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攝影老師徐師傅和我說了好幾回,春天的川西非常漂亮,他都去過兩回了還想再去一次,讓他鼓動的我動了去一趟的想法,在朋友圈里發了通知,馬上就有好多朋友想跟著去,最后落實了:我兩口子,徐師傅兩口子,理工大學的王,孫,張三位老師,我的好友曲書記,徐叫上了他的攝友天津大學的卞教授,薩友董先生又叫上榮城核電廠老總李先生,還有我的老游友張先生,共計12人。車還是用了跟我去過西藏,新疆的十九座的考斯特,兩位掌握方向的是徐師傅和周師傅,共計十四人,留著幾個座位放行李,正好滿滿的一車。</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乘坐的十九座考斯特和車老板徐師傅</p> <p class="ql-block">3月15號一早從淄博出發,當天順利到達西安,從網上定好了酒店,晚飯去吃了頓羊肉泡饃,第二天早飯后啟程奔成都。</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和李總在吃早飯,形象如何?是不是很象建筑隊的兩個民工?哈哈。</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由我帶隊,吃,住,行各種亊由都要按排直接顧不上記錄出游的素材,好在曲書記心細,把每天的行程都記錄了下來,以下整個行程都是參考了他的美篇。</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出陜西,進四川,這是進川的收費站。</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綿陽市江油收費站下高速,奔往汶川,路過一個叫正禾農業生態園的地方,看到里面的桃花油菜花開的正艷,停下車進去玩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下午趕到了北川縣,參觀了大地震紀念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震中在汶川縣的映秀鎮,但受災最嚴重的則是在北川老縣城,兩地相距一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由北川縣往汶川縣走途中經過茂縣,看到天色已晚就住在了茂縣縣城。</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行程的第三天,繼續趕路由茂縣經汶川縣、馬爾康縣到金川縣,走在茂縣境內看到地上下一層了小雪,風景不錯,停車拍照。</p> <p class="ql-block">由馬爾康縣城前行8公里到了馬爾康縣的卓克基鎮,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此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在此居住了一個星期。</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嘉絨藏族集中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行至金川縣境內,見公路邊的綠化樹為高大的梨樹,樹冠已將公路遮蓋。只見樹冠上開滿了梨花,白花花一片。這次我們川西行選這個時間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金川看梨花。</p><p class="ql-block">金川縣的梨花名不虛傳,首先是樹大,與我們這里的行道樹揚樹似的種植;二是樹齡長,幾十上百年的梨樹比比皆是;三是數量多,沿途所見梨樹是主要樹種,有些村鎮滿山遍野盡種梨樹,成為當地的特色名片。</p><p class="ql-block">停車,賞花,拍照!</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的中巴車來到了金川縣的喀爾鄉的梨花觀景臺。</p><p class="ql-block">到達拍攝地得知,金川縣梨樹種植面積非常大,有上百萬株之多。梨樹品種為雪梨,為當地的特色產業。今年3月26日是金川古梨樹花節,我們來的還是早了幾天,許多梨樹的花還沒盛開,但也能感受到全國聞名的高原古梨樹,梨花怒放的壯觀場面,鋪天蓋地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從山頂上一眼望去,只見古梨樹與房屋農田交相輝映,梨花將村莊農田襯托的分外美麗</p> <p class="ql-block">金川縣的古梨樹大多沿大渡河的支流大金川河的兩岸生長,雪梨樹不僅樹形高大,而且漫布于秀美的后藏寨,依偎在美麗的河谷之間,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碧綠的水、青青的苗、一切的一切都是色彩編織的美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金川梨花風姿綽約,人們將它歸為三絕:</p><p class="ql-block">一絕是山頂的雪花與河谷的梨花競相爭艷;</p><p class="ql-block">二絕是山花亂飛,梨花鬧春;</p><p class="ql-block">三絕是霧里看花聞花香。