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在手機網絡上瀏覽時,看到沈陽一位自媒體人發的一個老房子的視頻。視頻上拍攝的老房子,讓我頓時瞪圓了眼睛,這熟悉的大門、熟悉的小院、熟悉的房子…。原來,這就是我公婆一家居住、生活了幾十年的家。瞬間腦海中的往事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這棟樓房在年代上、建筑外觀的風格上、室內的格局、家人居住時的簡況,正好前些時候,孩子的姑父做了詳盡細致的了解和描述:“這是一棟建于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三層樓房和附屬房屋。最初是一家私人銀行,樓房是西式建筑風格,灰色水泥罩面,墻下部砌有片石。樓房原來的拱形大門造型很別致,走廊較寬,各房間窗戶造型不同,室內高大寬敞,樓頂有大露臺,總格局體現了工作便利和適用。</p><p class="ql-block">家人們從1978年春入住,長達37年的時間,大家庭在這里繁衍生息,有著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興旺歲月,親人們和睦相處,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記得那是78年底的事,第二次回婆家的時候,公婆家已經搬到了這棟房子里。公公是個嚴于律己的人,按照規定標準的住房面積,樓北部由房管部門重新裝修分隔了出去,家人居住在樓的南部。那時公婆還正在事業的高峰,每天忙碌的身影早出晚歸,子女們都前后剛剛成家,第三代的孩子們就是在這居住時陸續出生。子女們此時也都是事業上升期,雖然公婆忙于工作,但為了子女們更安心、更好的工作,主動承擔了第三代的扶養,所以這里也是我們孩子們的出生和成長的所在地,又一代人從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朗朗讀書,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成家立業,家庭迎來了第四代小輩…。前后五代人都和這所房子息息相關、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里有全家人的歡聲笑語、這里充滿著全家人的親情,逢年過節全家人在這里團聚,幸福和喜悅溢滿全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院子里,有孩子們的太姥姥等人一起種植的各種菜、果,春天首先成熟的是??,大人們都舍不得吃,新鮮甜美的草莓都進了孫輩們的小嘴里。夏季豆角掛滿了藤架,西紅柿多的墜落到地上,順墻爬的瓜藤結滿了碩果,茄子、青椒、黃瓜、小白菜、韭菜…也是豐收在季。秋季還能收獲不少大白菜、南瓜,胡蘿卜、老玉米等,雖然每個品種的量不是很大,但就家常菜來說可謂是自給自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院子里還種了有蘋果、梨、山楂樹、香椿樹,在樓前西側有公婆精心培育的幾棵品種不同的葡萄架,豐收的時候都能結出上百斤。每年秋天,公婆都托人將裝滿一箱的巨峰大葡萄捎給遠在北京的我們,吃到嘴里甜在心里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婆都很喜歡養花及綠化,從進大門處的兩邊開始,一直延續到院內路邊及樓門臺階兩旁的長形花池中,全部種滿了鮮花,空閑處也擺滿了花盆,真是鮮花盛開的地方,美麗似花園。曾被街道評為花園式住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沈陽工作的時候,和公婆在一起居住了一段時間。公婆對我這個兒媳照顧得無微不至,經常噓寒問暖的。婆婆每天早上都親自關照我午餐飯盒的營養搭配,飯盒里每天都是裝得滿滿的營養餐。每當中午吃飯時,同事們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因為當時我和先生兩地分居,婆婆怕我寂寞,周末常帶我去逛公園聊家常。讓我銘記在心的有一件事,那年冬季我被醫院派到地方去做接兵體檢工作,過程中認識了一些地方的女同事,她們看我穿的部隊發的軍棉褲比較肥大怕不暖和,就建議我去買些布料和棉花,要幫我做一條柔軟輕便的棉褲。因為當時棉花和棉布是按票供應的,回家后我便和婆婆說了這事,說完我也沒有多想就休息了。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婆婆從來沒學過針線活,是不會手工縫紉的,居然在樓上的一間當做倉庫的房子里,熬了個通宵、一夜之間用手工,并且動用了特供給公公的棉布和棉花,給我縫制好了一條里外全新的棉褲(新里、新面、新棉花),一大早就送到了我的手上。驚訝感動不光是我,就連一起工作的那些地方女同事們都贊不絕口。此情此景讓我終生難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這個院子和樓房雖然破舊不堪了,但它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幸福和美好,在這棟樓里留下了親人們熟悉的身影和音容笑貌,家人們親切的話語似乎仍然在此回蕩…。</p><p class="ql-block">公婆最后的生活階段也都是在這里,最終也是在這里遠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雖然都已經是曾經的過往,但我們依然對這里有著深深的感情,有著忘不掉的情結,有著永遠的記憶和懷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網絡視頻正探討這房子…。</p> <p class="ql-block">再見了,曾經的家。</p><p class="ql-block">搬離時,家人最后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當年進入大門,滿眼綠植茂盛。</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各處盛開的花花草草。</p> <p class="ql-block">當年我站在院子里留下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爬藤的秧苗。</p> <p class="ql-block">孩子在奶奶家嬌養著,在北京工作的我假期探親中。</p> <p class="ql-block">葡萄架下。</p> <p class="ql-block">和婆婆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公婆最后的一張合影,那時候的公公身體虛弱,長期忘我的工作,過早的透支了身體…。現在我看著這張照片,仍然感到心疼!</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門緊閉。從大門上方可看到二樓和三樓。</p><p class="ql-block">雖然搬進了新房,但這里的一切讓我們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公婆遠離后,我們也按照政策搬離了這里,但家人們有空時還要到這里來看一眼,寄托我們對這里的思念。隨著年代的發展,這里可能終究有一天要被拆除或改建,不論將來如何變化,這所老房子的照片我們將永遠珍藏。即便將來被拆除了,它將永遠保存在我們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白朗县|
滁州市|
留坝县|
什邡市|
海伦市|
荆门市|
新建县|
来凤县|
竹北市|
二连浩特市|
封开县|
东辽县|
五大连池市|
金山区|
明水县|
东台市|
广丰县|
洛扎县|
元朗区|
石林|
台南县|
资阳市|
古丈县|
大冶市|
禹州市|
东海县|
大埔区|
荔浦县|
崇仁县|
台北县|
耒阳市|
青冈县|
洪雅县|
郓城县|
临猗县|
文山县|
英山县|
太白县|
胶州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