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尋道武當山 , 問鼎神農架 夢回老君山

尺度把握人生

<p class="ql-block"><b><i><u>武當山紫金城</u></i></b></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16日伙同行云流水錦州南站出發到北京站轉北京南站17日抵達武當山車站。</p> <p class="ql-block"><b><i><u>武當山火車站很小人也較少</u></i></b></p> <p class="ql-block">由武當山火車站乘公交車到達十堰市開發區玄武大酒店辦理入住手續。由于尚有空閑時間便到十堰開發區大街上逛一圈。先走玉虛宮。</p> <p class="ql-block">玉虛宮位于世界文化遺產道教圣地的武當山腳下,在中國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鎮。玉虛宮位于武當山北麓,坐落在5平方公里的盆地之上,從東天門、北天門的位置看,武當山城區都是玉虛宮的范圍,眾山周護,劍河環繞,地勢開闊,是武當山旅游集散地。玉虛宮是武當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位于老營的南山腳下,距玄岳門西約 4公里,襄渝鐵路順著宮前橫貫而過。 玉虛宮始建于明永樂年間,規制謹嚴,院落重重。現存建筑及遺址主要有2道長1036米的宮墻、兩座碑亭、里樂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云堂以及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遺址。這些殘存的遺址,到今天仍有很強的感染力,頗值得觀賞。玉虛宮曾為張三豐修煉之地。張三豐曾預言“武當異日必大興”。果然,明永樂十一年(1413)永樂皇帝敕(chi)建玉虛宮,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建。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描述其曰“太和絕頂化城似,玉虛仿佛秦阿房”,可見當時規模宏大。</p><p class="ql-block">玉虛宮整個建筑采取宮廷建筑規制,以嚴謹的中軸線對稱布局,宮殿重重,飛金流碧,富麗堂皇,周護宮墻,造成帝宮威武、莊嚴肅穆的氣勢。原為五進三路院落,前后崇臺疊砌,規制謹嚴;左右院落重重,樓臺毗連;其間玉帶河穿插縈回;四周宮墻高聳渾厚,狀如月闌繞仙闕。現存宮墻、宮門、父母殿及四座碑亭。宮門為石雕須彌座,拱券三孔,磚木結構,兩側建八字墻,上嵌琉璃瓊花圖案,下為琉璃瓊花和石雕須彌座。門前是石雕飾欄臺階,朱碧交輝。進入宮門,十分開闊,為約2.5萬平方米的大院落,中間青石鋪路。正中間的青石尺寸較大,規格整齊,兩邊的青石則差一些,說明當時等級森嚴。穿過曲折蜿蜒的玉帶河,層層高臺之上分別為龍虎殿、朝拜殿、正殿和父母殿。</p><p class="ql-block">宮內外有四座碑亭,巍然對峙,亭內置石雕赑屃(赑bì屃xì)馱御碑,大小不一。最大赑屃通長6.06米,高2.85米,寬2.35米,御碑高6米,寬2.35米,通高9.03米,重達百余噸。四座赑屃馱御碑上分別刻著明成祖《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宮》碑文和明世宗《御制重修大岳太和山玄殿紀成》、《重修宮觀》碑文。碑文書體雋永圓潤,碑額浮雕蟠龍,矯健騰舞。赑屃馱御碑,俗稱“龜馱碑”,其實赑屃不叫“龜”,而是“赑屃”或“負屃”,為古代神話“龍生九子不成龍”中的第八子,善負重,皇帝以之作碑趺,象征江山穩固。這幾座赑屃雕刻精細,造型逼真,其甲殼、肌肉有明顯不同的質感,腿腳有用勁負重之神態,尾卷一盤,呈使勁承受高大的御碑之狀,形體完美,是國內外罕見的石雕藝術品,極為珍貴。</p><p class="ql-block">玉虛宮是武當山規模最大的一宮,明代,武當道教常在這里舉辦規模宏大、氣氛莊嚴的齋醮活動。在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秋七月,明成祖朱棣以 武當山宮觀告成,命正一嗣教真人、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玉虛宮提點任自垣等在玉虛宮修建“金箓報恩延禧普渡羅天大醮”七晝夜,登壇法眾、登壇執事官員達 五十多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十二月,明孝宗在玉虛宮修建“吉祥好事”齋醮,長達49晝夜,花費白銀3000多兩。可以想象玉虛宮當時那張燈結彩、鼓樂聲聲、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繁榮場面。明樂啟七年,即1627年,玉虛宮發生了毀滅性火災,其軸線主要建筑均遭火劫。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虛宮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屬建筑一并化為灰燼。1935年夏,山洪暴發,數十萬方泥沙直泄玉虛宮,大片房屋被吞沒,號稱南方“故宮”的玉虛宮自此成一片殘垣斷壁……</p><p class="ql-block">玉虛宮大殿修復工程于2007年5月啟動,經過5年的保護性修復,玉虛宮宮墻、御碑亭、山門、龍虎殿、玉虛殿、玉帶河、宮內石板地面等工程已經完工。該修復項目完全按照修舊如舊的辦法,嚴格遵循文物維修的方式和原則,由清華大學古建筑研究院設計。</p><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底,武當山玉虛宮大殿修復落成典禮在玉虛宮隆重舉行,2012年10月16日,武當山大興六百年羅天大醮在這里舉行。</p> <p class="ql-block"><b><i><u>再走武當山博物館</u></i></b></p> <p class="ql-block">玄武大酒店8264接待處。全國各地的驢友,共計98人。本次《尋道武當山,問鼎神農架》活動是由著名的8264戶外團隊面向全國驢友主持召集的,由于疫情原因報名人數受到一定的影響,遼寧錦州地區只有行云我們兩人參加。</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18日問道武當山。98人分為兩組,一組17人走武當山南神道,路途較遠且艱險。余者超近路直奔武當山。</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南神道風景區地處武當山西南麓。