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日子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我們欣賞、品嘗、享受國樑戰友的《閑言碎語》己有三年了。2021年底,他發表了書寫《閑言碎語》的三年感言,樸實,真誠,直率,這真是他的心里話。他始終把戰友們當真人,所以在真人面前他從不說假話,包括他那些《閑言碎語》。看看他是怎么說的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己經說了三個年頭了。三年前,如是任務我是不會接受的。埸合上的規則是要聽話,本人缺就缺在這塊。遵命作文,領命作文,受命作文我不擅長,代人執筆不行。文筆是我的,文骨是你的受不了!幸虧沒有以賣文為生,要不然會餓死的。</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我只說自己對人對事的認識,見解與感悟。競嘮叨了三年,沒有料到。你有說的自由,別人也有不聽的自由。隔三岔五用用腦瓜子,動動手腕子,搖搖筆桿子,無憂無愁無壓力,沒有交差的負擔,也算是一種悠雅的逍遙事。好在我是出于本心!</p><p class="ql-block">人的眼光不同,看法不同,所以世界是多彩的!說,是交流,是分享;不說,是靜思,是獨慎。都不是壞事!一件事,做三年,不成功,心也甘。</p><p class="ql-block">哪一天,《閑言碎語》消失了是一件自然的事。一微風吹過去,一落葉飄下來。必競是閑言碎語無關輕重,無關緊要。</p><p class="ql-block">老啦!就這么一點能量了?!堕e言碎語》里說的寫的肯定有錯有誤,敬請戰友們諒解,懇請戰友們斧正!</p><p class="ql-block">謝謝戰友們的分享!</p><p class="ql-block">多謝!多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樑說了,再看看戰友們怎么說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戰友都發表了觀后感,都是情真意切,我選擇了海發,自強,建勇,萬新,金發等五位的心語,也算是代表戰友們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樑戰友,當您看到戰友們的觀后心語,您一定有秋天豐收的感覺吧。當然,這里面有著您許許多多“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的辛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年,1095天,寫了180余篇,平均每周一篇。心情好的時候多寫點,心里煩悶的時候少寫點。小酒喝的舒暢時多寫點,喝高了的時候少寫點。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練手又動腦,修身養性,這既是您靜度晚年生活的最佳方式,又讓戰友們欣賞娛心,真是一舉二得。難怪戰友們看了您的文章,會有吃了上頓等下頓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次又收集匯總了二十篇,供大家分享、收藏。當然更期待國樑戰友更多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開國 2022年元旦 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 作者 陳國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竹有多種寓意,主要的有二個,一是"祝″,一是"作″。祝:祝愿丶祝福;作:作息丶發作。人們喜討口彩,圖吉利,自己安慰自己,自已暗示自己就形成近"祝″疏"作″的習性。卻不知,該來的,總會來。生命中遇到作的人不是牙發癢,就是腸發青!你看:老板娘一作,老板蔫了,徽州宴沒了。</p><p class="ql-block">人說:寧可食無魚,不可居無竹。這有點清高了。又據竹的葉子的特征,有人造了個"個園″。不知孤寂否?人有錢,不要說個園,就是竹園又如何?個園,竹園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個園,雅一點;竹園,俗一點。唉,怎么叫文人呢?彎彎腸子多,歪歪腸子也多。</p><p class="ql-block">風雨后竹能自潔。每片葉子都洗過一般。翠綠綠,搖曳曳,水靈靈。。。耐看!那妙曼的舞姿,誰能比?</p><p class="ql-block">竹挺拔,又虛心。打上幾個孔就成了樂器。橫是笛,豎是簫;笛聲高,簫聲低。。。