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鄧友華丨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變遷鋼鐵廠――記福建省三明鋼鐵廠

鄧友華

在三明市區一河兩岸六十年一輪的土地變遷中,福建省三明鋼鐵廠無疑是像周潤發、劉德華似的不老男神,當年多少來配戲的美女都先后退場了,唯獨三鋼還能在沙溪河西岸守望著這座城市,進入下一輪的土地變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鋼的廠史就是三明建市歷史的縮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上次寫過《城市變遷紡織廠》后,就想寫三鋼1958工業記憶館了,而寫該館之前我因全書有縱橫交錯地寫福建和三明地域文化的特點,得先寫省檔案館的策展成書和市檔案館的編研成就。忙了近一個月后,現在可以來做三鋼的功課了。</p><p class="ql-block">  寫三鋼的文章汗牛充棟,但在我的閱讀范圍里,寫最好的是張維茲的《三明記憶》和楊慶楨的《鋼鑄輝煌》,再就是后來找三鋼張天培先生要來的資料中看到的省宣傳部劉宏星寫的《千錘百煉鑄鋼魂——記改革開放前三明鋼鐵廠的起起落落》。張維茲的我多次引用過,這里就不重復了,只摘引楊慶楨的和劉宏星的。前者對三鋼前四十年的歷史描述得特別精粹,后者對三鋼改革開放前的起起落落描述得非常到位,真正揭示出了“三鋼精神”,其實也可以算是“三明精神”。</p><p class="ql-block">  “三鋼,是三明的自豪,福建的驕傲!她凝聚了三明,乃至全省、全國人民的青春、汗水、聰明才智和熱情與希望。”[1]當我在2022年1月3日拿起楊慶楨自選集重看《鋼鑄輝煌》時,引言中的這段寫于24年前的文字仍是三鋼的最好概括。他雖然不幸去世已一周年,但他的文字依然活著。</p> <p class="ql-block">  據《越絕書》記載:春秋晚期,古代善鑄劍者歐冶子曾在福建松溪湛盧山鑄成一代名劍湛盧。考古證實,福州在戰國時期已經有了人工煉鐵。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復立無諸為閩越王,定都東冶,閩越國以“冶”為國都地名,可見其冶煉技術的知名度。倏忽2000多年過去,高起點的福建冶鐵業,發展到改天換地的1949年卻僅有幾家作坊式小廠,年產土鐵300噸左右。[2]</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的福建可以說是“手無寸鋼”,按當時人口計算,每人只有4錢8厘土鐵。為了改變福建冶金工業的落后面貌,1957年 7月9日冶金部作出決定,在福建省投資興建一座年產10萬噸鐵、5萬噸鋼錠和4萬噸鋼材的鋼鐵廠。8月13 日,福建省委成立了福建省鋼鐵廠籌建選址小組。8月16日由12位領導干部和專家技術人員組成的小組從福州出發,踏遍茫茫八閩山水,初選13個點。最后經過反復比較,選中了梅列盆地列西村附近這片低緩的丘陵地。10月29日“三明鋼鐵廠籌備處”正式成立。一個歷史的機遇被迅速果斷地抓住了,幸運女神垂青三明這片青山綠水。</p> <p class="ql-block">于是,西北的施工隊伍調來了,東北的安裝隊伍趕來了,駐守閩南海疆的解放軍部隊來了。還有一支特別隊伍――廈門大學中文系的200多位師生也跟來了,</p> <p class="ql-block">他們和來自全省各地的民工一起匯聚成一支11萬人的建設大軍。梅列盆地沸騰了!三明的歷史也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三元縣僅6000多人口,突然間11萬人聚集三明,僅三鋼工地就達3萬多人。先來的人還能找到村頭的破廟和農民的柴火房、牛欄打掃干凈當宿舍,而后來的人連這樣的房子都找不到,只好自己上山砍雜木、毛竹,割茅草、蘆葦,搭草棚,糊上泥巴墻,就這樣安下了家。</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條件雖艱苦,創業的熱情卻高漲。沙溪河畔紅旗獵獵,歌聲、號子聲響徹梅列盆地,夯聲此伏彼起,推板車、擔土箕的人流穿梭不停。人們高唱“上蓋天,下鋪地,餐風食露不怕苦”,“流血流汗建三鋼,愛你勝過愛家鄉”的壯歌,日夜鏖戰。建設者們硬是用鎬頭削平座座山頭,用土箕、獨輪車運出130萬方土方,用人拉肩扛,土法上馬,安裝了5500噸金屬構件,僅用一年零六個月,一座年產鐵20萬噸、鋼12萬噸、鋼材15萬噸的新興鋼鐵城拔地而起。這種建設速度當時創造了全省乃至全國工業建設史上的一項奇跡。</p> 1959年元月3日零點,第一爐鋼水奔流而出;1959年10月1日11 時,第一根方坯呼嘯竄過軋機;10月6日凌晨,第一爐鐵水像火龍騰空而出,從此福建結束了手無寸鋼的歷史。 <p class="ql-block">  是江河都有曲折,是海洋都有波浪。三鋼誕生了。但她也隨著我們的母親一一祖國,經受了風雨,經歷了曲折。三年困難時期被迫停產,十年動亂,蹉跎歲月。從建廠投產到1976年,十八個風雨春秋,只3年盈利。盈虧相抵,虧損凈額達7542萬元。[3]</p> <p class="ql-block">1977年,三鋼被列為全省11個重點整頓單位之一,省委、冶金部和省冶金廳組成聯合工作組,駐廠指導整頓工作。整頓工作結合工業學大慶運動的開展,很快實現了“大治之年的首季開門紅”,全年生產基本完成了既定任務,燒結、薄板、鋼坯和焦炭產量全部刷新了歷史紀錄,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仍處于虧損狀態。1978年整頓效果進一步顯現,主要產品均有較大幅度增長,虧損進一步減少,生產經營的恢復和連續兩年較多的基礎建設投資為1979年三鋼實現建廠以來第一次大幅度扭虧為盈準備了條件。