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兩個老頑童自駕邊疆行,順便深山尋茶,從南糯山沿一路風景,去赫赫有名的景邁山 ……??</p> <p class="ql-block"> 一路聽著傣族歌曲,一路看著從沒見過各異風景,不知不覺到了景邁山……</p> <p class="ql-block"> 云海上的古茶林 - 倪華</p><p class="ql-block"> 詞:倪華</p><p class="ql-block"> 曲:倪華</p><p class="ql-block"> 在彩云之南,最南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有一座山上,是普洱茶的故鄉</p><p class="ql-block"> 那里水總很清,天總是那么的藍</p><p class="ql-block"> 那里的人們,總是那么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清晨 彩云都聚集,一片片連成了海洋</p><p class="ql-block"> 守護著它的秘密,傍晚 日落西山</p><p class="ql-block"> 夕陽染紅了一切,實在是太美麗</p> <p class="ql-block"> 叫人難以忘記,那是一片 </p><p class="ql-block"> 云海上的古茶林,矗立在群山之間</p><p class="ql-block"> 散發著它的神氣,那是一片</p><p class="ql-block"> 云海上的古茶林,永遠是那么美麗</p><p class="ql-block"> 就是我的故鄉,芒景</p> <p class="ql-block"> 219國道在群山中穿行,彎道很多,經常是一個接一個的連續彎道,但路面比較平整,如果車少的話還是比較好跑的。</p> <p class="ql-block"> 雖然景邁山的雨季還未到來,但在山間依舊出現了濃霧,隨著海拔的逐漸上升,一陣急促的陣雨讓這段多彎的盤山公路變得有些濕滑。</p> <p class="ql-block"> 鄉道路是亂石鋪成的,車在上面行走,異常震顫,也可稱之為顫抖,總之非常不適應、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 聽當地茶農介紹,景邁山之上所以不修柏油路是為了保護當地的茶葉生態不被破壞。</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是位于中國云南省的西南邊陲,在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民鎮,東鄰西雙版納勐海縣,西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p> 景邁山大門 <p class="ql-block"> 遠處看著非常有特色景邁山大門,景邁山古茶林到了……</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屬瀾滄江水系,整個景邁山區域基本為南郎、南門兩河包圍環繞,為景邁山的茶葉生長提供了一個山環水抱相對獨立的獨特地理單元,除那乃寨外的所有村寨均在此包圍環繞圈內,面積約12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這顆不是古茶樹,是和茶樹伴生的古樹。</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面積16173畝,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古茶園土壤屬于赤紅壤,古茶園內的植物群落屬于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植物,其中思茅木姜子和紅椿為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樹種。</p> <p class="ql-block"> 古茶林中的傣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古茶園的茶葉很早就用馬幫馱到普洱進行交易,作為普洱茶原料之一,自元代起銷往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據有關專家調查,景邁、芒景古茶園的茶樹,大部分樹冠挺拔,枝葉茂密,許多古茶樹上寄生著具有神奇藥用價值的"螃蟹腳",是世界罕見的大面積栽培古茶林。曾經到古茶園考察的專家學者稱這片古茶是珍貴的"茶文化歷史博物館"</p> 景邁村 <p class="ql-block"> 景邁村</p><p class="ql-block"> 景邁村隸屬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勐遮鎮景真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0.81平方公里,海拔1,255.00米,年平均氣溫18.40 ℃,年降水量1,201.90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p> <p class="ql-block"> 中文名</p><p class="ql-block"> 景邁村</p><p class="ql-block"> 所屬地區</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西雙版納</p><p class="ql-block"> 面積</p><p class="ql-block"> 0.81 km2</p><p class="ql-block"> 海拔</p><p class="ql-block"> 1255 m</p> <p class="ql-block"> 景邁村內道路擁塞,衛生差亂,飲水相對困難,民房改造的少,現在發展主要是打造茶葉品牌。</p> <p class="ql-block"> 中緬邊境~景邁村美麗的傍晚???