一橫一豎一洞天,一笛一簫一春秋,一高一低一乾坤。再扯遠點,縱橫捭闔是一門十分精奧的學門噢!</p><p class="ql-block">還有竹制品:竹刻,竹編,竹雕。。。從前是手工品,玩在是工藝品,甚至是文物。</p><p class="ql-block">竹筷,用起來是最順手的。</p><p class="ql-block">我們都到了清心寡欲的年紀,多賞竹有好處。竹的風骨品格對我們有啟發。。。竹報平安。。。</p><p class="ql-block">這便是我的雨后觀竹的隨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出了一個幺蛾子,開了一個藥方子。有人叫囂:中國應"放棄核武,相信美國″。這是邪人邪語,狂人狂語,瘋人瘋語。照此方取藥,中國立馬回到大清朝。這廝居心險惡,是奸計,毒計,毀國害民之計。</p><p class="ql-block">當年,解放軍節節勝利向全國進軍時,就冒出一幫子的文人學士,叫嚷: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貌似公允,實則幫蔣。怪不得解放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大老粗看不起讀書人。</p><p class="ql-block">據傳,此人非等閑之輩,頭銜頗多。專家,學者,教授是免不了的,還是國際關系丶中美關系方面的權威。研究了幾十年得出這么一個"成果″,要中國人民放下刀槍,自廢武功。他怎么不叫美國的精英們,政客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真的不可思議,真的家門不幸,真的不是中國人。</p><p class="ql-block">讀書人里面不乏歹毒之輩。</p><p class="ql-block">幾十年來,老百姓被各式各樣的大師,大腕,大咖忽悠得夠多夠苦了。這些人的光環到底有多少成色?該到清理門戶,打掃庭院,潔凈家園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大人物的言行要得民心。失民心,大人物就會是小人物;失民心,小人物就會是小人;失民心,小人就會是罪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出家人說:不爭是慈悲,不辯是智慧。哦,不爭不辯,慈悲為懷!可見過和尚爭辮過?如有,是假的!假的,不但爭辮還出言不遜,惡語傷人哩。</p><p class="ql-block">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真寺廟,只爭香火,不爭香客,更不強買強賣。這么一說大部的寺廟都是假的或變味了的。怎樣使香火旺呢?就是寺廟里的大佛靈不靈,能不能護佑香客。受惠的人多了,回頭客就多,香火就旺得起來。</p><p class="ql-block">大佛都是低眉善目的,閉而不合,張而不開。出家人說:這就是佛態。高高在上,俯視天下,故而如此。佛在打坐,心滿普眾,瞪著眼睛干什么?塵世間的事都在佛胸中,佛是大的。你心中有佛,你比佛還大咧!</p><p class="ql-block">出家人說:佛渡有緣之人。有緣無緣就看你心中有沒有佛。佛在心,不求拜也靈;心無佛,再敬拜也無用。佛是神潔的,干凈的,分文不取,一塵不染的。</p><p class="ql-block">早先的和尚心里只有佛,后來的和尚心中只有利。功德箱里的錢財都被它拿走了,到底是誰積功積德?捧一尊佛,引得人們的敬拜,是敬佛呢?還是敬和尚?搞不請,也無需搞清,和尚要的就是這個效應。著實是徹頭徹尾的,不折不扣的欺世盜名,坐享共成。和尚的作為毀了佛的英名和偉業。</p><p class="ql-block">出家人的話聽過且過。唯"不爭是慈悲,不辮是智慧″是至理名言。此乃養生之要義也,望君切記。阿彌陀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山無言,吞寶藏;盛草木,</p><p class="ql-block">水無言,潤萬物;載舟楫。</p><p class="ql-block">哪么,人呢?一一</p><p class="ql-block">比我老的老人說:大鳴大放時無聲者多。開大會動員,勉強提了兩條,沒成想被打成右派。教訓是多說了二句。文革十年時,早請示晚匯報天天敬祝。右派想敬祝又不敢,被批:反動!教訓是少說了二句。后有人點撥:順著說。順著說也不對,又被批:墻頭草,順風倒。。。那些個年代,說與不說,怎么說?真的不好定奪。焦慮呵,糾結呵。。。有把抦的,有辮子的都噤如寒蟬。</p><p class="ql-block">時過境遷,物是人非?,F在的環境寬松多了,但寬松不等于沒有禁忌。還有有上限和底線的,有些話是不能亂說,胡說,瞎說的。