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陳純高收集、整理、編輯</h3> <p class="ql-block"> 前 言 </p><p class="ql-block"> 2014年夏,我們湖北隨州市安居鎮義門陳氏受福支系老家陳家灣成立了清理族譜的班子,信息登記表已發至各有關負責登記人員。因情況有變暫停。其間,一位任領導的族親希望編者即我一人把清理工作做成。其實我真想完成這件大事,只因年紀大患腦萎縮記憶力差,覺得一人勝任不了。后又覺得雖做宗族族譜力不從心,何不把本小支家譜寫下去要容易得多。由于我們受福支系宗族族譜“文革”中被毀,造成與上世系失聯;又因當時的社會原因(如反封資修,即社會上反對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其中姓氏家族文化即屬所謂封建主義文化)和未意識到留存世系信息的重要性,家族長輩健在時未詢問,以致現今僅知本小支家族中我(即本家譜編輯者一一下同)的曾祖父(“正”字輩)的名字和曾祖母的姓氏(因舊時女性嫁后一般只有姓無名),橫向和往上信息一概不知。直到2023年正月尾,陳家灣終于又開始清譜,有族人傳下記憶:我的高祖父名叫陳方五。 </p><p class="ql-block"> 本篇從陳姓得姓到義門陳氏源流,再到義門陳氏受福支系,又再到本小支家族,記錄了直到現今的繁衍發展狀況。水有源,樹有根,國有史,地方有誌,人有祖,家有族,族有譜。譜乃家史之傳承,血脈之傳承,是家族的傳家寶。雖然是搶救性的補記,有的只是推估,不夠準確甚至錯誤,但可以從中知其概況,總比一無所知要好。在此,懇望指正和建議,不勝感激。 </p><p class="ql-block"> 家譜是家族宗族繁衍發展的真實記錄史,不能有半點虛假。在收集和編輯資料過程中,難免有疏露和差錯,特請指出以便補充修正。編輯中,陳爽和馮亞男主動幫忙打印家族成員信息登記表,借此表示謝意;由于電腦打印的登記表轉到手機上顯得字太小看不清,只好改成在手機上用手寫的辦法,因此表格未采用,特致歉。 </p> <p class="ql-block"> 一、義門陳氏源流及發展概況。 </p><p class="ql-block"> 信息來源:以下一、二(一)(二)內容的信息來源于義門陳漢川莊宗親垂臨我村而提供和中華義門陳雜志《全國統修族譜指南》中的相關資料,以及義門陳受福支系后裔陳純濤(受福祖第14代孫,陳家灣村五組)、陳良貴(受福祖第15代孫,陳家灣七組)等宗親的記憶,他們為重修義門陳氏受福支系宗譜的準備工作作出了極重要的貢獻。 </p><p class="ql-block"> (一 )陳姓及義門陳氏源流吊線圖: </p><p class="ql-block"> 自遠古→舜帝→陳氏得姓祖胡公滿→陳寔公→霸先公→叔明公→江州始祖伯宣公→義門始祖旺公→義門分莊祖。</p> <p class="ql-block"> (二)義門陳分莊情況。 </p><p class="ql-block"> 陳姓得姓后分有幾支,其中最具影響的一支是江州義門陳。江州義門陳位于今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歷史上,江州義門陳被譽為“天下第一家”。這個家族創造了十五代、三千九百余口、歷時三百余年聚族而居、和諧相處的人間奇跡,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諧團結最緊密的大家庭。 </p><p class="ql-block"> 為了使義門陳氏的家風世代相傳,同時又恐義門陳氏“朝野太盛”,危及朝廷,1062年,北宋仁宗皇帝下旨分家,把義門陳3970余口分為大小291莊,還有43官莊,共計334莊(家),分到當時全國16個省144個縣(七十二州郡)。從此,江州義門陳“一家繁衍成萬家,萬戶皆為新義門”。 </p><p class="ql-block"> 二、 漢川莊(334莊之一)及其受福公支系繁衍發展概況。 </p><p class="ql-block"> (一)義門陳氏漢川莊世序圖: </p><p class="ql-block"> 1.彥通→2.骨構→3.繩武→4.玉昆→ </p><p class="ql-block"> 5.龍門→6.啟后→7.爵海→8.