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黃牛已入圈,猛虎己出山。歲月彈指間,牛年已滿元,自從去年十月份孟懷光從藝六十年攝影展園滿閉幕不覺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了。回想起在整個的布展,觀展,護展,撤展的過程中,發生的很多動人的故事一直在腦海中活躍,總覺得應該把他們的感人故事發表出去,讓我的朋友們共同分享這些美好的記憶,但因為自己水平所限,恐怕自己不能將這些動人的故亊表達完美,不表達內心又覺得有些不安,現在牛年的故事,己經拖到虎年了,現在只能是大著膽子,用美篇的形式把我記憶中的故事表達一下了。</p> 孟公影展記 <p class="ql-block">孟公影展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黨百年,歲在辛丑,舉國歡欣,碩果呈獻。汾河之濱,千年古縣,城之東隅,矗新宏建。青壁紅道,綠草噴泉,占地三百畝,容所數十家。圓庭似窈窕淑女;方宮如陽剛帥男。懷抱琉璃戲臺,笑迎古城百姓。名曰:介休市文化藝術中心。</p><p class="ql-block"> 季秋九月,翌日重陽,是日也,云開雨歇, 天朗氣清。紅毯鋪道,旌旗招展。</p><p class="ql-block">迎賓客登堂請進藝術中心;</p><p class="ql-block">奏樂曲入室欣賞“孟公影展”。</p><p class="ql-block"> 群賢畢至,友朋咸集。省攝主官武公親至訓導,介邑文人羅老回鄉專程祝賀。官方喝彩,影友捧場。影中主人,現身說“影”;工友同事,“憶”往情深。扶老攜幼,觀者云云。</p><p class="ql-block">獻墨寶萬千感慨;</p><p class="ql-block">留寄語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嗚呼! 人之一世,俯仰之間,草木之心,雪泥鴻跡。或攝影者,或鏡中人,戲中之人便是觀戲者。 </p><p class="ql-block"> 君立橋頭觀,已成橋頭景。</p><p class="ql-block"> 青春可憶不可留,世間重復如來生。夫來者觀吾,猶吾觀前者焉。</p><p class="ql-block"> 事事本為術,成事乃哲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和郭廣合影照</i></p><p class="ql-block"><br></p> 故事第一部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故事的四位主人</b></p> <p class="ql-block">一,這篇孟公影展記是我這次影展總指揮郭廣所寫的,這次影展他從開始籌劃,幾次籌備會議研究部署,再到布展,觀展,撤展的全過程都是他的指揮。他始終高高興興精神飽滿看不岀任何精神上的不悅,跑里跑外,跑上跑下各種事情按排的井井有條,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孟老師,你不用管了,這事交待給我辦吧”。</p><p class="ql-block">其實就是咱們籌備展會期間他的岳母突然住院了,他的岳母是常年在他家住的,不能平時常年住在自已家,有了病就往別的姐妹們身上推吧,他這個女婿是這位老人的第一責任人,每天白天在我們這里按排考慮展會上的具體事項,晚上還得替換的護理病人。這個事我體會很深,家里有一個臥床親人躺在醫院,自己在外面幫助一個不相干的人辦事,不僅自己在體力上,精神上的壓力很大。對老人,對全家的兄弟姐妹們也要頂著很大的壓力。這個事他能告訴誰?又不想告訴我,因為我年紀大怕我著急,告訴高秉義吧他是副總指揮,也倒合理,可人家提前幾天就告訴十月十號前要送小孩去上大學,這也是大事呀。所以郭廣只能一個人扛著。</p><p class="ql-block">不僅如此,俗話說“馬倒連鞍轉,嘴眼一齊歪”。就是在“孟懷光從藝六十周年攝影展”開幕前一天,郭廣的親生母親,這位將近九十歲的老人跌倒骨折了,需要馬上手術,郭廣雖然還有哥哥姐姐們,但他哥姐們也都是近七十的老人了,再加上有的身體不好,他是這個家最年輕的晚輩,他這個“全勞力”,只能是兩頭跑,白天文化中心辦影展,晚上在醫院陪老媽。開始舍不得告訴我,后來實在瞞不住了,才告訴了我,告訴我又能怎樣,他是總指揮呀,不能臨陣換將呀,只能是他自己扛。我覺得他肩上扛的不是簡單的一個“個人影展”的總指揮,是扛的對朋友的誠信,是一份責任,假如這事遇到的是個“不靠譜”的人的話,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告你一聲甩下走了,但郭廣不能。他不是交待不了別人,而是交待不了他自己。這就是我的朋友,一個培根鑄魂的文藝戰士,一個誠信為天,永不失信的忘年交朋友。</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亞說:“有很多良友,勝于有很多財富,而良友,都是讓人放心的。”和這樣的人相處,你不必擔心事情沒著落,更不必苦惱消息沒回應。</p> <p class="ql-block">二.