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東君</b></p><p class="ql-block"><b>文/吳石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君者,萬東慶也。</p><p class="ql-block">走路帶風,常是甩開臂膊,大步流星,眼神如磐,直逾遠方,止在昂揚,卻不狂妄。觀這步伐踏出,逢這氣息掠過,立時有詩句匹對而配:劍舞躍游雷,隨風縈且迴。《裴將軍詩》中“猛將清九垓”的武功韜略確為極寫,東君一貫崇尚的“氣節道義”“辣手文章”往往讓我想起裴將軍,其實是東君與裴將軍有所相仿。為什么不是直視遠方,而是逾越的逾,逾越了遠方。這個眼神太寬闊,需要解釋翻譯。二十多年前,曾有人撰文,就著一張兩寸免冠照片,形容他的神情,佩服這位師長的眼力與筆力,前說翻譯,師長的翻譯堪稱同聲傳譯,不但信達雅,而且精準到位:他的眼神始終散漫在遠方,似乎總在尋找著什么。他究竟在尋找什么,是什么讓他癡情不改,是什么讓他不遺余力。是,書法。說他是典型的七零后秉性,認為自己既做就做最好的鋼鋒,既用就用在刀刃上,也相信自己就是這最好的鋼鋒,有如此自信,也從此自強。而他卻出生在七零的臨界,一九六九,但這并不妨礙他像七零后一樣龍精虎猛。所謂踏步,挺胸,做棟梁。有了如同鋼鋒一般的先天氣節,不做一番揭地掀天的事功,恐怕他自己也饒不了自己。我一個八零后,卻對七零后有如此了然,不奇怪,因為舅舅就是正宗的七零后。少年時在故紙堆中訪故事,翻到舅父大人高中時期的筆記本,錄在本子上的自作詩與摘抄詩無不充斥著“撣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一類的辣手文章。顯然,與東君忘年結交,兩層原因,頭一層,激賞他作為“臨界七零”的固在氣節,二一層,激賞他癡醉于書法的喻道喻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寶刀不磨留養氣,異書多讀當加餐。他的氣節道義全在于此,這也是他推崇多年的信仰。自從少年十五二十時直至而立,為解疑惑,求教方家,每有所得,晨昏摹習,遍訪高友,追尋前輩。立定老街一隅,自創石林工藝部,門額高處一面集</p><p class="ql-block">多位城關名家及當代前輩共題“萬氏石刻”的黑底金字大匾在當時占盡風采,路過駐足者,專程觀賞者,行內評議者,狂熱崇拜者,此景日日得見,此情時時洋溢。不是他呼朋引伴,是朋伴們來到這碑石林間一見到他便自生歡喜。時日既久,左鄰右舍,近前街坊,都知道了老街西面這個“寫大字”“刻石頭”,風趣精干的謙虛后生。連年主攻碑石鐫刻,鑿碩大刻細小,可豪壯可精微,慣以流麗的曹全隸書,清剛的柳體楷書以及爽利的米氏行書刊刻上石。老米伴隨他多年,他也追慕老米多年,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對他心性,已經習練的入情入性。仿佛張無忌身上甩也甩不掉的九陽神功。雖然張無忌寧死也不拜在火工頭陀門下,實質上他已經不見形式不留痕跡的繼承了火工頭陀的衣缽,身懷絕技。東君改換北碑爨氏門庭以前,我常說這是“攆不走的米芾”,一到年底,他都循例義寫春聯,街巷門頭,見他手筆:紅梅斗雪開,蒼松迎風立;天寒梅骨傲,春暖草心香。反復看著他最愛寫的這些內容就地給他發射信息:老米回來過年來咧。不過10秒,回復過來的是好幾個“哈”,后綴一截省略號。這笑,很會心,很酣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唯如上,二十年前,偶然受師友啟發,于書法實在情深,再創少兒書法培訓學校,旨在傳授正宗的傳統書法技法,培養正確的傳統藝術審美,從做藝推及做人,由立行直至立心,嚴教厚愛,因材施教。篆,隸,楷,每一種入門根基由適合于它的學員單獨選取臨習,而并不只機械的囿于唐人楷書,放開天性的小學員往往在五節課內逐漸進入書寫感的把握,十節課后,部分學員習作成果超出想象,每一屆暑期班,總會涌現出一些出眾的少年,個別人相當突出。從早期開始已經有被市書協少兒部吸收為會員的學員,后來至今繼續有被吸收以及書法考級成績優秀者層出不窮。適于自性才是書道第一課,由此把持,才有年年歲歲的喜人碩果。在《書法報》連續多屆的全國中小學生書法大賽中參賽全員均斬獲金銀獎,其余全國性展賽獲獎無算。累年間,桃李滿畫鄉。全國性比較的試金,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真金。東君常對師友感嘆:不容易。從此治印一方,閑章印文就是“不容易”。學校趨于成熟之際,他整個人也同步地清瘦起來,這其中因由辦學的忙碌,因由修行的加持,雙重而來,其實奮發圖強的過程也是頂翻壓力的過程,路途多艱,冷暖自知。印在學員專用紅色手提布袋整面一首朱熹的《勸學》詩,完全寫照了他與他的學校與他的今生: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早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每逢暑期,寒期,周末,城關街頭,隨處一眼,或小學生,或中學生,手提“勸學袋”朝著中樓方向上下學,書法學校最終落定的校址正處在大觀樓西北。從萬氏石刻到書法學校,前段心路為學貴心悟,守舊無功;后段心路為暗中摸索,莫如秉燭。