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尋花問柳探朝陽》</p><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買了一本剛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里面有一篇“三村桃花園”的介紹: 在江西省南昌市潮王洲上桃花村,自清代以來就為南昌市著名桃園。據《江城舊事》載:“三村水凈沙明,草秀木異,每陽春二三月,桃花盛開,士夫攜酒遨游,無異虎丘元墓看梅”……1980年三村桃園又補種了桃樹萬余株,更添異彩。</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沒有寫錯,過去這里就叫潮王洲,是1969年更名為朝陽洲。歷史上南昌有“七門九洲十八坡”之說,九洲中最大的就是潮王洲。</p><p class="ql-block"> 于是急切盼望春天到來,1982年桃花初開,我便踏上自行車,去尋訪“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然而,走遍三個村子,只見到兩株難以入鏡的矮小桃樹,村子周圍也是亂糟糟的,沒見什么水凈沙明、草秀木異,和名勝詞典里介紹的大相徑庭,一路下來唯有一家門前竹籬上的柳芽可以一拍。</p><p class="ql-block"> 那水凈草秀木異、士夫攜酒遨游的桃花村在哪里?那補種的萬株桃樹又在何處?幾經詢問方知,1962年朝陽洲發了大水,把這里的桃樹全部淹死了,至于補種的萬株桃樹,沒有聽說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這里原生態》</p><p class="ql-block"> 直到若干年后,當我的攝影慢慢轉向了紀實,漸漸發現朝陽洲上的亂糟糟可是一寶,這里厚重的人文氣息比那些桃紅柳綠更有份量,其吸引力甚至超過了南昌市的那些老街道。</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朝陽洲還處于城鄉結合部,建設是少有規劃的自然滋長,發展更比主城區慢了好多年。這種原生態正是拍攝紀實照片的沃土寶地。</p> <p class="ql-block">3.《贛江竹排》</p><p class="ql-block"> 朝陽洲處于贛江與撫河的夾擊地帶,歷史上漕運發達。八十年代以前從上游往下游運送竹子時,人們會扎成長長的竹排,排上再搭個簡易的帳篷,運排人的吃住都在排上,竹排是沒有動力的順水漂流,只用長篙把握方向。</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大概也在1982年左右,這個美篇里只有這張和第一張是用我的第一臺相機海鷗4C拍攝的。可惜這么好的題材,只拍了這么一張。</p> <p class="ql-block">4.《撫河船家》</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時候看到撫河里是密集的船只,朝陽洲上還有船廠,我學攝影時就有影友是船廠的職工。</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撫河里最后的船家,到現在撫河已經空空蕩蕩,不見一條船了。</p> <p class="ql-block">5.《撫河橋下》</p><p class="ql-block"> 與南昌城連接的是撫河橋,橋下的“老年活動俱樂部”很是興旺,人們騎個自行車往橋邊護欄一靠,下橋來喝茶打牌好不悠閑。</p><p class="ql-block"> 這是南昌最像成都的地方,不僅是相同的高背竹椅,更是那份相似的閑散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6.《塑省會形象》</p><p class="ql-block"> 朝陽中路上立了一個大大的廣告牌,提醒人們這里是省會城市,要講衛生懂禮貌做文明市民,搞笑的是有人在下面支了個理發攤,專門給人塑造省會形象,好像這上面成了他的廣告。當時理發者是面對墻壁,等他們理完發后轉過身來,正好展示出新形象時按下快門。</p><p class="ql-block"> 要說朝陽洲的變遷,其根本是文明樣式的變化,短短幾十年就從一片郊區農村變為了城市中心,這形象實在變幻太快。</p> <p class="ql-block">7.《利字街》</p><p class="ql-block"> 過去朝陽洲有“元、亨、利、貞”四條老街。90年代的利字街還是非常古樸,多年以后的2009年利字街開始拆遷,欣起了朝陽洲的又一波建設浪潮。</p><p class="ql-block"> 過去老屋特別潮濕,大晴天時人們習慣把盡可能多的東西搬出來曬太陽,這成了一道風景。</p> <p class="ql-block">8.《烏龜寨》</p><p class="ql-block"> 江西農村都習慣叫“XX村”,可在朝陽洲卻有烏龜寨、郭家莊等北方特色的地名。看來漕運不僅運送貨物,也輸送文化。