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五臺山 供奉五方文殊菩薩的黛螺頂 五臺靈鷲峰菩薩頂 作者在五臺山參觀調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從佛教圣地五臺山說開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征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來到中部六省之一的山西,提起位于晉北的忻州,人們首先會說起著名的五臺山——這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所以,到山西旅行的人必到佛教圣地五臺山。</p><p class="ql-block"> 五臺山主景區山巒重疊、地形復雜、山水環繞,山中盛夏氣候涼爽,亦稱“清涼山”,號稱“華北屋脊”。《清涼山志》記載:“左鄰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凌紫塞,遏萬里之煙塵;南護中原,為大國之屏蔽。山之形勢,難以盡言。五峰中立,千嶂環開。曲盡窈窕,鎖千道之長溪。疊翠回嵐,幕百重之峻嶺。巋巍敦厚,他山莫比。”這里淳樸的民俗風情誘人動情,歷史的名人軼事給人以啟迪,眾多的僧尼生活引人入勝。滹沱河的支流清水河由北向南穿過景區,清清溪水哺育著沿岸萬物生靈,有野生動物百種,奇花異卉萬枝,大自然的美景完美融合在一起,是美麗的高山自然公園。</p><p class="ql-block"> 夏日天空晴朗、氣候炎炎的一天,我們陪同外省來晉的客人,乘車沿高速公路驅車二百余公里,到五臺山體驗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大家常說,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一趟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它分別代表著人生的“悲智愿行”四重境界,其內在精神的關聯關系就體現在:無愿不成悲,無悲難以智,無智難以行。我們在行車的同時,還溫習了一些佛教文化常識。眾所周知,佛教發源于印度,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華大地,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強的包容性,佛教傳入之后,很快被中華民族所同化,發展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還逐漸形成了鼎盛的“菩薩”信仰,甚至一些菩薩的影響力比“佛”還大,人們挑選了影響力最大的四尊菩薩,創立了“四大菩薩組合”。國內四座大山分別成為各大菩薩的“大本營”并被冠以佛教名山的稱號,這就是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這些佛國仙山分別供奉著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新中國成立后佛教文化受到國家的保護,對四大佛教名山的寺院進行了修葺,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游勝地,每年吸引著無數人前去朝拜。</p><p class="ql-block"> 在忻(州)阜(平)高速的石咀收費站出高速,就來到太行山脈北端忻州市五臺縣境內的五臺山。我們到達臺懷鎮清水河邊一寬廣的廣場駐足觀看,只見環抱而成的五座山峰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它們海拔約三千米,分布在方圓五百余里。高聳的五峰頂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別稱叫“清涼山”。據佛經記載,文殊菩薩由佛國前來講道就居住在清涼山,其山有五頂。后來人們發現,在山西境內有這樣一座山跟佛經中描繪的清涼山很像,大家便認定這里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數十座寺廟供奉的最重要的菩薩就是文殊菩薩,其作為佛祖釋迦牟尼的首座弟子,智慧極高、悟透因果、洞悉一切,是聰明與智慧的象征。表現形象為仗劍騎獅、手持蓮花和經卷,負責掌管著人間智慧,能幫大家消除煩惱,喚醒沉迷的眾生。每到五臺山的各個寺廟,都能看到年少求學的學子,來這里表達一個愿望、求得一份慧根,真可謂“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其實,終歸有一天大家都會明白,在人世間成本最低的投資就是讀書學習。因此朝拜五臺山,就在于敬仰并學習文殊菩薩那種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不論你到達那一個佛教圣地,除了駐足領略寺廟內外的秀美山水風光外,還會看到一些虔誠者在那里燒香拜佛、磕頭祈福。其實,人們在這里熟悉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之外,還應該體悟佛教的哲理,倡導致力行善、杜絕作惡,就能夠逐步升華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生,這才是大家朝山拜佛真正意義之所在啊!