</p> <p class="ql-block">太陽落山了,我們才依依不舍的下山,來到了金川縣城,今晚就住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川,被譽為阿壩州的小江南,雖地處高原卻物產豐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上江南、嘉絨故土、中國雪梨之鄉、足以形容她的美。極具魅力的民族風情和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更使她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一早,我們來到了金川縣的沙耳鄉,據介紹觀看金川縣的古梨樹花,以沙耳鄉和喀爾鄉為代表。昨天看了咯爾鄉的梨花,不過癮,今天要看了沙耳鄉的梨花再走。</p><p class="ql-block">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未到金川,也許你根本無法理解這一句詩歌的真正意境。</p> <p class="ql-block">每年三月,當群山還披著皚皚白雪,春寒還未消盡,當大地還被銀裝素裹的時候,不遠處的金川梨花已含苞待放,喜迎遠道而來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金川的梨花與別處梨花不同。金川的梨樹,樹身高大,最老的一株梨樹已生長了一百多年,樹身高大,至今生長良好,一簇簇花朵開得非常茂盛,花瓣如絲絨般柔和。因此有人說,金川梨樹不單單是花海,更是流傳百年的奇觀。</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雪域高原規模最大的梨花奇景,金川的梨花景觀規模巨大,在四川省大金川河谷內首屈一指。整個梨花景觀區南起丹巴縣,北至馬爾康,梨花一簇簇,一層層,像云錦似的漫天鋪去。</p> <p class="ql-block">微熹初露,隨著農家的炊煙裊裊升起,整個金川河谷仿佛置身仙境一般。站在高處,俯瞰整個沙耳鄉,靜心感受著這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p> <p class="ql-block">拍到中午,我們回到了金川縣城吃午飯。縣城路非常狹窄,不能停車。我們找停車位時看到了縣政府的辦公摟。</p> <p class="ql-block">金川縣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縣域面積五千多平方公里與我們淄博市的面積接近,人口7萬人,少數民族占百分之七十五。</p> <p class="ql-block">當天下午我們乘車往丹巴縣行進,見路邊有一村莊掩映梨花中,公路邊還有停車場,我們臨時停車拍了幾張照片。</p><p class="ql-block">村子制作的黨旗標志非常醒目,下邊落款“莫莫扎村歡迎您”。該村系金川縣的藏族民俗村,旅游接待很有特色。橋頭上的廁所,不僅不收費而且還有手紙隨意使用,從這可看到該村的旅游活動搞的不錯。</p><p class="ql-block">這是徐師傅的領導,王女士正在重溫入黨誓詞。</p> <p class="ql-block">這個村依山傍水,大金河從村前流過,梨花開的正艷,真是個寶地,因時間關系,沒能進村玩玩,很是遺憾。</p> <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多鐘,我們來到了與金川縣相鄰的丹巴縣。</p><p class="ql-block">丹巴縣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個縣,人口五千八百多人,面積五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縣內的中路鄉人口三千六百多人,是一個旅游開發較晚的村寨。進寨的道路正在拓寬硬化不允許車輛通過,因為我們提前與住宿的酒店聯系好了,打電話讓酒店老板下來把我們帶上了山,從公路上往村里走全是陡坡,我們的車只能掛一檔慢慢的爬,拐彎又多,經常停車起步離合器片都快冒煙了,好不容易才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的這個地方叫中路藏寨,整個山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p><p class="ql-block">2005年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選美中國活動中,以甲居藏寨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首</p> <p class="ql-block">十二人當中有四個會吹薩克斯的,所以我帶了一支薩克斯,一是好幾天不吹了,再是這里海拔太高,吹了一會胸悶氣短,不行,受不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海拔高,飯做不熟,面條需要用高壓鍋煮,這是我的好友曲書記</p> <p class="ql-block">多么帥的一個小伙子啊,大家能看出他多大歲數嗎?