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張1936年刊登在國民革命軍第22軍第50師編輯發行的刊物《知行月刊》上的照片,為軍長譚道源與50師官佐在袁州(今宜春,前些年該市有句比較搞笑的城市廣告語:一個叫“春”的地方,呵呵,題外話了)車站留影。我之所以關注這支湘軍部隊,除了祖父周維新曾在該師149旅300團擔任過上尉軍醫之外,還有該師軍醫處長錢繩武也是建德人,而且和我祖父一樣,都畢業于浙江省立第九中學(嚴州中學)。</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從左至右依次為:×××、政訓處長潘玉、前師長岳森、軍醫處長錢繩武、參謀處長沈××、第149旅旅長朱剛偉、副師長彭璋、副官長陳××、軍長譚道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span>團長管××。</p><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久及照片質量不佳,人物面部難以辨清,我特地從文獻資料中找到了其中幾位的大頭照。</p> <p class="ql-block"><b>譚道源</b>(1887~1946),又名譚逸如,湖南湘鄉人,1903年春考入湖南陸軍弁目學堂,1905年夏,經蔡鍔挑選,即與同學岳森、雷飚等20余人去廣西桂林籌辦陸軍學堂,并任教官。在1925年擔任湘軍講武堂整理處副監及教育部部長時候,毛澤東在那里擔任語文老師。每次毛澤東上完課后,總喜歡去譚道源家吃飯,二人關系十分要好,并且還結拜成了兄弟。1931年夏由第50師師長升任第22軍軍長。1946年8月2日,譚道源病逝于長沙市。2005年,中共中央頒發的“抗日戰爭60周年紀念金章”及慰問金給其后人。</p><p class="ql-block"><b>岳森</b>(1880~1957),字輔升,號宏群,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雀塘鋪鄉花園村人,保定速成學堂畢業。與蔡鍔系同鄉并至交,為紀念蔡鍔曾創辦松坡圖書館。 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時,第50師與紅軍某部的改編談判就是由岳森親自參與。1949年8月岳森參加和平起義。解放后,任湖南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委,湖南省軍政委員會顧問。1957年6月8日于家鄉病故。</p><p class="ql-block"><b>彭璋</b>(1891~1938),湖南湘鄉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2軍50師副師長,1938年5月在安徽宿縣抗擊日軍。突圍抵達尹集,突遭日軍機械化部隊包圍,彭璋在與日軍激戰中壯烈犧牲。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p><p class="ql-block"><b>朱剛偉</b>(1893~1950),湖南省雙峰縣蛇形山鎮人。畢業于湘軍講武堂及中央軍校高教班步兵科。新中國誕生前夕,朱剛偉受程潛、陳明仁之委任為邵陽警備司令。程潛赴邵陽策劃湖南和平起義時,他起過保護作用。1950年農歷五月初九日病逝于長沙。</p><p class="ql-block"><b>錢繩武</b>(1902~?),字正甫,浙江省建德縣城字民橋人,省立第九中學畢業,1923年畢業于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醫科第八期,1924年曾在嚴州開辦第一所西醫醫院長春醫局。先后擔任過衛生大隊長、第五戰區兵站衛生處長等職,官至軍醫署辦公室軍醫監主任、副署長。因抗戰勞績,先后傳令嘉獎三次,奉頒勛獎三座。</p> <p class="ql-block"> 1930年底,第22軍由第18師和第50師組成,軍長譚道源兼任第50師師長。第18師師長張輝瓚在龍岡戰斗中被紅軍俘虜后被殺(即在主席詩詞“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里提到的那位老兄),由朱耀華繼任師長。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期間,堅守上海大場地區陣地的師長朱耀華兵敗自殺未死。長沙解放后,朱耀華于1951年被鎮壓。第50師繼任師長則為岳森、成光耀。</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上旬臺兒莊大捷后,第22軍奉命增援徐州戰場,軍長譚道源親率第50師乘火車往漢口集中。師長成光耀因病留駐武漢,部隊由副師長彭璋率領所轄第148旅(旅長彭詩圭,湘鄉人)的295團(團長文德,湘鄉人)、296團(團長朱竹軒)和第149旅(旅長朱剛偉)的297團(團長楊大江)、298團(團長賀中杰)及補充第2團(團長葉軍三,湘鄉人),全師約一萬人,隨譚道源從漢口乘火車趕赴運河東岸的邳縣,戰斗序列劃歸第二十集團軍司令湯恩伯指揮。</p> <p class="ql-block"><b>成光耀</b>(1888--1950)陸軍中將。字谷泉,原名光輝,湖南寧鄉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畢業。第50師師長。1949年起義,1950年病逝于衡陽。</p> <p class="ql-block"><b>彭詩圭</b>,字復白,(1899~1951),湖南省湘鄉市月山鄉洲上灣人。第148旅旅長。1949年春,彭詩圭應陳明仁之邀出任第71軍少將高參兼長沙警備司令部湘鄉軍警稽查處長,積極配合、參與湖南和平解放進程。同年8月4日,彭詩圭率部在湘鄉起義。新中國成立后,彭詩圭奉命入湖南軍政大學學習,卻因故耽誤了入學時機。后加入以運送軍糧為主業的“濟安運輸公司”工作。1951年8月25日,彭詩圭因被人誣告私藏手槍兩支而被湘鄉縣公安局逮捕并判處死刑,終年52歲。1985年8月31日,湘鄉市人民政府為彭詩圭平反,恢復名譽。</p> <p class="ql-block"> 5月上旬,第50師受命掩護湯軍團在邳縣之主力撤出后,沿運河作第二線梯次掩護。堅持到15日上午10時,該師撤離陣地,沿津浦路東側撤退。譚道源和彭璋率軍部及殘余部隊數千人晝伏夜行,數日后抵達安徽靈璧縣尹集境內,突遇日軍鈴木快速部隊包圍,遭到日軍重機槍等火力猛烈掃射。彭璋在指揮部隊突圍時身中數彈,倒在麥田中,壯烈犧牲,時年四十七歲。軍部人員死傷殆盡,僅剩軍長譚道源和參謀長李家白從死人堆中爬出,僥幸脫險。</p> <p class="ql-block">【鈴木快速部隊,日軍隨軍記者攝于徐州會戰期間】</p> <p class="ql-block"> 在徐州會戰中,第50師的女衛生兵劉守玟(湖南漢壽縣人)于戰場拯救傷員時,用石塊砸死鬼子軍官,自己不幸負傷,不久傷重不治逝于農戶并葬于當地。幾十年后,經守墓人及媒體的不懈努力,終于魂歸故里。在臺兒莊古城大戰遺址公園紀念館里,塑有一尊年輕女兵劉守玟的銅像。</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在徐州會戰中損失慘重,兵源、物資無力補充,第50師不久后被陳誠的土木系吞并。</p> <p class="ql-block">祖父周維新,時任50師300團上尉軍醫</p> <p class="ql-block">(人物介紹,主要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潞城市|
拉萨市|
柘城县|
正蓝旗|
石首市|
东莞市|
剑川县|
且末县|
浦东新区|
余干县|
洪江市|
资兴市|
绵竹市|
靖西县|
自贡市|
饶平县|
永新县|
无锡市|
尼勒克县|
景宁|
礼泉县|
赫章县|
那曲县|
辰溪县|
鄂托克前旗|
朝阳市|
道真|
芒康县|
团风县|
长汀县|
运城市|
留坝县|
恩施市|
门头沟区|
宝鸡市|
自治县|
响水县|
崇文区|
龙门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