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曾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和圣地,是培養各級英才舉世聞名的大熔爐,鑄就了紅色的“模板”。凝煉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凝聚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內核,凝聚了象征光明,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像一面旗幟指引著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他不愧于中國戰略的總后方。紅色的血脈就像黃河、長江的水系圖,流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用鮮紅的乳汁呵護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勞苦大眾。懷著愛國之情,報國之志,頑強的獻身精神,迎接抗戰的號角,高唱雄壯的歌曲奔赴在抗日最前線 ,用小米加步槍驅逐日寇,打敗國民黨反動派。行走在高山、峽谷、江河、山川,用生命孕育著中華民族對母親流淌的血脈和情感,解放了全中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十三年。厲兵秣馬,轉危為安, 在這里孕育新中國的“雛形”改變了歷史。見證了中國革命從艱難困苦中逐步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開展了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延安革命圣地一切制度都是在這里誕生,是中國革命的興起之地,也是中國人民偉大復興的初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結束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斗爭,確立了黨的政治路線,率領紅軍東征、西征,迎接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思想基礎。黨的七大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策略,概括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延安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并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經過延安整風運動,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集體領導。在這里毛主席撰寫了關于中國政治路線、軍事、黨建、哲學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延安找到了實踐、理論和歷史經驗,是第一次歷史性的重大飛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在窯洞里撰寫《論持久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在給官兵們講戰爭理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在延安極其艱苦的歲月里,在土窯洞里勤奮思考,著書立說,筆耕不輟。夜以繼日披著破舊單薄難以御寒的舊軍服,在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下,在國民黨的圍剿下,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廢寢忘食從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制定抗戰理論、政策、方針、任務和解決方法,潛心創造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理論,寫出了112篇重要著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并確立了黨的指導思想,創造出千古奇跡,帶領著中國人從黑暗中走向光明,推動中國革命實現兩次重大歷史的轉變。第一次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第二次由民族戰爭向人民解放戰爭的轉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論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論政策》等著作。該文高屋建瓴,洞察秋毫,總結抗戰經驗,批駁抗戰的“速勝論”和“亡國論”,全面分析抗日戰爭中的特點,揭示抗戰是持久的,最后勝利屬于中國的發展規律。闡述了毛主席人民戰爭戰略、持久戰略、游擊戰爭戰略的思想,以及戰略運籌、戰略決斷和戰略指導,對抗日戰爭勝利起了決定性巨大的作用。主席的戰略思想之點是: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革命的戰爭是群眾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沒有普遍深入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和我們黨倡導和發起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并明確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政治口號。貫徹“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等原則,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抗日戰爭中充分運用和完善,為全民族人民戰爭奠定了堅實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如1949年建國開始,在政治協商會毛主席講:“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做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主席講話就是共產黨堅強的決心,就是我們堅定的行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在棗園的舊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與戰友們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對今天同樣有著戰略思想的重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乃至整個人類戰爭已充分證明。戰爭不是單純的軍事行為,它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外交等綜合國力的博弈,最終是戰略博弈。過去、現在、將來都是這樣,戰略思維,決斷能力的強弱,不僅決定軍事斗爭的成敗,也決定國家命運的前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歷史選擇了延安,延安鑄就了輝煌。這片神奇的熱土吸引和激勵了國內熱血青年、知識分子、著名人士和國外記者,從天南地北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匯聚到延安,投身于中國革命的大洪流,成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因為,延安土窯洞里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革命必勝的理想信念,代表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是哲學思想形成的主要標志,他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面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總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實事求是,才是決定中國發展的因素;明確方向,才是奠定正確方向的理論研究基礎;堅定信念,才是提升善思明辨服務群眾的本領,兩者相互聯系,統一于一體。這一哲學理論閃耀著毛主席辯證唯物主義的光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國七十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跡。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東方大國,從一窮二白、積貧積弱、民生凋敝,一個滿目瘡痍的戰爭創傷,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外交、經濟、軍事上的封鎖。