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舍的《茶館》以前也閱讀過,但那時候畢竟因為年齡小的問題,對里面許多章節的人物關系以及社會深層次的東西理解不夠,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蘊含著的深層無奈與哀傷。今天再次捧讀,卻另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創作《茶館》時,心中升起的那種既憤怒而又無奈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在那個所謂萬惡的舊社會里,老舍先生的《茶館》演繹了三個不同時期的歷史變遷、人物悲歡,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級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 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茶館》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們的生存狀況,他們有掙扎有無奈,老舍先生就好似一個可親的老者,臉上帶著淺淺的憂傷,向我們講述著那個時代的悲與喜,憂與傷。從《茶館》里,我理解了那個時代的政治黑暗,從《茶館》里,我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茶館》里我更是讀懂了很多人的悲傷與痛苦,我憎惡有權有勢的龐太監,同情可憐的康六和寄予希望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那個情節,龐太監買媳婦,可伶的老人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這十兩銀子在當時能不能養活一家人我不知道,但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為了讓家里人活下去。多么可悲啊,我不禁吶喊,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還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悲???被賣的姑娘昏了過去,龐太監卻依舊在旁邊大聲叫囂著,“我要活的。”當姑娘醒過來的時候,龐太監大笑著說:“她又活了?!蔽也唤獑?,這是人啊,豈能當玩物買賣?也許在那個年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大概都是如此吧。甚至貧苦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富貴人家里的一條狗。我不禁想起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句來,那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小花是下一代人的代表,雖然她是個女孩,但大家都對她充滿希望和寄托,她的父親,爺爺,和康婆婆都鼓勵她要好好念書,將來有出息,有自己的好生活,看到這些,我是多么慶幸自己生活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衣食無憂,生活美好,而小花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與爺爺告別,我讀到了老掌柜的無奈,也讀到了老掌柜的不舍。這一幕與老人賣女兒的那一幕又是多么異曲同工,離別都是為了過活,都是迫于無奈啊。每每讀到這里,我都忍不住眼眶濕潤,一絲悲涼從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在黑暗中苦苦掙扎,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里而擔憂。而上層人則夜夜笙歌,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低層人的死活。老舍筆下的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 代,這三幕戲共占了五十年的時間。《茶館》只通過一 個茶館和一些下茶館的小人物來反映,用這些小人物 怎么活著和怎么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這些混雜著汗與淚,歌與 笑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 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 主、次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茶館》里,我還看到了國人對洋人的崇拜與佩服,我不禁想問,為什么中國人想象洋人?為什么中國人會想洋人比他們好?在《茶館》里可以看得到洋人的地位越來越高。比如,馬五爺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茶客也說劉麻子的洋服,洋玩藝兒很巧妙,連洋人的習慣都慢慢地變成中國人的習慣了,人們聽得音樂有洋味兒,不想再聽傳統的評書。小劉麻子最受洋人的影響。他說洋人的話很吃香。甚至有洋味的話比普通說的話都有力量。這是多么的可悲,就是在今天,仍有一部分國人信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仍有一些精美精日分子在詆毀自己的國家,為世界霸權為日本侵略者大唱贊歌。這是何等的可悲可恨,我想問,如此爾等為何不離開中國?這明顯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不孝子孫??!</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認的人民藝術家,他塑造的很多人物也早已經深入人心。這一篇《茶館》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會中小人物的命運是多 么悲慘,道出了勞苦百姓對生活的憎恨與不滿,寫盡了人世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但愿這些歷史的滄桑伴著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辰溪县|
丁青县|
五家渠市|
密山市|
迭部县|
舞钢市|
吴桥县|
会同县|
息烽县|
罗江县|
前郭尔|
诸城市|
江川县|
抚远县|
湘阴县|
玛多县|
南京市|
竹山县|
大理市|
历史|
南康市|
揭西县|
精河县|
孝感市|
九江县|
玉树县|
五寨县|
临武县|
搜索|
叙永县|
资中县|
江口县|
高台县|
肃南|
邯郸县|
阜城县|
盐山县|
达孜县|
枣庄市|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