</p><p class="ql-block">這是六十多歲的李總在旅館的房頂平臺上,同樣的天地之間,比咱家高了近三千公尺。站在在這片凈土上顯得更加的高大,偉岸。</p> <p class="ql-block">院內十分整潔,老板兩口子經營著酒店,女兒大學畢業后在成都工作了,兒子正上大學。家里一個親戚在酒店幫忙經營。</p> <p class="ql-block">看看對面山上的人家回家有多么的不容易吧,想象一下,沒有汽車摩托以前,從公路上走回家就得大半天。</p> <p class="ql-block">藏屋依山而建,通常為三層,外墻大部分涂成白色,樓頂四邊掛起彩色經幡,屋檐與門窗被涂抹成鮮艷的紅綠色,當梨花盛開,一眼望去,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梨花與藍天、白云、麥地、河流、民居、碉樓、美人等共同描繪出一幅幅宛若圖畫的“世外梨源”風光。萬家春色不及此次一瞥。白色的藏房和金頂的寺廟在透藍的天空下隱約可見,色彩繽紛卻毫無零亂之感。相比甲居藏寨的名聲在外,中路藏寨更顯寧靜一些,置身其中讓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感覺。丹巴素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在丹巴大大小小的村寨中貯立著上千座形態各異的碉樓。千百年來,經受了戰爭和風雨的剝蝕,地震的考驗,仍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因天氣原因,這么遠到這一趟,沒能拍張好照片很泄氣,與大家商量決定更改行程,明天繼續在此拍照,到上午10點再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8點我們又租了藏民的車到了村南面的觀景平臺,到了后太陽還沒升起,快九點時太陽終于出來了,有太陽和沒太陽出來的片子截然不同,村寨在晨光照耀下非常恬靜、秀麗,散發出蓬渤生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改革開放后的大力發展旅游,給中路藏寨的藏族同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帶來了美好的今天和明天。</p> <p class="ql-block">丹巴縣還有還有一個特色是出美人,世所公認。特別是來自丹巴縣美人谷的美人特別多,她們不怕風吹,不懼日曬,艱苦體力勞動之余,稍加梳洗,便氣韻畢現,門線天成。在我們居住的田園酒店幫櫥,兼賣髦牛肉干的藏族姑娘就常當模特,今天她穿上了當地嘉絨藏族的服裝給我們當模特。</p> <p class="ql-block">離開丹巴縣的中路藏寨,我們于當日中午來到了,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四姑娘山景區。四姑娘山景區核心景區為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我們本計劃先看長坪溝。到長坪溝景區后得知,看長坪溝景區需上午進溝,才能在下午景區下班前返回出溝。因為進溝除需乘汽車外,還有一段路不通汽車,需騎馬上山,僅騎馬來回就需要6小時。為此我們就來到了雙橋溝。</p> <p class="ql-block">雙溝橋是四姑娘山的已開發的景區之一,全長三十多公里,溝尾停車點的海拔為3850米。因以前當地村民為便于通行,在河上搭建了兩座木橋,故名為“雙溝橋”。隨景區觀光車入內,一路上道路平整,景色各異,既有成片的樺木林、柏楊林和青楓林;也有高山地帶的云杉、冷杉和紅杉;還有成片的沙棘、灌木和落葉松;更有盆景灘,數10棵沙棘樹因水淹而自然枯死,由于水中鈣化物多,常年浸泡的樹根鈣化后形成了樹死而不倒的景象。水中大小枯樹參差錯落,樹下清溪彎曲回轉含情。枯木老樹靜立,雪峰奇巖倒映,綠蔭青草環繞,當陽光灑下那一刻,異彩紛呈,美不勝收。古樹、森林、雪山、草地、馬群、羊群、牦牛群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四山絕世佳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曲書記給我兩口子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從雙橋溝游覽完畢,我們一起商量了一下,當下這個季節,山溝里的樹木、花草都還沒吐綠、開花,既然已看了雙橋溝,再看長坪溝也沒啥意思了。還有更美的景點等待我們觀看,決定立即乘車往寶興縣的達瓦更扎景區趕。兩地相距只有幾十公里,中間需翻越夾金山。</p> <p class="ql-block">夾金山位于四川阿壩州小金縣和雅安市寶興縣境內,與四姑娘山相鄰,主峰海拔4930米。1935年,紅一方面軍2師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揚成武帶領下,克服千難萬險,終于從夾金山南麓成功翻越夾金山,與正在執行任務的紅四方面軍25師74團的一部,在山下的達維鄉的木城溝溝口地帶相遇。為實現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到了夾金山下,公路上有個檢查站把我們攔下來,告知我們山頂有雪,車有可能過不去,如果不聽勸,隨意上山,車誤住了打電話求救是不會管你們的。