我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一步步的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成為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奇跡,實現經濟高速增長與社會持續穩定的奇跡,全球最大規模貧困人口脫貧的奇跡。逐步走向繁榮富強,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毛主席的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源頭,指南,是科學思想的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須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辯證思想。從改革初期“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的“頂層設計”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實踐。實踐出真知、經驗、教訓和成果,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改革不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兩論”為我們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它的理論、思想、觀點、方向永遠不會過時,是永遠指導我們不斷前進的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會議現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在楊家嶺七大會議上講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開展時,在《整頓黨的作風》報告中闡述: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求人”的宗旨運用“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明確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效方法和有力武器。在政治局又提出“六有”為目標。毛主席說: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種政治局面……“六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戰爭時期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黨內政治生活進一步規范,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同樣起到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10月毛主席在六屆六中全會上做的政治報告強調“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論新階段》中提出:“四個服從”的新理念,即: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在實踐中逐步深化和完善,這個理念已寫入“七一”黨章。在當時黨內教育突出“四個服從”的內容,對統一思想發揮著積極作用。還通過《關于各級黨內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是黨內組織上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與“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是民主集中制的內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指出:張國燾另立“中央”分裂黨和紅軍,王明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規矩,破壞黨的集中統一。“四個服從”是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黨的政治紀律的核心內容,貫徹于黨的建設和各個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律五次會議上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首先要嚴明紀律”。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信念,靠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政黨,紀律嚴明是我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只有嚴明黨的紀律,才會維護和鞏固黨的團結統一;加強黨性和組織觀念,才會規范和建設黨內關系;嚴肅黨內生活,明確組織職責,思想教育和作風建設;才會有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力和執政能力的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底,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并制定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致使我軍遭受重大損失,限制我軍發展力量。1941年日軍加強對敵后根據地包圍和經濟封鎖。毛主席為《八路軍軍政雜志》創刊詞“提出要開展大生產運動來解決和改善根據地軍民吃飯穿衣的問題”。為了度過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采取開源與節流并舉的方針。所謂開源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大生產運動;所謂節流就是大規模的“精兵簡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延安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熱烈場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與當地百姓親切交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3月王震帶領7000多名官兵開進南泥灣“一手拿槍,一手握鋤”,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開發荒地、荒坡30多萬畝,讓南泥灣變成“陜北好江南”。1940年前部隊經費由邊區政府提供,到1941年經費自給率達78.5%,1942年達90.3%,1943年為91.3%,1944年吃穿住用實現全部自給自足,邊區達到了豐衣足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4月毛主席在總結抗戰時期對大生產運動給予了高度評價:“1942~1943兩年先后開始帶普遍性的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曾分別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質生活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大生產運動對各抗日根據地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為堅持抗戰奪取革命勝利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同樣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核心內容和優良傳統作風。毛主席引用《愚公移山》這個著名的典故激勵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排除萬難,取得最后的勝利。讓共產黨人面對推翻兩座大山:一個是帝國主義,一個是代表封建勢力的國民黨反動派,讓人民群眾翻身做主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就是共產黨人以身作則的一種創業精神,就是積極奮發向上勇于獻身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些人認為現在條件好了再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已經不符合適宜過時了。因此黨內出現腐朽、奢靡,貪污腐敗的思想正在不斷地侵蝕、曲解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和寶貴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和境界,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基石和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社會繁榮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前進,中國經濟正努力從中國制造到創造的轉變。