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從1958年成立到1982年被“鄉、鎮”更替,前后共經歷了24年歷史。當年生產小隊、生產大隊、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以“隊為基礎”就是以生產小隊為基本獨立核算單位,由大隊統一核算,公社統一管理。</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生產隊分配形式是平時干活記工分,年底按工分分紅、分糧。比如,全隊100個勞動力,全年總計30萬分工,折合3萬個日工(一個工10分),各種收入10000元,那么,一個工平均0.33元。如果,一個家庭一年所有勞動力掙的工分是5000分,折合500個工,那就是約165元,而分的糧食和其它東西價值120元,那么還能領45元,如果價值超過165元,那就成為欠款戶。</p> <p class="ql-block">而一個工能分紅1元以上的生產隊有,但比較少,大多在1元以下,有的甚至幾分錢。如果是幾分錢,那生產隊大多數家庭都會成為欠款戶。</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成年男勞動力一天工分大多數為10分,18歲以下未成年男人一天6分到8分,成年婦女勞力一天8分,未成年或老年婦女一天5到6分。</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生產隊的28年可以分兩個階段或兩個時期,一個是“平均主義比較嚴重”的六十年代,一個是實行小范圍“包工”的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社員報出一天所干的活計,計工員便詳細記在工分本上,做為月結和年終分紅的依據。</p><p class="ql-block">工分本是每個勞動力都有的,本上記載著社員的名字姓別和年齡。</p> <p class="ql-block">當會計的定期將記工分的賬本收起,統計出工情況,張榜公布,有異議的可以拿工分本來核對。工分是分糧、分紅的重要依據,出的工少,分的糧就會少,甚至會成為“欠糧戶”——如果按工分核算你家的分糧數量,連最低的人口糧標準也達不到,隊里只有給你補齊,保證你家斷不了炊,餓不了肚子,但補的差額就等于你欠隊里的。有些手藝人常年不參加隊里的生產勞動,比如木匠、剃頭匠等,還有在公社集體企業上班拿工資的,他們家的工分一般都不夠分人口糧,但可以拿錢買工分補齊。</p> <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分田到戶后,由于土地以家庭為單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到家,不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情況,所以,積極性比較高,生產效率也高,過去生產隊收麥子基本上一個月時間,分田到戶后僅10天左右就結束了。生產隊長再不用敲鐘催促大家出工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武功县|
盐城市|
平阳县|
论坛|
陇西县|
临武县|
武平县|
根河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阿拉尔市|
扬州市|
邳州市|
阿克陶县|
新泰市|
高唐县|
宝山区|
蒙自县|
阜宁县|
潼南县|
阿克苏市|
乾安县|
贵州省|
宁化县|
石棉县|
饶平县|
黎平县|
贺兰县|
志丹县|
凭祥市|
巧家县|
瓮安县|
大洼县|
汉沽区|
古浪县|
成武县|
交口县|
荥经县|
乌鲁木齐县|
汉沽区|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