景區全長20公里,由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和直通武當山金頂的南神道兩大景區組成。以九道河為玉帶,像珍珠般串聯著呂家河民歌村、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遺址、二龍戲珠、斬龍崖、尼姑巖、桃花洞、蘭花谷、獅子灘、鬼谷子澗、天書谷、黑精溝大峽谷、龍潭、轉運臺、金蟾朝圣等眾多景點。這里峰巒雄奇、溪瀑清幽、棧橋奇瑰、民歌盛繁,素有"武當后花園"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武當南神道位于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武當山西南麓——丹江口市官山鎮,距武當山金頂(天柱峰)5.7公里,是過去川、陜、鄂西北、鄂西南等地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2013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相傳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貶至房縣時,每年定期朝拜武當。因呂家河村毗鄰房縣,李顯便新辟了這條進香之路。當時武當山香火旺盛,來自四川、陜西和鄂西南的朝山百姓,紛紛從這條路上山,一時香客絡絡不絕。</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是中國道教名山,供奉的主神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稱玄武帝,玄武乃四靈之一,為北方之神,守衛、庇佑北方。大明永樂皇帝朱棣自幼封燕王駐守北平,鎮守明朝北部邊境。朱棣認為他同真武大帝雖是人神有別,但職責是一樣的,都是北方的守護者,他甚至認為自己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所以,朱棣登基后,便在武當山大修宮觀,除為求得神明保佑大明江山長存永固外,更要表明自己登基稱帝是君權神授,名正言順。朱棣的敕建,為武當山留下眾多的道教宮觀建筑,金頂的紫金城和金殿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征,是武當道教在皇家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志,對所有到武當山的香客、游人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是必到之地。</p><p class="ql-block">登頂紫金城、朝拜金殿從游客中心乘坐景區大巴到瓊臺中觀,再坐纜車是明智的選擇。瓊臺中觀歷史久遠,相傳,真武大帝修道成仙,玉皇大帝在瓊臺冊封他為“北極玄天上帝”,此處也因此倍受人們推崇。瓊臺不大,花半小時參觀后即可乘纜車登頂。</p><p class="ql-block">下了纜車經“一柱擎天”石壁(旁邊有“大岳武當”的石碑),繞過“轉運殿”就進入“太和宮”。“轉運殿”始建于元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銅殿,原先放于金頂,明朝大修武當時被轉運至此,故被稱為“轉運殿”。“轉運殿”供奉著真武大帝,傳說逆時針轉上一圈,可以消災賜福、轉身好運。因此,登頂的人流全部往此處流淌,因樓梯狹窄,就算自稱已交好運的人也無法撤出,只能被裹挾著向前,嘴里直呼:再交好運,再交好運,好上加好。</p><p class="ql-block">穿“太和殿“、進”南天門”便進入“紫金城”。“紫金城”雖然與故宮“紫禁城”一字之差,但皇家的威儀與地位的高貴已盡顯無疑。沿著蜿蜒陡峭僅一人來寬的石階來到山頂,呈現在眼前的便是金碧輝煌的“金殿”。史料稱,“金殿”敕建于明永樂年間,為純銅鎏金仿木結構。永樂帝命工匠在北京鑄造完成后,通過水路,經大運河、長江、漢水運至武當山安裝完成。全殿重近十萬公斤,耗金三百六十公斤,殿內供奉真武大帝銅鎏金神像。善男信女們虔心膜拜,或期盼能進化悟道,或期盼能得到真武大帝的庇佑,消災轉運。跪拜祈福的人們摩肩接踵,此起彼伏,跪拜后還要繞著“金殿”,手扶銅柱轉上一圈,再表誠心,“金殿”四周觸手可及的銅柱已然被撫摸的金光燦燦,而“金殿”前的石階、石欄桿因眾人的踩踏、撫摸已經玉化,如玉石般光滑潤澤。站在“金殿”前極目四望,周邊諸峰環峙,蒼翠如屏,四周眾山拱擁,八方朝拜,氣象萬千。</p><p class="ql-block">下金殿有兩條道,一條是坐纜車回瓊臺中觀,再坐景區大巴到南巖宮、紫霄宮等景點,另一條是沿明神道或清神道徒步行至南巖宮。從金頂徒步到南巖宮耗時三小時,山路起起伏伏,有多少級臺階沒數,但耗時一百多分鐘,高度只下降了四百多米,蜿蜒曲折的程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一路艱難拔涉、一路山川小溪、一路爬山越嶺、一路美景古跡,武當山就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中國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東接襄陽市,西靠十堰市 ,南望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p><p class="ql-block">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聞名于世。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開創武當派。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筑53處,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建筑遺址9處,占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筑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2010至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公園”。