義方→ </p><p class="ql-block"> 義立</p><p class="ql-block">9.大用→10.友勝→11.文南→12.世雄→</p><p class="ql-block"> 文秀 世杰 </p><p class="ql-block"> 文富 世英 </p><p class="ql-block"> 文貴 世賢</p><p class="ql-block"> 文華 世寬</p><p class="ql-block">13.崎→14.演公→15.文珊→16受福△△</p><p class="ql-block"> 滸公 </p><p class="ql-block"> 滾公 </p><p class="ql-block"> (二)義門陳氏受福支系世序圖(湖北省隨州市安居陳家灣): </p><p class="ql-block">1.受福△△→2.天→3. 家→ </p><p class="ql-block">4.宜(一)→5.維→6.其→7.所→</p><p class="ql-block">朝隆方正,家尚純良, </p><p class="ql-block">克昌啟厚,勛著懿常,</p><p class="ql-block">光遠有耀,德大長芳。 </p><p class="ql-block"> “朝”字以下24字是受福支系在陳家灣建支系宗祠時立的字派。長Cháng. </p><p class="ql-block"> (三)編者對義門陳氏受福支系世序與義門陳漢川莊世序成功對接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受福公是漢川莊第16世序,也是漢川莊族譜記載的最后世序。這一重要信息,是2014年漢川莊宗親來我村與有關族親(五組陳 純濤、七組陳良貴等)聯系時得到的 : </p><p class="ql-block"> 名字完全相同,而且漢川莊族譜中,受福之下再無世序文字記載了。承上啟下,受福公正是我支系的第一世序,即我支系的開基祖!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對接應該是成功的。而我支系族親依據傳言,認為是從麻城遷此地的(包括我本人年青時聽我父親就這樣講過),不相信屬漢川莊。“文革"中我支系族譜被毀,與上世序失聯,若能找到我支系歸屬哪個莊的文字依據,才能得到有力的證實,而漢川莊族譜世序的文字記載有說服力!漢川莊族親善意來尋宗,我支系有歸屬了,又不失去什么,何樂而不為?</p><p class="ql-block"> (四)陳姓得姓始祖胡滿公; </p><p class="ql-block">江州陳氏始祖伯宣公; </p><p class="ql-block">義門陳始祖旺公;</p><p class="ql-block">義門陳漢川莊分莊祖彥通公;</p><p class="ql-block">義門陳隨州受福支系祖受福公。</p><p class="ql-block"> (五)遷隨州陳家灣史因及繁衍。(信息來源:編者據相關歷史知識和本支系世序的推測。)</p><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即位前和即位不久(在位時間公元1611~1644),由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清軍入關,造成大遷徙。據此,編者推估,開基祖受福公當年舉家遷徙到湖北隨州安居陳家灣,約在公元1650年前后二三十年左右。另一種推測:舊時流行早婚, 每代以20歲左右婚育下一代,以繁衍21代估算, 現在已經有“勛”字輩了,這是根據我村11組石和平之母陳克英講她娘家(住均川解家河村夏家嘴灣)人口繁衍情況得知。所以,從1650年前后至2020年前后,至少已經歷420年以上了。這期間我支系繁衍分布多地。因族譜被毀,以致存疑不少,如:大房至九房是怎么回事?老家陳家灣居住的是三、六、八房的后裔,其祖先分別是誰?(編者的小支家族屬八房后裔。)就目前已知,除老家安居鎮陳家灣村之外,安居鎮其它多地,隨縣的厲山鎮、均川鎮、三里崗鎮、柳林鎮、洪山鎮、尚市鎮、唐縣鎮沙子村、環沄鎮等各鄉鎮多地,以及廣水、仙桃、安陸、武漢等地,都有集居或散居的本支系后裔。