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地區的寨堡,可分為“山寨”和“村寨”兩個類別,其作用都是為了防御來犯之敵。<br> 所不同的是,村寨多建在平原地帶,是以村子為單位、可長期居住的固定場所;山寨則是建在奇險的高山之巔、或者陡峭的黃土高臺之上,是一種臨時性的避難場所。 村寨位于平原地帶,驅車即可到達。而山寨則因藏匿于高山之巔,山高路險阻礙了人們的視野,故而很少有人能夠看到它真正的容顏。 截至目前,汝州仍有建筑遺跡比較明顯、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山寨七十九座,分散在汝州東北、西南和北部的群山之間。 萌生將汝州古山寨用影像和文字資料保存下來的念頭,源于2008年春。 那是人間最美三月天,陽光柔媚,杏花初綻,我跟隨朋友們到大峪登山。當我奮力登上高山之巔,第一次邂逅虎踞龍盤的古山寨,看到那做為歷史見證、正在逐年殘破的古建筑時,心中的敬畏之意油然而生,同時,也被它的滄桑和雄偉所震撼。 細想在那動亂年代,我們的先民為了保護生命財產,要付出怎樣的艱辛和努力,才能將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壘砌在我們徒手攀登都覺得艱難無比的陡峭山巔啊。 回來后,我想查找有關汝州古山寨的資料,但有文字可查的只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座,且很多文字幾乎都是轉抄復制。再加上文多圖少,無法真正了解山寨的現狀和內涵。<br> 汝州是否還有其他山寨?它們都分布在哪里?現狀如何?里面蘊含著怎樣的故事?這些疑問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促使我下定決心,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尋訪古寨之行。 想法很簡單,拍攝古山寨的道路卻艱難而漫長。因為山高路險,困難和危險幾乎伴隨著我的每一次行程: 難忘艱難登上白云寨,卻因烈日高照而不幸中暑,孤身躺在山坡時的凄然無助...... 難忘蹣跚荒山野嶺尋找蔣姑寨,卻意外撞見持槍歹徒時的驚慌失措.....<br> 難忘攀登紅石寨,失足摔倒荊棘叢中,雙手鮮血淋淋時的疼痛無比...... 難忘三探摩天嶺,卻遍尋不見摩天寨時的焦灼迷茫..... 難忘步履蹣跚終于登頂磨盤山,卻因走錯岔路,與古寨隔淵相望時的懊惱不已..... 難忘勘察尖山寨,突遇暴雨來襲,倉促用沖鋒衣包裹相機時的手忙腳亂…… 難忘辛苦登上姑嫂寨,卻因相機意外摔壞時而無法拍攝時的著急無奈......<br> 難忘三九嚴寒攀援祖師頂寨,臨淵踏雪時的膽戰心驚...... 時間到了2016年,在這幾年中,我在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機會四處尋訪有關山寨的蹤跡,并親自登上高山,用相機記錄山寨佇立群峰之巔的雄姿;走進村舍,用走訪收集到的文字信息描述山寨殘破的身軀。 正當我滿懷信心,準備將尋訪到的79座古山寨資料集結成冊時,無人機的出現徹底打亂了我的計劃。 在曾經的走訪拍攝過程中,我依賴的只是手中普通的佳能50D和尼康750相機,由于相機鏡頭視角的局限,無法像無人機那樣可以從空中俯瞰,展示出聳立于山巔的山寨全貌。怎么辦?是就此停下腳步,還是再將這些山寨重新走上一遍?我猶豫不定。 因為如果在平原地帶拍攝村寨,不用費太大的體力,驅車即可到達。但山寨大都位于危崖高聳、人跡罕至的山頂,在起到防御作用的同時,不但給當時修建寨子的人們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也讓我們這些慕名前來的拜訪者吃盡了苦頭。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夠體會。 地勢險峻,山高路險,這些都還好克服,最難的是,當你訪遍親朋好友,最終得到一條線索而慕名前往時,卻因山寨荒蕪太久,上山的小路早已被荒草和灌木叢所掩蓋,以至于尋覓不到上山的路徑。很多時候都必須要找向導帶路,請老鄉拿著砍刀在前面披荊斬棘,才不至迷路于荒山野嶺。 而等你費盡千辛萬苦最終到達山頂的時候,或是因為風大無人機無法升起,或是因為天氣變幻、云遮霧繞而無法拍照,最終不得不無功而返。 