</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p> <p class="ql-block">紫金城</p><p class="ql-block">敕建于永樂十七年(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4.43米,墻基厚2.4米,墻厚1.8米,城墻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巖砌筑,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該石雕建筑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被譽為“天上故宮,云外清都”。</p><p class="ql-block">入南天門拾級而上,途經靈官殿,殿內置錫制靈官神像一尊。相傳靈官面生三目,能使人間善惡,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p><p class="ql-block">趙靈官殿,攀九連蹬,既到金殿。金殿,敕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 16)年,位于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頂,為銅柱流金重檐廡殿式仿木結構,總重90噸,耗金360公斤。殿內供奉真武大帝銅鑄鎏金神像,金童玉女捧冊端保持粒左右,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神案下置“龜蛇二將”,上方高懸康熙皇帝御筆“金光妙相”金匾。金殿之后設父母殿,侍奉著真武大帝的雙親_凈樂國國王和善勝皇后,以供善男信女瞻仰膜拜。</p><p class="ql-block">俯瞰金頂,整個建筑群依山就勢,布局巧妙,與周圍山峰交相輝映,形成“天造玄武”的自然奇觀,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b><i><u>武當山紫金城</u></i></b></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金殿位于湖北省武當山天柱峰頂端,海拔1612米,面積約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等級最高的銅鑄鎏金大殿。</p><p class="ql-block">武當山金殿坐西朝東,面闊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為仿木結構鎏金銅殿,重檐廡殿頂。殿身為銅鑄隔扇,隔扇上鑄出大、小額枋,上檐作重翹重昂九踩斗栱,承托檐椽。下檐施單翹重昂七踩鎏金斗栱,檐際懸銅鑄鎏金豎匾,鐫“金殿”二字。金殿全部構件均采用分體鑄造,經過榫卯安裝,然后通體鎏金,結構嚴謹,連接緊密,無鑄鑿之痕。殿內供真武祖師像,左有金童捧冊,右有玉女執印,水火二將擎旗拔劍。后壁懸清康熙帝楷書“金光妙相”金匾。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桿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墻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武當山金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武當山金殿作為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b><i><u>武當山金殿</u></i></b></p> <p class="ql-block">凈樂宮</p><p class="ql-block">位居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的武當山凈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凈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凈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太和宮</p><p class="ql-block">位于天柱峰南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棟,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整個建筑處于孤峰峻嶺之上,殿字樓堂依山傍巖,結構精巧,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道士還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明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宮,建成后嘉封武當山為“大岳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岳太和宮”。</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當縣。</p><p class="ql-block">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p><p class="ql-block">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896—897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p><p class="ql-block">自唐代后,武當山就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封號武當,使其地位崇高、名聲顯赫。</p><p class="ql-block">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當福地”。</p><p class="ql-block">明代永樂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 禮部尚書金純等率軍民、工匠30余萬人,大修武當山。</p><p class="ql-block">永樂十五年(1417年)封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p><p class="ql-block">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歷時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巖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筑群。