</p><p class="ql-block"> 烏龜寨位于桃花一村小學地帶,前幾年建設朝陽洲南路時,寨子已基本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9.《郭家莊》</p><p class="ql-block"> 雖然是棚戶區但也要每天早上掃地倒垃圾,這是在郭家莊拍到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郭家莊是在朝陽南路靠近贛江的大片地方,在這里居住的很多是在南昌打工、做小生意的外地人,她們用的是壓水井,燒的是拾來的柴禾,雖然這里條件差,但講衛生的習慣和在老家是一樣的。</p> <p class="ql-block">10.《紅苗小區》</p><p class="ql-block"> 紅苗小區位于建設西路和灌嬰路之間,聽名字可以大致猜測出建設時期。</p><p class="ql-block"> 這城堡式的房子是他們自己搭建的廚房,可我覺得它更有魅力,在那個刻板的建筑模式里,這份隨意的浪漫讓我喜愛。</p> <p class="ql-block">11.《康王路》</p><p class="ql-block"> 康王路是因為解放前此地有一座康王廟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這是當年的大戶人家,門口還有一個小小的花園,里面的樹木長的過于茂盛,給主人帶來了些許煩惱。</p><p class="ql-block"> 在朝陽洲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文化變遷蓄藏在地名里,讓人們去猜測曾經的過往。</p> <p class="ql-block">12.《桃花龍河人家》</p><p class="ql-block"> 朝陽洲中部有一條自北向南的桃花龍河,寬度相當于現在南昌的玉帶河,水流極緩的桃花龍河是桃花河的支流。</p><p class="ql-block"> 在桃花二村段的龍河邊建有許多這樣的簡易房屋。人們把生活垃圾和污水傾倒在幾乎不會流動的小河里,多年下來龍河成了一條臭氣熏天、不忍展示的“龍須溝”。我曾詢問:“這個樣子就沒人管嗎?”有人回答: “清理過,沒多久又一塌糊涂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過去的水凈沙明是不是也包含桃花龍河在內?我只有一個感覺: 好地方被糟蹋了,我們愧對先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水澇》</p><p class="ql-block"> 是因為每年的汛期都會被漲潮般的淹沒而稱為潮王洲嗎?也不知道1962年的那場洪水有多么兇猛?竟能把朝陽洲的桃樹全部淹死。我在早期的拍攝中,的確會遇到大面積的水澇。當然,現在已經見不到這種現象了,一個洲的開發不僅僅是蓋房子修路,防汛排澇是首要工程。</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那場大洪水淹死的不僅僅是這里的桃樹,更湮滅了南昌人對桃花村的文化記憶,桃花三村成了沒有實指的地名了。</p> <p class="ql-block">14.《桃花妹子》</p><p class="ql-block"> 從這位樸實的桃花妹子的舉止和笑臉中能感受到,家里積水已經習以為常了,讓她感到驚奇的是有人拿相機來拍照。</p><p class="ql-block"> 桃花沒有了,水漫進家了,但不管面對什么桃花般的笑臉依然存在,因為生活還得繼續。</p> <p class="ql-block">15.《南昌大橋下》</p><p class="ql-block"> 從1988年到1998年,我對南昌地段的淘沙工進行了專題拍攝,在南昌大橋下的“沙河沙石場”,近千米的江邊停滿了挖沙船,這是南昌最大的沙石廠,是我重點拍攝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因為常去那里,對朝陽洲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鏡頭中也從“淘沙工”增加進了“朝陽洲”。</p> <p class="ql-block">16.《淘沙工》</p><p class="ql-block"> 江邊的挖沙船一艘挨著一艘,上船的橋板一條接著一條,在天空的襯托下,織成了一幅剪影圖案,挑沙工來來回回,使畫面既硬朗又靈動,那景象定格在膠卷里,銘刻在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17.《淘沙雇工》</p><p class="ql-block"> 朝陽洲上有一幫從偏遠農村來的人,他們沒有錢買船,就憑一身力氣幫別人挑沙賺錢。</p><p class="ql-block"> 一般是4個人合資買一條船,再自己辛苦淘沙,每人每月收入將近五百元,而這些淘沙雇工的收入就更加微薄了。</p><p class="ql-block"> 到九十年代南下打工浪潮來臨,勞動力的價值才有了很大提高,淘沙這個行業才被逼迫進入了機械化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18.