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抗戰文化名城風雨如磐時代的歷史見證</b></p><p class="ql-block">——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桂林出版的抗戰救亡連環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桂林這個因戰爭而發展起來的城市,特別在香港淪于敵手之后,其城市發展速度簡直驚人。桂林在抗戰前,只有幾間學校,居民人口不超過五、六萬,文化教育事業比較落后。從 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開始,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之前,很多革命文藝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分別從南京、上海、江蘇、浙江、武漢、廣州疏散,云集到桂林來,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桂林,逐漸成為抗戰后方文化中心,有中國大西南“文化城”之稱。</p><p class="ql-block"> 抗戰期間,廣西由桂系軍閥統治。他們同蔣介石的反動統治有矛盾。當時,我黨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桂系軍閥表示擁護并參加。1938年11月《救亡日報》編輯岀版部轉移到桂林,次年1月在桂林復刊,成為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重要輿論陣地。對于桂林形成為大西南“文化城”具有重大意義。有了這個進步的文化據點作為團結、組織、推動革命文化的積極因素,大力地促進了西南革命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p><p class="ql-block"> 在我黨領導下,桂林有了抗日的統一戰線、抗日的輿論陣地、抗日的干部隊伍,為“文化城”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在比較民主開明的政治條件之下,大量文化人士得以在“文化城”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抗戰期間從各淪陷區撤退到桂林的文化團體很多,不少書店也搬遷到桂林。出版社有讀書生活出版社、桂林文化供應社、《救亡日報》附屬的南方出版社、文獻出版社等,還把外地岀版的書都拿到這里來發行。各書店也繼續出版書籍、刊物,真是繁花似錦,盛極一時,光是全國知名的書店和出版社就有二十多家。數以千計的各界人士活躍在桂林,其中著名文化界人士就多達200余人,包括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柳亞子、徐悲鴻、田漢、艾青、范長江、胡愈之、李四光、陶行知、梁漱溟、馬君武等,著名出版家趙家璧曾說,抗戰時期國統區的書刊,有80%是在桂林出版的。</p><p class="ql-block"> 1940年,國民黨反動派暗地里發出了《防止異黨活動辦法》的秘密文件,在國共兩黨之間搞摩擦。在抗日統一戰線內形成一股惡濁的反共逆流,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囂張。面臨這種情況,我黨堅持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蔣介石把新四軍從江南調到江北,中途伏擊,一手制造了震驚全國的"皖南事變”,《救亡日報》被國民黨的軍委封閉。根據我黨的指示,全體辦報人員遷移香港,《救亡日報》轉去海外出版。一度繁花似錦的西南文化中心桂林,在風雨如磐的肅殺氣候之下,一時顯得秋風颯颯,蕭索落寞了。但是,民主進步的力量是扼殺不了的,在黨的領導下,桂林進步文化活動仍在斗爭中前進。</p><p class="ql-block"> 桂林抗戰時期我黨秘密領導的桂林文化供應社出版的抗戰連環畫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版的。它是桂林文化名城在抗戰時期風雨如磐年代的產物。這些出版物是我們黨在抗日統一戰線陣營中“在團結中斗爭,在斗爭中團結”方針指引下,爭取各方支持,艱難地得以出版發行。</p><p class="ql-block"> 我們目前知道的桂林抗戰時期桂林文化供應社出版的抗戰連環畫有12種共13冊:</p><p class="ql-block">《抗戰必勝》(上下)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陳仲綱、廖冰兄木刻。0.50元。《抗戰必勝連環畫》一套27幅,每幅4格,以當年戰時漫畫宣傳的主要形式——巡回懸掛展示于皖、浙、贛、桂的城鎮街頭。1940年2月,桂林文化供應社以橫二十五開的形式出版,使其在更大范圍流播。《抗戰必勝連環畫》分兩部分,上冊為《越戰越強的中國》,下冊為《越戰越弱的日本》。每組畫一個細節,人物為主,場景輔之,干凈明朗,過目難忘。每組畫又配詩一首,應該是廖冰兄的創作,明白如話,可以上口。以一個個具體的細節入畫入詩,把軍民團結抗敵的情誼和決心表達得十分生動真切。 </p><p class="ql-block">《朱文定》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劉建菴木刻。