口無遮欄必有深坑,吞自己,吞別人。</p><p class="ql-block">懂事的孩童都知道:天不能罵,地不能罵,爹娘不能罵,有恩的人不能罵。何況是成年人呢?口出惡言,必遭貶譴。</p><p class="ql-block">言歸正題。作為人,尤為老年人應是:少言,以避禍;少慮,以養生:少欲,以凈心。這也是應有的造化與修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揚振寧老先生一直被人垢病,說:國家需人才,他為什么不回來?新中國成立前后,揚在美只是一位求知者,前路未卜,回來何用?回來固然好,沒回也不壞。鄧稼先回來為國家作出貢獻,揚振寧沒回來為華人爭了榮譽,都是好事。何況,他從事的是基礎物理,理論的,學術的。。。他晚年回國定店,又被人說這說那。</p><p class="ql-block">看來,被名利所累,能人遭嫉這是一個常態。金無足金,人無完人,道理都懂,做起來很難。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也是真的,小辮子人人有,不必捏住不放,無須強人所難。只要走到世界各地,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一是"棒殺″,一是"捧殺″,一是鮮花,一是棍棒。這是一些人的吃飯家什哩!</p><p class="ql-block">有能者,化腐朽為神奇;</p><p class="ql-block">無能者,把神奇當腐朽。</p><p class="ql-block">泛泛之輩只會說"風涼話″,只會放"馬后炮″。此篇閑言碎語權當風涼話的風涼話,馬后炮的馬后炮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臺灣是個好地方。寶島臺灣,美麗的臺灣。。。書本上也是這么說的。如果說中國的陸地版圖是雄雞的話,那臺灣就是雞頭下的一粒米;如果說中國是一棵大樹的話,那臺灣就是大樹上飄在海上的一片葉。臺灣是中國的,無可爭辯!</p><p class="ql-block">蔣介石潰逃臺灣挾洋自踞,劃海而治,把臺灣與大陸分隔開來了。有人對蔣定位在民族主義者。抬舉了!蔣的"一中″是"中華民國″。他反臺獨是因臺獨妨礙他反攻復國。這是蔣的精神支柱,他只愿做"總統″,不肯做"島主″,至死都睜著眼要反攻。這就為"臺獨″丶"獨臺″埋下了伏筆。他阻礙了中國的統一大業,滯緩了民族的復興大計??磥?,一個大家庭只要有一個成員不爭氣,就會成為攪屎棍,被外族所利用。沒有美國的續命,就不會有臺獨獨臺的充氣惡瘤。</p><p class="ql-block">臺灣與大陸骨肉分離了上百年。被日本人調教了幾十年,被國民黨調教了幾十年,被民進黨調教了十幾年,越來越野,越來越獨。"九二共識″的內核是"一中″。馬英九在位時鼓噪不統不獨不試,我看是不死不活不舞。茍延喘息,跟你拖,跟你耗。這符合美國人的口味,美國就是想讓臺當政者成為僵尸,成為一張牌,一塊籌碼,一個工具,它好隨時隨意操弄著與中國抗衡</p><p class="ql-block">現在到了中美二國"華山論劍″的階段了,美國容不得中國的強大,中國容不得美國的霸凌。。。乾坤大挪移開始了,順手一帶,臺灣的事也解決了。但愿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臺灣回歸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臺灣呵,回來吧!</p> <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工業革命是大,大工廠,大礦山,大碼頭,大鐵路,大煙囪,大炮,大艦。。。</p><p class="ql-block">信息革命是小,指甲那么大的芯片藏得下千軍萬馬,高樓大廈,天文地理,乾坤萬象。。。</p><p class="ql-block">上下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是在文化思想上,只是農耕文明。古代與近代的中國都是農業國,沒有趕上世界工業革命的浪潮。當別人已經洋槍洋炮了,我們還是大刀長矛。這就會大炮轟開國門,知識卡住脖子的事情的發生。就有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只能用血肉之軀筑成新的長城的悲壯。。。手中沒有殺敵的重器呵!殊不知,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只滿足于它的爆炸,沒有追根究底,農耕人太本分,沒有將它變成殺人的火炮;農耕人太善良,沒料到會有掠食者來搶奪溫飽。</p><p class="ql-block">農業國弱于工業國,冷兵器弱于熱兵器,低科技弱于高科技。