《做竹排》</p><p class="ql-block"> 朝陽洲上絕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自己找機會、找市場,賺的錢也都是辛苦得來。</p><p class="ql-block"> 過去的工地會大量使用這種竹排,這對夫妻找準市場,一個劈竹、一個做排,分工明確、干勁十足,看樣子是收入不錯。</p> <p class="ql-block">19.《修車攤》</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的時期,修自行車這一行還是市場化的,只要你有手藝,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就能支起一個修車攤。</p><p class="ql-block"> 這位小哥很聰明,把廢舊輪胎掛在樹上,做成了一個很好的廣告牌。</p> <p class="ql-block">20.《小賣部》</p><p class="ql-block"> 會做廣告的還有這個小賣部,在窗口掛個鐵絲網,把五顏六色的零食夾在網上,路過的人駐足觀看,被其吸引。</p><p class="ql-block"> 利用自己家的樓層和位置優勢,開一個小商店,找到一家人的生計,朝陽人當然不比誰差。</p> <p class="ql-block">21.《煤球場》</p><p class="ql-block"> 過去南昌到處都是煤球場,到2010年左右只剩下兩家,一個在前進支路,另一個就在這灌嬰路。煤球場環境獨特,是拍攝低調照片的絕好場所。</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中,這種蜂窩煤已經是一種進步了,過去的煤球廠做的都是圓球煤,而且一大半是煤灰,要回家自己做成煤餅。只是那個時候還沒有玩攝影,沒有拍到過那樣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2.《木棍作坊》</p><p class="ql-block"> 買來樹木,鋸斷加熱后校直,再上車床做成拖把木棍。這工作難度不高利潤很低,但對場地的要求卻不低,朝陽洲能提供這空置的廠房。</p><p class="ql-block"> 木棍作坊里排列有序、明暗有度,也是一個拍照片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23.《廢品之家》</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都在忙著收廢品,只有老爺爺在哄著搖籃里的嬰兒。我曾提醒他們,廢品里面的有害氣體會影響到小孩,他們搖搖頭: “這有什么辦法?”</p><p class="ql-block"> 在朝陽洲,時代的變遷蓄藏在各個行業的興替里,很容易被人忽略和忘記。</p> <p class="ql-block">24.《洪城大市場》</p><p class="ql-block"> 1995年江西省最大的以物流批發為主的洪城大市場開業,這對朝陽洲的發展是劃時代的。</p><p class="ql-block"> 有了洪城大市場的落戶,人財物都在朝陽洲集聚,這把一片城邊郊區迅速拉回到了城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25.《雨中洪城》</p><p class="ql-block"> 當然,洪城大市場畢竟是90年代建設的,其設計理念適應不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場地面積、物流通道都有無法克服的局限,大熱天、大暴雨天也讓洪城大市場十分尷尬。</p><p class="ql-block"> 難以忘記拍這張照片時的感受,雖然遮了把大雨傘,但在幾個小時的暴雨澆灌下,還是全身濕透,照相機除外。</p> <p class="ql-block">26.《洪城商圈》</p><p class="ql-block"> 讓人們無法預料的是,朝陽洲迎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洪城大市場,而是八倍于洪城大市場的洪城商圈。</p><p class="ql-block"> 隨著洪城大市場的興旺,各個行業的人們都看好這個聚寶盆,在洪城大市場旁邊又陸續建立了多個不同批發市場,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洪城商圈。</p> <p class="ql-block">27.《大物流》</p><p class="ql-block"> 大市場帶來的是大物流,“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那是每天進行的平常事情。這里的物流不僅供應大市場,更是江西省的物資集散轉運地。</p><p class="ql-block"> 這里人人都很忙,不是忙著買貨賣貨,就是忙著卸貨運貨。</p> <p class="ql-block">28.