[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后的三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三鋼插上再次起飛的翅膀,三鋼人把握歷史機遇,在改革大潮中揚帆啟航。</p><p class="ql-block">  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使三鋼的工作重點得以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企業管理為重點的軌道上來。三鋼成為全省第一批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單位,實行“全額利潤包干分成制”,企業在人財物、產供銷方面擴大了自主權,從而激活了企業活力。當年實現利潤1275萬元,實現了建廠以來第一次大幅度的扭虧增盈。1985年實行第一輪投入產出承包,承包期從1985年至1990年,年產鋼由24萬發展到50萬噸,鋼材從18萬噸發展到42萬噸。1991 年,三鋼作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與省政府又簽訂了第二輪投入產出承包,承包期1991 年至1995年。形成年產65萬噸鐵、70萬噸鋼、62萬噸鋼材的綜合生產能力。改革為三鋼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三鋼人也及時把握住改革良機,用足用活優惠政策,并充分利用市場有利形勢,快速地發展壯大自己。1989年三鋼跨入全國最大規模、最大效益 500家企業行列,1991年鋼產量登上50萬噸大臺階。與此同時,在兩輪承包中,依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三鋼建成一大批重點骨干工程,如:65孔焦爐、2號高爐擴容、3號15噸轉爐以及為年產70萬噸鋼相配套的3號、4號連鑄機、6000立方制氧機、兩臺24平方燒結機、具有90年代先進裝備水平的棒材生產線等相繼投產,為三鋼的持續發展増添了后勁與實力。</p><p class="ql-block">  當改革的進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鋼材市場迅速地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出現了市場疲軟、價格大幅下跌的局面,1994年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92.7%,1995年1-5月份赤字再現,虧損2690萬元,嚴峻的考驗再次降臨三鋼人的面前。[5]</p><p class="ql-block">  經過淬火的鋼更堅硬,經過困難磨練的三鋼人更堅強。1995 年9月,調整后的三鋼領導班子決心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克服困難,再創輝煌。</p><p class="ql-block">  工廠先后組織人馬三赴邯鋼取經,圍繞拓展市場,展開“管理年”活動,迎著市場經濟大浪,堅定不移走上“三改一加強”的路子,努力實現新的跨越。幾個月的團結拼搏不僅扭轉了上半年的虧損,當年還盈利110萬元,旗開得勝。</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三鋼鋼產量從50萬噸增長到63.5萬噸,增幅26%;1997年鋼產量又增加20萬噸,比増28%,同時實現“四個五”,即上交稅金增加5000萬元,多提折舊5000萬元,預提工資增加5000 萬元,利潤增長5倍。</p><p class="ql-block">  1996年初,三鋼召開了首屆科技大會,制定并實行廠內科技攻關項目承包責任制。1996年7月16日,煉鋼廠創造條件,提前實現全連鑄,為實現百萬噸鋼奠定了基礎。1997年,投資2.66 億元,具有90年代國內先進水平的棒材生產線創造出提前1年零 7個月達到設計生產能力24萬噸的全國水平。1998 年元月7日,投資3億元,年設計能力20萬噸的高速線材工程一炮打響,順利軋出優質高線,并創造出全國高線調試時間最短的好成績。1998 年技改的四大項目都產生了明顯效果。1號高爐D1200 大功率風機的改造成功,打破了煉鐵制約煉鋼的瓶頸,結束了鋼大于鐵的歷史;小軋易地一火成材改造,使三鋼實現了全一火成材;氣燒石灰和球團燒結的改造,為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發揮了重要作用;濺渣護爐新技術的運用,使轉爐爐齡高達7047爐,雄踞全國同類型爐齡之冠。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三鋼的經濟技術指標水平,到1998年5月,7 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有6項進入全國同類型企業前五名,綜合成材率等三項名列全國第一,產品的質量也有顯著提高,主要產品線材和螺紋鋼先后獲得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6]</p>   <br>  改制后的“三鋼集團”<br><br>  在“百度百科”上有“三鋼集團”的簡介:<br>  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鋼集團”)前身為福建省三明鋼鐵廠,建于1958年。廠區占地面積272萬平方米。