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李紅衛(筆名:山野村人),河北省遵化市人,現住京東燕郊。河北省作協會員,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協會員。《青年文學家》雜志.作家理事會唐山分會理事。當過農民、工人、小學教員,供銷業務員,圖書出版發行員。酷愛文學,多年筆耕不輟。于北京、省市各大媒體報刊發表過多篇文學作品。主攻小說、詩歌、散文,并出版長篇小說《藍天上的彩虹》。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學時代的發展,作品多見于網絡。曾在《遵化文史》、《燕山詩文》、《畿東文化與藝術》、《芳菲文藝》、《江南詩畫藝術院》、《紅月亮詩畫藝術社》、《世外桃源美文美聲》、《曉犁文化傳媒》、《都市頭條》、《遼西大地》及河北、北京、廣東、內蒙古等公眾欄目發表了多篇文學作品。</p> <p class="ql-block">山野村人游記(卷十七)</p><p class="ql-block">《蘇南七日,蕩舟在陽澄湖上》</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紅衛</p><p class="ql-block">一.尚未發出的游記</p><p class="ql-block">十年前的2011年8月某日,我因公出差,坐在開往江南的列車上。北京到蘇州兩千八百里,列車要運行十幾個小時。上車不久,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尋找座位坐在我面前。我看了看姑娘,也就二十歲的樣子,這姑娘穿一件蘭花上衣,顯得樸素得體,眉清目秀。"您也去蘇州嗎"?那姑娘問我,語音里帶著年輕人的朝氣,眼神中透著聰慧。</p><p class="ql-block">"是的"!我點點頭。車廂外,列車開始運行了,站臺上的景物在后移。姑娘站起身說:"您幫我看一下包,我去打杯水"。</p><p class="ql-block">"好的"。我示意她放心地去。</p><p class="ql-block">一會兒,姑娘打水回來了。車上的人不多,坐位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姑娘眼里,我是位五十多歲的長者。因為都是在北京上的車,自然感到很親切,也就沒有了戒備感。言談中,我知道這姑娘只有二十歲。姓鐘,原籍是廣東惠州人,在北京右安門醫科大學讀書。今年暑假她沒有回家,一個人出來旅游了。小鐘很健談,她說她每年都要跑幾個地方,現在已經去過十幾個省了。</p><p class="ql-block">我說:"那你就是我們未來的鐘醫生了"!</p><p class="ql-block">"也算是吧"。她說。</p><p class="ql-block">"現在社會上騙子很多,一個人出門要注意安全"。我囑咐小鐘醫生。</p><p class="ql-block">"會的"。她說:"人少的地方不去。不多言,不惹事,不圍觀,是女孩子的三原則"。</p><p class="ql-block">我佩服南方人的聰明。我說,我認識一位江西民工,是個小伙子,他掙點錢就去旅游,二十幾歲就跑遍了全國。他說這是智力投資,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然后再選擇職業發展安家。</p><p class="ql-block">小鐘醫生說:"南方人就是舍得旅游"。</p><p class="ql-block">我見她認真地聽著,就給她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我說:"一個外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在買房子上的觀念不同。外國老太太是貸款買房,等她還上了貸款,人也老了,但她卻住了一輩子新房。中國老太太是攢錢買房,等她攢夠了錢,自己也老了,沒住上幾天新房"。</p><p class="ql-block">小鐘醫生對這個故事很有啟發,表示參加工作后第一時間就是買房子。她說:"李叔講得好"!</p><p class="ql-block">"準備在蘇州玩幾天"?我轉移了話題問她。</p><p class="ql-block">"說不定,蘇州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都想看看"。她說。</p><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也想玩幾天"我說。</p><p class="ql-block">"那我們一起結伴兒游吧?"小鐘醫生邀請我說。</p> <p class="ql-block">二.世界長壽之都——南通</p><p class="ql-block">"我明天還有事情要辦,我要先去一趟南通"。我說。畢竟我是有公務在身的。</p><p class="ql-block">蘇州到站后,天已經很晚了,我們一起下了車,在車站附近找了家旅館住下來。小鐘醫生登記好房間就去休息了。我去廣場的書報亭買了張市區圖,我要看看市內的主要景點,這是我的習慣。</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小鐘醫生說,她要去觀前街逛一逛。我因為去南通,就踏上了另一輛班車。"如果有緣,我們會見面的"。我說。</p><p class="ql-block">蘇州到南通市大約一百公里,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江蘇人把長江南岸叫做蘇南,長江北岸叫蘇北。蘇州為蘇南,南通為蘇北。在國人的印象中,蘇南比蘇北富,南方比北方富,沿海比西部富,的確如此。班車很快開到了江邊,這里臨近海口,江面十分寬廣。據游客說,江面有三、四十里寬,輪渡還要半小時,這是我見到的最寬廣的長江。</p><p class="ql-block">過江就是南通的地界了。南通是江蘇省的地級市,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據江海之匯,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人口接近八百萬。</p><p class="ql-block">我到南通來,是有我的老朋友。我們是業務關系,根據前幾天的電話聯系,市法律書店的老板江濤夫婦熱情接待了我。事情辦得很順利,午飯后,小江又陪我去逛南通老城。</p><p class="ql-block">濠河是南通老城的護城河,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護城河之一。