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日陰云,天氣寂冷,我來到公園路儒英坊內愛玲中山雅舍。長條石板嵌成的幾凈巷弄,兩旁是民國風情的青磚建筑,有茶館、咖啡店和音樂餐廳,有畫家、作家和其他藝術家的創作工作室,也有文青們用來發呆懷舊的別致小庭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愛玲中山旅舍,也即她當年“千里尋夫”來溫州的下榻處。旅舍二層沿街挑出水泥欄干小陽臺,上端是行書體“愛玲往事”四字,再上方是張愛玲頭像。這一切引我們穿越時空,仿佛回到民國那些水墨記憶,傾聽愛玲哀怨,訴說著她的那段傷心的“溫州往事”。</p> <p class="ql-block"> 1920年,張愛玲出生于上海一個顯赫的大家庭里,然而到了父輩家道卻漸漸衰落。張愛玲的童年并不幸福,但從小喜愛古典文學,才情迥異,極富洞察力,終使她走上文學之路,以《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色戒》《太太萬歲》等名盛中國文壇。</p> <p class="ql-block"> 為了探究張愛玲在溫州期間的林林總總,我特意通讀了她遠奔溫州的情感紀行《異鄉記》,她的自述體長篇遺作《小團圓》,她的前夫胡蘭成紀實體散文《今生今世》,以及電視劇《上海往事》,彼此互相印證,得以構成我腦海里的一些畫面,也就是張愛玲在溫州經歷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情感經歷。</p><p class="ql-block"> 在《異鄉記》里,張愛玲用最誠實的文字,寫她快到溫州城的感受:“我從諸暨麗水來,路上想著這里是你走過的,及在船上望得見溫州城了,想你就在那里,這溫州城就像含著珠寶在放光。”分明寫自己對胡蘭成的一往情深,愛屋及烏,兼喜溫州城。在《小團圓》里,明眼人都知道,小說中的九莉就是張愛玲,邵之雍就是胡蘭成。九莉明知邵之雍的身份和為人,卻依然愛他。當然最后她愛情理想破滅,才把他拋棄。雖然張愛玲不斷辯解,《小團圓》是小說,九莉是小說中人物,同張愛玲不是一回事,可沒有人理會她。至于《今生今世》,拋開胡蘭成的政治身份與私人生活,作品算有文采,不過如果不夾寫張愛玲,也只會淪落為街頭書攤的讀本。</p><p class="ql-block"> 《上海往事》則是長軸式的畫面鏡頭,把我拉回到1944年2月的一天,胡蘭成登門拜訪張愛玲。次日,愛玲回訪了他。兩人邊聊邊撩,暗生情愫。臨走時,張愛玲把自己的一張肖像照送給胡蘭成,背面寫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同年8月,二人登報公示結婚,內容為:“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張愛玲擬前兩句,胡蘭成補后兩句。那知,胡蘭成給張愛玲“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姻承諾,有效期只有四年。四年后的1947年,兩人離婚。</p> <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胡蘭成作為漢奸被民國政府通緝,在一斯姓朋友的幫助下逃往溫州。1946年春寒料峭的二月,張愛玲從上海輾轉來到溫州看他,住在公園路一家“推開窗能見到公園的”的旅館。當時溫州公園路是“照相一條街”,齊集露天、南洋、吾友等十來家照相館。張愛玲下榻處的中山旅舍,位于中山公園對門、吾友照相館樓上(現遷至百米開外儒英坊內)。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里寫到“旅館后邊通往公園草坡,有樹有草,還有牛”。胡蘭成將張愛玲安置在這里,因怕警察查夜未敢留宿,只白天偶爾陪著她,晚上依舊去竇婦橋,住在他另一個愛人范秀美的母親家中。</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尋情而來,終于在中山旅舍見到胡蘭成,沉湎于重逢的喜悅,“看著胡蘭成,眉眼都是笑”。胡蘭成卻“心生不悅”,因為他此時已有新歡范秀美。范秀美是斯君守寡的庶母,溫州人,與胡蘭成同居在竇婦橋(現改名叫勝昔橋)。斯君即斯頌德,胡蘭成好友。胡蘭成落難后,由他介紹胡蘭成到范秀美娘家溫州避難,并由范秀美一路帶到溫州,兩人途中便產生了曖昧。