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說:即然己經來到山下了,就上去試試吧,然后開始上山。</p><p class="ql-block">沿途景色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一路非常好走,眼看著就到山頂了,我說他們純是嚇唬人,這么好的路還不讓咱上,剛剛說完沒幾分鐘就看到路面上開始有雪,又走了沒多遠,雪越來越深,徐師傅停車把防滑鏈裝上繼續前行,離埡口還有二百米時看到一輛大車停在路中間把我們擋住了。</p> <p class="ql-block">我下車走了幾百米就到了埡口最高處,過了這個地方就開始下山,無奈讓這輛車擋的直接過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前面這位是榮城核電廠的李總,后面這位是淄博二毛的董總,二位都是我的薩克斯老師。</p> <p class="ql-block">這里周圍幾十里沒有人家,也沒有手機信號,即使打電話下山,人家己告訴過不會上來救援,即使聯系到救援車輛,不知要等到啥時候。天如果再晚些,路上的雪上了凍,將無法下山,天己經快黑了,我們決不能在這里過夜,我當即決定返回山下,先找旅館住一晚上再說</p><p class="ql-block">這是周師傅在指揮倒車調頭,準備下山</p> <p class="ql-block">往回返五十公里,我們回到了四姑娘山鎮找旅館住了一宿,這一夜我直接沒睡著覺,一車人等我做決定,這夾金山還上不上?不上再往哪里走?反正睡不著找出地圖研究路線,最后決定為了我們一行的安全放棄游覽達瓦更扎這個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達瓦更扎這個景點主要是看云海,我們臨上夾金山時就電話把酒店定好了,老板把飯菜也給準備好了,結果因為幾百米過不去,沒去成太遺憾了。只好打電話退掉了酒店和飯菜。</p> <p class="ql-block">下一目標景點是稻城亞丁,因夾金山冰雪封路無法翻越,我們只能轉道四川雅安市的雅江縣、甘孜州的理塘縣再到稻城縣。3月20日中午,遇到了堵車,三輛汽車撞到了一起,至使道路無法通行。在這里等不知道要等幾個小時,我下車看了看,如果把路邊的雜物收拾一下,我們的車就能轉過去。</p> <p class="ql-block">隨即我號召大家下車,把路邊的雜物抬走,清理出一條能通過的便道,將車繞過了事故地點,當晚住雅江,省出了半天時間。</p> <p class="ql-block">3月21日早餐后,由雅江縣城出發一直爬山,手機顯示一直在海拔4000米左右徘徊,見路邊風光不錯,停車拍了幾張。</p> <p class="ql-block">翻過了一座大山,在接近山頂的觀景平臺拍到由山下到山頂的盤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山頂觀景休息平臺處,一只藏香豬前來覓食,同車旅友拿了塊鍋餅給它吃。這種散養豬肉一定很好吃,可惜不能嘗嘗,哈哈。</p> <p class="ql-block">到了一個叫熊宗卡的地方,顯示海拔高度在4300多米,這是卞教授用手機給我們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路邊溝底見一輛汽車外殼,因為施救困難,費用大,出亊故后不值得施救,所以才有了路邊廢棄的爛汽車。沿途這種爛汽車有好多。</p> <p class="ql-block">途經兔兒山,兔兒山在稻城縣境內,遠觀就像兔子耳朵屹立在風中.山勢十分奇特,長在寸草不生的山峰之上,頗為壯觀宏大。天氣好時坐車沿著公路走過,遠遠望去,仿佛是小兔子受到了驚嚇,在恐慌中注視著你!周圍是陡峭的冰蝕峰林地貌,映襯著晶瑩剔透的海子門,真實的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能跳這么高,你能想象這是六十多歲的人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海子山自然保護區,位于稻城北部,總面積三千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四千多米。該高原面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跡,即“稻城古冰帽”。嶙峋怪石及大小海子星羅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個大小海子如上帝失手撒下的一千顆鉆石一般閃爍在山間,其規模密度為中國之最。</p> <p class="ql-block">馬上到達稻城縣了,在縣城邊見一座藏式佛塔塔。據說這是一座全國縣域城市當中最大的藏式佛塔,跟古代的藏地高僧有關。</p> <p class="ql-block">3月21日傍晚,我們趕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的香格里拉鎮。亞丁風景區就在這個鎮轄區內,香格里拉鎮原稱日瓦鄉,2002年更名為香格里拉鄉。香格里拉是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于1933年發布的長篇小說《消失在地平線》中虛構的地名。