史載:"后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全長十公里,水面1040畝,最寬處215米,最窄處僅十余米。整個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蕩,呈倒置的葫蘆形狀,30里濠河環抱老城區,形成"水泡城,城擁水,城水一體"的獨特的風格。素有"江城翡翠項鏈"之稱,濠河風景區,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屬于國家5A景區。</p><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p><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來南通,小江老板以地主的身份給我講解說:"春秋戰國時期,南通屬吳越地。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了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館,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三.蘇州的"王府井"——觀前街</p><p class="ql-block">小江告訴我,南通歷史上出過許多名人。如:胡瑗、張謇、卞之琳。卞之琳193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抗戰初期投奔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他深入到戰士和人民群眾之中,有大批詩作問世。在《斷章》一詩中,他寫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成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p><p class="ql-block">我在南通的市委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三天的早晨返回了蘇州。</p><p class="ql-block">蘇州,我們前天晚上下車時還沒有機會好好了解它。蘇州,古稱"姑蘇",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的建城歷史,是吳越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是中國園林界的代表。蘇州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游記》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徳斯鳩稱贊為"鬼斧神工"。蘇州,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周圍全是水稻高產區,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自宋代以來,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現轄5區4縣,人口近1300萬。全市有5 A景區6家,4A景區34家。公交車單一票價1元,空調車單一票價2元。</p><p class="ql-block">我回到了蘇州,先找了家旅館住下來,然后打個車,圍著老城轉了一圈,看看快中午了,我去了觀前街。</p><p class="ql-block">要說蘇州最熱鬧的商業步行街,那恐怕就不得不提觀前街了。觀前街東起醋坊橋,西至察場院,全長800米,是因千年古寺"玄妙觀"而得名的。以"玄妙觀"為核心,運用"儒道互補"的原理,形成獨特的商業格局,吸引了國內外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前街古色古香,讓人感覺仿佛時空穿越一般。不管你什么時候來觀前街,都會發現這里總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對于外地游客而言,好象不到觀前街,就算白來蘇州了。尤其是到了夜晚,觀前街更顯出一種別樣的魅力。蘇州人說,觀前街就是他們"北京的王府井"。來蘇州不去觀前街,就好比到北京不去天安門一樣噢,觀前街美得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四.天下園林之母——拙政園</p><p class="ql-block">昱日,天清氣爽,我去了心中仰慕以久的拙政園。</p><p class="ql-block">拙政園位于蘇州市東北街178號,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而拙政園又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明正德初年,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此為拙政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為"拙政園"。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徴明依園中景物繪圖三十一幅,各系以詩,并作《王氏拙政園記》。</p><p class="ql-block">拙政園占地78畝,現有建筑大多是清咸豐九年(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因時間與篇幅所限,我走馬觀花,三園景物也只略記一二。</p><p class="ql-block">拙政園之所以有極高的知明度,其主要原因,一是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筑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歷史名人提供了活動場所。