</p><p class="ql-block"> (六)受福支系宗祠門樓楹聯:</p><p class="ql-block"> 橫額:義門世家</p><p class="ql-block"> 義聚三千八百口 人間第一</p><p class="ql-block"> 莊分七十二郡州 天下無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編者的小支家族基本概況。 </p><p class="ql-block"> 共同視先:隆或朝字輩。</p><p class="ql-block"> 因受福支系族譜“文革”中人為被毀,本小支家族方字輩僅知編者的高祖父叫陳方五,這是2023年正月尾陳家灣又清譜時,有族人傳下記憶才知道的,除此,橫向和以上信息全無,無法與本支系世序銜接。 </p><p class="ql-block"> 這里所說的共同祖先,是指本小支家族最上推至朝字輩的共同祖先。因為世序信息斷線而采用逆推辦法。由尚字輩逆推至正字輩,尚炳、尚和,尚存、尚銀、尚書五兄弟的共同祖先是正新(純字輩的曾祖);由此再逆推至方字輩(純字輩的高祖),是上述五兄弟和尚發、尚旺七兄弟的共同祖先;再向上推至隆或朝字輩,是上述七兄弟和尚甫、尚明、尚余十兄弟的共同祖先。但共同祖先的信息全無。(注解:逆,倒著,跟“順”相反。) </p><p class="ql-block"> 本小支家族流居概況: </p><p class="ql-block"> 據族長尚明提供和編者本人對相關時間的推估:我家族從“朝”至“昌”字輩巳經經歷十代了。約19世紀中葉即1860年前后一二十年左右(清咸豐帝1831~1861年在位,同治帝1862~1875年在位),隆或朝字輩那兩代已遷至湖北隨州市三里崗西南與羅河水庫上游附近的高速公路南的新集,并置有田產,分家時“家”字輩那一代每位男丁分有一石農田(“石”讀“蛋”,一石為十斗,相當于五畝),直到解放后土地改革時依據政策作了處理。編者的父親尚炳健在時講,新集那里用“河水灌丘”的辦法種稻:順山坡坳挖簡易的溝,引雨水灌溉稻田,讓稻秧生長。 </p><p class="ql-block"> 據編者的三叔祖父家福的二女兒尚云姑講述:不知哪年,我家族又舉家遷至均川鎮高皇廟村徐家沖的椿樹灣,那里至今還有編者的曾祖母曹氏、堂伯祖父、堂伯祖母三座墳墓。約1940或1941年,因匪患又遷至平畈:堂伯祖父家興、堂伯父尚發兩家遷至現住地隨州均川均河口村九組;編者的祖父家樂全家遷至隨州安居陳家灣村11組;二祖父家友(無嗣)遷至均川高皇廟村毛灣;三叔祖母曹旭玉(時三叔祖父家福已去世一兩年)帶著五個年幼兒女(最大的尚存十歲余,最小的尚云二歲),遷至均川均河口村戴灣,靠其胞姐家讓出一間屋住,1944年因屋壞了又舉家遷至安居上街,靠其娘家騰出大半間屋住至解放后。 </p><p class="ql-block"> 1951年,編者的三叔祖父家福的次子尚銀、三子尚書參軍。這期間三叔祖母曹旭玉的雙目失明。1952年,長子尚存遷至安居王家沙灣村三組落戶成家;1953年,三子尚書復員后入贅均川均河口村九組落戶成家,次子尚銀復員后回安居上街被安排工作。1954年農歷七月初十日凌晨發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三叔祖母溺水去世,她的兩個女兒(尚英、尚云)有幸靠一塊樓板護命,大洪水中漂至當日上午在湖北馬坪被救。 </p><p class="ql-block"> (注:溺nì,淹沒在水里。贅Zhuì,入贅,就是男子和女子結婚后成為女方的家庭成員。) </p> <p class="ql-block"> 家族繁衍概況: </p><p class="ql-block"> (一)家族之一。 </p><p class="ql-block"> 未提供信息,僅記述已知。 </p><p class="ql-block"> 家族的這支,正字輩以上無信息,僅知家字輩中有一名叫家興,娶錢氏,生卒不詳,育長子尚甫、次子尚明、女兒尚英。 </p><p class="ql-block"> 1、尚甫:娶安居陳家灣村九組劉永芳,育二子二女。 </p><p class="ql-block"> (1)長子純海,復員軍人,娶安居徐家嘴村徐開奎,育一子良軍、一女良青。 </p><p class="ql-block"> (2)次子純江,娶肖興愛,育二子陳立、陳號。長子陳立娶妻魏欣。