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薪火相傳種谷臺<br>種谷臺位于甘肅省武山縣馬力鎮(zhèn)付門村榜沙河西岸臺地上,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nèi)還有大量的陶片、古石器等遺物,出土文物以1972年出土的人面鯢魚形彩陶瓶最為著名。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歷時三年的考古發(fā)掘,這次考古發(fā)掘不但弄清了石嶺下、馬家窯、齊家文化三種文化類型之間的地層疊壓關系,而且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到銅石并用時代的房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以及石刀、石鏟、陶紡輪、彩陶罐、紅陶罐、灰陶罐等。種谷臺遺址的博大蘊含逐步進入大眾視野,母親河流域遠古文明的宏圖漸次展開,祖先的勤勞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這片孕育了遠古文明的龍川大地上薪火相傳。<br><br></h3> <h3>二、奇峰勝境木梯寺<br>木梯寺位于馬力鎮(zhèn)柏林山山腰,山勢險峻,茂林疊翠,石窟、寺廟宛如顆顆明珠,掩映在綠蔭之中,石窟四周懸崖峭壁,僅有北側一 山門可入寺內(nèi)。相傳古時入寺無路可走,在山門口絕壁之上,安置一攀梯,人們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石窟始創(chuàng)于北魏,經(jīng)唐、五代、宋、元續(xù)鑿,明、清、民國重建和維修,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又進行修繕綠化,雖經(jīng)歷代重修,仍不減魏唐遺風,其中宋代作品為全寺之精華。寺內(nèi)現(xiàn)存窟龕19個、造像80余尊、壁畫234幅。該石窟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木梯寺是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處十分重要的佛教藝術圣地,是絲綢文化的實物佐證。</h3> <h3>三、深山古隱禪殿寺<br>禪殿寺位于縣城西南40公里的馬力鎮(zhèn)定荒山南麓,這里山勢陡峭,溝深谷邃、峰回路轉、景色優(yōu)雅。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間(1722年),咸豐十年(1866年)重修。寺內(nèi)有送子娘娘殿、玉皇殿、三官殿、五佛殿、觀音閣等,寺內(nèi)共有明造像五十五尊。比丘鐵牛禪師窟內(nèi)彩塑鐵牛禪師,生動逼真,造型優(yōu)美。窟以伽蘭殿窟最大,有琉璃造像二十三尊,多系明清以來作品。其中有一宗兩米高的琉璃觀音像是很珍貴的文物,武山縣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h3> <h3>四、青峰翠柏胭脂溝<br>胭脂溝全長15公里,山大溝深,林木茂盛,物產(chǎn)豐富,山勢陡峭,有金錢豹、狗熊、野豬、崖羊、娃娃魚、細鱗鮭、紅腹錦雞等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樹木多以多年生灌木和松柏、樺木等喬木為主,盛產(chǎn)烏龍頭、龍爪菜、鹿頭菌、蕨菜等野菜。溝內(nèi)千仞絕壁、溝深谷邃,河水湍急,清澈見底,鳥語花香,景色幽雅,自榜沙村沿河溝而上,主要景點有:木林山、娘娘洞、燕兒潭、月亮崖、獨崖、關兒峽、瓦河溝、石案子、砂金溝、胭脂溝、蜂斗山。</h3> <h3>五、丹霞奇峰三桿旗<br>榜沙河進入民武村,在河西有萬仞絕壁臨河屹立,山頂有山峰突起,形如三面招展的紅旗豎立,故得名“三桿旗”,裸露陡峭的紅砂巖山體具有明顯的丹霞地貌特征,山勢雄偉壯觀,如同大力士挺立,若義憤填膺。在河東的民武村后有一山峰叫女紅山,紅巖裸露、秀麗美觀,在下部有一深穴,常年有水滲出,看上去宛如一個妙齡女郎,亭亭玉立,似俯首而泣。兩峰隔河相望、近在咫尺。在當?shù)亓鱾髦粋€非常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相傳三桿旗與女紅山有千古姻緣,三桿旗是一條龍,女紅山是一支鳳,龍鳳結合就要出皇上皇后,此事被明朝皇帝朱元璋獲悉,責備群大臣說:“窮山惡水之邦,焉能出宰世之帝王”,便派風水祖師劉伯溫,就在兩山正要結合第三桿旗將要展開眉捷關頭,劉伯溫將第三桿旗頂峰斬斷。