2000年4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改制設立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歷經50多年的發展,三鋼集團已形成了年產鋼500萬噸以上規模和以鋼鐵業為主、集多元產業并舉的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是福建省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和化肥生產基地。三鋼集團有職工1.8萬人。總資產173.6億元,擁有全資及控股子公司11家(其中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緊密型企業2家,委托管理企業2家,商貿公司1家。<br>  三鋼自1988年以來連年進入中國500強企業行列。公司在“2009中國企業500強”中位居第237位,在“2009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位列124位,在黑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中名列第37位。近幾年來,三鋼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工業重點行業效益十佳企業、全國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雙十佳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br>   1997年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三鋼圍繞高效低耗、做大做強的主戰略,不斷推進企業產權制度和內部各項管理制度的改革,堅持技術進步,走內涵和外延擴大再生產相結合的路子,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2000年產鋼144萬噸、2001年達到167萬噸、2002年為190萬噸、2003年增長到210.75萬噸,同期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25、30、35、53.82億元,實現的利潤由2000年的2.53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2.80億元、2002年的4.67億元、2003年的10.66億元。四年累計上繳稅金12.49億元。三鋼連續幾年以占全行業0.5%的資產,生產了占全行業1%的鋼,取得了占全行業2%以上的效益。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總資產貢獻率、資本利稅率、資本收益率和高爐利用系數、入爐焦比、轉爐爐齡、軋鋼綜合成材率等一批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連年保持行業領先水平。2003年,三鋼跨入了全國特大型鋼鐵企業行列。2005年鋼產量跨上了300萬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8.74億元。2007年,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三鋼成功完成對跨行業的三明化工公司和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三安鋼鐵有限公司的重組工作,并發揮國有企業影響力和帶動力,推動這兩個企業持續發展。2007年,三鋼集團產鋼449.6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59.99億元。2008年,三鋼集團產鋼506.67萬噸,同比增長12.68%,跨入國家特大型鋼鐵企業行列;實現銷售收入242.62億元,同比增長51.6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保持同類型企業先進水平。<br>  2009年,三鋼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技創新為先導,推行精細管理,優化系統運行,深化節能降耗,著力品種開發,積極實施差異化戰略,努力化解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2009年,三鋼集團累計產鋼543.23萬噸,同比增長7.22%;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88.23億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繼續處于行業第一方陣。<br>   主要產品為"閩光牌"建筑用鋼材,品種規格齊全。公司于1998年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2003年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8000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已建立并有效運行。2004年6月份,經省專家組評定,我司清潔生產水平為國內先進水平,達到二級標準。“九五”以來,公司熱軋帶肋鋼筋和熱軋圓盤條產品均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多年來,深受廣大用戶好評。企業先后獲得“全國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雙十佳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企業職工培訓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br>  三鋼技術裝備精良,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全國同類型企業先進水平。