小米加步槍能取得成功靠的是團結,信仰,決心和意志。舊中國連自行車都造不出,給了那些妄自菲薄的人祟詳迷處的理由,甚至阿諛奉承,賣身投靠。</p><p class="ql-block">千條理,萬條理,不及一條理:別家的再好是人家的,不眼紅;自家的再孬是自己的,不氣餒。你是中國人,就是要有一個中國心!</p><p class="ql-block">(待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從前,常聽人說:日本人想用大米白面換中國的石頭,渣土,煙囪灰,爛污泥。。。中國人說日本人傻,日本人說中國人笨。引起內行的中國人的警覺與重視:日本人無意中提示我們這些東西不簡單,里面含有珍貴的元素。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重要的戰略物資。</p><p class="ql-block">美國人的做法與日本人太不同,直接是禁。這就告訴我們:它禁的是我們需要掌握和需要突破的。從某種角度上說,美國人,日本人,歐洲人都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F在到了一步之遙,一紙之隔的程度。</p><p class="ql-block">遙想當年:蘇聯要造大型望遠鏡,大凸鏡里的氣泡無法消除。德國人說我有辦法,蘇聯化大價錢買了它的"點子″:玻璃溶化后不停地攪忽。一試,果然成功,蘇聯人牙氣得發癢,腸悔得發青,但又無可奈何。有時侯,"淘漿糊"也是一項加密技術,窗戶紙捅破了就不值錢了。</p><p class="ql-block">美國人就是想壟斷手中的幾張"窗戶紙″??上В絹碓缴倭?!可喜,中國手里的"窗戶紙″越來越多!借的,買的,租的,送的,都不如自己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重要。</p><p class="ql-block">美國是一個聯邦,二黨輪值,三權分立,還是各州自治,到頭來是四分五裂。它還有一個致命的,就是到處打仗,到處惹事生非,到處殺人放火,得罪的人太多太多。搬石頭,砸著腳。活猻耍三節棍自己打自己。美國因戰爭而興起,也會因戰爭而衰落。</p><p class="ql-block">用偉人的一句話結束此文: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p><p class="ql-block">(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用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比有錢更有錢的是這么說的;牙大的發飚的也是這么說的。用錢不能解決的都是大事。有權勢有背景的站出來說:再大的事都不是事。呵,事大事小,錢多錢少誰能說得清?說得準?說得透?</p><p class="ql-block">哲人說過:偉大的背后都是苦難。那么,富貴的背后呢?權勢的背后呢?</p><p class="ql-block">經歷過按勞分配,想象過按需分配。退休后知道了按命分配,只要有一口氣就能享受一分社會養老福利。慶幸平安降落,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卻被人譏為老土,老冒,老巴:投胎到富貴權勢人家,在娘胎里躺著就己經身價上億。你辛苦幾十輩子幾百輩子不如沒出生的。</p><p class="ql-block">靠勞動謀衣謀食謀生。夠溫飽,足矣!又被視為:介小咯事體。溫飽是小事,那么,饑塞呢?人們求福,何為"?!??左邊"衣″,右邊"一口田″。肯勞作,就有衣有食,有吃有穿,福也!</p><p class="ql-block">平時溫飽是小事,誰見路有凍死骨?難時溫飽是大事,誰能熬過三日饑?一個人覺得苦,不是得到的大少,而是求取的太多。</p><p class="ql-block">人命關天,錢能通天。命在,可掙錢;錢在,不買命。再說了,命沒了,還要錢干嗎?生命的支柱是健康!</p><p class="ql-block">由此,我說:</p><p class="ql-block">戰友呵,戰友,</p><p class="ql-block">我的兄弟,</p><p class="ql-block">雁飛南,秋風寒,</p><p class="ql-block">一路多保重!</p><p class="ql-block">待相見,</p><p class="ql-block">山水重指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蜘蛛生存靠的是一張網,用命織網是為命。蛛網織得很規整,有美學,有力學,還有工程學。鬼才也!神工也!</p><p class="ql-block">蛛有蛛網,人有人網。