</p> 景邁山古茶林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林</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林位于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距縣城72公里,總面積2.8萬畝,主要景觀有惠民景邁芒景景區、柏聯普洱茶莊園、景邁茶祖文化公園。</p> <p class="ql-block"> 中文名</p><p class="ql-block">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距縣城70余公里</p><p class="ql-block"> 所處年代</p><p class="ql-block"> 2000年</p><p class="ql-block"> 重要發現</p><p class="ql-block"> 8807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茶園在我的印象中應像電視中表現的那樣,在山坡上一排排一層層像漂亮壯觀的梯田。沒想到古茶園就是路兩邊這個樣子,茶樹和其他樹混雜地生長在一起,一點也不像電視中的茶園。</p> 穿梭在古茶樹林里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是號稱老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中唯一一個西雙版納區域外的古茶山。</p> <p class="ql-block"> 景邁古茶園,是一個歷史與現實粘連得很緊的地方。干百年來,不管山里發生過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這里是圣地靈,這里是誕生文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據當地傣文石碑記載,景邁山古茶林歷史有近1300余年,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p> <p class="ql-block"> 地理環境</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園位于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和芒景村一帶,古茶園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系當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馴化、栽培,均為上千年的茶樹,是名副其實的千年萬畝古茶園。</p> <p class="ql-block"> 瀾滄縣是革命老區:1999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瀾滄為云南省47個革命老區縣之一;瀾滄縣屬邊境縣:瀾滄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80.563公里,有5種少數民族跨境而居,有2個邊境鄉、8個邊境村和82個邊境村民小組,有3條邊境通道直達緬甸,是云南省25個邊境縣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林歷史</p><p class="ql-block"> 古茶林的馴化與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歷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2年歷史。早在傣歷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邁大平掌就出現了茶葉交易市場— ,明代以來,這里的茶葉已是孟連土司,乃至皇室貢品了。沿著茶馬古道,茶葉遠銷東南亞、南亞等國。1950年芒景布朗族末代頭人蘇里亞赴京參加國慶觀禮時,將景邁山古茶林內選采制作的“小雀嘴尖茶”獻給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論談大會上,江澤民主席也把采摘自景邁山古茶園的茶葉作為禮品贈送給各國首腦。</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園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是茶葉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的發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古茶樹一山連著一山,滿山遍野的古茶林望不到盡頭。由于生長年代古老,茶樹都老態龍鐘,奇形怪狀,每一株古茶樹無不顯示出一種飽經風霜的姿態。</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這里保留著許多文化遺跡,如景邁村的薩迪井(七樹)、金水塘、金塔、千手觀音樹、茶馬古道、佛泉、糯心湖,芒景村的七公主泉、神蜂樹、古柏、茶魂臺、八角塔等。</p> <p class="ql-block"> 素有“拉祜山鄉,邊陲寶地”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園是茶人心中的圣山。古老的茶樹與參天大樹交錯叢生,大山與村落、古茶與房舍、森林與茶人融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這里各族人民家家有樹,戶戶種茶,茶與樹為鄰,人與茶為伴,相依相隨,同度歲月風雨。</p> <p class="ql-block"> 生長在萬木叢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長,無任何污染,品質優良,所產茶葉用古茶樹發出的鮮嫩</p><p class="ql-block">(芽)葉為原料,經特殊工藝精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 常喝景邁茶能美容、健身、消食、減肥、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因為喝茶,在景邁山還喝出了長壽老人。