史稱“北建故宮,南修武當”。</p><p class="ql-block">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為“治世玄岳”,把武當山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顯赫地位標名于世,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杰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p><p class="ql-block">1956年,湖北省將全山古建筑群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61年,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82年02月22日,紫霄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83年,國務院把武當山太和宮、紫霄宮列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p><p class="ql-block">1988年0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96年12月15日,南巖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17日,“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2001年07月,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07年05月,啟動武當山玉虛宮修繕工程。</p><p class="ql-block">2012年,武當山啟動武當大興600年20余項大型系列活動。</p><p class="ql-block">2012年07月25日,五龍宮景區正式投入開發建設。</p><p class="ql-block">2012年08月01日,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p><p class="ql-block">2012年09月27日,武當山玉虛宮修繕落成。</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因宮殿面南而稱“南巖”,又名紫霄巖,相傳為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圣地。是武當山三十六巖中最美的一巖。進入大門,對面就是玄帝殿。三十六巖中最美的一處便是南巖宮了,南巖宮又名獨陽巖、紫霄巖,是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圣境”。南巖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據傳說,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曾在南巖修道,至今這里還留有他作的一首詩。史書盛贊南巖是“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谷震”。在這里,把“晨鐘暮鼓”用作了“晨鐘夕燈”,說明了當時南巖建筑布局錯落有致,到了晚上,這里的燈火成了別具特色的景觀。</p><p class="ql-block">福壽康寧,來此處的人都要摸一摸這幾個字,沾點靈氣和福氣回去。</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傳說中的龍頭香。龍頭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圓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鑿刻的合并為一體的兩條龍,造型渾然,兩條龍仰視吞噬著一團火球,躍躍欲飛,讓人嘆為觀止。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兩條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們到處巡視。龍頭香又名龍首石,建于公元1314年。在過去,有些香客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墜崖殉命者不計其數。懸崖邊斑駁老舊的土木建筑,走在這里實在擔心這些古建筑還能保存多久?</p><p class="ql-block">從龍頭香處望下去,下面果然是百丈懸崖。武俠小說中主角墜崖往往會有奇遇,非但不死,還會發現神秘洞穴,得到寶藏或武功秘籍。就現在這地形,崖底是密密麻麻的森林樹木,掉下去生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他被稱為三教祖師,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圣帝君”,簡稱“真武帝君”。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為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南巖宮文人題字</p> <p class="ql-block">傳說中的龍頭香,堪稱“天下第一香”。</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坐落在武當山的南巖上,宮殿、亭閣依山傍巖而建,高低上下,錯落有致,或大或小,或隱或現,與環境風貌融為一體。“南巖宮”在元代稱“天乙真慶萬壽宮”,明代永樂年間重建時,賜額“大圣南巖宮”。宮殿外的懸崖絕壁上有一座兩層雕龍石梁,石梁懸空伸出崖壁約3米左右,寬度約30厘米,石梁上雕有盤龍和云紋,龍頭頂端有一香爐,俗稱“龍頭香”。敬“龍頭香”的人要從窄窄的龍身上跨三步到龍頭點燃香火,然后再倒退回來,稍有不慎,便會跌落懸崖粉身碎骨,“龍頭香”也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香”。雖如此,香客們為表虔誠,還是常冒著生命危險去敬龍頭香,因墜崖殉命者不計其數,清康熙年間,川湖部院總督下令立《禁燒龍頭香》石碑禁燒龍頭香,并在入口處設欄加鎖。