人網是無形的:人重情,這是一張網;人重義,這是一張網;人重利,這是一張網;人講道德,這又是一張網。。。人在這么多網里牽牽掛掛,負負重重活得太累,太苦,太屈。錯亂,擾亂,紊亂時常伴隨著我們。人網害人的多,叫人怎能不焦慮?不煩惱?不怨恨?</p><p class="ql-block">最大的網是天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張網是不能碰的。古人有云:笑看蜂蝶頻落網,都在空中得意時。人再風光,不可得意!得意就要忘形,忘形就會變形。不記得自己幾斤幾兩,不記得自己朝南朝北。落法網了,打回原形了才想起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工人的兒子,悔之晚矣!沒用了!即便是太監的兒子也沒有用!</p><p class="ql-block">說穿了,人的雙手也是一張網。伸得太長,抓得太多,不是好事。人老力衰,拳頭握不緊,這是自然規律提醒你:該松手了!</p><p class="ql-block">過了耳順之年,累了就要休息;到了古稀之年,累了就要放棄。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少舍少得,多舍多得。。。</p><p class="ql-block">在知天命之年以后,我開始懂了這么一點點,也實行了這么一點點,大有禆益。告之戰友以分享,能予一絲絲的幫助,此生有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一老鰥夫,一只手,半條命。想吃,能吃卻舍不得吃,省著哩!退休工資不夠用。哪去了?</p><p class="ql-block">知情者說:打賞了!網上,付錢可以讓人脫衣裳。少付少脫,多付多說。叫人家脫光,要多少錢?。。。</p><p class="ql-block">哎,想不到這老鱉還有這等嗜癖;這世上還有這等行當。這一公一雌,一個是在作死,一個是在死作。</p><p class="ql-block">正常人以為反常的,反常人認為正常;反常人以為正常的,正常人認為反常。</p><p class="ql-block">人說:從小看到大。這話片面,小時"壞″,不一定壞。老了壞,真的壞了。</p><p class="ql-block">人說:出窯的磚定型了。這話絕對,打碎它,還什么型不型的?</p><p class="ql-block">為老不尊。自己不尊重自己,誰能尊重你?</p><p class="ql-block">為老不愛。自己不愛惜自已,誰能愛惜你?。。。</p><p class="ql-block">愿天下風清氣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一般地說人都求名求利,只要不過分也都過去了。不要臉的求名求利就不一般了,"大師″一詞,我老繭都聽出來了。在國學上,文壇上,拳壇上,文壇上,書壇上,畫壇上,還有在養生上。</p><p class="ql-block">這使我想起一??人一一</p><p class="ql-block">"兩彈一星″史詩般的傳說漸漸地塵封解密后,我們知道了許多大科學家的姓名和他們的事跡。"兩彈一星″有二十三位元勛,其中九位出自同一師門,如雷貫耳的的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是他的學生。連諾獎得主楊振寧也在他手下讀過書,求過學。</p><p class="ql-block">他叫葉企孫。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前后老清華物理系主任、教授。他一生顛沛流離,為教學,為學生終身未娶。晚年尤凄涼,被批被斗被困,被逼得精神失常,甚至以乞討為生。。。風雨過后,再顯陽光,他的名字重見天日。讓人驚駭:活著的時候不起眼,被人欺的人競滿身是學問,渾身是本事。</p><p class="ql-block">(未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縱觀一百多年,葉企孫有資格坐上這把交椅:現代中國物理學奠基人。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這樣的人,我以為是大師。</p><p class="ql-block">何謂大師?集大德,大學于一身的大成者是也!</p><p class="ql-block">這么一比對,一衡量,臺面上的市面上的大師只能劃歸到"巫師″、"神漢″一坨了。最具諷剌的是"養生大師″,幾個出名的,沒有活過六十歲的。四、五十時就把自己的一生玩完了。養生呢,還是養死呢?又是一個"天曉得″。</p><p class="ql-block">舊時,大師是指二種人。