《農家倉庫》</p><p class="ql-block"> 與大市場大物流配套的,還需要大量的倉儲,洪城大市場建立時并沒有配套服務。</p><p class="ql-block"> 周圍的村莊是獲利者,很多房屋都被租賃成為倉庫,門窗也根據需要進行了改造。</p> <p class="ql-block">29.《堵途》</p><p class="ql-block"> 貨物之間的轉運工具主要是用三輪電瓶車,其數量多到難以統計,有人估計朝陽洲上不會少于3000輛。</p><p class="ql-block"> 大量的不同車輛在朝陽洲經常會造成交通堵塞,這種堵塞交通警察也管不了,平常都靠他們自己變通疏散。</p><p class="ql-block"> 當年撫河里密集的船只,換成了幾十年后街道上擁堵的車輛,這是朝陽洲不同時代的典型變遷。</p> <p class="ql-block">30.《修車之車》</p><p class="ql-block"> 大量車輛需要隨時修理,有人就把中巴車改造成修理廠,這樣可以貼近市場服務。</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過去的修車人是把舊輪胎掛在樹上,現在的修車人是把舊輪胎堆到車頂。</p> <p class="ql-block">31.《小生意大廣告》</p><p class="ql-block"> 生意雖然是小小的煎餅果子,但也需要一個大大的廣告牌子。</p><p class="ql-block"> 別小看小生意,火爆的市場人氣可以讓口碑好的小生意掙得盆滿缽滿。</p> <p class="ql-block">32.《不同的人們》</p><p class="ql-block"> 有先富起來人的買了輛面包車,可勤勞的習慣還沒有忘記,車子臟了還是自己洗,也有人還在繼續努力,還在負重前行。</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累了需要休息,也有的人四處觀察尋找機會。這里不僅是生意大市場,也是人生大舞臺。</p> <p class="ql-block">33.《招工難》</p><p class="ql-block"> 各家的招工招聘廣告擺滿一條街,與之呼應的是來來去去的匆忙人影。</p><p class="ql-block"> 這些招工牌常年立在街道旁邊,我每次去都要在那蹲守幾十分鐘,可我能拍到的全都是匆匆人影,沒有拍到過一個駐足看廣告找工作的人,看來招工挺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34.《爛尾樓變“牛”了》</p><p class="ql-block"> 撫生路上有棟荒廢多年的爛尾樓,忽然有一天有很多人在裝修,抬頭一看像一個大大的“牛”字。</p><p class="ql-block"> 后來這棟樓果然很牛,成了“就業大廈”。</p> <p class="ql-block">35.《拆墻蓋店》</p><p class="ql-block"> 有些過去的老單位喜歡修建高高的圍墻,后來發現這樣太過保守,許多臨街地段浪費了太過可惜。</p><p class="ql-block"> 于是推倒圍墻建蓋商店,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熱情擁抱市場經濟。</p> <p class="ql-block">36.《看門面》</p><p class="ql-block"> 有一家人也想開商店,可好一點的店面早就沒有了,只找到這家門口立著電線桿的還空著,雖然有很大缺點但價格便宜,一家人糾結討論起來。</p><p class="ql-block"> 裝修工在一旁默默等著結果,如果租店談妥了,那他就該出場談裝修生意了。</p><p class="ql-block"> 曾有朋友提意見說: “門口的兩根電線桿影響了畫面”,我有話沒說: “紀實攝影講究的是美的多樣性,有些看起來“丑”的東西,卻更有耐人尋味的感動”。</p> <p class="ql-block">37.《地下作坊》</p><p class="ql-block"> 路過一戶偏僻人家,覺得有點異樣便貿然進去,發現是一個專門炸“蘭花片”的作坊,其衛生可以用不忍直視來形容。感覺是個是非之地,按兩張后便迅速撤離,剛走出門口老板娘便追了出來,好一番口舌才得以脫身。</p><p class="ql-block"> 紀實攝影就是這樣,它不是在象牙塔里拍照片,不同人物的交流,不同場面的應對是一門重要課題。</p><p class="ql-block"> “十步拍一景,千里不留行,</p><p class="ql-block">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p> <p class="ql-block">38.《天上人間》</p><p class="ql-block"> 一家叫“天上人間”的KTV開業,祝賀的飄帶掛滿建筑。