即有了后來劉伯溫要斬盡天下龍脈的說法(山頂有斬石痕跡佐證)。從此三桿旗屹立河西,似含滿腔怒火,傲視大地。女紅山血染遍體,柔情綿綿,似俯首垂泣。這雖是神話傳說,但卻是婦孺皆知,久傳不衰。</h3> <h3>六、飲水思源紅軍泉<br>在武山縣馬力鎮(zhèn)王門村中心有一眼泉,因泉上有一巨石酷似蛤蟆而得名,曰蛤蟆泉。三國時姜維屯兵此地,取其水飲之,清香甘甜曰“寶泉”。泉水冬熱夏涼,每至冬季早晨常有水汽彌漫,當?shù)厝艘暈橐粚殻⒔ㄒ凰拢弧皩毴隆薄<t一軍、紅四軍長征過此地飲泉水后,齊聲說“好水”,贊不絕口。紅軍對泉口進行了修繕,飲水思源,當?shù)赜纸屑t軍泉。</h3> <h3>七、榜沙流銀水電站<br>南陽水電站建于榜沙上游馬力鎮(zhèn)南陽村,它是天水地區(qū)唯一的一處水力發(fā)電站,該電站由陜西馮家山水利工程隊承建,1988年開始修建,1990年建成,1991年投產(chǎn)發(fā)電,總投資1000萬元,年發(fā)電量400萬千瓦,并接國家電網(wǎng),水站電一直正常運轉至今,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水電工業(yè)發(fā)展的見證。電站上游建有用于蓄水發(fā)電的水庫一座,夏季榜沙河水量豐富時節(jié),河水漫過水壩如瀑布流銀,加之河道兩側山勢林立、郁郁蔥蔥,形成一道山水相依的靚麗風景。</h3> <h3>八、古塔映月香山寺<br>香山寺位于馬力鎮(zhèn)馬力村李家山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同治年間寺廟被毀,僅留磚塔一座,隨著歲月流失,塔體老化加之村民取土搬磚,1984年4月塔體倒塌。1993年,馬力村村民自籌資金,仿原貌重建此塔,塔高5層12米,直徑4米,圓周12米,為六角方形塔,第4層有三龕,5層有6龕,,其中一龕塑“笑世佛”一尊,面朝村中,以示吉祥。夜晚,每當月出于東山之上,掩映于塔邊,黑白對比分明,形成古塔映月之勢,美不勝收。</h3> <h3>九、知恩圖報兔兒崖<br>兔兒崖位于馬力鎮(zhèn)榜沙村河峽谷之西,這里水流急湍、幽谷含翠,在千仞絕壁上有一長形洞穴,中有一只石兔,遠觀似奔跳,近看似俯臥,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俗傳石兔為月宮一仙子因犯天規(guī)貶下凡間受苦,石兔心地善良,長臥洞中望月,渴望有一天重返月宮,但年復一年,盼不到天庭赦令,于是便安下心來永臥洞中,頭北尾南,翹首望月,以報地方收留之恩,為黎明百姓祈福,凡路過之人無不望兔嘆息,對石兔的身世感慨不已。</h3> <h3>十、樂善好施爺池情<br>石屲山半山腰有一個叫爺池村小村子,村中有一汪碧綠的水塘,常年清水滿池,不涸不溢。當?shù)匾恢绷鱾髦捶畲笸鯛數(shù)泥l(xiāng)俗,傳說爺池就是大王爺?shù)娘嬹R池。相傳清朝道光年間,當?shù)赜袀€遠近聞名的大善人金萬鎰,他家養(yǎng)著一對耕田的大犏牛,家境殷實,為人樂善好施,經(jīng)常幫助鄉(xiāng)鄰,為莊戶借租借糧,遇到災荒旱年,就主動免去莊戶的租種。有天夜里,金萬鎰夢見一個紅臉大漢來借他家的一對大犏牛,金萬鎰為人和善,便爽快的答應了紅臉大漢的請求,金萬鎰驚醒后,披著衣服到牛圈查看,一摸牛身上全是汗水,抓起牛吃的料全是石子兒,天亮后外出一看,在村邊山崖下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三畝多大的水池,他頓悟昨晚給他托夢的紅臉大漢一定是大王爺,是他給莊戶搬來了這汪池塘。村民知道這件事后,就在水池旁邊為大王爺修了一座“歇馬殿”。現(xiàn)在“歇馬殿”已難尋蹤跡,但爺池水依舊碧波蕩漾,滋養(yǎng)著這一方水土,金萬鎰樂善好施的好名聲在當?shù)厝丝谥芯镁脗黜灐?l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宜春市|
长兴县|
鸡西市|
伽师县|
财经|
临江市|
全椒县|
吉首市|
凤庆县|
赤城县|
铁岭县|
兴和县|
阳城县|
广水市|
九龙坡区|
梧州市|
平邑县|
铁岭市|
平塘县|
乐昌市|
芜湖市|
佛学|
南华县|
红安县|
沁源县|
开封县|
晋中市|
息烽县|
东乡县|
巩留县|
仁怀市|
托克逊县|
紫阳县|
镇平县|
佛学|
桐乡市|
内江市|
张家口市|
兴安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