從原料配料到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連鑄、連軋等主體生產設備全面實現電子計算機控制,實現了生產過程連續化、自動化。從意大利、瑞典等國家引進自動控制技術的連軋棒材、高速線材生產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7]<br>   2019年,三鋼集團產鋼1240.4萬噸,同比增長6.18%;實現營業收入575.6億元。工業增加值率、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噸鋼利潤排名行業第3位;人均利潤排名第4位;成本利潤率、銷售利潤率排名第5位;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排名第6位;利稅總額、資產負債率排名第7位,而粗鋼產量排名第12位。當前,三鋼打造“千億企業”的目標已經起步,成為全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的宏偉藍圖正在實現。[8]<br><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搶占文化旅游大潮的歷史先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鋼集團在新一輪的土地變遷中,利用自身優勢,搶占文化旅游大潮的歷史先機。</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將三鋼工業旅游區打造成“網紅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據網絡媒體“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2021年12月18日報道:“為迅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搶抓互聯網、信息化發展新機遇,圍繞‘網紅經濟’新業態,挖掘我市標志性文化和旅游資源,著力打造一批新消費品牌、新消費業態、新消費場景,形成具有創意和影響力的網紅打卡地,由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三明市融媒體中心承辦的2021年度三明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正式啟動!”</p>   其展播中就有《三鋼工業旅游區》。三鋼是福建省內唯一采用焦化→燒結→高爐→轉爐→連鑄→軋鋼的長流程鋼鐵生產企業,擁有全省唯一的板坯連鑄、中厚板、優質圓棒生產線,是福建省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該視頻以三鋼集團三明本部為核心,由“一館兩雕兩園三景區(四工廠)”組成,分別是三鋼展覽館(游客中心)、智慧鋼鐵雕塑、三鋼文化浮雕、悅明園、悅華園、鐵水奔流景區(煉鐵生產工藝)、鋼花璀璨景區(煉鋼生產工藝)、軋機歡暢景區(圓棒生產線、中板生產線),參觀線路流暢,科普性強,能夠呈現完整的生產流程。旅游區以鋼鐵工業觀光工廠為藍本,全面展示了鐵礦石百煉成鋼的詳盡過程,是一部“鋼鐵是這樣煉成的”標準教科書,也是一部展示新中國鋼鐵工業歷史和傳播鋼鐵文化的專題宣傳片。   三明市先有工業、后有城市,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推動下,“城里的鋼鐵廠,美得像花園”。三鋼于2018年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19年獲評福建省觀光工廠、2020年獲評福建省首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福建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9]<br>  網絡媒體“聚焦三明”在十幾天后的2021年12月29日公布《首屆三明“網紅打卡地”評選結果揭曉!》,消息稱:“自活動開展以來,廣大網友踴躍參加,在網絡投票期間,投票頁面累計瀏覽量達233萬,累計投票數達1262萬,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為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同時,還通過各縣(市、區)主流媒體和官方網站、新媒體、戶外媒體資源,對網紅打卡推薦地進行線上圖文、短視頻等方式多維度、多角度集中宣傳、持續傳播,為活動全面助力。經過網絡投票、專家評選一系列綜合測評,最終評選出三元萬壽巖遺址——船帆洞、三元三鋼工業旅游區、沙縣文昌閣——燈光秀等20個首屆三明‘網紅打卡地’。”[10]<br>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讓1958工業記憶館講述好三明故事,特別是其中上海18家遷明企業的“滬明情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如前所述,我是本土草根學人,從小就在砍柴火的山上看這塊土地,三鋼就是其不是中心的中心;拉板車時從富興堡的陶瓷廠給三鋼拉新耐火磚,回程時拉用過的廢舊耐火磚去陶瓷廠回爐,“俯首甘為孺子牛”來來回回時,心中羨慕的對象就是當時在三明最好找老婆的三鋼國營工,一個二級工一個月三十七塊五能養活老婆孩子一大家子;我進三標廠當裝卸工時跟著廠車去送貨穿行在三鋼各分廠之間,驚艷的是市區里最廣闊的廠區;我在梅列大橋的列東橋頭賣書時店鋪面對著三鋼,我的很多顧客和讀者朋友就是三鋼職工;我寫東西時三鋼的歷史跟三明的建市歷史水乳交融般地融合在一起,根本就繞不過去。