再加上一年之中可以拍攝山寨的時間非常有限。夏季由于山中植被茂盛,幾乎坍塌殆盡的山寨痕跡就會被濃密的綠蔭所掩蓋,無法拍到真實的山寨全貌。 到了寒冬時節,白雪覆蓋四野,登山的危險系數自然加大不少,再加上萬木凋零,灰蒙蒙的一片,拍攝出來的照片自然也就少了那么一點韻味。 最關鍵的還是體力問題,每次登山,因為需要時間長,除了要背上相機、無人機之外,還得帶上測量工具和吃喝用物等。碩大的背包常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更別提還要徒手去攀登那些陡峭的山崖。<br> 巍峨的高山,陡峭的崖壁;寒冬季的積雪,酷暑時的荊棘;頭頂的烈日,腳下的亂石;肩背無人機,手中拎相機...... 每拜訪一個山寨,至少需要一天的艱難攀爬,方可到達。有時候,為了拍出山寨在晨光中的雄姿,還需要扎帳夜宿山間。 其間所耗費的精力、體力可想而知。運氣好時可以拍攝到所需要的清晰照片,如遇到霧霾或者大風,那么,這一日的辛苦攀登頓時便化為了徒勞。<br> 明知道前途困難重重,但深陷其中的我,此時已無力自拔。<br> 思忖再三,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再用幾年時間,將曾經拍攝過的山寨重新走上一遍,力求用無人機航拍這種上帝的視角,把山寨最直觀、最清晰的畫面展示給大家! 過程雖然艱辛而漫長,但值得慶幸的是我身邊有很多熱愛家鄉山水的朋友們,他們在我走訪的過程中給予了我無私的支持和莫大的鼓勵。 他們或是利用工作和老家在鄉鎮的便利條件,尋朋問友,幫我走訪到一些位置非常隱蔽的山寨; 或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同我上山實地查看;<br> 或是將他們所能翻閱到、有關古寨的文史資料找尋出來,供我參考、學習。 2020年7月,在《汝州古山寨》文字和圖片基本整理完畢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確認山寨的歷史脈絡,我和汝州市檔案局趙方方副局長一起,前往鄭州參加了全形拓學習班。<br> 回來后,利用所學到的技術,我和趙方方、賈振杰、胡貞霞等同事一起,再次攀登上保存有古碑刻的十幾座山寨,風餐露宿,辛苦數月,將其中的碑刻盡可能完整地進行了拓印。然后邀請汝州文史界的老師們,共同對拓印下來的文字仔細甄別,特別對其中有關山寨的年代和歷史進行逐一核實,從而進一步確保了古寨史料的準確性。 十多年來,從尋找山寨位置到登頂查看;從相機拍攝到無人機航拍;從丈量山寨概貌到走訪寨子變遷;從拓印寨中碑碣到查閱相關史料文獻......平均每座山寨都要前往數次、耗時數日才能弄清其中原委。 時至今日,我終于能夠靜下心來,將這79座古山寨的文字資料和紀實圖片整理成冊,并配上到此處去的線路圖和衛星坐標,以期讓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朋友們可以近距離地了解這些充滿歷史滄桑、見證汝州發展的文化遺存,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多年的心愿。 2024年3月,《汝州古山寨》由上海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距離2008年拍攝第一座山寨,歷時整整十六年。<div> 汝州古山寨,是不可忘卻的記憶,它們不但真實記錄了那個時代人類的生存現狀,而且也是汝州歷史文化最直接的傳承者,期精彩之處,遠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彰顯,掛一漏萬在所難免,不足之處,還請廣大讀者見諒。<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连南|
中牟县|
娱乐|
上思县|
辽源市|
锦屏县|
保康县|
万载县|
陇西县|
公主岭市|
霍山县|
昆明市|
清河县|
嵊泗县|
永和县|
西峡县|
楚雄市|
皮山县|
多伦县|
永泰县|
淮滨县|
尤溪县|
乐安县|
肇东市|
新建县|
农安县|
高淳县|
财经|
洛南县|
昂仁县|
阿图什市|
晋中市|
德惠市|
兴隆县|
绥棱县|
玉田县|
三都|
斗六市|
杂多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