</p> <p class="ql-block"><b><i><u>南巖宮鎮山桃木寶劍</u></i></b></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它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丹江口市境內,東接三國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神農架原始森林,北臨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水庫。武當山上有以下幾個主要景點:太子坡,紫霄宮,南巖宮,瓊臺中觀,金頂以及自然景點逍遙谷。除金頂外的5個景點分布呈“Y”字形,太子坡處于中間中轉站,從游客中心到太子坡,Y字的左邊是到瓊臺中觀,Y字的右邊是到逍遙谷,紫霄宮,南巖宮。無論左邊還是右邊,都能到達金頂,左邊坐索道,右邊徒步登山。武當山,中國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紅墻綠瓦,是不是有點皇宮建筑的感覺?沒錯,武當山就是皇家道觀。</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的建筑氣勢磅礴、驚天動地,整個工程歷時五年完工,動用人力10余萬人。金頂耗用黃金300公斤,黃銅20噸,金頂內的長明燈600余年不滅。城墻用重達千斤的條石依巖勢砌筑,周長345米,蜿蜒起伏,居險臨危卻又堅固穩重,遠看猶如一道光環圍繞金頂,雄偉壯觀,讓人嘆為觀止。紫金城城墻上按方位設了四座石雕天門,以象征天闕。四座天門臨絕云空,極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嚴……當時流傳著一種說法:“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北方的紫禁城,指的是北京故宮;南有紫金城,說的是武當山金頂。可見,當時武當山的地位相當于北京的皇宮了。</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19日神農架+天生橋</p> <p class="ql-block"><b><i><u>全體隊員神農架滑雪場合影留念</u></i></b></p> <p class="ql-block">神農架位于中國中東部湖北省。這處遺產地由兩部分構成:西邊的神農頂/巴東和東邊的老君山。這里有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國大蠑螈、川金絲猴、云豹、金錢豹、亞洲黑熊等許多珍稀動物的棲息地。湖北神農架是中國三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在19和20世紀期間曾是國際植物收集探險活動的目的地,在植物學研究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神農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成為華中第一峰,神農架因此有“華中屋脊”之稱。</p><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17日,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神農架據傳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在此搭架采藥、療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風雨”,最后“架木為壇,跨鶴升天”。神農炎帝是華夏文明開創者之一,后人將其豐功偉績列陳有八:訓牛以耕,焦尾五弦,積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創農耕,搭架采藥,日中為市,穿井灌溉。</p> <p class="ql-block">神農架風景區,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中國最美十大森林公園,入選世界生物圈保護網。</p><p class="ql-block">神農架是位于湖北省西部一片群峰聳立的高大山地,橫亙于長江、漢水之間,方圓3250平方公里,相傳因上古的神農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藥而得名。景區山峰均在海拔3010米以上,堪稱“華中屋脊”。是以秀綠的亞高山自然風光,多樣的動植物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森林生態旅游區。</p><p class="ql-block">神農架主要景點有神農頂、風景埡、板壁巖、瞭望塔、小龍潭、大龍潭、金猴嶺等,以原始、神秘聞名于世,區內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氣候復雜多變,四季景色迷人。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造就了極其豐富、珍貴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也孕育了景色宜人、鐘靈毓秀的旅游環境,有“神農天園”之稱。</p><p class="ql-block">神農架群山萬壑,峰巒迭翠;峽谷天雕,奇洞天成;險崖瀑飛,錦石溪流;深山老林,云流霧繞,高山平原,碧海長天,構成一幅幅山水畫卷,一個個詩畫長廊。以強大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中外游人,成為獨特的游覽勝地。</p> <p class="ql-block">神農架傳說有野人存在。現如今,科學家們已經證實,當地并沒有野人的存在。因為科學家們曾經對這里做過系統的考察,沒有放過野人存在的任何一個角落,但都沒有發現野人的蹤跡。</p> <p class="ql-block">天生橋景區位于神農架南部彩旗村,緊鄰209國道,距神農壇4.8公里,是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型生態旅游區。景區海拔1200米,面積6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奇洞、奇橋、奇瀑、奇潭為特點的休閑、探險、攬勝的旅游區。