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尤為重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戰時期的延安文藝群體在演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2年5月2日~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延安楊家嶺召開文藝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有作家、藝術家及文藝工作者80多人。毛主席在《講話》中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問題。”明確指出文藝為人民大眾,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又根據文學藝術規律和特點。提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的著名論斷。進一步提倡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并通過藝術感受“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個時期創作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延安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等一大批優秀軍歌。曾是膾炙人口、振奮士氣、催人奮進,凝聚軍心的“革命號角”,那英雄氣概、節湊明快、韻律和諧、氣勢磅礴,唱響了各抗日根據地,讓我們感受到戰爭年代軍歌的魅力和奮勇殺敵的精神,軍隊與人民血肉相連,受到愛戴和擁護。到了和平年代成為激發斗志,陶冶情操的“時代強音”。那鏗鏘有力的旋律,讓人們精神飽滿,是軍魂所系,軍威所在。尤其《團結就是力量》喚醒全社會各種力量共同抗日的必要性,是統一思想認識,統一前進的步伐,只有團結起來形成鋼鐵般的力量,才能無堅不摧,取得最后的勝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國后,在抗美援朝中創作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我是一個兵》體現了我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中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精神。《打靶歸來》那淳樸自然的軍歌,將基層官兵生動活潑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小白楊》、《說句心里話》、《咱當兵的人》、《學習雷鋒好榜樣》等簡明易學,曲調明快,透出一種純樸柔情的美感,非常接地氣而迅速流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是文學的發源地,開創了人民文藝的新時代。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基因深深滋養著這片沃土,先進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煉和升華,更貼近現實為廣大群眾所喜愛。這些文學作品是在血與肉的斗爭中誕生,服務于抗戰,深入敵后,謳歌抗日英雄的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秧歌劇為抗日發揮著積極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戰爭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丁玲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李季的詩歌《王貴與李香香》、劉白羽的報告文學《八路軍七將領》、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斯諾的散文《西行漫記》、茅盾的散文《白楊禮贊》、孫犁的小說《風云初記》等。戲劇曹禺的《日出》《雷雨》《脫變》、賀敬之、丁毅的歌劇《白毛女》,秧歌劇《兄妹開荒》反映解放區開荒勞動模范的故事;《夫妻識字》謳歌解放區翻身農民開展文化運動和生動活潑的自我教育;《小二黑結婚》等反對迷信思想而自由戀愛的故事。創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國作風、氣派、喜聞樂見的精品。在思想開明文化活躍的延安時期,到了周末和節假日到處歡聲笑語,聞樂起舞蹁躚的身影,深受人們的熱烈歡迎。延安曾是一座歌城、詩城,一個激蕩革命巨浪的海洋,涌現出魯迅藝術學院、評劇院、詩社、詩會等,出現了文人明星、作家、哲學家和知名人士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些穿越時空的歌曲、戲曲、文學作品承載了歷史中為人民而戰的題中之意,為戰時中國抗日愛國文學發展壯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和貢獻。那動人的故事,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堅定奮進的歌詞,令唱者為之感佩,聽者為之鼓舞,依然經久不衰地流傳下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戰時期的文學有著不容替代的地位,它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文學價值,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無論是現代文學史還是當代文學史,都有一個貫穿性的母題,是作家追求的目標。抗日文學的內涵和民族靈魂也為建國后的新文學概括性和精神面貌做出歷史標本,也為現代和當代文學開創了先河和特殊藝術模態,深受更多人的接受和喜愛,對整個中國文學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流砥柱,浴血抗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鏗鏘戰歌,難忘的歲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和文聯十大、作協九大會上的講話:“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在文藝作品習近平總書記講:“……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各個方面的范例。毛主席提出并領導了一系列關于建國初期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高度重視科技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為建國后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建設基礎上取得了成就,為探索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積累了經驗和提供了“紅色模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些輝煌成就,是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第一代集體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取得的。今天,這么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軍事家,在他逝世后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神話丑化”,虛構歷史,曲解史料,任意夸大,惡意重傷。我們一定阻攔、扼制、否定,不自信的行為,對這種錯誤的觀點堅決予以批駁。一定維護毛主席的光輝形象,他的歷史地位和偉大貢獻任何人都不可動搖,他永遠是未來世界的引導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讓我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教育,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勇敢前行的根本動力,用黨的創新理論推動更加自覺地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不懈努力。讓我們黨的隊伍更加清廉、務實、純潔、忠誠,敢于創新擔當,為實現偉大夢想,共同奮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12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会|
广宗县|
读书|
尼勒克县|
桦川县|
隆回县|
郓城县|
庆云县|
安平县|
会宁县|
汉源县|
图们市|
同仁县|
横峰县|
张家川|
新建县|
绥德县|
盱眙县|
江安县|
丰镇市|
沅陵县|
滦平县|
郯城县|
榆林市|
思南县|
红桥区|
东阳市|
射洪县|
阿合奇县|
龙江县|
醴陵市|
丽水市|
葫芦岛市|
邓州市|
遂溪县|
威远县|
泉州市|
江西省|
临西县|
富顺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