</p><p class="ql-block"> (3)長女純翠,嫁安居鎮夏家畈村夏定樂。 </p><p class="ql-block"> (4)次女純奎,嫁安居徐家嘴村石正軍。 </p><p class="ql-block"> 2、尚明:娶加長英,育四子三女。 </p><p class="ql-block"> (1)長子純能,娶肖世英,育一子良建。肖離婚。 </p><p class="ql-block"> (2)次子純領,娶本組黃先枝,育二子陳杰、陳祥。 </p><p class="ql-block"> (3)三子純兵,娶安居徐家嘴村徐開平,育二女,徐和她的次女于1991年前后因車禍一同離世。 </p><p class="ql-block"> (4)四子純林,娶均川江家巖江東云,育一女陳川川、一子陳軍輝。</p><p class="ql-block"> (5)長女純枝服農藥離世。 </p><p class="ql-block"> (6) 次女純奎,嫁本組徐銀明,服農藥離世。 </p><p class="ql-block"> (7)三女純先,嫁安居鎮安居居委會李加軍,育一子。 </p><p class="ql-block"> 3、女兒尚英:嫁安居鄧家廟村石中明,育二子五女,其中長子石正貴。</p><p class="ql-block"> 4 、尚余:信息不詳。娶劉永秀育一女陳純芹;尚余去世后(墓在均河口土地坡北腳,座南朝北),劉招陳尚書入贅。另見后述。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家族之二。 </p><p class="ql-block"> 方字輩僅知高祖陳方五,橫向和往上信息無;高祖有二子(正字輩),其長子信息無,長子之子(家字輩)信息無,育有長子尚發、次子尚旺。 </p><p class="ql-block"> 1,尚發:生卒1910.7.13~1984.7.13,葬本組姑娘堰南坡東坡腰,座西朝東。讀私塾三年。妻蘇少芳,娘家安居車崗村,生卒1912.1.6~1995.5.26,與夫合墓。育一子二女: </p><p class="ql-block"> A, 長女純秀,1947.10.26.生,嫁均川均河口九組曹啟文,育一女二子:</p><p class="ql-block"> 女兒曹梅,嫁隨州南郊何店鎮熊冬明。長子曹兵,娶隨州市區曹雯雯,育一子。次子曹明,娶安居加廟李學云,育一女。 </p><p class="ql-block"> B,次女純英,1951.8.19生,招均川高廟鄭德村入贅育二子: </p><p class="ql-block"> 長子鄭大濤,妻均川羅河羅華蓉,育二女鄭夢圓、鄭夢樂。大濤2015年正月初二因酒離世,妻改嫁安居徐嘴村。 </p><p class="ql-block"> 次子鄭小濤,娶妻安居徐嘴徐開翠,育一女。 </p><p class="ql-block"> 2、尚旺:未娶,無嗣,生卒不詳。葬寨坡西對面坡下,座北朝南。</p><p class="ql-block"> (二)方字輩之一祖的二子中次子一一正新(生卒不詳),娶安居上街曹氏(生卒不詳),育五子女:長子家樂、次子家友、三子家福、二女僅知一女嫁安居加廟一張姓(篾匠),其余信息無。 </p><p class="ql-block"> 1、家樂:1894年左右生,1947年農歷(以下皆同)9或10月卒,葬林家廟山東側脊北上端,座南朝北。妻安居陳家灣11組石龍英,生不詳,1955年卒,葬灣子東均河東岸土地坡北腳,座南朝北。育長子尚炳、次子尚和、長女尚英、次女尚玉。 (1)尚炳:生卒1925.3.21~1997.7.5,葬筆架山頂北端,座南朝北。妻隨州西環城路口墓子灣的王道英,生卒1926.3.27~1995.7.16,葬地及朝向同夫。育四子女。 </p><p class="ql-block"> A、長子純高:1947.6.8生,初中,教師。妻安居張家井灣劉傳翠,生卒1945.8.1~2002.7.2,葬筆架山東側,座西朝東。育二子二女(良字輩)。妻卒多年后續安居居委會章福琴,1954.7.14生,初中。 </p><p class="ql-block"> 長子清華,初中,1968.6.11生,娶均川解河村徐慧玲,1968.7.13生,育一女陳圓圓、一子陳凡(克字輩)。徐離婚。 </p><p class="ql-block"> 陳圓圓,1990.9.9生,中專,嫁澴潭兩河口宋偉,育一子。