在這里有風情萬種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橋,香飄萬里的蘭花山,險峻扼要的石壁棧道,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p> <p class="ql-block"><b><i><u>天生橋景觀</u></i></b></p> <p class="ql-block"><b><i><u>8264戶外年會會場</u></i></b></p> <p class="ql-block">行云流水為二等獎獲得者</p><p class="ql-block">獎品為野宴四套鍋</p> <p class="ql-block">今天比較幸運,恰逢天空飄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真是難得的雪中美景。全體隊員興致勃勃、手舞足蹈,紛紛在神農谷拍照留念。神農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這里有許多珍貴的動植物。神農架海拔3105.40米,被譽為華中第一峰,有“華中屋脊”之稱。因大雪路滑不能開車到神農頂,臨時決定參觀天生橋。天生橋的景色也非常漂亮,不但有山有水有瀑布還有許多人為景觀,甚是愜意。晚上7.00時在酒店舉行年會,獎品多多,行云流水有幸獲得二等獎。晚上8點多鐘年會結束,下塌神農山莊。</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0日神農壇</p><p class="ql-block">8.30分出發_8.45分官門山合影。</p><p class="ql-block">接著參觀科考館、大熊貓館、千年杉王等。</p> <p class="ql-block">神農壇景區位于木魚鎮南部209國道旁,是集中展示神農始祖業績與功德,并集珍稀古老自然孑遺樹種及科研為一體的突出尋根祭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區。四周群峰爭奇,納群山之靈氣,容百川之秀麗。</p><p class="ql-block">2002年通過國家質量ISO9001和ISO 14000體系認證,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區有特色地分為四個部分:古老植物園、千年杉王、神農祭壇、購物長廊。祭壇內神農塑像高大雄偉,莊嚴肅穆,雙目微閉,似乎在洞察世間萬物。它以大地為身軀,頭像高21米,象征中華民族在21世紀蒸蒸日上,寬35米,與它的高加起來共56米,象征著56個民族的大團結。祭壇外圍的五色石代表著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內方外圓,即有天圓地方之意。祭壇的兩側用八組壁畫記錄著遠古神農氏的功德,即降牛以耕、焦尾五弦、積麻衣葛、陶石木具、原始農耕、日中為市、穿井灌溉。八組壁畫以藝術的手法敘述了神農氏的豐功偉業,表達了子孫們的無限追戀。</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千年古杉王,樹齡1200多年。古杉樹高36米,直徑2米多,五、六人才能合抱。古杉上橫七豎八地纏繞有紅綢,人們虔誠的把心愿寫在紙上系掛枝頭祈禱杉樹王的庇佑。 炎帝神農氏率領眾先民戰勝饑荒、疾病,使中華民族脫離了饑寒交迫、患病無醫無藥、顛沛流離。</p> <p class="ql-block">10.50分神農壇</p> <p class="ql-block"><b><i><u>與8264戶外領隊合影留念</u></i></b></p> <p class="ql-block">神農祭壇景區內青山環抱,美麗而幽靜。景區分為主體祭祀區、古老植物園、千年古杉、蝴蝶標本館、編鐘演奏廳五大部分,其主體建筑是神農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像高21米,寬35米。雕像立于蒼翠群山之間,以大地為身驅,雙目微閉,似在思索宇宙奧秘。祭祀區內,踩在腳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圓形和方形圖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圖案中,五色石分別為五行學說中的金、木、水、火、土。</p><p class="ql-block">特色旅游</p><p class="ql-block">神農祭壇的特色旅游項目是篝火燒烤晚會,晚會上有先民狩獵、娶親、雙花棍舞等表演節目,當地的青年男女還會對唱情歌并以鞋定情。當然,你還可以品嘗到野味燒烤,席間當地山妹子會敬上神農黃酒,教你唱山歌,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神農祭壇地處神農架旅游開放區木魚鎮,遐爾聞名的香溪河由此緩緩南流。整個景區青山環抱,美麗而幽靜。</p><p class="ql-block">景區分為主體祭祀區,古老植物園,千年古杉,蝴蝶標本館,編鐘演奏廳五大部分。據史冊記載華夏始祖神農氏嘗草別谷,為民療疾,開創了中華醫藥學和農業的先河,為黎民百姓的生產生活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而神農架曾是他嘗草采藥的地方,為了紀念神農老祖一生的豐功偉績,讓炎黃子孫世代祭拜,便在這塊風水寶地修建了祭壇。</p><p class="ql-block">地理區域</p><p class="ql-block">神農祭壇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并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為761.4 ~2500毫米不等,故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這里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這里保留了珙桐、鵝掌秋楸、連香等大量珍貴古老孑遺植物。神農架成為世界同緯度地區的一塊綠色寶地,對于森林生態學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p><p class="ql-block">神農有許多神奇的地質奇觀。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每次持續半小時。漲潮時,水色因季節而不同,干旱之季,水色混濁,梅雨之季,水色碧清。</p><p class="ql-block">宋洛鄉里有一處水洞,只要洞外自然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上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里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晶瑩的冰簾,向下延伸可達10余米,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而且為空心。