這張照片右邊的兩個老人,一男一女,男的叫王廷文,女的是王的老伴,退休前也是介紡的副總工程師。廷文和我相處五十多年了,我在介紡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是政工組通訊干亊。一九七四年我離開介紡后,廷文升遷成為介紡的黨委副書記,副廠長。這次我搞影展,他對我在介紡拍的照片最熟悉,這次攝影作品配詩詞他配的數量最多,因為當時我拍照的照片寫說明經常幫助我修改。對人厚道熱情,不太言談。人家可是六十年代的本科生呀。所以這次攝影作品配詩詞他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不過這是二零二零年的事,當時雖然老了,行動還算自如,頭腦思維都很好,人老了變數就大了,到二零二一年上半年突然病了,就到太原住院去了,就是在六月份我們召開從藝六十年座談時廷文還在太原住院的,聽到我們要開座談會,他向醫生請假,醫生不想讓他回來,在他的堅持下,最后在女兒,老伴的陪伴下從太原回來介休,在別人的攙扶下參加了我的“從藝六十年座談會”,開完會后稍微休息了一下,就趕緊返回太原住院去了。直到去年十月十三日我們攝影展開幕前幾天,才從太原岀院,但由于身體太弱,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才答應不參加影展開幕式。這就是我的老朋友,一個把友情看的比天高的老朋友。這真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艱苦歲月結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風雨同舟一路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友情相伴幾十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耄耋之年更加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上面在輪椅上坐的這位老人是我的老友曹治文,今年已經八十八歲高齡原來在我們宋古當過公社主任,后調到市水利局等單位當局長,年輕時只相互認識,沒有更多的深交,只是前幾年我們在北壇公園閑坐,每天拍嘴,喝水,談天說地。按現在時新的話就是“三觀”一致。按咱們介休家的說法能說的一塊,平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二零二一年六月份開座談會時,我知道他身體有些不適,不敢邀請他參加座談會。會后,我給老人送了一本畫冊,非常高興,並要求在影展開幕式時盡量參加,像他這個年齡的人我內心也是矛盾的,不邀請吧,顯得對老人們不尊重,邀請吧,年齡就是有點大了。邀請他參加也是岀于禮貌邀請一下,主要是不想給家人添更多的麻煩,根據當時狀況我估計不來的可能性多。沒有想到在十月十三日老曹在老伴和女兒的陪伴下打著岀租車,帶著輪椅來參加我的影展開幕式來了,開完會后還一定要看了展覽,因為咱們的工作人員也沒有顧上聯系一層開電梯,人們硬把輪椅抬上二層,才滿足了他看展覽的愿望。因為輪椅上小便不方便,他說:“飯可以不吃,影展一定要看完。答應的事一定要辦到”,這就是一個老共產黨員的作風。這就是我的朋友圈的朋友。他常說:話不能隨便說,說岀去的話,比寫下的字都可靠。高爾基說:“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但能與你息息相通的人但在你需要的時候他都會在。你不必多說,他都能懂。老曹就屬于這種人。</p> <p class="ql-block">圖中間穿短褲的就是冀中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上面圖的這張報紙是2021.8.12.山西工人報上的文章,題目是《從學徒工到人像攝影大師》這篇文章是我的老領導,好朋友冀中時寫的,冀中時原來是汾西礦務局黨委副書記,我是汾西礦務局報社的小報記者。冀書記是分管我們多年老領導,要說到“朋友”二字咱和人家實在不在一個檔次上,至于“朋友”二字是從人家口里說出來,人家抬舉咱,再說老冀沒架子,平易近人,能理解人,對下面的人很懂,能說知心話,慢慢習慣了,就成了朋友了。后來人家調到省煤炭工會主席,后又調到山西省工會副主席是正經的正廳級干部,多年來輕易不想打擾人家,雖然平時往來的很少,但屬于“常不聯系常在心中”的類型,這次我要辦展覽,出畫冊,想找他題個詞,不巧的是他身體健康上出了些狀況,打電話說了一下情況。后來聯系時他又去上海看病去了,所以題詞的事沒有靠上,但他心里一直記的我的這事,后來知道題詞趕不上了,所以捉摸的寫篇文章吧,這是他手到擒拿的事,人家是七十年代初期學新聞的老本科生。剛從上海回到太原,本來需要好好休息,又急的要給老孟寫文章。畫冊出來后我給他送了一本,遣憾的是沒有見到他,他又在太原住院了,醫院不讓我進去。據他老伴說:你老冀,從上海住院回來就急的給你寫報道文章,文章還沒有寫完,又跌倒骨折了,這不又住院了。我以為估計一百天內啥也不能做了,等他岀院了再來看他吧。沒想到半個月后在山西工人報發表了這篇文章,據他的老伴說,老冀是岀院后,躺在病床上堅持把給你寫的稿子寫完。