衍生于古茶樹上的“螃蟹腳”(茶茸),品種珍稀,絕無僅有,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清膽利尿,降低血壓之功效。</p> <p class="ql-block"> 榮譽</p><p class="ql-block"> 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p><p class="ql-block">云南省的哈尼梯田(云南省元陽縣)以及普洱景邁山古茶園(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入選預備名單。</p> 景邁茶特點 <p class="ql-block"> 景邁茶特點</p><p class="ql-block"> 若追溯至公元696年,經過幾個朝代的連續開墾種植,至今茶園面積已達萬畝。由于這些茶樹樹齡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顯得歷盡滄桑、飽含風霜。</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園。現存最大的茶樹一株高4.3米,基部干徑0.5米,另一株高5.6米,基部干徑0.4米。茶園茶樹以干徑10-30厘米的百年以上老樹為主。茶樹上寄生有多種寄生植物,其中有一種稱為“螃蟹腳”的,極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 古茶樹的枝干上長滿了苔蘚、藤蔓、野生菌類和許多寄生蘭花等附生物,特別是形狀類似螃蟹的寄生物—古茶樹螃蟹腳。</p> <p class="ql-block"> 螃蟹腳據說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樹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涼解毒的作用,若常飲用還可防止血管硬化。只要在買茶葉時看見螃蟹腳,就能知道這是景邁茶山的純正茶葉。歷史上,景邁茶山的茶葉用筍葉和竹籃包裝,由人或牛馬馱著,通過茶馬古道,源源不斷地運出大山。其中一部分進入普洱府,作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綠茶則直接通過中緬邊境的洛勐和打洛,進入緬甸的景棟等集散地,再銷往東南亞各國。</p> <p class="ql-block"> 1.樹齡古老,</p><p class="ql-block"> 古茶園的茶樹主要以百年的茶樹為主。</p> <p class="ql-block"> 2.生態環境好,茶樹沒經過人為矮化,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樹混生在一起,這種混生正是景邁茶香氣獨特而強烈的源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 3.香氣突顯、山野之氣強烈。</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樹茶還具有特別的、濃郁的、持久的花香。蘭花香是景邁茶獨有的香。</p> <p class="ql-block"> 4.甜味明顯而持久。景邁的甜是直接的快速來,同時又是持久的。</p> <p class="ql-block"> 5.苦弱澀顯,景邁茶屬澀底茶,苦味有但不強,澀味較為明顯</p> <p class="ql-block"> 6.條索緊結,較細且黑亮。景邁制茶有充分捻揉的傳統,條索較緊結黑細,同時長于山野中有古樹避光,且生長周期長,因此色澤黑亮。</p> <p class="ql-block"> 7.耐沖泡,一般可以到20泡</p> <p class="ql-block"> 8.蘭花香儲存得當,香氣越存越顯</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茶具有一山一寨一味的特點,沖泡品飲后口感滋味豐富,層次感強,韻味也非常明顯 ,喝完依然讓人意猶未盡。</p> 繼續古樹茶園里游覽 <p class="ql-block"> 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山間云霧繚繞,山下云海茫茫。穿行在古茶林間,浸潤著普洱茶千年的悠香,微風里帶著茶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 由于與森林混生,茶樹具有強烈的山野氣韻,特別濃郁又持久的花香。蘭花香是景邁茶獨有的香,茶湯醇厚、甘甜,甜味明顯而持久。</p> <p class="ql-block"> 大山與寨子,</p><p class="ql-block"> 人與自然共融一體,</p><p class="ql-block"> 相互依存,共生共榮。</p> <p class="ql-block"> 擁有著千年歷史的景邁山萬畝古茶林,隨著時光流去,古茶樹仍花開花落。斑駁的樹干訴說著它千年的輝煌,綠色的葉子展示著它勃勃的生機。</p> <p class="ql-block"> 這里群山環抱,山巒疊翠,山川秀美,南朗河(南臘河)和南門河在山谷中緩緩流淌。在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花爛漫,果實累累,亞熱帶風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 目前學術界公認,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布朗族是最早發現和種植的。發現的野生茶樹,于是他們在景邁山寨子周圍的森林中馴化、種植茶樹,并與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守護茶山,建設家園,代代相傳而形成了如今林茶互生、人地共榮的古茶林文化景觀。</p> <p class="ql-block"> 先祖遺產相關介紹,“茶,南加木也。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發源地和原產地。 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擁有1700多年 歷史 的古老茶區,是世界公認的普洱茶發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茶古樹終年受溫暖氣候影響,雨水充足,陽光充沛。