他們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p><p class="ql-block">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了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p><p class="ql-block">中園的建筑物名,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大力宣傳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p><p class="ql-block">西部的主要建筑"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并立時頓感到這里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其他建筑還有"三十六鴛鴦館"、"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p> <p class="ql-block">五.柳暗花明又一村——留園</p><p class="ql-block">中午,我在園中簡單地吃了份快餐,下午我就去了留園。這樣,中國四大名園我就走遍了。</p><p class="ql-block">印象中,蘇州是溫婉又含蓄的,而留園也是一樣,帶著一種特有的婉約,輕巧靈動之美。蘇州處吳地,文化中帶有吳地灑脫自在,淡薄名利的態度。兩宋時期,蘇式園林開始興起,中國園林從此進入了"江南時代"。明、清兩代更是蘇州園林的顛峰期,在不同時期,先后出現了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浪滄亭為代表的四大名園。</p><p class="ql-block">留園,(曾名:東園)。位于蘇州市留園路338號,于明萬歷二十一年始建(1593年)。留園以建筑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使園林建筑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天然成趣。利用云墻和建筑群,把園林分為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七百多米,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的各有特性的建筑,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p><p class="ql-block">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我忽然眼前一亮,那不是小鐘醫生嗎?她也認出了我,喜出望外地說:"李叔,真巧,我們一起走吧"!</p><p class="ql-block">"好的"。我說。</p><p class="ql-block">留園中處處有景,每景都有說明牌,我們認真地看著,不時用手機拍兩張照片。</p><p class="ql-block">"又一村"取自陸游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為正方形,單檐歇山造。"又一村"三字,明盛氏時期就有,因園中廣植梅林,并有綠楊,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園風味,故名"又一村"。景點有"花好月圓"、"人壽軒"、"亦吾廬"等。</p><p class="ql-block">"涵碧山房"(俗稱:荷花廳)。廳高大寬敞,周圍老樹濃蔭,風亭水榭,樓臺倒影,堪稱圖畫。取自宋朱熹詩"一水方碧寒,千林已變紅",因建筑前臨菏池,故又稱荷花廳。俞越《留園記》中"涼臺燠館"即指此處。</p><p class="ql-block">園中有一景叫"小蓬萊"。《史記》"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灜洲,仙人居之"。此處在湖水當中,故借以為名,二面曲橋相連,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處有黃石,刻有"小蓬萊"三字。</p><p class="ql-block">濠濮亭為留園十八景之一。《世說》"晉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濠濮為古人觀魚之地,此處借以為名。亭為方型四角,劉氏稱此亭為"掬月亭",停側池畔有一石,倒映池中圓月,名"印月石"。</p> <p class="ql-block">六.姑蘇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寒山寺也是我們的必游之處,小學課本中那首張繼詩吸引著我們。</p><p class="ql-block">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始建于南朝年間(公元502—519年)。唐貞觀年間,當時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一千多年內寒山寺先后遭到5次火毀,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徴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p><p class="ql-block">寒山寺的殿宇多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碑廊、楓江樓、霜鐘閣等。寒山寺建筑布局沒有嚴格的中軸線,寒山寺山門前的石拱橋是江楓橋,山門之間的那垛黃墻稱照壁(北方叫影壁墻),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江楓樓,左為霜鐘樓,都源于楓橋夜泊詩。</p><p class="ql-block">進了山門為大雄寶殿,出大雄寶殿右手為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p><p class="ql-block">鐘樓為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鐘"為仿唐式的古銅鐘,總重量為108噸,鐘高8.588米,鐘底裙邊最大直徑5.188米,鐘面主體銘文《大乘妙法蓮花經》共69800字,鐘面上總共有銘文70094個字。大鐘裙邊上鑄有九幅精美的飛天圖及六銑口裙邊。這口鐘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可見清末的鑄造技術也是世界一流的,這口鐘從重量到文字和圖案都是世界第一的。那么多文字,一個標點都不錯,可惜鑄造技術已失傳。