一是學問深,藝技精的人;一是對和尚的尊敬?,F在泛泛而出的大師大多是假的,偽的。胡侃亂吹,騙名騙利。。。</p><p class="ql-block">我是這樣辨別的:一一</p><p class="ql-block">真大師是做別人做不了的學問;和尚類大師總做別人做好了的學問。</p><p class="ql-block">真大師,發光的;</p><p class="ql-block">假大師,反光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是說:由儉樸到奢華容易,由奢華到儉樸困難。我的理解:富日子比窮日子好過;窮日子比富日子難過。其實,應是富日子當窮日子過,窮日子當富日子過?;畹氖切膽B。如今再窮不至于窮愁潦倒。</p><p class="ql-block">窮則思富,一定的!富會思窮么?不一定!有句話說:一闊臉就變,這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窮人,命硬命大,生命力強;富人,有吃有穿,依懶性大。窮孩子,放牛的多;富孩子,放任的多。窮孩子,自立的多;富孩子,自棄的多。。。</p><p class="ql-block">老底子的學堂是大門八字開,無錢莫進來。有先生為窮學生仗義執言:他們除了錢,計么都不缺!順著這一意思就是:富家子弟除了錢,什么都沒有。這有失公允!富人家的孩子也有志存高遠的。</p><p class="ql-block">窮、苦、寒、勞作。。。不一定是壞事!經歷過的才知道這也是一筆財富。</p><p class="ql-block">人要有"二把刷子"。一是人德,一是人才。人無德,立身之本沒有了;人無才,立命之本沒有了。一個人才能有強弱,只要有德,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富不忘貧,安不忘危。所謂不忘本,就是不忘本色,本心,本意。忘記,忘記過去,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了。</p><p class="ql-block">因為窮過,所以珍惜。因為受過屈辱欺負,所以要崛起復興。這是民族之路,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大概是古時的工匠們定下的行規。代代相傳,手更巧,藝更精。這個"金剛鉆″就是身懷絕技。</p><p class="ql-block">自古,工匠們的祖師爺是魯班大人。他是木匠出身的大發明家,不但會做,還會設計。構思合理,做工奇妙。他傳授下來的技藝不要說做家具,就是造房子也不用一鐵一釘。用各式各樣的榫卯技術把各種木條,木塊,木板整合成家具,農具和房具。小到板凳,大到房舍。這種工藝是不允許半點的偷工減料,粗制濫作的。否則就會散架坍塌。好的工匠為他人負責,也為自己負責。我記起曾經的"釘子木匠″和"膠水木匠″一一布藝沙發彈眼落睛,用不了幾天搖搖晃晃了,再過幾天臭臭哄哄了。光亮外表里是用爛木頭釘的,老棉絮填的。白膠水粘的。。。</p><p class="ql-block">好的工匠,客戶求你做;差的工匠,求著客戶做:再差一點的,走街串巷窮吆喝。有了手藝能掙錢,也有為了錢而丟掉手藝的。匠人也是人,也有良莠。</p><p class="ql-block">現今,沒有金剛鉆,偏攬瓷器活的人多了去了。為啥呢?為了錢!</p><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錢是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錢多了,會把那個最好的擠掉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有人說:喂狗三天,記你三年;喂人三年,記你三天。狗就是狗,人不是人!</p><p class="ql-block">人不是人,要警覺的!</p><p class="ql-block">我研究不了人,但可以觀察:在"人″面前,是手相助的是好人,積德積善;出手相害的是壞人,缺德缺善。至于落井下石,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類的更為人所不齒。</p><p class="ql-block">在"利″面前,只取屬干自己一分的是厚道人;多拿了,是自私的人;多拿還要合理化是虛偽的人。</p><p class="ql-block">在"錢″面前,無錢的是窮人;有錢的是富人;窮人離錢遠些,富人離錢近些。凡是錢的遊戲,富人是不會與窮人玩的,除了搜刮。窮人為生計勞作,富人為錢財忙碌。做坦然的人,不做貪婪的人。</p><p class="ql-block">在"權″面前,廉政勤政是清官;任勞任怨是好官;利益交換是貪官;似醒似睡是瘟官。