書中描寫香格里拉是一個世外桃源,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西端一個神秘祥合的山谷,當地的居民可信奉各式各樣的宗教信仰并和平相處,當地的藏傳佛教會看護整個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1922年,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以云南麗江市為基地,對中國西南地區考察,透過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表了許多探險日記,對這一地區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介紹。引起了西方世界對這一地區的很大興趣;有人認為希爾頓也從洛克的文章中獲得了很多素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香格里拉概念的流行,中國境內一些地區爭相宣稱為香格里拉,其中包括云南迪慶中甸、四川稻城亞丁以及西藏察隅及林芝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云南迪慶中甸“申請"成功,國家民政部于2001年正式批準易名香格里拉縣,從此中甸聲名大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城縣的香格里拉鎮于2002年命名,距亞丁景區還有30多公里路程,因我們到時天色已晚,景區已停止游客進入,我們只能在鎮上住宿</p> <p class="ql-block">3月22號,早上景點一開門,我們就來到了這里。</p><p class="ql-block">稻城亞丁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圍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組成,它的景致保持著在地球上近絕跡的純粹,因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被譽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后的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1928年,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到達此地,回國后在《美國地理雜志》上撰文并刊登所攝照片,將亞丁介紹給了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藏民瓦工水平非常高,不管是大塊石頭還是薄薄的片石,他們壘出的墻整平,就是一刀切的一樣。每棟建筑大約要幾十萬到一百萬,理解不了他們為什么不拿著這些錢去縣城買套房而在這交通極不便利的地方蓋房子,難道這就是祖傳的老話:故土難離嗎?</p> <p class="ql-block">為了看早上的火燒金山,我們今晚就住在景區內的旅館里,這里海拔三千九百米。</p><p class="ql-block">白天跳的很高的李總,晚上有了高原反應,頭疼的厲害,問了一下當地居民,把他送下山需要三百塊,頭疼到這個樣子五百也得走,董總陪著李總下了山去了我們昨天住的酒店,下山后頭馬上就不疼了,沒其它原因就是高原反應。</p> <p class="ql-block">沖古寺,位于仙乃日雪峰腳下,海拔3880米,始建于元朝,是通往"三怙主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的必經之處,也是當地藏族人民轉山儀式的出發點。傳說高僧卻杰貢覺加措為供奉神山在此修建寺廟,誰知卻觸怒了神靈導致災難降臨,于是他日夜乞求神靈兔除百姓之苦,降罪自身,終于感動神靈換得百姓平安,他卻患麻瘋病就此圓寂。</p><p class="ql-block">1928年,洛克先生來到三怙主雪山進行考察時,曾在沖古寺住宿。他透過寺院的窗戶,順著峽谷的延伸方向,遠眺月光下寧靜,祥合的亞丁村,造就了希爾頓筆下美麗的藍月山谷的原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海拔六千多米的仙乃日主峰,是四川第五高峰。</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整個行程的財務總管,他和理工大學的張老師為大家跑前跑后的忙活了一路,謝謝了</p> <p class="ql-block">央邁勇山峰,意為“文珠菩薩",在佛教中是智慧的化身,海拔高度5958米。1928年,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先生在稻城的崇山俊嶺中,遠遠望見上央邁勇,被她圣潔、高貴的氣質所折服,他在日記中寫到:央邁勇是我見到的世界上最美山峰</p> <p class="ql-block">看完仙乃日峰,來到了夏諾多吉峰腳下。夏諾多吉,意為"金剛手菩薩“,是三座雪山的東峰,海拔5958米。整座雪山接近金字塔狀,山峰線條尖銳有力,聳立天地之間,在佛教中是除暴安良的神袛。