前文談到莘莘學子來到山西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在于傳承“智慧超群、洞悉般若”的“大智”,靠奮發學習收獲登科及第、學有所成的喜悅;當青年才俊步入社會,走近自己事業征程的時機,要去四川的峨眉山,朝拜普賢菩薩,在于保持“難行能行、不輟不止”的“大行”,體會靠艱苦努力克服艱難困苦、開創成功之路的真締;當你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時候,要去浙江的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在于演繹“悲憫眾生、救苦救難”的“大悲”,敬仰那種視眾生與自己為一體和為一切眾生解除痛苦、帶來快樂的慈悲之心;當你在人生中追求舍已為人的境界時,要去安徽的九華山,朝拜地藏菩薩,在于感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他的誓愿宏大,要普度所有的眾生(包括動物乃至地獄之中的餓鬼等一切生靈),試問,你具有眾生度盡、方勝菩提的膽魄嗎……在佛教文化里,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我們在工作生活過程中,即使不是僧人或居士,如果你愿意幫助別人不求回報,那么你就是行走在人世間的一尊菩薩呀!另外,我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有著兩尊佛,父親是阿彌陀、母親就是觀世音,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才是無私的愛,他們不會想著讓子女長大之后再怎樣去報答他們。有道是:“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里拜靈山。”所以人在世上有兩樣不能等,一是及時行善,二是及時行孝,不要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想到這個世上是沒有后悔藥的!</p><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薩在佛教界和信眾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身臨五臺山能夠沐浴文殊菩薩的智慧光芒,融漢藏佛教(青廟和黃廟)與一體的五臺山,也因此被樹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時間空余的朋友可以到五臺山開啟“朝臺之旅”,利用幾天時間登頂五峰“大朝臺”,分拜每個山峰供奉的文殊菩薩(分別是孺童文殊、無垢文殊、智慧文殊、聰明文殊、獅子吼文殊),據說朝遍五個臺,相當于五百年的修行;時間緊湊的可以爬1080個臺階或乘索道到黛螺頂上的文殊寺,一次性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法像,俗稱“小朝臺”,其來歷據說是乾隆屢次來五臺山欲登臺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都被風雨所阻,于是將黛螺頂主持召來,給他出了個難題:“下次我再來時,既不登臺頂,也要朝拜五方文殊。”主持便想了個辦法,將供奉在五個臺頂的五尊文殊菩薩法像合塑于黛螺頂文殊寺正殿內,這樣,登黛螺頂就等于登五臺頂,進正殿朝拜就等于朝拜了五方文殊。就這樣,一直保持了“不登黛螺頂,不算臺山客”之俗說。</p><p class="ql-block"> 不論是休閑還是旅游,不管信不信佛,來到五臺山既能得到路途漫長、海拔較高、氣候多變的艱巨考驗,又欣賞了高山草甸、溪流泉水、古建藝術的迷人美景。五臺山最早的寺廟始建于2300百年前的東漢,興盛時有360座大寺,蘭若無數,這塊神奇之地曾吸引多朝皇帝前來參拜,雖然許多寺廟在歷史的硝煙中灰飛煙滅,近年經不斷修葺保護,現有宗教活動場所80多處。游客不可能走遍區域內的所有寺廟,多會選擇在臺懷鎮北側主景區內游覽,體會這片寶地的靈氣——你可以踏著晨霧去景區核心位置、占地最小、香火最旺的“五爺廟”,祈盼平安吉祥的愿望;再到緊鄰的五臺山標志性建筑“大塔院寺”,感受大白塔的雄壯豪放;從塔院寺向前是明代古剎“殊像寺”,高大的文殊閣是核心景區最大的殿宇,有五臺山最高的十米文殊騎獅塑像;繞過大塔院寺向后,你就來到了景區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早的寺院“顯通寺”(大孚靈鷲寺),寺內7座殿宇布局嚴整,十萬斤銅鑄殿堂精致美觀、金壁輝煌;出顯通寺向東,是祀奉釋迦牟尼之子兼弟子羅睺羅的“羅睺寺”,大家在第四重殿里觀摩“開花現佛”神秘色彩的同時,感受漢藏民族團結的精髓;再從顯通寺北側沿108級石階攀登氣勢壯觀的靈鷲峰,就到達了黃教寺廟群“菩薩頂”,山門內天王殿、鐘鼓樓、菩薩頂、大雄寶殿等主要寺廟建筑,琉璃覆蓋、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我們一行人爬過陡峭的石階,步入“靈峰勝境”牌樓平臺四處張望,只見上面是梵宮佛國、瓊樓玉宇、交相輝映;山坡下是雄壯多姿的寺廟建筑群,各具特色、盡收眼底;繼續登高覽勝,還有那遠處的山,山上的云,近處的叢林,地面流淌的清水河……美麗的風景,使人如入畫境。