日氛圍。"村晚"的盛況經現場網絡圖片直播和國家公共文化云視頻展播后,在省內外引起極大反響。據統計,截至目前,“村晚”的網絡圖片直播瀏覽量達136.4萬人次,全國展播中點擊觀看群眾近10萬人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節期間,海南省其他市縣也積極開展了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的“村晚”。這些寄托著鄉愁、承載著鄉情、寄情著鄉音的“村晚”生動呈現全省農村地區鄉土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景象。既讓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正“活”起來,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讓村民凝神聚力,以文化力量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海南的“村晚”和“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惠民活動的豐富開展,折射出海南這些年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在快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這些年來,海南省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全省共投入10個多億的資金建設了3000多個村級(社區、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這些場館的建成,為豐富基層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夯實基礎,充分發揮了文化陣地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現中國夢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儋州市和慶鎮六羅村“村晚”舉辦37年來,從最初的農家小院舞臺,到茅草房舞臺,后來到固定硬化舞臺,再到現在的設備齊全、寬闊大氣的鄉村大舞臺,見證著海南省這些年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全過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是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海南省高度重視文化人才培訓工作,積極主動安排人員參加文旅部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班,提高基層文化骨干的綜合素質;認真組織本級的業務培訓,全省旅游和文化行政部門每年組織各類培訓班100個班次以上,培訓專(兼)職文化人才1萬多人;通過文化館、圖書館舉辦內容豐富的公益性培訓,培訓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同時,還通過舉辦萬人大合唱、萬人共跳竹竿舞、海南原創廣場舞大賽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以及依托社會團體培訓的方式,每年培訓基層文化骨干10萬人以上,加上招募的3萬多旅游和文化志愿者,使基層文化骨干遍地開花,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提高服務效能提供堅強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是基層群眾文化優秀作品不斷涌現。近年來,海南省旅文廳共組織開展了18屆海南省東西南北中廣場文藝會演和2屆海南原創廣場舞大賽,堅持群眾文化來源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的立場,強調創作海南特色的作品參賽、參演。原創了近1000個音樂、舞蹈、戲劇、曲藝作品,惠及線上線下觀眾500多萬人次,為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了濃厚的氛圍,為脫貧攻堅和高質量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1999年,舞蹈《調聲緣》《化綠》分別獲得文化部第十屆“群星獎”比賽銀獎和銅獎;2010年創編的舞蹈《黎鄉雨趣》代表海南省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九屆藝術節暨第十五屆“群星獎”決賽,榮獲“群星作品獎”;2013年10月,創編的舞蹈《花帽新韻》在山東青島參加文化部主辦的第十屆藝術節暨第十六屆“群星獎”比賽中獲得群星獎;2015年,廣場舞《黎族織錦舞》獲得全國優秀廣場舞教學片;2018年,原創廣場舞節目《黎族彩環舞》參加全國廣場舞展演獲得好評,還被中央電視臺選中,應邀參加了2019年的少數民族春晚;原創舞蹈《鋤禾》進入全國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原創廣場舞《魅力海南》《春雨來到咱苗家》《海南美美噠》等100多個作品現在已成為海南各地廣場舞愛好者的必選曲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是基層公共文化品牌活動不斷豐富。堅持以“海南省東西南北中廣場文藝會演”、“春風村雨”文化惠民活動、“紅色文藝輕騎兵”進基層活動、“海南原創廣場舞大賽”等品牌群眾文化活動為抓手,通過文化進社區、文化下鄉、戲曲進鄉村等形式,不斷滿足城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今年,海南省旅文廳組織群眾文藝工作者在全省范圍開展了“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近200場、“春風村雨”文化惠民活動600多場、“紅色文藝輕騎兵”進基層活動近500場、文化惠民下鄉活動2000多場,惠及現場觀眾150多萬人次、線上觀眾1300多萬人次。還開展了“唱支山歌給黨聽·小小紅心詠向黨”——海南省少兒民歌文化季活動、海南省民間文化藝術季活動、“旅讀海南”大型主題讀書活動、美麗鄉村尋寶藏—2021年海南省“鄉村達人秀”活動、海南省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展演展覽活動等,其中海南省民間文化季活動的相關稿件及視頻212條,總閱讀量(播放量)高達576.3萬余人次,“非遺說海南”系列視頻在短視頻平臺播放量高達212.5萬次,其中“瓊劇說老爸茶”短視頻播放量達35.7萬次。這些品牌文化活動的開展,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海南的鄉村文旅振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是基層公共文化場所功能不斷拓展。根據文旅部的統一安排,海南省旅文廳在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中挑選了15個單位作為旅游和文化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每個單位補助30萬元,探索旅游和文化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的好做法、好經驗。各試點單位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總體思路,把握旅游和文化公共服務機構融合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要求,從挖掘旅游、文化資源入手,夯實文旅融合的基礎。推出“非遺+旅游”“文物+旅游”“民俗+旅游”等新消費模式;探索“紅色旅游線路”“康養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線路”“生態旅游線路”等。據統計,今年,這些試點單位的國內外游客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以上。這次在儋州市和慶鎮六羅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中,專門策劃了“村晚”集市和鄉村達人秀”環節。村民們既可以把家里的土特色拿到集市上賣,又可以獲得書法達人現場手寫春聯和福字,攝影達人拍攝的全家福,還能觀看草編達人、黎陶達人、剪紙達人現場展示才藝技藝和手工藝品。儋州市和周圍市縣的游客及候鳥聞訊而來,逛集市、賞村景、購特產、領春聯、看表演、做直播,人山人海、不奕樂乎。</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南乐县|
慈利县|
北京市|
舒兰市|
东辽县|
临洮县|
电白县|
靖州|
常山县|
金山区|
岢岚县|
濉溪县|
南部县|
南平市|
蒙阴县|
松桃|
陇南市|
锡林郭勒盟|
饶阳县|
新郑市|
鞍山市|
镇平县|
彰化市|
花莲县|
洞口县|
鄂托克前旗|
八宿县|
宁化县|
乌鲁木齐县|
云和县|
呼和浩特市|
响水县|
西城区|
固安县|
新余市|
丹寨县|
湖南省|
白银市|
高碑店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