</p><p class="ql-block">《王大戶》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再版,陳仲綱木刻,內頁23幅圖。0.25元,40開本。廣西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審查證書字第三二四號。印量3001-5000冊。</p><p class="ql-block">《老當益壯》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新波木刻。</p><p class="ql-block">《死里求生》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建菴木刻。</p><p class="ql-block">《養豬的故事》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溫濤木刻。</p><p class="ql-block">《馬的故事》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林仰崢木刻。</p><p class="ql-block">《兩兄弟》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沈同衡木刻。</p><p class="ql-block">《老鼠的故事》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出版,溫濤木刻。</p><p class="ql-block">《襄河圣血》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初版,張再民木刻。內頁25幅,0.30元,40開本。廣西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審查證書字第五六九號。印量5000冊。</p><p class="ql-block">《半頭英雄》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再版,莫莎、路德木刻。(預告,印刷中)</p><p class="ql-block">《代夫從軍》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再版,陳仲綱木刻。(預告,印刷中)</p><p class="ql-block"> 據筆者掌握的不確定資料,應該還有《蒼臺阻擊戰》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出版(木刻連環畫)。待考證,僅供參考。</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9日上海吉藏拍賣會上,全國第一次眾多的民國連環畫亮像拍賣場。在這次拍賣會競拍中我以22330元收獲了兩冊抗戰時期桂林文化供應社出版的表現全民抗戰連環畫《襄河圣血》初版(11400元中拍)、《王大戶》再版(10830元中拍)。</p> <p class="ql-block">《襄河圣血》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初版,張再民木刻。描繪1940年5月,日軍四萬人大舉進攻豫鄂邊區,鐘毅師長奉命在涼水溝一線正面阻擊敵人。鐘師長計劃以攻為守后,全軍誘敵主力入圍,以自己的生命來達成掩護中央主力退卻,完成外包圍的任務。鐘師長帶著53名戰士,支持最后一個時刻,最終全部壯烈犧牲,使外線包圍成功,反殲滅日軍于蒼臺鎮。</p> <p class="ql-block"> 《王大戶》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再版,陳仲綱木刻。描繪抗戰時期,日軍攻占長沙時,安高縣萬龍村大戶王福祥投降日軍,卻被日軍長官要求敬獻花姑娘,哪知全村婦女都跑光了,日軍隊長要求王福祥讓妻子抵帳,王福祥這時才醒悟,與村上好漢劉大光商量,設計里應外合打擊日軍,取得了勝利。全村組織游擊隊走上了抗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桂林文化供應社抗戰時期為了出版新型的抗戰連環畫,組織了多位從外地云集到桂林的知名木刻家,參與抗戰木刻連環畫的創作。劉建菴、溫濤、廖冰兄等以上木刻作者無一不是當時中國最頂級的木刻藝術家,這些藝術家以刻刀為武器,為全民抗戰造勢,發聲、鼓勁,在文化傳播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p><p class="ql-block"> 桂林文化供應社抗戰時期出版的抗戰連環畫只是出版進步書籍的冰山一角。桂林文化供應社的文化活動,其影響力之大,居然引起國民黨廣西省長,甚至蔣委員長的“興趣”與震怒。</p><p class="ql-block"> 據史料記載,1942年,廣西駐渝代表電告國民黨廣西省主席黃旭初,說蔣介石對桂林文化供應社的發展很感興趣,已手令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予以資助。所謂“資助”,實為收買。陳劭先以文化供應社是私人集資創辦起來的,吸收股金須經股東大會討論通過為由,拒絕國民黨中央的“資助”。1942年初,桂林的政治環境日趨險惡。蔣介石得力干將、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吳鐵城致電黃旭初,未加掩飾,明確告知:“桂林文化供應社由中央宣傳部接辦,原有主要工作人員均應辭職。”