此時,胡蘭成卻把張愛玲作為“妹妹”介紹給范秀美,三人尷尬地相處了二十多天。胡蘭成一邊敷衍張愛玲,一邊對范秀美熱情洋溢,張愛玲終于明白:胡蘭成是一個“無賴人”,便要他做出選擇。胡蘭成竟不肯選擇,因而在公園路旁弄堂里發生激烈爭執,釀成情天恨海。</p> <p class="ql-block"> 這期間,有個細節與對白蠻有意思。一日,范秀美照例將飯菜送到公園路的那間旅舍,張愛玲與胡蘭成在此。三人吃罷飯,張愛玲說范秀美長得美,要為她畫像,勾了臉龐,畫出眉眼,卻忽然停筆不畫了。范秀美走后,張愛玲對胡蘭成凄凄道:“我畫著畫著,竟覺得她的眉眼神情越來越像你,我心里一陣驚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表面能委屈求全的張愛玲,終究也不會一直忍受多女并存的局面。她要胡蘭成作個決斷:“那只有請你,在我與她之間做一個選擇,這樣你不兩難,也少一個人受苦。”“我想過,我要是不得不離開你,我也不至于去尋短見,我也不能再愛別人,我就只能萎謝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天后,張愛玲帶著悲傷離開溫州,留下一段“愛玲往事”。兩人在江岸邊分手時,正值大雨,張愛玲后來寫道:“船啟航了,你回到岸邊,我一個人在雨中撐著傘,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回到上海后的張愛玲,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消化了這次旅行帶來的痛楚,也認清了這段關系的本質。張愛玲終于把絕交信寄到竇婦橋,胡蘭成展開信時,如同青天白日響起炸雷,信上說,“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張愛玲與胡蘭成這種曠世奇愛,就此畫上句號。</p> <p class="ql-block"> 需要補白的是,無論《小團圓》、《今生今世》,抑或《上海往事》,上世紀四十年代溫州城區的街道巷弄、古寺亭臺、地方特產、風土人情,一一展露無遺。水系密布的塘河支流,形態各異的石板橋,小橋下漿聲欸乃,船老大撐箬篷蚱蜢船,在嘩啦嘩啦地劃著。幽深、彎曲的小巷中,走著手拿油紙傘、穿對開襟衫的本地市民,兩邊是一爿爿店木門,店內賣的圓木器有河埠頭洗衣用的木杵,溫州人敲擊魚片用的小木槌。竇婦橋邊綠油油的菜畦,牛群哞哞叫著走過,范秀美娘家隔壁的準提寺(現籀園小學旁邊),過年時童孩在路邊放鞭炮,圍觀糖人兒擔,統統讓來自大上海名門閨秀的張小姐驚奇不已。張愛玲在溫州期間,在等待胡蘭成“表態”的煎熬日子里,常常在公園路周邊躑躅盤桓,“去附近木器店里看看床柜雕刻,去廟里看羅漢,去松臺山看新兵操練。”張愛玲肯定也吃過溫州小吃,走過府前街、五馬街、蟬街,爬過華蓋山與松臺山,看過松臺山的佛塔和胡公廟,故而寫出“松臺山草木深秀,還有含笑花正在開放,真是秀媚可愛”的話來。</p> <p class="ql-block"> 張愛玲生前并未出版《異鄉記》,但其死后,于2010年由她的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整理出版。對喜歡張愛玲的人來說,這本書實在是個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超越了她的許多名篇佳作,成為“張粉”們的最愛。張愛玲后期遠走異國,在同時代作家紛紛擱筆之時,寫出長篇代表作《小團圓》,以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刻畫出她最熟稔的人生素材。張愛玲的才情猶如暗夜高懸的月,照進生命的幽微之處。她孤傲的靈魂,犀利的文字、跌宕的人生至今讓人們念念不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闸北区|
清涧县|
林周县|
武穴市|
阿拉善左旗|
鸡泽县|
高要市|
洛浦县|
富顺县|
温宿县|
固原市|
彩票|
介休市|
延寿县|
肇源县|
扬州市|
泰安市|
苍山县|
林州市|
广昌县|
中牟县|
商河县|
东阳市|
平谷区|
天祝|
克拉玛依市|
阿鲁科尔沁旗|
五峰|
精河县|
织金县|
阳西县|
阿坝县|
宁陵县|
凤山市|
桐梓县|
安庆市|
文化|
德昌县|
苍山县|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