我不由得脫口而出: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不由得想起張沅生老師在梅里雪山拍攝的攝影作品《天上人間》;還想起了很多的天上人間……</p><p class="ql-block"> 但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的同學聚會方才知曉,這里的老板竟是我的小學同學,當分別四十多年的同學們再次見面,讓人分不清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p><p class="ql-block"> 走出歌廳環顧朝陽洲,這變幻的田園何嘗不是我攝影的天上人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39.《外租戶》</p><p class="ql-block"> 是的,朝陽洲不僅是商業天堂,也是市井人間。</p><p class="ql-block"> 大量在南昌經商打工的外地人,都在朝陽洲租房生活,當地農民的一幢私房往往會出租給多個家庭,于是,為了分開用水,在房屋邊安裝了一排自來水龍頭,每一個水龍頭都加裝一個水表。</p> <p class="ql-block">40.《曬衣服》</p><p class="ql-block"> 用水可以分開規范,曬衣服就只能打游擊了。</p><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樹上墻頭,根據地形與日照的變化各自尋找曬衣地點。</p> <p class="ql-block">41.《公共廚房》</p><p class="ql-block"> 在院子里搭建個公共廚房,爐子也和水龍頭一樣列成一排。為了省錢,他們主要是燃燒撿來的包裝木材,所有的鼎鍋壺都被燒的通體墨黑。</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42.《悠閑的房東》</p><p class="ql-block"> 桃花三村的房東收著租子、抱著孫子,喝著春天綠茶、曬著冬日暖陽,他們自己都不記得,什么時候開始這日子變得這么舒坦了。</p><p class="ql-block">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政府拆遷。我在各地拍照片時,經常會有人向我打聽房子會不會拆?但這有兩種人,地段差的盼拆遷,地段好的怕拆遷。</p> <p class="ql-block">43.《朝陽新生代》</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來朝陽洲的房子和人口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在朝陽洲的新生代中,有很多是外來人的后代,但在他們幼小的認識中,自己就是南昌人,朝陽洲就是自己的家鄉。</p><p class="ql-block"> 或許幾百年前,也是一批批的北方人,因為漕運來到朝陽洲,他們在這里安家落戶,便習慣性的稱之為烏龜寨、郭家莊……</p> <p class="ql-block">44.《小弟》</p><p class="ql-block"> 大人們在忙生計,孩子們都是放養。小弟弟穿著哥哥的拖鞋,成了哥哥的跟屁蟲,可哥哥有自己的朋友,還當眾發威數落弟弟。</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獨生子女感受不到過去孩子們的江湖社會,而我的感受是那么的真切,仿佛昨日重現。</p> <p class="ql-block">45.《小小友誼》</p><p class="ql-block"> 人在不同階段對友誼的要求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兩位小學生在健身器材上歡快的蕩著秋千,旁邊的小女孩滿臉羨慕的看著她們,雖然有媽媽的呵護,但女孩在漸漸長大,渴望那份小小的友誼,母親則忘記其他,全神貫注的看著女兒變化。遠處的老人獨坐在那兒,猶如王維詩云: “老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p><p class="ql-block"> 照片有多種拍法,表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當屬紀實攝影的重要領域。</p> <p class="ql-block">46.《歡快的水洼》</p><p class="ql-block"> 大雨過后洼地里積了一潭水,旁邊的工廠丟棄了許多大塊的泡沫,這可把男娃們高興壞了,他們用泡沫做成了一只只小船,不起眼的水洼地成了歡快的游樂場。</p><p class="ql-block"> 看著他們的高興勁,我也大受感染,如果還是年少時,也會和他們一起蕩起雙槳。</p> <p class="ql-block">47.《流浪漢》</p><p class="ql-block"> 一位流浪乞丐生得骨骼俊朗、白須飄然,他從菜場撿了一只豬肚子,再用撿來的柴禾、撿來的鐵鍋燒了一鍋湯,告訴我這湯是怎么的好吃,還邀我一起共同品嘗。</p><p class="ql-block"> 萍水相逢,又一失意之人他鄉之客,只是驚愕乞丐也可以做的這么有滋有味,遺憾我不是朱元璋,不敢喝這“珍珠白玉翡翠湯”。