土地肥沃,造就了好茶樹天然的生長環境。</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茶樹王之鄉”。境內有曾經存活1700多年的野生型“古茶樹王”,并保有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樹王”以及保存至今3200公頃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樹和多個大面積野生型大茶樹居群。</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樹。能看出茶樹的樣子嗎?樹葉像茶葉嗎?我在開始時是不認識這種茶樹的。</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園,被聯合國科教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成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游示范區評審委員會評為“中國民間文化旅游遺產示范區”,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氣息和自然人文底蘊獨一無二,是整個普洱市茶產業開發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p> <p class="ql-block"> 瀾滄縣制定出臺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件》、《古茶樹保護決定》等規范性文件,正在申報景邁古茶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球重點農業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 隨地看到采茶人,并唱著好聽的采茶歌……</p> <p class="ql-block"> 采茶歌詞</p><p class="ql-block">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飛上白云頭。</p><p class="ql-block"> 草中野兔竄過坡,樹頭畫眉離了窩,</p><p class="ql-block">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層白云一層天,</p><p class="ql-block"> 滿山茶樹親手種,辛苦換得茶滿園。</p><p class="ql-block"> 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時光掐細茶。</p><p class="ql-block"> 風吹茶樹香千里,蓋過園中茉莉花,</p><p class="ql-block"> 采茶姑娘時時忙,早起采茶晚插秧,</p><p class="ql-block"> 早起采茶頂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p><p class="ql-block"> 采茶采到茶花開,漫山接嶺一片白,</p><p class="ql-block"> 蜜蜂忘記回窠去,神仙聽歌下凡來。</p><p class="ql-block"><br></p> 景邁山茶祖先 <p class="ql-block"> 一座金碧輝煌的恢宏建筑映入眼簾,我們停好車,小心翼翼地走進茶祖廟,用頂禮膜拜的形式表達我們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外,新建了一座當地風格的寺廟,停下來看看。門上有一行大字:茶魂光塔悉利景邁。大門不開,可以從兩側的臺階上過去。景邁為傣語,景:城,邁:新,景邁就是城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傣族的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 在景邁大寨新建立起一座規模宏大,氣宇軒昂的'茶祖廟',供山上各民族茶的兒女們年年歲歲瞻仰供奉,歲歲年年祈求保佑。這座'茶祖廟'的誕生,也為山外許許多多敬仰景邁山的茶人,游客,到山上后有了一座可尋求精神撫慰與靈魂升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中塑了兩個人物,傳說有一位傣族部落王子召糯臘(傣名),帶著隨從追逐著一只金花鹿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光剛好是晚霞,鹿也消失在樹林里了。</p> <p class="ql-block"> 召糯臘王子和侍從也疲憊不堪,就在森林里隨意找了個地方休息。第二天清晨醒來時,被這片靜謐的大森林里碧綠的草地吸引住了,綠茸茸的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五彩繽紛,絢麗奪目。</p> <p class="ql-block"> 景邁傣族村民說他們的祖先遷徙到景邁山是由一只金馬鹿帶路來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一日,妻子“喃應臘”突然生了一個怪病,找了很多名藥材也治不好。為了給妻子治病,王子親自到森林里找藥材。他找到了一片樹林,枝葉茂盛,就隨意摘片嫩葉放入口中嚼之,發現葉子嬌嫩,而回甜潤口,便帶回給妻子煮食、沐浴,妻子的怪病治好了。于是王子令臣民開采和種植,被后人稱之為“茶樹”的樹,在這周邊的廣景山(神山)、金塔、古茶林、茶馬古道等,也由此而得名。如今,王子夫婦已被后人供奉為茶祖先了。</p> <p class="ql-block"> 當時這里還沒有人居住,看到這帶流域美麗的自然風光,于是王子便返回,攜帶妻子喃應臘(傣名)及其子女、臣民們,帶著和平的心聲,決定和這里的一群搏動的各種小生命一起生活。大森林里蒼松翠柏,鳥語花香,王子認為此地絕對是一座綠色天境,便帶著大家在此建村立寨,并號召臣民修建金塔。</p> <p class="ql-block"> 看一下寺廟的景觀,這是銅鑼。