</p> <p class="ql-block">這是車老板徐師傅從我們住的民宿二樓窗口拍的日照金山效果</p> <p class="ql-block">春天,稻城亞丁風景就這么美,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到金秋10月,這里的雪峰、冰川、森林、溪流、瀑布、草甸、湖泊將盡顯絢麗多彩的景象,如有機會還想再來看看,欣賞祖國的山山水水,美麗的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稻城亞丁風景區后,本來計劃到距稻城香挌里拉鎮55公里的四川涼山州木里縣的瑪娜茶金觀景平臺。由天津師范大學卞教授負責聯系,從百度查詢,沒有從稻城亞丁往瑪娜茶金景區交通、旅游方面的信息,只有從涼山州西昌市到木里縣瑪娜一茶金的介紹。而從這到西昌須走成都繞道耽誤二天行程。曲書記也打開百度搜索,搜出瑪娜茶金后逐條觀看,見有一個由西昌經瑪娜茶金到稻城亞丁的貼子,還留了一個聯系電話,我們即打電話了解情況,電話很快打通,那邊是一個專門帶團藏地旅游的導游,我說明了意圖就是想打聽到瑪娜茶金怎么走,那邊回說:“我可以給你畫個示意圖,標明路線,但那里路很難走,荒無人煙你們不一定能走到,因為遇到拐彎處沒法問路,導航也沒信號”。聽罷這位導游的介紹后我們又從網上找稻城縣的出租車司機,打聽他們是否到過瑪娜茶金,結果當地的司機就沒聽說過這個地名。看來確實交通不便,最后我們打消了去瑪娜茶金觀景平臺的念頭,經過商量改走云南省的香格里拉、麗江到瀘沽湖游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原計劃行程有變,我們改為由稻城縣經香格里拉市、麗江市到瀘沽湖這一路線。走這條線需穿過橫斷山脈,沒有國道、省道,只有一條縣道,那是最近的一條路,走吧!</p><p class="ql-block">沒想到出稻城縣后這段路非常危險,路面還基本上平整,但是路上到處是從山上掉落下來的碎石和大石快,滿地的碎石頭,車需要從這些碎石的空隙中穿過。太危險了!</p><p class="ql-block">今生我開車,坐車的總里程肯定要超過一百萬公里了,這條路是我覺得最危險的一條路,也是心情最緊張的一條路,隊伍是我組織的,一旦滾下石頭砸到車上,后果不堪設想。提心吊膽的一天,好歹的順利走完了這段路,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謝天謝地!!</p> <p class="ql-block">在此再次感謝給我們掌握方向的車老板徐師傅,和周師傅,徐老師駕駛技術非常過硬,不論是道路狹窄、路面破碎不平、爬山下坡、山路盤旋曲折、冰雪濕滑路面、還是高海拔山區都能從容淡定應對,保證了我們一行的安全,保證了我們一車人的平安順利到達;印象比較深的有到丹巴縣中路藏寨那一天,山路十分陡峭,盤山公路走一圈又一圈,有些地方拐不過去,需要先倒車才能拐過去,快到山頂時正修路,路還沒硬化較松軟,徐師愽穩住油門順利通過,直接開到了我們所訂的住處;翻過夾金山時遇上了冰雪路面,徐師傅早有準備,及時換上防滑鏈開到了山頂,只是遇到了前方車發生了事故沒能通過;這次通過橫斷山也看到了徐師傅的駕駛水平,在狹窄的山路上沉著駕駛中巴車躲過了掉落的石塊平安通過險關;通過這次川西行,更加深了對徐師傅的駕駛技術、敬業精神的佩服,再出來玩還愿與徐師傅合作。這次行程就是沖著徐師傅的駕駛技術放心、收費公道、不計較住宿條件伙食好孬而繼續租乘該車的。我們曾經一塊到過新疆、西藏等國內多個省份,一直合作非常愉快、旅行異常順利。</p> <p class="ql-block">到香格里拉市住下后,即下起了雪,雪花既大又密,一個小時后方停歇,地上己厚厚的一層雪。香格里拉市區海拔三千三百多米,住在這里沒有高原反應。</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一早吃罷早飯,大家商量了一下,香挌里拉的風景在這個季節不是好看的時候,那就看看座落于市區內的獨克宗古城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獨克宗古城是中國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的樞紐。該城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曾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川藏滇地區經濟貿易的紐帶。</p> <p class="ql-block">這座始建于唐朝的獨克宗古城,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獨克宗”,一個藏語發音包含了兩層意思,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為“月光城”。它是按照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獨克宗古城的月光廣場。這個雪景非常漂亮,我把這張照片用作了本篇美篇的封皮。</p> <p class="ql-block">獨克宗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很多人因此認為是在西藏的地方,實際上這里屬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有人說它是香格里拉城里真實活著的古鎮。