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不同的蘇東坡。</p><p class="ql-block"> 敬仰東坡先生的理由很多,我心中的東坡先生以為用六個字便可概括:人品、才華、胸懷。</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2年1月21日(臘月十九)是東坡先生誕辰985周年紀念日。應約前往海花島參加由中國蘇軾研究會、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儋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海花島蘇東坡歷史文化藝術館等單位為了紀念這位歷史文化名人而籌辦的《儋州.985壽蘇會》,我亦得以近距離再次品讀蘇東坡。</p> <p class="ql-block"> 自隋朝始,被“貶謫”到海南官吏中的一些人到了海南島之后,帶來了中原文化,加速了“南蠻之地”接納中原文化的陶冶,使海南島上的原始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逐步改變島上的經濟面貌和文化生態,促使這塊孤懸海外的蠻荒之地加快了行進的時代步伐。</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8年戴肇辰等撰刊本《瓊臺紀事錄》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p><p class="ql-block">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宋代海南總共有14人考中進士,43人考中舉人;至明代,海南中進士的人數增為64人,考中舉人總數為639人。數字的激增,不能說沒有東坡先生的功勞。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歷史上第一個舉人姜唐佐便是東坡先生的學生。</p><p class="ql-block"> 又有《瓊州雜事詩》曰:“自有端明蘇學士,海南人物讀書多。”</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于此是有大功勞之人!</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97年(宋.紹圣四年),東坡先生因政見不和遭人污告而被流放到海南儋州,在此“謫居”了三年又十天。</p><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由此而與海南島結緣,與海南的百姓結緣,與海南的歷史結緣,與海南的今天結緣。</p><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以“戴罪之身”來到海南島后,倡學、倡和、倡醫、倡耕……在三年多的“謫貶”生涯中對海南民智開化和社會進步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歷史影響。</p><p class="ql-block"> 史料記載:海南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辟為流放地點的島嶼。而有史可考第一個被流放到海南島的貶官是隋煬帝時代隋朝宗室的楊綸,流放地點是朱崖(今三亞)。</p><p class="ql-block"> 到了唐代,海南已經成為貶官流放的熱點地區,貶官的數量也遠遠超過了隋朝。其時,被貶海南的官員上至宰相,下至各級官吏皆有。</p><p class="ql-block"> 宋代至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至北宋滅亡,朝廷上層政治人物的內部斗爭日趨激化。</p><p class="ql-block"> 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以及宗室被金兵所俘后,抗金派與求和派之間的斗爭十分激烈。在秦檜執政的19年中,許多愛國抗金將領及高層官員被殺害和流放,其中不少人被遠謫海南。</p><p class="ql-block"> 史載:宋代流貶海南的官員有79人。其中有宋太宗時為相的盧多遜,宋真宗時為相的丁謂,宋高宗時為相的李光等宰相級的人物,也有諸如翰林學士、邊關武將、僧人、宦官、奸臣等不同的官階者,但忠奸不齊。</p><p class="ql-block"> 奇葩的是:宋朝即使官員死后,還可以罪當加重,被“追貶”到海南島。比如司馬光便是其中之一例。也有的本人死了,其妻兒被“頂替”而流放海南的,如趙良嗣的妻子和兒女。</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官員被貶謫到海南是對他們除死刑之外最重的刑法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東坡先生成為被宋朝“謫貶”到海南島的79名“罪臣”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來,中國的文人大多與“政治”持有一定的距離感,潛心于文章學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且長于坐而論道。</p><p class="ql-block"> 然而,東坡先生則不同,他是一位有著強烈家國情懷和使命感的人。否則,他不會與王安石發生“變法之爭”。為官任上,他從25歲當“副市長”(通判)始,先后擔任過8個大城市的市長(知州);大宋王朝主管外交、文化、教育、宣傳、旅游的部長(禮部尚書)和國防部長(兵部尚書)等要職。從這個歷史層面看,東坡先生就絕不僅僅是“一介書生”,而是一位堪當大任的“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此外,東坡先生還是聲名顯赫的文學家、書法家、美術家、美食家、水利家而深受世人的景仰和喜愛……</p> <p class="ql-block"> 僅以東坡先生的書法為例:清代乾隆皇帝指令編篡供兒孫和世人書法臨帖的《欽定三希堂法帖》中就收錄了東坡先生十六篇上品書法佳作,充分肯定了東坡先生在中國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歷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的“家國情懷”彰顯在其心系百姓,拜百姓為師,為百姓辦實事而留下的千古佳話。</p><p class="ql-block"> 遭受政見之爭而受打擊的東坡先生仿佛沒有留下“受批判、住牛棚”的報怨和憤懣,而是未忘家國情懷的“初心”,每到一地皆謁盡全力,為民造福。對此,東坡先生自評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的這種豁達與自信既是對朝庭“謫貶”的否認,更是對自我價值體現的心靈評估。 </p><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用自己一生詮釋著:在踐行“初心”的道路上,不拋棄、不放棄。</p> <p class="ql-block"> 東坡先生強烈的“家國情懷”的啟蒙和形成,啟于父親蘇洵和母親程氏的教育和引導,形成于對時代和社會的認知與選擇。其九歲時,母親教讀《后漢書·范滂傳》。東坡以嫉惡如仇、憂國憂民的氣節之士,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為楷模而立志。東坡問其母:"軾若為滂,母許之乎?"母親說:"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東坡以天下為己任,遇苦厄而不悔的經世之道,是在一定程度上深受范滂影響并以之為典范的。</p><p class="ql-block"> 后來的東坡先生之所以能夠才華昭彰、名垂千古,那是緣于“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其父母功不可沒。后人撰楹聯稱:“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p><p class="ql-block"> 同為四川老鄉的朱德元帥則賦詩贊頌: “一家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齊比高。 ” </p> <p class="ql-block"> 作為東坡先生故鄉之人,展望今日之海南,心潮澎湃。感概之余,向這位曾經在海南發展史上有大貢獻者衷心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本人才疏學淺,崇敬之心無以言表。面對椰風海韻,謹借用海口東坡祠中的一副楹聯結束此文:</p><p class="ql-block"> 此地能開眼界!</p><p class="ql-block"> 何人可配眉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偉哉,<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坡一生活得精彩!</span>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21日夜</p><p class="ql-block"> 草就于海之南文翰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配圖來源分別攝于海南儋州東坡書院、四川眉山三蘇祠、海南儋州海花島 、家藏之書 ]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诸城市|
济阳县|
称多县|
兴海县|
鲁山县|
靖远县|
正宁县|
金溪县|
山丹县|
顺平县|
清丰县|
乌鲁木齐市|
财经|
富阳市|
来宾市|
紫云|
常州市|
株洲市|
迭部县|
突泉县|
泰和县|
炎陵县|
广饶县|
聊城市|
惠东县|
绥阳县|
西乌|
新巴尔虎右旗|
安陆市|
临沧市|
集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大田县|
确山县|
陆丰市|
江西省|
河间市|
文水县|
勃利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