據有關傣文史料記載并經考證,景邁山景邁大寨古茶林的馴化與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歷439年(公元前63年),迄今已有2100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亭子里懸掛著铓鑼。</p> <p class="ql-block"> 裝模作樣敲一下。</p> <p class="ql-block"> 民族風格突出。</p> <p class="ql-block"> 傣族風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茶祖廟是布朗族對祖先與自然萬物的一種崇拜,從而對環境產生一種敬畏之心,恪守茶祖遺訓,通過敬畏茶神、水神、樹神、土神、昆蟲神、獸神,從而善待身邊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中國人共同供奉的茶祖是神農氏。此外,在歷史上還有過其他幾位鞠躬盡瘁于黎民百姓的名人雅士,也曾被人們尊奉為'茶神'</p> <p class="ql-block"> 布朗人的祖先留下'祖訓',囑咐讓他的族人要世世代代'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好茶園 ,將茶林奉為自己的衣食父母。這也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中華民族的祖先中,最早留下的有關愛茶、護茶、用好茶的'遺訓'。</p> <p class="ql-block"> 每年祭茶祖,做大活動,進茶園,都要念遺訓。砍茶樹會非常害怕。人要善待昆蟲,要善待動物,善待水,善待茶樹,善待土地,要讓茶祖先來保護你,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p> <p class="ql-block"> 體驗一下,裝模作樣,嘿嘿!</p> <p class="ql-block"> 正因為布朗人恪守'以茶為生,風雨同在'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才有了千年之后,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古茶林還在生機勃勃地生長著,還在始終如一地維持著原生態的環境,進而無可爭辯地取得了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資格,成為全球茶界的唯一。</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茶祖的庇佑下,景邁山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與漢族一起呵護祖先留下來的古茶園。</p> <p class="ql-block"> 并在外來先進企業的帶領下一起建設景邁山茶莊園,在充分保護原生態的自然與人文情況下,盡情享受后現代發展理念帶來的幸福時光。</p> <p class="ql-block"> 景邁古茶園已成為廣大茶人心中的圣山,也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遺產,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是一個多民族包容共處的地方,也是世界茶人心目中的圣地,這里打造的是中華茶祖文化,不同地域的茶祖。</p> <p class="ql-block"> 離開茶祖廟,驅車來到景邁大寨。</p> <p class="ql-block"> 這種亂石路有十多公里。據說修這樣的亂石路很有講究,原來的土路揚塵會污染茶樹,修柏油路會影響茶的香味,只有用石頭鋪的路對茶樹才不會有影響。</p> 景邁大寨村 <p class="ql-block"> 中文名</p><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村</p><p class="ql-block"> 行政區類別</p><p class="ql-block"> 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所屬地區</p><p class="ql-block"> 云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p><p class="ql-block"> 人口數量</p><p class="ql-block"> 869人</p> <p class="ql-block"> 山下的傣族寨子大寨村。</p> <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村</p><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隸屬于云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哈尼族鄉景邁村委會,屬于山區。</p> <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村與多個自然村組成了占地面積2.8萬畝的景邁山萬畝古茶園。</p> <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村的茶鮮葉都已“景邁山普洱茶”的名義對外銷售。</p> <p class="ql-block"> 景邁大寨村海拔1550.00米,年平均氣溫19.40℃,年降水量18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p> <p class="ql-block"> 普洱茶景邁山古茶林</p><p class="ql-block"> 有歲月沉淀之美,</p><p class="ql-block"> 有轉化曼妙之美;</p><p class="ql-block"> 古老不變的茶樹,</p><p class="ql-block"> 云雨變幻的大山;</p><p class="ql-block"> 總是在心頭與之共鳴。</p> <p class="ql-block"> 這次自駕尋茶,從臨滄至古茶園三百余公里全是曲折的山路,駕車沿219國道在大山里轉了7、8個小時方才到達。