子四歲時宋離婚。 </p><p class="ql-block"> 陳凡,1993.3.6生,初中,娶隨州市北郊孔家坡熊輝,1993.7.23生,高中,育一子俊燁(昌字輩)2018.正.8生。住隨州曾都區南郊馬家榨小區。</p><p class="ql-block"> 長女桂珍,1970.8.1生,嫁徐嘴村徐化國,育一女一子。 </p><p class="ql-block"> 次子葆清,1973.9.10生,本科,教師;妻河南鄧州曹小冰,本科,教師,1977.冬.6生。育一子陳澤源,2006.3.2生(克字輩)。住湖北襄陽樊城區領秀中原小區。</p><p class="ql-block"> 次女凌云,1980.8.15生,本科,教師,嫁隨州西城長盛苑小區陳沖,育一子翔鳴。</p><p class="ql-block"> B、次子純義:1950.9.29生,初中,妻均川解河村劉顯蘭,1949.11.17生,初中。育三女一子(良字輩)。 長女玉梅,1973.正.13生,初中,嫁徐嘴村徐華兵。 </p><p class="ql-block"> 次女玉華,1974.5.27生,初中,嫁隨州城區小十字街彭道新。 </p><p class="ql-block"> 三女玉屏,1979.正.12生,初中,嫁江西一石姓,育一女石佳。因石迷賭離婚,嫁福建籍鐘春恩,育一女鐘涵。住安居中心家園。 </p><p class="ql-block"> 子青林,1977.7.23生,初中,娶安居張家井灣村鄧艷華,離婚,1981.9.10生,初中,育一子錦源(克字輩)。 </p><p class="ql-block"> C、長女純蘭:1956.冬.29生,初中,嫁均川均河口徐開金,育二子一女。</p><p class="ql-block"> D、次女純翠:1963.7.14生,初中,嫁徐嘴村徐開高,育二子一女。 </p><p class="ql-block"> (2)尚和:又名陳柏舟,1927或1928年生,無嗣。據純高的大姑父楊保三之長子楊太楚講述:1940年前至1948年,大姑父時任李宗仁駐湖北老河口長官部警衛連連長,1941年左右,時約十一二歲的叔父經大姑父推介,到當時校址在湖北南漳的中華兒童教養院讀書,學生一切費用全免。1947年,尚和回家結婚,婚后幾天返校,隨后叔母(信息不詳)離家從此未歸。1947~1948年,國民黨政府命教養院學生參軍打內戰,他隨其所在部隊起義,參加人民解放軍至1950年退伍,朝鮮戰爭爆發后,參加第一批志愿軍入朝參戰,任戰地救護員,1951年7月的一天,在戰場搶救傷員時被美國飛機轟炸犧牲,安葬在朝鮮義隆至今未接回。 </p><p class="ql-block"> (3)尚英:生不詳,卒1963.5,享近60歲,嫁隨縣新街楊家井灣楊保三。育二子:楊太楚、楊太師。 </p><p class="ql-block"> (4)尚玉:生不詳,卒1987年,嫁均川解河村解家老灣一解姓,育一子解華強和三女華蘭華珍華x。 </p><p class="ql-block"> 2、家友:生不詳,1953年卒,未娶,無嗣。住均川高皇廟村毛灣,葬高皇廟村寨坡西南坡上頭西側,坐南朝北。 </p><p class="ql-block"> 3、家福:生卒1906~1939年,葬均川高皇廟寨坡西山腰,座東朝西。娶安居上街曹旭玉(隨姑嫁),1906年生,1954.7.10卒,與夫同墓。育三子依次為尚存、尚銀、尚書和二女尚英、尚云。 </p><p class="ql-block"> (1)尚存:中共黨員,生卒1929.8.23~1996.6.4,葬均河東筆架山北腳,座南朝北。1952年從安居上街落戶王家沙灣三組,妻王文芳, 生卒1931.11.28~2008.12.28。領養一子純國(長子),育次子純亮、三子純兵、四子純強、長女純菊、次女純平。 </p><p class="ql-block"> A、純國:1954.臘.30.生,初中,妻安居車崗村鄒傳愛,1953.4.22生,小學。育一女一子(良字輩)。 </p><p class="ql-block"> 女兒陳小華,1979.6.22生,初中,嫁福建泉州市一教師陳冠雄,育一子豆豆。 </p><p class="ql-block"> 子陳少年,1977.冬.22生,初中;妻福建福安市鄭碧珠,1981.8.3O生,中專。