很遺憾的是2014年1月11日一場大火,燒毀古城里的房屋100多棟,眼前所看到的是浴火重生后的獨克宗古城。比較慶幸的是現在這里有許多非遺文化傳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路過一個小山村,整個村莊被白雪覆蓋,天空中烏云繚繞真正體驗到了"祖國大地分外妖嬈”這種感覺。</p> <p class="ql-block">游完古城,繼續前行。</p><p class="ql-block">路邊專門修了觀景臺,供人們看景拍照。平臺處一個賣特產的小賣部,其營業執照顯示: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紅旗萬古組19號。這里賣青棵散酒,大家嘗了嘗味道不錯,每個人十斤,大約買了他七八十斤酒。</p> <p class="ql-block">這條路正好路過虎跳峽,車上大部分的人沒來過,大家一致決定游一下虎跳峽。</p><p class="ql-block">3月24日中午到達中國最深的峽谷之一,虎跳峽。</p><p class="ql-block">虎跳峽是長江上游金沙江段的一條峽谷,位于云南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龍蟠鄉與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邊界處。峽谷長17公里,南岸玉龍雪山主峰海拔五千五百多米,北岸中哈巴雪山海拔五千三百多米,中間江流寬僅30一60米。虎跳峽上峽口海拔1800米,下峽口海拔1630米,兩岸山嶺和江面差二千五到三千米,谷坡陡峭,蔚為壯觀。金沙江水在峽內連續下跌7個陡坎,水勢汕涌,為世界上最深峽谷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虎跳是虎跳峽最為壯觀的景象之一,也是大多數游客打卡虎跳峽的地方,登臨觀景臺可以看到比壺口瀑布還壯觀的滔天巨浪。</p><p class="ql-block">中虎跳別稱“滿天星”,礁石密布,兩岸峭壁兀立,驚險于重慶巫峽,被譽為“世界奇觀”,目前中虎跳屬于未開發區域,只能由掛壁天梯、懸崖小道進去,建議游客不要輕易嘗試。</p><p class="ql-block">下虎跳也屬于未開發區域,建議慎往,兩岸盡是懸崖絕壁,猶如“一線天”,江水平靜如明鏡</p> <p class="ql-block">虎跳石位于巨浪澎湃的江心,相傳是玉龍雪山斬落哈巴雪山的頭顱墜落江中而形成,曾有猛虎踩石一躍渡江而去,因此得名,大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氣勢</p> <p class="ql-block">中午飯后,我們啟程趕往瀘沽湖。在過麗江后到瀘沽湖的路上,見路邊山路比較陡峭。走到了一個山頂,停車休息。</p><p class="ql-block">這是雅礱江及溝壁盤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臨近傍晚,終于到了瀘沽湖景區云南一側的景區大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瀘沽湖位于云南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涼山州鹽源縣瀘沽湖鎮,湖西為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湖泊南北長9公里,東西寬5公里,湖岸線長約44公里,湖泊面積五十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一百多米,湖水庫容為22億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達12米,湖面海拔2685米。</p> <p class="ql-block">目前摩梭人約有5萬余人,在四川的鹽源縣、木里縣、鹽邊縣居住的有4萬人,在云南一側寧蒗縣居住的有1萬5千人。摩梭人有語言無文字,解放初期麗江專區將摩梭人確定為摩梭族,但后來國家民委等部門將居住在云南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將居住在四川一側的摩梭人識別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屬于漢藏語族彝語支。與鹽源縣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母權制家庭形式,被稱為"神秘的女兒國”,母系家庭中母親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摩梭人幾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達巴教”外,還信仰喇嘛教。</p><p class="ql-block">寧蒗縣永寧鄉這邊的摩梭人,流行走婚習俗。青年男女日間多為集體活動,通過唱歌、跳舞向心上人表達心意,具有感情基礎后,二人均同意,可以進行"走婚”。