進入深秋時節,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就要高于洞外溫度。</p><p class="ql-block">歷史概況</p><p class="ql-block">在神農架行走,總覺有千萬年的時光在身邊流轉,歷史和神話綢繆糾纏著,傳說和現實間沒有界線。經過一座山峰,神農氏在那里采過藥,用陶罐熬出了第一碗療病救夭的藥湯,那輕描淡寫的口吻,好象神農氏隨時都可能從那山上走下來。經過一片茶林,又有人說,神農氏當年嘗藥草時發現茶能解百毒,就帶部民在這片山坡上種下第一片茶林。山中常見參天古樹上系著紅布條,據說這是山民祭祀山神樹神的方式。太陽初生的早晨,時有裹著厚厚“包頭”的山民在山頂點燭焚香,面對朝陽,口念《太陽經》,滿臉虔誠地祭拜太陽神。這里古老而又鮮活的神話傳說、原始古樸的民俗民風,糅著史書上的文字,博物館里的石塊陶片,氤氳成神農架特有的神秘、奇古、詭怪和靈異。而“嘗草別谷,以教民藝;嘗草別藥,以救民夭”的神農氏,總是作為神農架山民最虔敬的祖神,在年節敬神祭祖的祭祀活動中得到最隆重的供奉。</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0日_21日老君山</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三公里處。被道教尊稱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煉,唐太宗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來,是周邊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頂的太清觀也是始建于北魏。老君山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17米,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水景點七十二處,其石林奇觀被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趙遜先生稱是“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發現規模最大的花崗巖峰林奇觀”。</p><p class="ql-block">老君山氣候適宜,冷暖相宜,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有各類動物180余種,植物1861種,被業內專家稱為“天然動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其中自然景觀主要有:舍身崖、南天門、馬累嶺、石林、朝陽洞、仙人橋、君山天瀑、老龍窩、悟道石、亮寶臺、玉皇頂等。老君山峰林景觀,如刀劈斧削,犬牙交錯,披綠掛紅, 雄偉壯觀,多姿多彩。由于老君山花崗巖體與其它花崗巖的不同,峰林之間內一步一景,步移景換,景景如畫,故稱之為“十里畫屏”。</p><p class="ql-block">老君山的春天,山上沙欏、長蕊木蘭、云南穗花杉、原始蓮座蕨、馬尾樹、云南擬單性木蘭、香籽含笑云南七葉樹及篦齒蘇鐵等保護植物爭奇斗妍;蜂猴、獼猴、青鹿、麝、穿山甲、蟒蛇、靈貓、銅雞等野生動物靈動跳躍,再融入一路奔涌而下的山泉水,這一幅美景,織出了老君山最華麗的春裝。春天也是老君山云海的常見季節。駐足山巔,仿佛置身云端,俯瞰腳下,萬丈幽谷,林海波濤,懸泉瀑布真若洞天仙境;極目遠眺,群山如滄海中的座座孤島。春風襲來,張開雙臂,盡情享受擁抱春天的感覺。真可謂屹立仙山上,人在仙境游。</p> <p class="ql-block">800里秦嶺余脈伏牛山主峰、《誅仙青云志》中青云門的取景地、國家AAAAA級景區、道教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等;其中道教文化歷史超2000年,山頂的老君廟為現存廟宇中規模最大的,有“南有武當金頂,北有老君鐵頂”之說。</p><p class="ql-block">"秀壓五岳、奇觀三山;黃山奇峰七十二、君山奇景知多少",當代作家李準游玩老君山之后,如是說。</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金殿</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亮寶臺</u></i></b></p> <p class="ql-block">十里畫屏:十里畫屏是個環線。從仙境隧道出來就是很長的穿云棧道,會路過老子傳經、老子悟道之處。這一段走完十里畫屏就走了一半多了。然后是步云棧道,依然很長,這一段最有最精華的景點,景點主要有三個:</p><p class="ql-block">No.1 伏牛極頂,即伏牛山主崖,這是老君山的最高處,也是伏牛山的最高峰。</p><p class="ql-block">No.2 玻璃觀景臺,從伏牛極頂下來就能看到。畢竟我是走過張家界玻璃橋的人,這一小塊玻璃對我來說并不可怕。</p><p class="ql-block">No.3 金頂道觀群。再走上一段才能看到南天門,上去之后就是金頂道觀群啦,包括老君廟、道德府、亮寶臺、玉皇頂、金殿等。看到了金頂,才算到了老君山!</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自然風景奇觀中——十里畫屏區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不僅是老君山核心景觀區也是觀看地質運動奇觀的必經路。</p><p class="ql-block">十里畫屏又稱石林,屬花崗巖峰林地貌景觀,沿途景觀星羅棋布、相映成趣,形成了步移景異的神奇景象,獨特的地質構造也形成了這一片花崗巖峰林 “遠眺成林,近觀成峰”的罕見奇觀,被人們形象的稱為 “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p><p class="ql-block">奇峰異谷、挺拔秀麗的地貌景觀,被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趙遜先生稱贊為 “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花崗巖峰林奇觀”。</p> <p class="ql-block">十里畫屏沿線風景概覽:</p><p class="ql-block">仙境隧道——千年楓王——天門開闔——老子傳經石——獨秀峰——看山佬——鸞鳳和鳴——八戒訪仙——大象無形——伴仙界——仙姑迎客——太極迷宮——閉關明道——老子悟道峰——妙步蓮花——天王觀海——空靈清虛——千丈崖——觀音賞曲——天蓬求道——太白坡——分水嶺——馬鬃嶺最高峰——南天門——金頂道觀群。