我知道,腿部骨折,躺在床上忍著疼痛,連大小便都得別人幫忙,但為了他的下級忍受著痛苦寫文章,聽了這些事情后我的眼淚都掉下來了,因為咱給朋友添了多少麻煩,心里真有點過意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有很認同一句話:“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世間人來人往,有的人路過不留痕跡,而有的人卻能走進你的心。</p> 故事第二部分 <p class="ql-block">五,上面和作者在觀看照片的人是李天增老師,天增原來是介休美協主席。在我的記憶中介休廣告公司(高云廣告公司前身)。李老師是在介休最早的設計人員,他不僅設計水平在介休是一流的,謙虛謹慎,虛心好學,人品,修養更是一流的。我這次展覽連續幾個月當中設計了很多圖標,雖然選用了僅有幾件,但他每個圖案都要設計好多供你選擇,有的圖案連續七八次的修改從無怨言。李老師作為介休大師級的設計師,我們這些外行人只要提點意見出來,就按你的想法修改,這種虛心好學寬厚待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天增老師設計的各種圖標,,不僅美觀大方,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底蘊,只要你細心品讀都有很深的含義。如在設計展室的專題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個主標題,如《寄情山河》《煤海情深》等圖案,按我的這水平就看不懂,后面的背景是用雜亂色塊組成的。經請教他后才知道那后面的色塊是代表的是人生七彩。不僅如此,還在影展展出后,還主動制作了美篇,發到他的朋友圈,並把他的鐵哥們都請來參觀展覽。他的老同學劉春生教授還專門制作了美篇,對攝影作品進行了很好的點評。至于天增老師制作費,我起意就不計劃給,因為他現在的水平,用錢是無法計算的,或者說用錢顧他是不一定能雇下的。我和天增老師共事,除了看重他的才華,更重要的是看重了他的人品。楊絳先生說:一個人的品德,才是才干的主人;而才干,只是品德的奴仆。</p> <p class="ql-block">這些圖片都是李天增老師制作的作品供我們選用。</p> <p class="ql-block">六.這張圖片上是平遙農民書法協會會長平遙悟石齋有限公司主人李健生老師(左3),為了給我贈送書法,幾次重新修改內容,寫好后,從平遙還要親自送來。還有我的老友路子平(右2)為了給影展增光添彩,用心編寫詩詞,因為自己手抖,干脆練習手書,在我的影展中,路老弟贈送的書法祝賀詞就是用手指頭寫的,這些故事真是叫人感動。</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路子平手指寫的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這是布展完成后的影展室狀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是布展工作人員,事事要求完美,一絲不茍,這是他們用卷尺量每張照片掛的是不是在一條線上。觀察燈光照謝角度是否滿意。‘</span></p> <p class="ql-block">七、在這次布展中,感人的故事太多了,值得一提的還有穆秦嶺,秦嶺和我認識也就是一年多,以前也沒啥交往,在籌備展覽中把他也編入了“重任在肩”工作團隊,據人們反映老穆是個好人。他又是晉中市攝協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晉中電業局副局長,資深的攝影家。也是個正兒八經的副處級干部。原來的想法是讓他多出主意,搞策劃,做些領導工作。那好意思叫人家去佈展。可是秦嶺打聽到那天要布置展覽,主動地參與到布展隊伍中,來了以后,放下身段扎扎實實地工作,爬梯子掛照片,服從安排,聽從指揮,和群眾打成一片,他的這種工作作風和忘我精神,布展人員很受鼓舞勁頭更大了。過去有這樣一個口號“喊破嗓子,不如做岀樣子”。在秦嶺主席的帶動下,本來兩天的布展任務,一天多就完成了,布展完成后他又主動地拍照了不少照片,制作成視頻發到朋友圈搞宣傳。難怪有人說“怪不得你老孟搞展覽事事順利,好人都叫你了占了”。</p><p class="ql-block">著名的作家賈平凹: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只要愿意,從俗世上的任何塵土里都能吸來。</p><p class="ql-block">中國人喜歡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p><p class="ql-block">用一句大俗話解析就是,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個鱉親家。</p> <p class="ql-block">八,在我這次布展中出現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例如像高汾平,白連旺,翟富祥,劉介靈等。還有焦忠明等幾位副主席,都是競競業業,任勞任怨,廢寢忘食,早來遲走特別是攝影協會副主席王小園,在整個展覽中可以說是功不可抹,“重任在肩”的工作群也全靠他文撐,由于篇幅所限,我就不贅說了,這些人大部分是晚輩,和他們都是父一輩,子一輩的交往,他們又大部分人是攝協的現任領導,跟他們說感謝的話就有點見外了,最感動的還有兩個。