走婚時,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潛入(摩梭人稱為摩入)女方花樓(即女方的房間),天亮之前離開(“梭出")。這種走婚只依賴感情,與經濟等一切外界無關。走婚時摩梭人常以蘇里瑪酒為飲品。男方稱女情人為"阿夏",這里的每個男人平均有七,八個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每個女人也平均有七八個阿注。假如一個女人家今晚同時來了好幾個阿注,這個女人指著其中一個說你留下吧,其它男人就要乖乖的出去,再去找別的女人處過夜。這里從沒有為一個女人或男人爭風吃醋的,因為爭風吃醋比小偷還丟人。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方家撫養,男方不需負擔,但父親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親子關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走婚。文化大革命時政府派去工作組,強制他們實行一夫一妻制,不但沒有改變了他們,工作組成員到了晚上也開始到處走婚了。由此可見他們的走婚習俗是根深蒂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卞教授半夜兩點鐘起來拍的星軌,非常漂亮完美,可看出高原的空氣非常通透,沒有污染。曲書記卞教授住一個房間,第二天起床后聽徐老師講,卞教授出去時沒帶房卡,拍完星軌回來時已是早上5點多鐘。他為了不影響曲書記睡覺,在院子里坐著,一直等到6點鐘才敲門,這讓大家很受感動,我們一行正是因為有這么些凡事為他人著想的團友,才有了我們旅途的心情舒暢,行程順利。</p> <p class="ql-block">這天晚上我們住在了云南省寧蒗縣永寧鄉的落水村,該村緊靠瀘沽湖西岸,是一個摩梭人村莊。整個村莊房屋基本上都改成了旅店和飯店,問了下民宿湖景房標間價格600多元一晚;我們轉過一條街僅相隔50米,每個標間就成了1百多元。早上我們一早就到湖邊拍日出,可惜天不作美,拍的效果不好。飯后我們駕車繞湖大一圈觀看湖景,由四川涼山州鹽源縣出景區奔西昌。開始往回返。</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上午,我們開車圍湖轉了一圈到了四川鹽源縣的瀘沽湖景區大門,即停車拍照,留個紀念。</p> <p class="ql-block">緊張、刺激、艱難、興奮、美麗、漂亮的川西之行結束了,回顧14天的行程感慨萬千,充份感覺到,川西的風光真美;沿途的蜀道雖有很大改善,但有些地段仍然十分艱難。我們這一次不虛此行,見到了我們未見過的風光、人文、習俗;看到了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成效,看到了西部地區的美好發展前景,更看到了我們國家全面發展的成果和希望!我也充分理解了,與我們同行的徐老師夫婦多次到川西旅游的情愫;川西的美景還有很多,同一景點季節不同,風光也不一樣,如有機會還要到川西,能看到達瓦更扎和瑪娜茶金的風光仍然是我的夢想;再見了川西!期望川西更美好,祝福祖國更美好3月27日,馬不停蹄繼續往回趕,當晚宿西安,3月28日晚平安返回淄博</p><p class="ql-block">這次整個行程總結如下:</p><p class="ql-block">1、行程九千公里,歷時14天,安全順利回到家鄉,非常感謝二位掌握方向的老師。</p><p class="ql-block">2,謝謝同行的張懷慶和張毅敏老師。跑前跑后為大家服務。</p><p class="ql-block">3,這次我們大家運氣不錯,過雪山,堵車,落石,大坡,等都沒有影響到我們的正常行程。</p><p class="ql-block">4,謝謝卞老師,給大家拍了許多漂亮的照片。</p><p class="ql-block">5,金無足赤,沒有十分完美的亊情,稍感遺憾的是在瀘沽湖沒走上婚,沒能去寶興看達瓦更扎的云海。</p><p class="ql-block">6,我經常說:旅游是既花錢又受罪,愛旅游的人是有病,但得了這病就得治,這次治川西病的過程是痛苦的,身體很辛苦,但我們收獲了一個好心情。</p><p class="ql-block">7,愿我們再次一起出行,去治向往祖國大好河山的旅游病。</p><p class="ql-block">攝影:曲衛東,杜躍璞</p><p class="ql-block">編輯:杜躍璞,曲衛東。</p><p class="ql-block">3月26號到成都,受到了張大隊長一家的熱情款待,這是張大隊長款待我們的大酒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论坛|
安吉县|
墨江|
云霄县|
思南县|
雷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自治县|
康马县|
永新县|
汉源县|
武乡县|
固阳县|
衡水市|
南皮县|
大化|
白河县|
屏山县|
西昌市|
马公市|
大英县|
雅江县|
会理县|
湖口县|
通化县|
阿瓦提县|
华阴市|
通海县|
衡东县|
金华市|
房山区|
中江县|
竹山县|
定州市|
荔浦县|
无锡市|
伊宁市|
新化县|
鄂托克前旗|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