</p><p class="ql-block">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塊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p><p class="ql-block">月落烏啼霜滿天</p><p class="ql-block">江楓漁火對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蘇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夜半鐘聲到客船</p><p class="ql-block">這塊由清末著名學者俞越書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一景,碑高3.5米,寬1米。</p><p class="ql-block">自從《楓橋夜泊》詩問世,歷代文人墨客為寒山寺刻碑者不乏其人。民國36年12月(1948年),與唐代詩人張繼同名的滄州人張繼,也刻寫了《楓橋夜泊》詩碑,現代張繼書寫古代張繼詩,一時傳為佳話,可惜他在書寫《楓橋夜泊》的第二天便死了,而他書寫的這塊碑,現仍存于寒山寺內。</p> <p class="ql-block">七.中國第一斜塔——虎丘塔</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來蘇州的第五天,我和小鐘醫生在古城剛上了出租車,司機師傅問我們去哪里,我說:"第一次來蘇州,不知道蘇州哪里好玩,請師傅幫我們推薦一下"。師傅就幫我們推薦了虎丘山,說虎丘塔是中國第一斜塔,是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地方。這樣,我們當然不能錯過。</p><p class="ql-block">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蘇州古城西北角,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詩人蘇東坡寫下"嘗言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丘,乃欠事"的千古名句。據《史記》記載:"虎丘,原名海涌山,吳王闔閭葬于此。傳說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山。又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為名"。虎丘山高僅30多米,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范,絕巖聳壑,氣象萬千,并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司機師傅說,虎丘山最為著名的是云巖寺塔、劍池和千人石。</p><p class="ql-block">古城到虎丘只有17公里,十幾分鐘就到了。山門外有很多賣小吃的,門票每張十元。山不高,我們首先登上了劍池。劍池宛若一把平鋪的劍,據說當年吳王闔閭有魚腸寶劍三千把。另一種說法,是當年秦始皇與孫權都曾來這里挖過劍,劍池是由他們所挖而成的。劍池是虎丘最神秘的地方,傳說吳王闔閭墓的開口處就在這里。過了劍池上山,不久就來到了虎丘塔。</p><p class="ql-block">云巖寺塔(俗稱:虎丘塔),建于后周顯德六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塔身七層八面,高47.7米。這座江南古老的磚塔,在建造時地基就有局部下沉,以后歷次修葺并沒有控制住傾斜。1976年唐山地震后,該塔出現危險情況,基石碎裂,有關部門立即采取行動,到1981年傾斜得到控制。目前塔頂向東北方向傾斜2.34米。被外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它是江南最早的一座佛塔,卻是斜而不倒,所以更顯得它的珍貴,如今已成為蘇州的標志。也印證了蘇東坡的話,到蘇州,不可不游虎丘。</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0月27日下午,康熙帝來到虎丘山,對虎丘山的奇峰怪石,名勝古跡,興趣濃厚,留下了美好印象。五年后(1689年),他又下江南準備再游虎丘。來前下了一道諭旨:"將江南積年民欠,一應地丁錢糧課稅與蠲除"。江南百姓被免稅后,無不歡欣鼓舞,紛紛捐資,將虎丘山修葺一新,以恭候大駕,在悟石軒處新建了"萬歲樓",中立御碑一塊,上刻康熙帝免稅諭文。</p><p class="ql-block">康熙帝曾六次來虎丘(1707年),還在山上行宮住了一夜。他熟悉虎丘,理解虎丘,鐘情虎丘,對虎丘題匾寫對頗多。如:"煙霞常護林巒勝,臺榭高臨水石佳","波光先得月,山秀自生云"等等。當年康熙帝書寫的匾額、對聯,高懸在虎丘的殿堂樓閣,使虎丘的山光水色,生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輝。</p><p class="ql-block">虎丘經歷了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虎丘最興盛之時,為康熙、乾隆年間。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臨虎丘,并曾駐蹕山上,有幾次從浙江回京,途經蘇州還要重游虎丘,祖孫二人先后在虎丘題寫匾額、楹聯數十處,吟詩不下二十余首。</p><p class="ql-block">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墨客均在虎丘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詩文,如:李白、白居易、蘇軾謝、唐寅等。著名的文學作品《三言二拍》、《紅樓夢》、《儒林外史》都寫到虎丘。</p> <p class="ql-block">八.小橋流水人家——同里</p><p class="ql-block">第六天,我和小鐘醫生去同里。蘇州到同里,只有18公里,交通很方便。</p><p class="ql-block">同里鎮,位于太湖之濱,京杭大運河畔,人口5.5萬。同里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舊稱"富土"。同里古鎮始建于宋代,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同里水鄉為五個湖泊環抱,由49座古橋連接,網狀河流將古鎮分割成七個島。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宋、元、明、清古橋保存完好。