</p> <p class="ql-block">48.《酒仙的家》</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所見過的喝酒最瘋狂的人。為了喝酒他拋家不顧,獨自蝸居在這破屋里,就這么整天坐著一口接一口,每天要喝三斤高度白酒,最多的時候一天喝過七斤,他養了一條狗被餓的皮包骨頭。</p><p class="ql-block"> 過了兩個月再去看他,鄰居們告訴我,他半個月前喝完酒睡覺后就再沒醒過來。</p><p class="ql-block"> 我想: 古來圣賢皆寂寞,飲者應當留其影。</p> <p class="ql-block">49.《痛失愛女》</p><p class="ql-block"> 倆位12歲的小女孩手牽手到贛江游泳,結果一下去就沒浮起來,一個小時后被打撈上岸,父親痛不欲生的癱倒在地,旁邊的親友不知道該救小的,還是該救大的。</p><p class="ql-block"> 人世間的變遷,最難接受的就是生離死別。</p> <p class="ql-block">50.《拆那》</p><p class="ql-block"> 2009年利字街拆遷,二位民工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商量著今天拆那邊。</p><p class="ql-block"> “拆那”,是英語里中國的發音,又是這個時期中國的代表性特征。</p> <p class="ql-block">51.《回收》</p><p class="ql-block"> 老房子有很多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包括房梁、石塊、木雕、磚頭等等。南昌雖然也在回收一些材料,但力度遠遠不夠。</p><p class="ql-block"> 去看看“寧波博物館”,利用老磚頭重新包裹建筑外墻,那份古樸非常的感人。這些材料現在不重視,以后再要就沒了。</p> <p class="ql-block">52.《留守》</p><p class="ql-block"> 拆遷補償一直是一個焦點問題,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又保持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穴位。</p><p class="ql-block"> 這家人還堅持守著這半拆的房子。但我卻被這房子的樸拙所吸引,這是不是很像陶博吾的書法,既古樸又充滿童真,猶如積木般的門窗組合有一種獨特韻味;這是不是很像畢卡索的畫,裝在一起的門窗如同立體畫派中,人像后面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53.《鐵錘舉起》</p><p class="ql-block"> 在高高舉起的鐵錘下面,一切都將砸爛。朝陽洲的變遷不是溫和改良,而是強烈改造,是一個文明樣式的轉換。</p><p class="ql-block"> 不管你喜不喜歡、認不認可,這都是發生的事實。</p> <p class="ql-block">54.《菜地高樓》</p><p class="ql-block"> 一片菜地里長出了一片房子,這就是朝陽洲在城鄉轉換時的一幕,這一幕在歷史的變遷中轉瞬即逝。</p><p class="ql-block"> 滄海桑田,菜地高樓,幾千年的中國何曾像今天這么激烈變換過?這高樓的遞進猶如奔騰的時代列車,無人可以阻擋。</p> <p class="ql-block">55.《最后的菜地》</p><p class="ql-block"> 摩天大樓已經聳立,最后一茬蔬菜還在澆水,昔日的郭家莊已經變換了模樣。</p><p class="ql-block"> 誰能想到,過去最爛的一片棚戶區,現在成了朝陽洲最豪的一片高樓。</p> <p class="ql-block">56.《桃花河新貌》</p><p class="ql-block"> 桃花河的改造與撫河的改造有很大的不同,它引進了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在河道旁邊保留了很多濕地。</p><p class="ql-block"> 它的支流桃花龍河也改造成了南昌市的玉帶河。</p> <p class="ql-block">57.《南昌動物園》</p><p class="ql-block"> 南昌動物園從福州路搬遷到了朝陽洲,它依托桃花河,給動物們安置了一個新家。</p><p class="ql-block"> 動物園新穎的建筑設計,豐富的動物展示吸引著孩子們,每到周末這里都特別熱鬧。</p> <p class="ql-block">58.《南昌市文化館》</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攝影之家“南昌市藝術攝影學會”,跟隨南昌市群眾藝術館也搬遷到了朝陽洲,群藝館還更名為“南昌市文化館”。</p><p class="ql-block"> 最近南昌地鐵4號線開通,要到朝陽洲文化館去觀看展覽,記得到觀洲站下車,這站名太到位了。