,一個是馮茂盛,他和我有五十年的忘年交了,他來布展也在情理之中,最感動的是他不僅他自己來,還把他的朋友董酉生也帶上,對老董,不僅書法寫的好,干活也是實心實意。我對老董只是見過面,連認識也談不上,我連人家的名字也叫不上來,這就真有點不好意思,還有就是王曉平,不僅他自己積極參與,而且把老婆也帶上一塊參加布展,真是“夫妻雙雙齊上陣,實心實意幫老孟”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再細贅了,還有就是這些撤展布展的照片也沒有專門人拍照,可能有很多人沒有照進去,我原來就不計劃發這些照片,可是現在又我覺得這些幕后的幸苦人,是一種美德,是正能量,也應亮亮相,所以才發了幾張。</p> <p class="ql-block">這是作者和王曉平夫婦合影</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就是老友李啟光,自從開籌備會開始,就主動承攬了打掃辦公室,開門,關門倒茶晾水,拍照接待。每天競競業業,任勞任怨一直堅持了十天,這些看見是小事,其實是大事,再說啟光也是七十五六歲的老人了,人家在介休也是很有名的德藝雙馨攝影家,又是介休攝影協會的雇問。按我們的關係,說謝謝吧又覺得有點見外,他除了在我跟前覺得他是小兄弟謝不謝也無所為,可是從我心里想,不說聲謝謝還真有點難受,好像老兄我不懂得感恩了。著名作家賈平凹說:一顆感恩的心里,總是陽光明媚,春風駘蕩;總是江山如畫,風光旖旎。</p><p class="ql-block">有了感恩的心,你會發現身邊的雞毛蒜皮,也會詩情畫意;鍋碗瓢盆也能演奏幸福的旋律。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發現不了別人的優點,就會朋友越來越少,老能發現世界上誰都不如他,萬一發現別人超過他,他就會像得了狂犬病一樣,見他的恩人,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也敢亂咬,所以不懂感恩,必將成為社會的罪人。</p><p class="ql-block">俗話說,“遇到貴人,時運亨通”,“貴人扶一步,勝過你自己走百步”。一個人,不管是想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還是生活中的順遂,往往都離不開貴人的指點和相助,尤其是在經歷挫折、低谷乃至遭遇失敗時,貴人的指點和相助就更加的重要。所以我這次影展能獲得一成功,多虧了貴人相助,有的人根本想不到,到時候就主動岀現了,就主動一過來邦助,究其原因我覺得就是,“平時多積善,懂得知足,懂得感恩。”</p> <p class="ql-block">許建斌主席在檢驗收布展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韓紅杰主席經常去影展室指導,來了客人觀展時親自陪同觀展,圖為他正在陪同新華社馬毅敏主席觀展。</p> <p class="ql-block">攝影協會主席主席王秉公,常務副主席秦惠生正在影展廳觀察布展情況</p> <p class="ql-block">布展時講究,撒展也不將就,把所有的照片四個鏡框一個袋子,用膠帶纏緊打一個包,照片順序不能亂,不用往開打包,就要知道每個包里的內容,你想想麻煩不麻煩。</p><p class="ql-block">客人送下的花藍,授帶都要有序地收集好。再有幾十年這些授帶也要有下落。你看他們干的多帶勁。^</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是我的女兒媳婦正在準備文件袋,準備紀念品,也屬于幕后的活動也應該擺在前臺來亮亮相。</p> <p class="ql-block">這張合影照是布展,護展,撤展工作人員的合影留念,遣撼的是還有好幾位同志沒有參加留念</p> 結論 <p class="ql-block">經過幾天的思考,啰啰嗦嗦寫了幾件事,幾個人的故事,也不知道寫清楚了沒有。我的心意是想自信地告訴人們,我跟前有好多高素質的朋友,很多好人。我今天介紹的只是點滴的記憶,故事還很多,以后再介紹。知乎上有則提問:“你見過最好的人都是什么樣的?”</p><p class="ql-block">高贊回答一語中的:“似清風,如煦日,拂你衣上風塵,讓你三冬暖,春不寒。”</p><p class="ql-block">和善良的人交往,就是給生活裝進陽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科尔|
阳东县|
墨脱县|
嘉义市|
长寿区|
九龙城区|
集安市|
阳泉市|
临安市|
榆社县|
东台市|
定结县|
西宁市|
灵武市|
澜沧|
大化|
平泉县|
景东|
南华县|
得荣县|
兴文县|
兴宁市|
庄河市|
普格县|
五华县|
白城市|
文安县|
离岛区|
丹巴县|
延津县|
阳东县|
介休市|
陇西县|
怀化市|
武夷山市|
通榆县|
水富县|
尉氏县|
鞍山市|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