</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峰林景色優美,一步一景,景景如畫,故被稱為“十里畫屏”。山中林木繁盛,山泉從山石縫隙中溢出,在郁郁蔥蔥的山林中隱藏著十幾處瀑布,清澈的溪流從數十米高的山崖跌落下來。</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仙境遂道</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主峰伏牛峰</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金殿留影</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亮寶臺觀日出</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玉皇頂觀日出</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十里畫屏</u></i></b></p> <p class="ql-block"><b><i><u>十里畫屏眺望遠山,層次分明,群山延綿。</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玉皇頂</u></i></b></p> <p class="ql-block"><b><i><u>老君山十里畫屏一線天</u></i></b></p> <p class="ql-block">行程:共計八天</p><p class="ql-block">20201216錦州南站_北京站_北京西站_武當山站</p><p class="ql-block">20201217武當山站_十堰市玄武大酒店</p><p class="ql-block">參觀玉虛宮和武當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0201218武當山</p><p class="ql-block">20201219神農架_天生橋</p><p class="ql-block">20201220神農壇_宜昌</p><p class="ql-block">20201221宜昌_武漢_洛陽龍門_老君山</p><p class="ql-block">20201222老君山_洛陽_錦州</p><p class="ql-block">20201223錦州站下車(18.18分)</p><p class="ql-block">費用:3038.35元</p><p class="ql-block">贈品:8264戶外黃色沖鋒衣</p> <p class="ql-block">總結和體會:</p><p class="ql-block">本次之行純屬計劃外。</p><p class="ql-block">武當山以前只是在電影中略知一二,<span style="font-size:18px;">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武當山由此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輝煌震撼。南武當,北故宮,可謂價值連城,無價之寶。武</span>當山四個奇景為金頂、紫霄殿、南巖宮、太子坡。武當山的三絕為南巖宮龍頭香,南巖宮的桃木寶劍和紫霄宮的木頭。武當山頂峰天柱峰金頂世間獨有,總重90余噸,耗金360公斤,均為精銅鑄造的隼卯結構鑄件,北京制造武當山安裝。金頂的基座、石階、欄桿以及飛禽雕刻都是5億年前的神農架三葉蟲化石,價值勝過黃金。金頂內的長明燈六百余年未曾熄滅。金頂的西南角鑲嵌著一塊三寸見方的金磚。金頂曾經有雷火煉殿奇觀,現被專家們安裝了避雷針而絕后。武當山以雄、奇、險、傲而著稱。</p><p class="ql-block">神農架位于湖北西部邊陲,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是湖北“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旅游黃金帶上。神農架風景區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神農架林區的西南部,是神農架林區的精華景區。是中國最美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6.2米,乃華中第一峰,因此,神農架也有“華中屋脊”之稱。傳說“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神農架神秘莫測、高深生畏,神農架的雪景,美麗妖嬈,別有一番天地。</p><p class="ql-block">神農祭壇分為天、地二壇,依山而建,天壇正中聳立著炎帝神農巨型牛首人身雕像。雕像立于蒼翠群山之間,以大地為身驅。天壇之下為地壇,廣場大圓圖案,代表天;圓心處設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圖案中,五彩石分別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神農祭壇整個景區內青山環抱,美麗而幽靜。從地壇到天壇,拾階而上343級臺階,來到天壇神農雕像前的瞻仰臺,祭奠神農氏,感念祖先,舍身取義,遍嘗百草。</p><p class="ql-block">老君山的秀美讓你無法想象,老君山的建筑令你嘖嘖稱奇,這分明就是天上宮闕。亮寶臺、玉皇頂、金殿屹立在山巔之上,高聳入云端。鐘鼓樓、南天門、道德府、老君廟等各具特色。那十里畫屏,一步一景,十步一絕。眺望遠山。群山疊起,層次分明,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老君山勝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堪比人間仙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武城县| 呼伦贝尔市| 永城市| 荥经县| 定远县| 云浮市| 丁青县| 乐亭县| 丹东市| 兰西县| 建阳市| 青州市| 炎陵县| 文昌市| 天峨县| 谷城县| 彝良县| 华阴市| 错那县| 邻水| 治多县| 漳州市| 平阳县| 太仓市| 台南县| 榆中县| 年辖:市辖区| 天津市| 呼图壁县| 玉屏| 琼结县| 光泽县| 昭苏县| 大新县| 平阳县| 西畴县| 武冈市| 通化市| 囊谦县|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