1998年同里古鎮和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下車后,首先映入眼簾的牌樓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水鄉眾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題寫。走在同里明清街,古街全長160米,保存了原來的條石路面。街兩旁建筑多為明清年代所造,保存了原來的歷史風貌,(筆者注:這一點,南方人比北方人做得好)。一路前行,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鋪櫛比鱗次,有的出售當地的土特產,有的擺滿了字畫墨寶,有的掛著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還有的正在現做現賣各種香噴噴的小吃,而寫著店鋪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飄動,給人一種古風撲面而來的感覺。走過三元橋,來到古鎮中心區,在這里可以體驗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同里古鎮布局與眾不同,河道如網,小橋遍布,民居依水而成,并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跡。余秋雨先生說,中國古典園林中令他最稱心滿意的就是"退思園"。"退思園"建于1885年,主人當過蘇州地方官,因鎮壓捻軍不力被革職回鄉而造此園。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退思園以貼水而著稱于世,設計者繼承了明代《園冶》作者計成的造園藝術,使退思園成為中國造園史上的杰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關注。因篇幅所限,內宅建筑就不做贅述了。</p><p class="ql-block">1986年,美國紐約市以退思園為藍本,在該市斯坦頓島植物園建造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莊"。可見退思園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園,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園了。</p><p class="ql-block">中午,我和小鐘醫生在三元橋吃盒飯,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講的,這里挺適合人居的。小鐘說,這里的房價高過兩千了,十年后一定會漲到兩萬元。她說的是后話,但也被她言中了。同里的房子,十年后兩萬元也買不到了。正所謂:</p><p class="ql-block">人生有命,富貴在天。</p> <p class="ql-block">九.紅色經典——毛主席定名"沙家浜"</p><p class="ql-block">"沙家浜"這個名稱,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中是不可磨滅的記憶。我的童年是在學唱樣板戲中長大的,能有機會到蘇州,沙家浜這個夢是一定要圓的。</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來蘇的第七日,上午十點,我和小鐘醫生轉乘公交車來到了沙家浜。沙家浜景區位于常熟市陽澄湖畔,距蘇州有40公里,坐公交車119路可直達。2004年,沙家浜影視基地恢復了老街、刁家大院、春來茶館、江南小漁村等一批紅色遺跡。</p><p class="ql-block">沙家浜的碼頭上,游船不貴,在春來茶館上船,可到蘆葦蕩中一游,每人票價10元。還能聽隨船導游講沙家浜的故事。碼頭上的輪船導游在拉客,大家在導游的指引下排隊購票,又依次上船。游輪慢慢向蘆葦蕩深處駛去……</p><p class="ql-block">導游講:"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蘇常太游擊抗日根據地。在蘆葦蕩的掩護下,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斗詩篇。沙家浜的故事是真實的,也都是有原型的。1964年7月23日晚上,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來到政協小禮堂,觀看了北京京劇團演出的,江青主抓的京劇現代戲《蘆蕩火種》,看完戲后毛主席給了它另外一個名字——"沙家浜"。</p><p class="ql-block">沙家浜因樣板戲而家喻戶曉。現在的沙家浜是常熟的一張旅游名片,這里有古樸雅致的亭、臺、樓、閣,溫婉悠長的江南古街,鷗鷺飛翔的湖泊濕地。</p><p class="ql-block">半小時后,我們乘游輪返回了湖堤路。</p><p class="ql-block">春來茶館是電視劇《沙家浜》的拍攝地,茶堂擺放著十來張八仙桌,里墻砌著一個灶臺,來到這里耳邊好像響起了"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p><p class="ql-block">刁德一故居在橫涇老街上,故居的門樓很氣派,進入正門穿過一方天井,"六順堂"正廳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古玩、青瓷、書畫。刁德一早年留學日本,雕梁畫棟的老宅,充斥著中西合璧的布局。</p><p class="ql-block">老街上還有農家民宿院以及各種古色古香的店鋪民宅。還能在古戲臺上聆聽沙家浜的演員們現場表演的《沙家浜》選段。淋漓盡致地再現了沙家浜的民俗風情。</p><p class="ql-block">我和小鐘醫生都感到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注:1.參考書目《史記》.《拙政園》.《沙家浜》</p><p class="ql-block">2.資料來源于網絡。</p><p class="ql-block">2022-1-1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平顶山市|
宽城|
甘肃省|
乌鲁木齐市|
德兴市|
封开县|
樟树市|
呼伦贝尔市|
维西|
桐梓县|
遂川县|
邳州市|
石渠县|
克东县|
清苑县|
临桂县|
精河县|
衡水市|
松溪县|
英山县|
通州区|
滕州市|
福海县|
四子王旗|
波密县|
望奎县|
中牟县|
邵东县|
邛崃市|
都匀市|
贞丰县|
阳东县|
沙坪坝区|
温泉县|
略阳县|
阿勒泰市|
佛坪县|
北流市|
平南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