東君心境,如水化四相,自處,平息,激情,冷靜。論自處,他以寧守寒窗獨寂寞,勿濫交游亂心性自律;論平息,他以小樓容我靜,大地任人忙安心;論激情,他以鳳鳴九天清風舉,龍淵百刃至寶光養浩;論冷靜,他以看破幻影必然自在,放下勞塵果真逍遙等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栽培桃李,啟其心智,在他心里的儀式高度必須如先師孔子行教一樣,學師為師,習范垂范。無利,無祿,無私,無邪。他直言書法速成是扯淡,那些不懂裝懂者如果挑戰他的謙遜,他會拍案而起,直接卷的挑釁者驚慌失措。早先有一位前輩,才量深厚,耿直清奇,他的寫意花鳥與大小行草可以令任何一個人一閱不忘,造意清寂是其花鳥,筆若游雷是其行草。前輩行十六,大名李步渼。東君求教李老后便驚心傾心于步渼師的風骨,而醉心銘心于步渼師的學術。李老成為他心目中最獨特卓絕的高標。當漢隸唐楷的堅實功力遇到碑版摩崖的跳躍多姿,簡直是火鐮相打出火花,星星火花燎莽原。也陡然因此真實的進入了李老作品中不易解釋的神秘堂奧,算作恍然大悟:從自性而為,寫我心不褪。自從十多年前決計變法至今,他與兩爨越來越“糾纏不清”,評說起這場轟轟烈烈的“三角愛”,我總是說,爨寶子深愛著東君,而東君卻深愛著爨龍顏。比對徐青藤這首題畫詩:花是揚州種,瓶是汝州窯,注卻東吳水,春深鎖二喬。也可作一首東君與二爨的同款式的詩:鋒從漢唐淬,兩爨腰間扣,出鞘不下鞍,豈止王與侯。爨將軍假若得到漢唐刀,無疑是要征戰馳騁個天昏地暗。一時間,裴將軍,爨將軍,一雙猛將附身,堪好比曹孟德在灞橋之上,遠望關云長挑袍而去的一騎孤影,手擊橋欄興嘆不止:可惜我曹營千員將,也難比這有勇有謀的將英豪。東君畢生心血已托付在書道,恍如裴將軍猛清九垓,恍如關將軍灞橋挑袍。他的道義,是對于書道的不負,此念一襲磐,不妄也不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曹雪芹歷顯赫,經衰落,享春風,受涼薄,這一場而后,才可得透徹洞明與精干練達。東君自十六七白身創業,沒有依賴,沒有憑借,唯有一腔對于書法技藝的熱忱與勇毅。心所向往正合這句流行最為廣深的網絡語,貼切無隙:詩與遠方。一路走來,經見領教了三十多年間的世事與人情,體會目睹了真實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又引詩言志:觀書日老眼如月,閱世年深心不波。早期書房名為礪齋,其中含義,一是與金石為伍,二是與決心有關;到后來改名為過云樓,所受磨煉歷歷在目雖過往而留有印記,各界褒貶愈發浩蕩雖并在而志守一井。志守一井,力求及泉。及泉,是他畢生所渴求。早先求學,趙熊先生批改東君《曹全碑》風格習作,一邊細看,一邊口念,東慶,東慶?寫的如此秀麗,不如改名東梅。說是玩笑,卻是極評。曾國藩說,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掘井的困難敗倒于他的瘋狂,任是勇猛精進。怕是非得臨習到附著身心的程度,姓名用字才讓人直接聯想到“梅”字。以此可見,趙先生著實風趣犀利,一語中的。對于隸書的突破,直至十多年前,自接觸兩爨及其它北碑之后,充滿魔性的用筆令他豁然開朗。心心念念尋尋覓覓的通篇古氣,沉雄蒼莽,終于要與它們擁抱,正是這來之不易的魔性徹底攆走了老米。對于傳統根基深厚的人來講,后天通融些許魔性,就是釋放了天性。東君毅然決然的由帖轉碑,越雷池,出生天。不瘋魔,不成活。概括而言,頓悟發散于“李老與洪門精神”,撞擊爆發于“兩爨與其余北碑”,歸指糅煉于“南海與無鋒大榜”。李老,前文有述,堪稱蒙師的李步渼老師;洪門,洪厚甜老師;南海,康有為先生。后期他又推崇曾國藩關于堅韌意志的論說,并以此默許為書法學校校訓:困時且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熬再進,再困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一管老筆,一口古刀,可以讓他立時進入辟谷狀態。擱筆捉刀,清賞良久;收刀開筆,游雷縈迴。學佛老兄問東君,兄弟也參禪打坐,卻為何喜歡古兵,其為兇器。東君笑答,何為兇器?何非兇器?心善皆善,心惡皆惡,器物無過,內心之故。男人愛刀,如異性相吸,不需要因由。《維摩詰經》講,眾生心凈則國土凈,眾生心垢則國土垢。只在乎相,心上不下功夫,如同蒸沙煮飯。他人笑君太瘋癲,君笑他人看不穿。如此,“古兵”與“人心”的相互引證,讓他的心情蕩漾了很久,雖然他沒有說出來。可以形容為猶如“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一樣的凜冽浩然。東君在各級社團協會職務較多,而最讓他在意的也只有三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古兵器研究會會員,蘭亭書畫學校校長。能讓他在意,并不在于級別職務如何,而是因為他鐘愛書法,堅定于三十年磨一劍的信念;他酷愛兵器,文人俠客心存在祀與戎的國本;他厚愛學生,說教學相長不如說達者為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其應當稱道的,是多年以來他對于書法教育獨到的方式方法,使得蘭亭少年個個都以堅定強韌自為勉勵。