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p><p class="ql-block"> 如果兒童從小就在家庭生活中“打下了真善美的底子,面對假惡丑的現(xiàn)實,他們就有足夠的精神力量與之抗衡,光明底子愈深厚,抗衡黑暗的力量愈強大。”</p> 家庭育人 <p class="ql-block"> 1.家庭品格啟蒙是兒童品格發(fā)展最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人生百年,幼學為始;人性本善,善始幼教。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Russell,B.)曾對家庭的德育功能有過精辟的論斷:“必要的道德教育開始的正確時刻是嬰兒呱呱墜地之時,因為從那時開始可以避免沮喪的期望。”兒童所接受的人生教育、道德教化的第一課,都是在家庭中進行的。兒童通過家庭生活逐漸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教養(yǎng)的人,日后的受教育過程,只是繼續(xù)發(fā)展或修正兒童經(jīng)由家庭教育所產(chǎn)生的道德、人格、社會性的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2.家庭品格教養(yǎng)是學校品格教育的邏輯前提</p><p class="ql-block"> 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Dewey,J.)曾指出:“最賢明的父母所希望于自己孩子的一定是社會所希望于一切兒童的。”兒童的社會化始于家庭,一切有效的學校德育過程都必須基于家庭道德啟蒙這一邏輯起點。因為,來自家庭的道德教養(yǎng)、性格磨煉與生活經(jīng)驗,對身處品格發(fā)展關鍵期的兒童的道德、人格、情感與行為影響深遠,并伴隨其未來的成人生活與公共生活。</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項全國范圍的調(diào)查研究顯示,父母對中學生學習成績的關心遠甚于對品德和心理健康的關心;另一項調(diào)查也顯示,42%的家庭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的學習與智力開發(fā)上,僅有27.5%的家庭把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視為主要任務。這表明家庭道德教育職能的弱化與淡化已成為嚴重影響兒童道德發(fā)展的不良社會因素。</p> 學校育人 <p class="ql-block"> 1.學校(幼兒園)要主動引領家庭實施科學的品格養(yǎng)育</p><p class="ql-block"> 蘇霍姆林斯基 (Сухомлинский,B.A.)指出,了解兒童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其家庭生活,這是促進兒童道德成長的重要方式。他認為,“家庭是人際關系的學校”,是 “兒童學習熱情待人的地方”,是培養(yǎng)兒童“人道主義、熱情、體貼、富有同情心、預防壞事的道德免疫力”的學校。因此,學校德育應當通過家訪、家長會、座談交流、師生(師幼)談心等方式精準摸清兒童真實的道德表現(xiàn)、道德問題及成因,從而給予個性化的教育引導與道德教化。</p><p class="ql-block"> 2.學校(幼兒園)要積極通過家長教育改善家庭教養(yǎng)方式</p><p class="ql-block">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兒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父母的知識習慣不好,那么兒童在未進學校之前,無形之中早已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學校教育就算很好,也就收效甚微了。所以講到兒童教育,根本上還是要從父母教育講起。”在兒童品格教育方面,學校教育應發(fā)揮主導作用,要將家長教育納入學校(幼兒園)德育工作體系,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家訪等家校(園)溝通的渠道,因校(園)制宜地建立家長教育工作機制,幫助家長不斷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實現(xiàn)科學育兒的目標。</p> 寫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把孩子變成人的地方;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是把孩子變成才的地方;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升華,是把孩子變成人才的地方。家庭、學校、社會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推動的,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共育才能創(chuàng)造孩子美好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瀘縣潮河鎮(zhèn)中心幼兒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荥阳市|
专栏|
乌恰县|
繁昌县|
婺源县|
长岭县|
宣汉县|
安西县|
乌什县|
黎川县|
宜春市|
泸水县|
措美县|
鄂托克旗|
西吉县|
阿拉善盟|
横峰县|
威远县|
惠水县|
澳门|
昌乐县|
聂拉木县|
阿城市|
佛教|
铁岭县|
砀山县|
高唐县|
扶沟县|
松江区|
泰兴市|
牡丹江市|
泰安市|
文登市|
杭州市|
嘉义市|
民勤县|
盱眙县|
军事|
衡山县|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