李任仁和陳劭先一再向黃旭初進言,強調文化供應社是民間股份有限公司,應以廣西事業為重,希望阻止重慶插手。而陳劭先主動提出改組文化供應社,他和其他幾位出頭露面的同事辭職引退,進步骨干仍留在社內,堅守工作崗位,采取這樣改頭換面以退為進的辦法保存陣地。1944年,蔣系對桂系“縱容” 桂林文化供應社不再容忍,派來萬一民當總經理。湘桂大戰后該社只留下重慶分店。抗戰勝利后,桂林總社才恢復,在上海和香港設有辦事處。1947年6月,桂系反共面貌完全暴露,黃旭初公然下令搜捕文化供應社的職工,派遣特務突然闖進陳劭先住的院子,東望西瞧,施加壓力,接著印刷廠經理文彬被捕。7月14日,由桂林市國民黨警察局長出面,以抓共產黨為名,將工作人員云健鵬、黃榮方,印刷工人饒達人、聶云湖四人逮捕。</p><p class="ql-block"> 國民黨高層對待桂林文化供應社的特殊“重視”,反襯出這個我黨秘密領導的文化機構在復雜政治環境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已經令國民黨當局惶惶不安。</p><p class="ql-block"> 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是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的。當時,在我黨英明的抗日統一戰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李克農主任的正確領導下,我黨團結了幾方面的力量,爭取了當時桂系的支持,即使置身于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包圍之中,還能堅持開展抗日文化活動,而且開展得如此有聲有色,如火如荼,這是難能可貴的光輝成績。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出版的抗戰連環畫就是最好的印證。我們要讓下一代知道抗日文化斗爭是十分復雜艱巨的。抗日文化斗爭的種子,曾深深地扎根于這座名城的土壤之中,應當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5日于廣西南寧</p> <p class="ql-block">桂林文化供應社1941年6月初版,本圖網絡下載,未見實物,缺藏。</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故事》桂林文化供應社1942年4月初版10月再版,左林著,105頁10幅。出版地桂林麗君路。作家左林,中共黨員,1935年參加由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新安旅行團,任新四軍1師3旅文工團隊長。</p> <p class="ql-block">《漫畫的描法》開明書店1943年8月初版,豐子愷著。25圖包括連環漫畫《地球是方的》6幅+反戰連環漫畫3幅。出版地桂林。環湖北路17號</p> <p class="ql-block">《奎寧君奇遇記》耕耘出版社1942年7月印行,葉淺予、李樺等繪畫。24開32頁,抗戰連環漫畫。出版地:桂林八桂路14號。抗戰時期桂林文化城之幸事——漫畫家和木刻家合作,破天荒的聯合編印了一本畫集《奎寧君奇遇記》,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在抗戰烽火下,桂林印刷條件差,此畫冊用紙菲薄,為單面印刷,沒有照相制版設備,漫畫家要發表作品,只得和木刻家合作,用木刻刀刻漫畫,這也是中國藝術創作史上的奇事,這部作品也為我們保留下了見證這一奇事的實物。葉淺予當時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周恩來任副部長,由三廳郭沫若廳長領導下的抗日漫畫宣傳隊長,也是中華全國漫畫作家協會會員,創作、編輯、出版的長篇漫畫《奎寧君奇遇記》誕生在抗戰烽火下的抗戰文化名城桂林,也是抗戰大后方的一件盛事。</p> <p class="ql-block">《文化雜志》(第1卷第五號)桂林文化供應社1942年1月15日。</p> <p class="ql-block">《文化雜志》(第1卷第五號)桂林文化供應社1942年1月15日。2023年2月20日民國連環畫收藏大家劉精民老師友情贈送。</p> <p class="ql-block">1942年桂林文化供應社是我黨領導下的秘密文化出版機構。</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圖片除說明的《蒼臺阻擊戰》外均為連峰連環畫博物館藏品!</p> <p class="ql-block">謝謝您觀看!</p> <p class="ql-block">廣西南寧連峰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出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敦煌市|
天水市|
滦平县|
浦江县|
德江县|
曲周县|
桓台县|
盘锦市|
甘孜县|
和田县|
临泉县|
资阳市|
香格里拉县|
白城市|
临洮县|
彭水|
静宁县|
共和县|
正宁县|
绥江县|
昭通市|
沙坪坝区|
伊金霍洛旗|
岱山县|
武清区|
彰化县|
布尔津县|
武功县|
正安县|
泰兴市|
本溪市|
密云县|
皋兰县|
昌都县|
象山县|
育儿|
得荣县|
泗洪县|
元谋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