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圖片:網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文字:仕路清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音樂:《學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編輯:仕路清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號:153337379</b></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毛澤東主席批示的全國農業戰線先進單位之二 <b>----莒南縣 高家柳溝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高家柳溝村,位于山東省莒南縣縣城東北17公里處,屬澇坡鎮,在澇坡鎮駐地大澇坡村東南6公里處。村莊北面和東面與魏家柳溝村相接,南與大徐家柳溝村相連,西與王家大莊村交界。人口2480余人,耕地約2500畝。 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高姓建村。據《重修莒志》記載:"原籍江南高公島,始祖文明,約1438年遷居莒州高家東山,二世分三支……三支城留居本莊,分居高家柳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55年12月,毛澤東主席對該村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作了親筆批示,1971年村里掃除了文盲,《紅旗》雜志發表了該村黨支部“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好業余教育”的文章,1982年聯合國文聯組織考查了這里的教育情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高家柳溝原文化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高家柳溝村識字班全體成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月芽月芽河,流呀無數年,橫沖直闖毀良田,人民受災難。組織起來力量大,征服河山有條件。河流改了道,小地連成片,旱地有水澆,年年大增產,這首“月芽河”流行在嚴汝美那個時代,那個村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紀50年代,俺們村建起了合作社,但因村里識字的人少,找不出記賬員,給辦社帶來極大困難,我們就組織辦起了記工識字班……”“記工識字班”的發起人之一,現年77歲的老人嚴汝美對當年的情景依然記憶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嚴汝妹講,“當時高家柳溝村,按人口及戶數統籌,早期辦一處紅旗農業合作社,嘗試摸索摸索經驗,沒考慮到沒有文化的困難,后來發現,公社一起干活記工,記賬都成了難題,后來大伙出主意有的認為畫杠杠或畫圈圈記,也有的起哄說社好辦帳難算,算了吧,散伙吧。當時的支部感覺到困難重重,可支部認為社會只有進步哪有后退的。決定克服困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名怎么寫?地名有多少畫?解放初期,舉國上下卻普遍缺少文化,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這可老百姓帶來了很大困難。不認識字怎么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世紀50年代,臨沂市莒南縣高家柳溝的團支部創辦農民記工學習班,教大家認字,這一舉措受到毛澤東主席的稱贊,成為全國農村學文化的紅旗單位,而識字班也由此產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嚴汝美稱,后來學習的可多了,村里男女老少天天都在學習,有文化也可以看看那報紙了,拖拉機看看說明書也能開了,就算種地種個優良品種也需要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1954年,莒南縣高家柳溝村團支部創辦了記工識字班,帶領全村人學文化,解決了當時農業合作社文化匱乏和記賬困難的問題。1955年1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對高家柳溝村團支部創辦記工識字班作出了批示:“……山東莒南縣高家柳溝的青年團支部做了一個創造性的工作……這種學習班,各地應當普遍地仿辦……”批示在全國農村掀起了“人人下地帶本書,戶戶傳來讀書聲”的學習文化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家柳溝村的學問人沈老師表示,未婚女青年在全國各地有稱為大姑年、小嫚、小女孩,而在莒南縣當地方言稱為“識字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沈老師介紹,“1953年高家柳溝村成立農業合作社,當時成立合作社缺少記工記賬的,團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就辦起,為記工記賬需要的“識字班”當時很多青年和婦女來學習,以后男青年和壯年以勞動居多,在識字班學習的多數是小女孩,這也就是識字班的由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1971年,高家柳溝村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截至目前,該村先后有300多名農家子弟考取了各類大中專院校,走出山村到全國各地求學深造、工作創業,形成了高家柳溝村特有的“學子村現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識字班在當時革命的環境中,對于人們提高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為革命事業的宣傳做出了貢獻。后來我們所進行的教育是這一形式的繼續,極大地表明我們對于教育的重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毛澤東主席為《莒南縣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所作的批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這個經驗應當普遍推行。列寧說過:“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內,是建成不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我國現在文盲這樣多,而且社會主義的建設又不能等到消滅了文盲以后才去開始進行,這就產生了一個尖銳的矛盾。現在我國不僅有許多到了學習年齡的兒童沒有學校可進,而且還有一大批超過學齡的少年和青年也沒有學校可進,成年人更不待說了。這個嚴重的問題必須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加以解決,也只有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才能解決。農民組織了合作社,因為經濟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學文化。農民組織了合作社,有了集體的力量,情況就完全改變了,他們可以自己組織學文化。第一步為了記工的需要,學習本村本鄉的人名、地名、工具名、農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語匯,大約兩三百字。第二步,再學進一步的文字和語匯。要編這樣兩種課本。第一種課本應當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編。每處自編一本,不能用統一的課本。這種課本不要審查。第二種課本也應當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根據一個較小范圍的地方(例如一個縣,或者一個專區)的事物和語匯,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區)和全國性的事物和語匯編出來,也只要幾百字。這種課本,各地也不要統一,由縣級、專區級或者省(市、區)級的教育機關,迅速地加以審查。做了這樣兩步以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區)教育機關編第三種通常應用的課本。以后還要有繼續提高的課本。中央教育機關應當給這件事以適當的指導。山東莒南縣高家柳溝村的青年團支部做了一個創造性的工作。看了這種情況,令人十分高興。教員是有的,就是本鄉的高小畢業生。進度是快的,兩個半月就有100多個青年和壯年學會了200多字,能記自己的工賬,有些人當了合作社的記賬員。記工學習班這個名稱也很好。這種學習班,各地應當普遍地仿辦。各級青年團組織應當領導這一工作,一切黨政機關應當予以支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54年,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利用晚上時間,在社員家的廚房、院子里,由聘請的老師帶著青年農民識字學習。經過兩個半月的學習,115名青壯年學員中,有19名能勝任記工員,92人能記清自己的工賬,解決了記工困難、賬目不清的問題。“我岳母嚴汝美就是‘記工學習班’發起人之一,她也是當時高家柳溝村第一屆團支部組織委員。岳母在世時常說,要注重文化學習,這是頭等大事。”村黨總支書記沈德喜說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通過文化學習,徹底解放了婦女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55年12月27日,毛主席對《莒南縣高家柳溝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一文作了重要批示,稱贊“高家柳溝村的青年團支部做了一個創造性的工作”“這個經驗應當普遍推行”。高家柳溝成為全國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村教育的典范,相繼辦起了12個青壯年學習班、6個婦女學習班。到1971年,高家柳溝村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由此,重視教育、重視學習,成為這個村的鮮明底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經過文化學習莒南縣高家柳溝村使原來文盲率80%,掃盲率達到了100%。</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六枝特区|
龙山县|
贵德县|
万载县|
什邡市|
阿合奇县|
双流县|
福安市|
铜鼓县|
武功县|
沙坪坝区|
沁阳市|
海宁市|
丁青县|
南召县|
镇沅|
新泰市|
调兵山市|
科技|
容城县|
来安县|
崇信县|
太康县|
泾阳县|
峨山|
寻甸|
萍乡市|
密云县|
徐水县|
朝阳市|
晋宁县|
大连市|
额尔古纳市|
屏东县|
吴堡县|
平谷区|
周至县|
越西县|
邹平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