育一女陳西,2008.正.23生;一子陳楚煊,2011.12.19生。居福建福安。 </p><p class="ql-block"> B、純亮:1962.11.28生,初中;妻王家沙灣村趙秀菊,1962.9.21生,初中;育二子(良字輩),初中。 </p><p class="ql-block"> 長子陳輝,1985.10.15生。初中。 </p><p class="ql-block"> 次子陳龍,1987.9.15生,妻武漢江夏安山鎮普安村韓麗,初中,1988.12.4生,育二女(克字輩): </p><p class="ql-block"> 長女陳夢琪,2013.9.2生; </p><p class="ql-block"> 次女陳夢瑤,2017.7.31生。 </p><p class="ql-block"> C、純兵:生卒1965.11.6~2004.9.17,初中,葬本組東路東,座北朝南。妻均川人神廟村吳安翠,高中,1963.1.16生。育二女一子(良字輩): </p><p class="ql-block"> 長女陳婷婷,1986.5.11生,初中,嫁湖北黃岡羅田鎮鄭進。 </p><p class="ql-block"> 次女陳玉潔,1988.2.16生,初中,嫁江西上饒花廳鎮周家村周永飛,育一子周濟邦、一女周夢琪。 </p><p class="ql-block"> 子陳爽,1991.11.18生,初中,妻安居和睦村馮亞男,1992.7.20生,本科,育一子陳一帆(克字輩)。 </p><p class="ql-block"> D、純強:1968.9.9生,高中,妻隨縣新街鎮鳳凰村徐化橋,1966.4.17生,高中;育一子陳偉(良字輩),妻隨州曾都區萬和兩溝村孟君,1991.5.29生,高中,育二女(克字輩): </p><p class="ql-block"> 長女紫妍,2015.3.16生; </p><p class="ql-block"> 次女子晴,2017.4.6生。 </p><p class="ql-block"> E、純菊:1959.10.15生,初中,嫁安居長慶街邱華友,育二子。 </p><p class="ql-block"> F、純平:1971.11.14生,初中,嫁安居安南村錢保清,育二女。</p><p class="ql-block"> (2)尚銀:生卒1930~2001.7.24,葬均河口陡坡南腳埡口西側,座東朝西。妻洪山鎮洪山居委會童家秀,生日不詳,1962年8月卒,葬王家沙灣東路東座北朝南。育一子。 </p><p class="ql-block"> 子純雄:1962.3.12生,初中,妻安居漂河章萬容,生卒1962.12.24~2016.正.13,葬均河口村陡坡西小坡中,座北朝南。 </p><p class="ql-block"> 育一子陳火(良字輩),1988.冬.4生,高中。 </p><p class="ql-block"> (3)尚書:生卒1932.3月~1970.10月。劉永秀與陳尚余育有一女純芹。尚余去世后,尚書入贅均河口九組娶劉永秀(生卒1928.11.6~1974.10.25),育四子一女: </p><p class="ql-block"> A、長女純芹:小學,1950.5.13生,嫁安居徐嘴徐開艷,育一女一子。 </p><p class="ql-block"> B、長子純旺:生卒1955年1月~1997年11月,小學,未娶,無嗣。</p><p class="ql-block"> C、次子純登:生卒1958~2021.5.11,小學,娶安居王家沙灣1958年生的張世翠,育二女(良字輩)。純登離婚。 </p><p class="ql-block"> 長女靜靜,1983年9月生; </p><p class="ql-block"> 次女歡歡,1987年8月生。 </p><p class="ql-block"> D、三子純元:1962.正.23生,小學,娶安居范家崗王賢愛,1961.10.3生,初中,育一女一子(良字輩):</p><p class="ql-block"> 女兒陳方:1987.6.9生,初中,嫁安居徐嘴徐安新,育一女一子。 </p><p class="ql-block"> 子陳超:1988.12.2生,中專,妻隨縣澴潭五家河張彩蝶,中專,育一子陳碩廷(克字輩),2014.1.13生。 </p><p class="ql-block"> E、四子純杰:1964.6.2生,小學,妻安居范家崗嚴正榮,1964.7.29生,小學。育有三女(良字輩): </p><p class="ql-block"> 長女陳方平,1988.8.20生,初中,嫁安居肖店汪建。 </p><p class="ql-block"> 次女彩霞,1990.7.23生,初中,嫁一外省人鄺某(信息不詳),育一女鄺美玲。該男離婚后,彩霞攜女兒同娘家生活。 </p><p class="ql-block"> 三女秋月,1992.9.19生,初中,嫁安居張家井灣錢雄,育二女。 </p><p class="ql-block"> F 、 次女純存:小學,1967.7.10生,嫁本村張家連,育一子。 </p><p class="ql-block"> (4)尚英:生卒1936.6.8~2020.7,小學,嫁武漢市漢口二七新村孫煥明。 </p><p class="ql-block"> (5)尚云:1938.7.8生,小學,嫁湖北宜昌葛洲壩330機建分局魯永樵。</p> <p class="ql-block"> 編者陳純高(排行老大):1947年6月初8日生,初中畢業,通過進修取得專業合格證,1966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為民辦教師,1983年10月通過考試合格轉為公辦教師。1966年9月~1976年上學期教小學,1976年9月至2007年6月教初中語文,先后在村初中點、安居二中、安居中學任教,2007年7月退休。愛學習,能吃苦,愛崗敬業,為人友善。育有二子二女。</p>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純高的長子陳清華。由于四個子女小時候家貧和他們的母親病體,清華的初中、長女桂珍的小學都沒讀完。先后輟學后,長子在當砌工學徒中幾次受傷,家務活、農活、菜地活、放牛、砍柴等等,長女都做,小小年紀的他倆經受了太多的累和苦。經歷能磨煉意志。長子的砌工技術精;長女舍得吃苦,家里老少和睦同心,生意紅火。 (注:輟Chuò,中途放棄,停止。) </p>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純高的次子、次媳、孫子的合照。次子次媳和次女凌云,都是本科畢業、教師。子女們小時候家境差,求學中雖然都經歷了相比近齡人不一般的苦,但都能堅毅勤學,發憤進取。</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純高的曾孫陳俊燁(昌字輩)3歲多時的照像。小家伙凝神注視前方,多神氣!</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陳純義(排行老二)、老伴和次女、三女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純義個照。老二勤勞樸實,為人敦厚。勞作之余,先后學會了理發、養鴨、編織如撮箕、筦、籃、簍等,近晚年病殘不能行走,仍力所能及地編織,并時而將編織品送人。兒子青林不抽煙不喝酒不抹牌,焊工技術精,建住樓和家里一切費用全靠他。 (注:敦厚,“敦”dūn,忠厚,誠懇厚道。)</p> <h3> 下面是陳純國(排行老三)全家福照:老倆口和兒子陳少年、兒媳鄭碧珠、孫女陳西、孫子陳楚煊。</h3> <h3> 陳純國:排行老三,當過民辦教師、木匠、嗩吶手等。自學成才,被聘為福建省某市老年大學一級教師,教授識譜、樂器演奏技能如嗩吶、二胡、葫蘆絲、排簫、笛等。學校樂隊成員之一。(注:教授,“教”這里讀Jiāo,教傳知識技能。)</h3> <p class="ql-block"> 純國之子陳少年:勤奮踏實肯學習。在福建打工時,因表現突出,得到老板及其女兒肯定而結為連理。婚后不久,便把父母接過去一起生活,每月發給足夠的零用和生活費用,兒媳也十分支持,孝順可鑒。(注:鑒Jiàn,鏡子,這里意思是“當鏡子照”。)</p> <h3> 純亮(排行老八)夫婦與兩個兒子與兒媳勤勞能干,全家人同心金不換,經努力操持,家況日好,購樓房遷居城內,全家一起生活,其樂融融。</h3> <h3> 陳爽倆口子。</h3> <h3> 陳爽和妻、子三口。</h3> <h3> 陳爽、馮亞男倆口之子。