</p> <p class="ql-block">59.《洪城大市場搬遷》</p><p class="ql-block"> 2020年洪城大市場告別舊城、搬進新家,但對于眾多的商家來說,可不僅僅是喬遷之喜那么簡單,更暗含了一次重新洗牌,不同的經商環境,不同的店面安排,會給經商造成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洪城大市場非常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媒體合作舉辦了攝影比賽,同時還邀請我做了三個月的深入拍攝。</p> <p class="ql-block">60.《意氣風發》</p><p class="ql-block"> 各個商區紛紛舉辦告別宴會,還搭起舞臺自跳自唱自嗨,洪城大市場迎來了節日般的狂歡。</p><p class="ql-block"> 看的出她們意氣風發,這是她們對過去苦心經營的一種放松發泄,也是對未來充滿期盼的表達。</p> <p class="ql-block">61.《報喜》</p><p class="ql-block"> 各家商店的位置是通過抽簽的方式來取得,這些老板們當然個個都懂得“好碼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這位女老板的笑臉告訴大家,她抽中了一個好店面,大廳里非常吵鬧,于是捂著耳朵打電話,把喜訊告訴親友。</p> <p class="ql-block">62.《新洪城大市場》</p><p class="ql-block"> 新洪城大市場寬大巍峨,面積與樓層都增加了好多倍,中央空調、物流通道都有建立,地鐵4號線也已開通,大家的經商舒適度有了很大提高。</p><p class="ql-block"> 但事物總有兩面性,一系列優點帶來的是投入的巨大增加,在社會經商環境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經營的成本上升是一種很大的風險。平衡各方利益,共同迎接挑戰是洪城人的必須選擇。</p> <p class="ql-block">63.《走過的路》</p><p class="ql-block"> 這是幾十年前朝陽中路上的平常一幕,街道上的人們各走各路、各去各家……</p><p class="ql-block"> 反觀攝影路上的人們仿佛亦是如此,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尋覓各自的追求,各自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懵懵懂懂走上紀實攝影的道路,明確了表現大變革時代普通百姓的目標,有了一點小小的使命感,便一路走來拍到現在,不敢半途而廢,不敢心生旁騖,這才能夠把朝陽洲40年變遷的照片呈現給大家。</p> <p class="ql-block">64.《檻外長江空自流》</p><p class="ql-block"> 這是王勃所見到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嗎?</p><p class="ql-block"> 綿長的贛江一直是江西的大動脈,船只穿梭往來千百年不曾停歇。可隨著陸路運輸的興起,贛江漸漸變得蕭瑟冷清,蘊藏龐大能量的江水白白浪費了,成了王勃筆下的——空自流。</p><p class="ql-block"> 近來國家興建“贛粵大運河”的計劃已經啟動,什么時候贛江又會繁忙起來?大運河會給朝陽洲帶來哪些變化?朝陽洲又為“現代漕運”作了什么準備?</p><p class="ql-block"> 漫長的江岸現在已經建成了“朝陽江灘公園”,和南昌許多公園一樣,它的特點就是少有特點。武漢大學的櫻花可以成為全國人民的網紅打卡點,可“桃花村”這么好的文化符號南昌卻棄之不用,如果說洲上的大片土地要讓位于經濟發展,那么把朝陽江灘公園打造成桃花園是不是可行呢?把《中國名勝詞典》里欠下的萬株桃樹于此補種可不可以呢?</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會不會有朝一日出現這樣的景象,當運河開通后,大小船只從朝陽洲旁魚貫而過;南昌大橋、朝陽大橋、生米大橋上的車流接踵而至;映入人們眼簾的是接天的花海,有人在問: “這是到哪兒了,咋這么漂亮?” 旁邊有人回答: “哦,這是到了桃花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赣榆县|
定西市|
彭阳县|
九江县|
黄梅县|
沧源|
安康市|
SHOW|
中阳县|
建阳市|
青阳县|
德惠市|
南通市|
东海县|
三河市|
平定县|
靖宇县|
山西省|
涞水县|
时尚|
博客|
得荣县|
文化|
茂名市|
镇远县|
牟定县|
綦江县|
玉山县|
高唐县|
正定县|
桂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
崇文区|
静乐县|
紫金县|
灵石县|
家居|
吉安市|
湟中县|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