到茶園的鄉道有近20公里的路段是用亂石鋪成,車行其上,顛簸異常,仿佛車在持續的顫抖。有些路段坡道很陡,行車需用一檔二擋行駛。看完景邁山古茶林,繼續沿著崎嶇小山路深山尋茶,看風景……</p> <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古茶林外的路邊都是種植的臺地茶,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奏響新時代的景邁茶山之歌!</p> <p class="ql-block"> 《想那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歌詞;</p> <p class="ql-block"> 女: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青翠的山崗</p><p class="ql-block"> 山花在開放</p><p class="ql-block"> 清泉在流淌</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青翠的山崗</p><p class="ql-block"> 野鹿撒歡 山鷹飛翔</p><p class="ql-block"> 山鷹在飛翔</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哎</p> <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炊煙繞夕陽</p><p class="ql-block"> 茶的搖籃</p><p class="ql-block"> 云的故鄉</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炊煙繞夕陽</p><p class="ql-block"> 山寨里的小阿妹</p><p class="ql-block"> 輕輕地歌唱</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哎</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茶山</p><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上</p><p class="ql-block"> 回蕩著陣陣</p><p class="ql-block"> 馬幫的鈴響</p><p class="ql-block"> 悠悠月光下</p><p class="ql-block"> 瀾滄江邊上</p><p class="ql-block"> 阿媽口弦聲聲</p><p class="ql-block"> 訴說歲月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哎</p> <p class="ql-block"> 男:千年古茶山</p><p class="ql-block"> 茶馬古道上</p><p class="ql-block"> 回蕩著陣陣</p><p class="ql-block"> 馬幫的鈴響</p><p class="ql-block"> 悠悠月光下</p><p class="ql-block"> 瀾滄江邊上</p><p class="ql-block"> 阿媽口弦聲聲</p><p class="ql-block"> 訴說歲月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哎</p> <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永遠的夢鄉</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永遠的夢鄉</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休息一下,霧中走起,深山尋茶看風景……</p> <p class="ql-block"> 我永遠的夢鄉</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永遠的夢鄉</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那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景邁山哎</p> <p class="ql-block"> 聽著好聽的歌,《想那地方~景邁山》……</p> <p class="ql-block"> 提示,美篇中主題歌歌詞中提到的芒景,是一個布朗族村落,芒景村位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哈尼族鄉南邊的一個布朗族村落,相鄰景邁村。</p> <p class="ql-block"> 姜同志感言;</p><p class="ql-block"> 七彎八拐來尋覓,</p><p class="ql-block"> 山間林中伴云霧,</p><p class="ql-block"> 左右古樹不知名,</p><p class="ql-block"> 綠茵曲徑通幽處。</p><p class="ql-block"> 景邁百年古樹茶,</p><p class="ql-block"> 環境生態深林密,</p><p class="ql-block"> 山野氣韻濃郁香,</p><p class="ql-block"> 苦弱澀顯甜味長。</p><p class="ql-block"> @ 2021年4月23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瑞昌市|
商洛市|
资中县|
光泽县|
丰顺县|
定兴县|
金华市|
潼南县|
岳阳市|
堆龙德庆县|
宣城市|
杭锦后旗|
平乐县|
新闻|
松江区|
德州市|
名山县|
隆尧县|
微山县|
新津县|
开江县|
潼南县|
赤壁市|
马龙县|
岚皋县|
祁连县|
安平县|
迭部县|
吴旗县|
文化|
广宗县|
青海省|
乐山市|
怀宁县|
东台市|
古田县|
海安县|
白城市|
裕民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