我做遷明企業的題目以后,對建遷明企業紀念館情有獨衷;我得知三鋼在辦三明1958工業記憶館時就等著三鋼課題組來找我,我能盡力提供幫助。倒沒想到后面是市總工會來找我的。</p><p class="ql-block"> 原來,根據2021年9月24日市委余紅勝書記在三鋼集團發展專題會議上提出的工作要求,由市總工會負責牽頭在“1958工業記憶館”中設立上海工業三明搬遷企業記憶展覽館事宜。為講好上海遷明企業故事,展示遷明企業職工風采,收集上海工業三明搬遷企業相關資料及老物件,經研究,市總工會組建工作專班助推上海工業三明搬遷企業記憶展覽館建設。鑒于我熱衷、擅長對上海遷明企業的歷史研究,且有原三明標準件廠工作經歷,對上海遷明企業有特殊的情懷,市總工會邀請我協助做好18家上海遷明企業相關資料,以及與企業生產、生活相關老產品、老物件的收集整理工作。[11]因我與市總工會的緣分四十多年后再演一輪,我受邀后把自己點燃起來,在燃燒狀態中奮力一搏,把18家遷明企業都寫過一遍!這三個多月的功課做下來,對三鋼的歷史定位和現今站位都了然于胸。</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說三鋼和三明是小三線的產物,其實不然。“三線”的提法是1964年中央才提出來的,此前沒有。當時的福建是前線,建設受限,三鋼和三明是葉飛、梁靈光和張維茲等特愛搞建設的省市領導向中央爭取來的。這點有些像60年代初的“知青”一樣,有這現象,但只能算廣義的。大三線和小三線是戰爭思維,三鋼和三明有這方面的考量,也不算太錯。到1979年,中央調整政策,大三線大多是四川貴州等邊遠省份,其企業就雄風不再。而三鋼是小三線,地處東南沿海福建省的中心,離海岸線直線距離也就幾百公里,所以能在三明是龍頭企業,在福建省是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獨占鰲頭,還能在未來的大浪潮中除了工業上的發展之外,又利用自身優勢搶占文化旅游的歷史先機。</p><p class="ql-block">  三鋼與三明的淵源之深舉世無雙,三鋼與上海的互助也史有先例。三鋼早期的中層領導就有南下服務團的英才,余震岳就是一例。他曾寫過:“三明的重工業基地建設,在中央、省委的領導和關心下,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人民對三明人民的無私援助。上海人民除了為三明鋼鐵廠的籌建和投產,從上鋼三廠、上鋼五廠、機修總廠等單位抽調了大批骨干和技術力量,還對三明的輕紡工業發展,給予很大的援助。”[12]</p> 致力于創建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前市委書記、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袁啟彤也是南下服務團的英才,曾為我的《這塊土地的靈魂》題寫了書名,我將頭一個有新封面的由昆版送給了市總工會和三鋼記憶館課題組。如果三鋼課題組想請袁啟彤老書記題寫“滬明情深”,是很可能會如愿的。 <p class="ql-block">三鋼的1958工業記憶館“滬明情深”展區是在替市里講述三明建市歷史,但也抓住了三明這座移民城市最大的旅游資源,全三明的遷一代、遷二代和又遍布五湖四海的遷三代們在把三明當第二故鄉的同時,也會把三鋼當自己和后代尋根的所在。有了三鋼此舉的三明,因而能在全中國所有的大三線和小三線城市中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1][3][5][6]楊慶楨:《鋼鑄輝煌――三明鋼鐵廠建廠四十周年回眸》,《明月沙溪》第520-524頁。</p><p class="ql-block">[2][4][8]劉宏星:《千錘百煉鑄鋼魂——記改革開放前三明鋼鐵廠的起起落落》</p><p class="ql-block">[7]百度百科上“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詞條。</p><p class="ql-block">[9]“2021年度三明網紅打卡推薦地展播”《三鋼工業旅游區》,中國綠都最氧三明 2021-12-18 19:31</p><p class="ql-block">[10]《首屆三明“網紅打卡地”評選結果揭曉!》聚焦三明 2021-12-29 19:37</p><p class="ql-block">[11]三明市總工會:《邀請協助收集整理上海工業三明搬遷企業記憶展覽館相關資料及老物件的函》,2022年1月7日補發,落款時間2021年9月29日。</p><p class="ql-block">[12]余震岳:《上海人民的無私援助》,三明市政協編輯出版、袁德俊主編:《堀起在沙溪河畔――憶三明建市初期遷明企業》,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33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0二二年一月十一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习水县| 安国市| 平谷区| 宁强县| 万盛区| 洞口县| 开原市| 高清| 宾阳县| 广河县| 密山市| 潼南县| 井冈山市| 平塘县| 清水县| 西乌| 尼勒克县| 汶川县| 青川县| 霍城县| 沧州市| 江华| 汽车| 连山| 深圳市| 偃师市| 濮阳市| 厦门市| 德清县| 抚州市| 太湖县| 类乌齐县| 开阳县| 湘乡市| 青河县| 长岛县| 新巴尔虎左旗| 靖远县| 新竹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