假如校訓是曾國藩的“困時且莫間斷…”,校歌無疑就是林子祥的《男兒當自強》,其實這首歌一直也是他自己的“瘋魔引”“砥礪引”,可謂一聞“不下鞍”,這是校歌一;校歌二是哪一個?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蘭亭少年人人成誦。東君最看重其中蘊含沉潛的鼓舞與喚醒。認可無疑獲取鼓舞,誘導得法進而喚醒,教育二字靈魂盡在于此。看蘭亭少年,篆寫秦李斯吳昌碩,隸寫曹張禮伊秉綬,楷寫晉隋唐南北碑,行寫大小王孫蘇米,用百花齊放來形容這適情適性并且大膽寬闊的教學思路顯得局限,東風夜放花千樹,他更像是這東風:解落三秋黃葉,能開二月繁花,過江千尺水浪,入竹萬竿傾斜。心棲過云樓,筆演海潮音。前路訪知己,舊雨從初新。東君繼續以他的鐵肩擔起道義,辣手著寫文章,傳序書法教育的薪火。</p><p class="ql-block">“裴將軍”,高秋點兵,沙場再會。</p><p class="ql-block">“裴將軍”,厲秣已畢,請上鞍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萬東慶簡介</b></p><p class="ql-block">萬東慶,1969年生</p><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冷兵器研究會會員</p><p class="ql-block">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書法家協會理事</p><p class="ql-block">鄠邑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鄠邑蘭亭書畫培訓學校校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品入展:</b></p><p class="ql-block">中國長沙首屆歐陽詢杯全國書法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朝圣敦煌全國書法大展暨敦煌書法論壇(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大展(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三屆四堂杯全國書法大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第七屆中國臨沂書法節教師展(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首屆‘大愛媽祖---中華媽祖文化書法篆刻大展</p><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全國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信德杯’全國個體私營企業書法作品展</p><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第二屆“魏碑圣地·全國魏碑<臨寫+創作>書法大賽”二等獎(河南省書協)</p><p class="ql-block">書法報第5、6屆全國名師書畫作品展 (書法報社)</p><p class="ql-block">書法報第8、9、10、11、12、13屆全國少兒書畫現場大賽優秀指導老師 (書法報社)</p><p class="ql-block">秦風書韻陜西省首屆書法篆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陜西省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陜西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1、2屆臨帖展</p><p class="ql-block">(陜西省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陜西省書法家協會首屆自作詩詞作品展</p><p class="ql-block">(陜西省書法家協會)</p><p class="ql-block">全國西部十一省市文聯舉辦的西部書法大賽三等獎</p><p class="ql-block">連續六年被西安市書法家協會評為優秀書法教師</p><p class="ql-block">曾數次應邀赴日本、韓國、臺灣進行書法交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伊金霍洛旗|
南城县|
刚察县|
区。|
雅安市|
岳阳县|
页游|
遂川县|
丰镇市|
齐河县|
巴东县|
延川县|
改则县|
灵台县|
长白|
抚顺县|
乌拉特后旗|
石渠县|
富宁县|
民勤县|
敦煌市|
沙洋县|
襄樊市|
民县|
闽侯县|
饶河县|
屯留县|
板桥市|
射洪县|
江门市|
晋江市|
稷山县|
师宗县|
从化市|
东阳市|
吴桥县|
昭觉县|
石狮市|
施甸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