</p><p class="ql-block">在"色″面前,坐懷不亂的是真君子;敬而遠之的是大丈夫;隨色起舞的是偽君子;欲罷不能的是非君子。。。</p><p class="ql-block">"人不是人″的人,用一塊骨頭就可以牽走的。為骨而不要骨,也就沒有了脊梁骨,沒有是非觀的軟體動物。</p><p class="ql-block">"人不是人″的人,吃你的飯,砸你的鍋;挖你的肉,罵你的娘。。。</p><p class="ql-block">害人蟲,掃不光;</p><p class="ql-block">都保重,祈安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無債一身輕,過去了;無官一身輕,過去了;無欲一身輕,也過去了!。。。奔七奔八了,講究無病一身輕了。</p><p class="ql-block">一臺機器運轉了幾十年有病是常態,無病是例外。比較客觀的是:無重病,一身輕。這叫亞健康,帶病生存。</p><p class="ql-block">人望幸福樹望春。童年的幸福是過年過節,少年的幸福是豐衣足食,成年的幸福是職業家業,老年的幸福是平淡簡單,晚年的幸福是無病無疾。</p><p class="ql-block">馬奔騰,牛耕耘,人前行,船靠岸,鳥歸林。。。都是一種生話狀態。幸福離我們很遠,又離我們很近,就看你知足不知足。</p><p class="ql-block">病與貧富無關,與貴賤無關,與強弱無關。。。與遺傳有關,與習慣有關,與污染有關,與心態有關。</p><p class="ql-block">林黛玉為何命短?寄人籬下氣短三分,多愁善感,心中郁悶,又得不到真愛。不如早走吧。。。</p><p class="ql-block">說到病,就要說到醫。曾經的"白衣天使″有的變成"白衣商人″了。醫生救人命容易,奪人命也容易。碰到無厘頭的:有錢,有得救;無錢,沒得救。</p><p class="ql-block">醫者說:駕鶴西去的最佳景遇是無疾而終。這話倒是比較受用的。</p><p class="ql-block">無病身輕。。。但愿如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言碎語</p><p class="ql-block">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擅寫竹蘭,江蘇興化人,楊州八怪之一。早年家貧,科舉中秀才,中舉人,官至縣太爺。因秉持公道,為民作主,得罪土豪劣紳而遭罷黜。</p><p class="ql-block">他作的畫,作的文我們很少見到了。但他說的寫的"難得糊塗″我們都還記著。</p><p class="ql-block">"難得糊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聰明慣了,糊塗不了;糊塗慣了,聰明不了。。。</p><p class="ql-block">俗話說: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平時的聰明是假的,一時的糊塗影響了一生。</p><p class="ql-block">人在知識,學識,見識上盡可能聰明些。但在待人上能糊塗就糊塗些,得過且過。太聰明太精明不肯吃虧,人見人怕躲而遠之。</p><p class="ql-block">為何會有機關算盡?就是有人始終不肯糊塗。人算不如天算,人意不如天意。知否?吃虧也是福!</p><p class="ql-block">老是糊塗也被人看不起,當"憨大"了。還是"難得糊塗″好!有選擇性的糊塗。糊塗得恰到好處。難得糊塗偶爾為之以退為進,難得糊塗時而為之大智如愚。</p><p class="ql-block">裝糊塗而不留痕,不被人察覺此乃師者高人也!即使識破而不說破亦是一等一的腳色。。。</p><p class="ql-block">我每想到"難得糊塗″,就覺得敞亮了許多,清醒了許多,舒暢了許多。。。</p><p class="ql-block">"難得糊塗",何嘗不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修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清水河县|
闻喜县|
台安县|
九龙县|
东平县|
民和|
武鸣县|
康保县|
十堰市|
鲁甸县|
台安县|
平山县|
乌海市|
甘南县|
肇州县|
烟台市|
南木林县|
油尖旺区|
微博|
乌兰浩特市|
上林县|
东明县|
荆州市|
奈曼旗|
岗巴县|
革吉县|
常山县|
龙井市|
宝应县|
江都市|
弥渡县|
博白县|
淄博市|
高平市|
长治县|
离岛区|
万源市|
万年县|
襄垣县|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