康熙皇帝曾五次登臨菩薩頂,文殊殿前石碑坊刻有其“五臺圣境”的親筆題字。另外,在五臺山景區內,還有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遺留下的痕跡,金崗庫鄉西側建有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八路軍的指揮機關、部隊和軍政干校都曾在周邊村莊、寺廟活動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春,黨中央機關從延安開赴河北省西柏坡,途中路過五臺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均路居塔院寺內一晚,毛主席要求當地干部一定要保護好文物,忠實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團結愛國僧人,把五臺山建設好,同行的陳毅同志還作詩道:“本不游五臺,迂道時日緊,至今有余歡,曾踏菩薩頂。” </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方一凈土,一念一清靜。五臺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建成群、文物薈萃、珍品云集,是中國古建、雕塑、繪畫的藝術寶庫。游覽了臺懷鎮寺廟群,大家還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沿核心景區周邊或景區外選擇幾處經典、獨具特色的地方進行參觀。比如,去臺懷鎮以西的龍泉寺,這是五臺山楊家將的家廟,擁有五臺山最好的泉水,據說喝了都能考上好大學,你還可以在寺內外撫摸古今罕見、精美絕倫的石雕建筑;去臺懷鎮南側的南山寺,在寶殿內注目線條優美、形象逼真的經典壁畫;去南山寺西南側的鎮海寺,在幽深庭院里體驗蒼翠古松掩映山寺的絕色美景;去清水河灣的白云寺,在氣勢雄偉、精彩絕倫的建筑群中回味福滿人間的美好祈愿;如到夜晚,要必去網紅寺院廣化寺,邊欣賞美侖美換、金碧輝煌的寺院夜景,邊祈福祝愿所求能皆有所愿;還可以沿著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足跡,尋訪被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和世界最古老木結構寺院“南禪寺”,欣賞大唐建筑的傳世風采。</p><p class="ql-block"> 我們行走于秀麗的五臺山景區內外,漫步在柳青草碧的清水河畔,四周的山峰、樹林、寺廟、藍天白云都在陽光下晃動著,夏天氣候炎熱,而景區林子里卻很涼快,清水河的溪水沾濕了鞋襪和衣衫,更覺得清新無比,心情格外愉悅。大家在體驗名山圣境寶地靈氣,欣賞秀美山水風光的同時,還領悟了富有神秘色彩的佛教文化。我國雖然不是一個宗教國家,但黨和政府一直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于團結廣大信教群眾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認同,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共產黨員是唯物論者,黨員干部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是不能有其他宗教信仰的,要在不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團結教育信教群眾崇尚科學文明、追求社會進步,促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多維和諧、多元共存。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佛教是歷史上一種文化思想變革的產品,佛教傳入中國后,完全融入中國的社會文化之中,與儒、道共同組成三教合一的傳統文化。所以,我們來到佛教圣地五臺山,了解熟悉中國傳統文化,要先從了解熟悉佛教文化開始,這有助于傳承中華文化的博大精髓、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宗教格局。</p> 感悟人生 凈化心靈 核心地帶香火最旺的五爺廟 規模宏大、金壁輝煌的顯通寺 <p class="ql-block">網紅寺院廣化寺金璧輝煌的夜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曲松县|
平舆县|
桐梓县|
宜宾县|
大港区|
泰兴市|
道孚县|
宜春市|
社会|
永城市|
金川县|
杂多县|
洛扎县|
吴堡县|
淳安县|
延长县|
平安县|
美姑县|
丰原市|
和平区|
淮南市|
彰化县|
濉溪县|
沂水县|
孟州市|
阜新市|
蓝山县|
息烽县|
保康县|
阜阳市|
宜兴市|
民乐县|
松江区|
襄汾县|
兖州市|
安宁市|
永和县|
鱼台县|
桑植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