</h3>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陳爽家庭和個人照。痛惜其父純兵(排行老十)因傳染病發現晚而不幸過早離世,所育兩女一子年幼,其妻吳安翠堅韌頑強,努力拼搏,三個子女都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兩女陳婷婷、陳玉潔歸宿好;兒子陳爽聰明能干,本是大學生苗子,雖然是初中文化,但天鵝蛋即使和雞蛋一起孵仍然出天鵝,在廠里做技術活和為人深得老板信賴;妻馮亞男本科畢業,賢慧能干。小倆口同心合力奮斗,購住樓并遷居城內;母親帶孫子,一家人幸福指數正在上升。</p> <h3> 純強(排行老幺)夫婦倆勤扒苦做,新樓房拔地而起仍不輟勞作,一個干砌工活一個帶孫子,兒子陳偉打工深得老板信任做中管,媳孟君打點零工,家庭幸福。</h3> <h3> 純雄(排行老七)個照。不到半歲時喪母,幼時因父常年在外工作,靠他的舅祖父母養育成人。中年喪妻。做小生意勤奮肯吃苦,幫兒子開電動車行,生意興旺。</h3>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純元(排行老六)、純杰(排行老九)家庭照。 </p><p class="ql-block"> 純元兄弟姐妹之父親(陳尚書)、母親(劉永秀)生卒年月: </p><p class="ql-block"> 父 1932年3月~1970年10月; </p><p class="ql-block"> 母 1928年11月~1974年10月。</p><p class="ql-block"> 六子女出生年月: </p><p class="ql-block"> 姐純芹(生父是陳尚余)1950年5月生; </p><p class="ql-block"> 純旺 1955年1月生; </p><p class="ql-block"> 純登 1958年生; </p><p class="ql-block"> 純元 1962年正月生; 純杰 1964年6月生; 幺妹純存 1967年7月生。 從上面父母離世時間與六子女出生時間看,剛成年不久的姐姐和她五個年幼的弟、妹們相依為命,苦難程度可以想象。在姐和姐夫盡力相扶、姐妹兄弟艱難“涉渡”中讀完小學,終漸撥云見日。除純旺(未娶,無嗣,已逝)外都已成家立業。純登已卒,育兩女都已出嫁歸宿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純元、純杰兩家靠著同心協力艱苦奮斗,家境終于面貌一新,子女們各得其所,勤奮孝順,孫子女們幸福成長,家庭境況越來越好,幺妹和妹夫的養牛業也正欣欣向榮。 (涉渡:涉shè。不借助工具渡水。)</p> <p class="ql-block"> 編 后 語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譜,流淌著割舍不斷的血緣關系,承載著義無反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家族,同千千萬萬其他家族一樣,只是社會一細胞,沒有達官貴人,歷代都是平凡普通的好人,家風淳樸,善良,勤勞,憤勉,忠義孝悌,敬宗睦族。編寫家譜,目的是讓后人不能忘祖,能了解義門陳及其家族的歷史、繁衍發展的狀況,能認識族人經受艱難曲折仍勤奮向上、團結友愛的重要性,讓后人堅定傳承并弘揚先祖的功德和優良家風,與時俱進,永葆繁昌。 (注:悌dì,順從和敬愛兄長;憤fèn,感到不足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整理、編輯于2022年元月上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醴陵市|
隆尧县|
芷江|
万载县|
牟定县|
连城县|
科技|
黑山县|
龙南县|
合阳县|
剑阁县|
思茅市|
额济纳旗|
龙胜|
阜康市|
民县|
崇阳县|
集安市|
清水河县|
高邑县|
岳池县|
封开县|
和政县|
凤山县|
淅川县|
清流县|
海林市|
台东市|
文山县|
磐安县|
无极县|
淅川县|
清水县|
溆浦县|
温州市|
天津市|
卫辉市|
平阳县|
马龙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