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龍江行重頭戲開車前往戰友們第二故鄉的各個連隊,孫吳、小河西、大五家子,現統稱(紅色邊疆農場)。路很難開,一路顛簸二小時到達孫吳原一師師部所在地。哇,一車人都感嘆孫吳縣舊貌換新顏,高樓,馬路,商店都不落后于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路上戰友們可興奮了,紛紛站起來指著窗外,這是幾連住址,這里是我們連隊,好不熱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營荒二代領導得知我們的到來,事先帶頭把排水溝荒草打了,在廣場噴灑滅草劑已達到效果,清掃的干干凈凈,用熱情期待的行動迎接原三團副團長徐東明及隨團45名上海70歲老知青回訪第二故鄉。他們時時關注著我們,稱我們是偉大的70歲回訪團,被我們的精神感動并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進村,連一群白白胖胖的大鵝也頓時展開翅膀,放開喉嚨,似乎在叫“第二故鄉歡迎你們的到來”,“歡迎回家”,一路引領我們進村,呵呵,大白鵝也心有靈犀,知道我們回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故鄉小河西》知青碑建于2008年,以紅磚為創作立意,靈感來源于革命戰士是塊磚,屯墾戍邊建設鋼鐵邊防。立碑至今已有13年了,在北大荒極寒氣候下能保護的這樣完好。感謝哈爾濱戰友和這里的父老鄉親維護和保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連隊老職工看見我們要走了,騎著電動車趕來送上自己地里的鮮果給我們路上吃吃解渴。樸素的言語,真摯的情感讓我們感激不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從小河西出來到四季屯一架山下,是我們此行回家專程祭掃六位女知青墓。那是1970年5月28日六位女知青在回連隊的小舟上不幸被滾滾的龍江水奪去了年輕的生命。從此,她們頭枕黑土地,碑朝黑龍江,長眠在此,為建設邊疆她們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圖是愛輝知青博物館六女和她們的排長遇難的展示圖。</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半小時的路程我們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六女墓,足足找尋了一個小時,時針已過中午12點了。一路上問了養蜂女等路人都說不知道。由于徐團長的堅持,特派出先遣小隊下車探路,我們總算遇見一位知情好心人,說明來意,請求幫忙指路。小伙子開著自己的小車給我們帶路,經在崎嶇不平的大壩上行駛了一段路后,大巴不能再開下去了,我們大隊人馬下車步行跟著小車繼續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戰友們扛著花圈在不平的泥濘路走了幾百米,小車也實在開不下去了,大部隊又沿著江邊走了約一、二百米,就這樣到達了六女墓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0高齡的戰友,冒著高溫,餓著肚子,腳踩著6月份剛剛退去大水的高低不平的泥濘路。考驗著全然不顧的戰友去完成心心碎碎的掃墓活動。來到墓地,雜草已有一米高了,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人來看望她們了,是的,她們孤零零的還守護在黑龍江邊,看著那濤濤江水奔騰依舊,我們的心在流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滿載著對51年前故去的戰友懷念之情,幾千里以外來到這里,那種責任和使命告訴我們,一定要去看看,去為曾經的戰友送上一朵小黃花,表達我們的哀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們為已逝六女獻上了花圈,默哀悼念。知青掃墓團終于如愿以償,圓了慰籍長眠黑龍江五十一年的戰友夢。愿長眠的戰友安息,護佑知青戰友們平安,健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小伙開著小車回到壩上后,還在那里等我們掃完墓再引路至往大五家子的岔路口。如果沒有他帶路,我們真的不知道結果是什么……多好的小伙子,給他小費都不肯收。徐團長緊緊握住小伙的手說:“你無私的幫助了我們,我代表全體戰友再一次感謝你。”我們一起拍手致謝,目送小伙開車遠去,好人一生平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徐團長語重心長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戰友們忘記了疲勞和饑渴,比起已逝戰友,我們這點算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戰友~江南雨寒詩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夜色抹去最后的殘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余暉定格在歸程的收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驟起的風帶走一葉小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命的絕響刺破興安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黑龍江嗚咽回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春從此永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芳華留在北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死的女兵似青松堅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共日月星辰與山河守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戰友不會忘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黑土地植根四季的馨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開車到大五家子已經下午2點多了。等候多時的鄉親們一擁而上,激動的淚水來不及擦干,擁抱,握手,拍照。患糖尿病的戰友已經吃不消了,趕緊吃飯飽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晚上紅色邊疆農場給回家的戰友們接風洗塵,特設晚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各連隊傳來捷報,第二故鄉帶給戰友們親情般的溫暖與熱情,擁抱著,歡笑著,51年前的戰友情依舊如初美好。有的戰友們還坐上當年的拖拉機瀟灑走一回,我們的大團長看見當年自己的婚房已沒了屋頂,只剩下殘壁斷墻,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但還是留下了自己開心的微笑,站在屋前仿佛又回到那年幸福的時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霞客沒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只能上傳照片分享他們的喜悅心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們留在七連,得知上海戰友要來故鄉,已故劉連長的兒子媳婦們,從云南,山東,上海,哈爾濱都紛紛趕回家看望我們。一早我們上海戰友7人在已故劉連長的兒子們陪同下,上山為劉連長和他的老伴掃墓。擦墓碑,點香敬供品,燒紙。劉連長的兩位得意門生在墓前長跪不起,淚流不止…為此,劉連長的兒子們都感動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午,連長一家特宴請原白指導員和回第二故鄉看望的七連戰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連長二媳婦關桂茹代表致歡迎詞:知青是共和國不能忘記的響亮的名字,它將光榮的載入史冊。墾區人們不會忘記你們,大五家子的父老鄉親永遠感謝你們。墾區黑土地的芳香呼喚著你們,常回家看看你們的第二故鄉。祝你們健康長壽,幸福快樂永遠為你們駐足!戰友陸芳浩代表答謝。徐團長特意趕來看望原白指導員,老友相見倍感親,雙手緊握不分開。宴會氣氛熱烈,掌聲響起來。連長四兒子親手做了地道的東北菜請我們品嘗,色香味俱全,口齒留香,回味無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6歲高齡白指導員曾經患有腦梗,但還是能說出一個個戰友的名字,太棒了。宴畢,我們隨指導員去家看望患同樣腦梗的大娘。真沒想到,手腳很不利索,說話不很清楚的大娘,看見我們竟大哭起來,一眼認出幾個知青,心里明白的很。匆匆一別,又不知何時再相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含淚揮別黑土地的父老鄉親,我們還會回家看你們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那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我們的戰友們都有過一個值得追憶的青春,都是在汗水里浸泡過的,在第二故鄉黑土地里滾爬過的,即便它已遠去了,但我們始終沒后悔過。我們實實在在擁有過它,擁有過熱血、沖動、勇敢、天真,并且現在我們的心仍未冷,血仍溫熱。因為我們不曾辜負它,所以無愧于它,我們的第二故鄉~黑土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故鄉《紅色邊疆農場》返鄉活動在父老鄉親們的熱情接待,盛情款待下依依不舍,互道平安中圓滿結束。在此,特別讓我們戰友感動的是663老干部白指導員的兒子白文山兄弟。一個企業老總百忙之中從吉林的白城晚上8點趕到孫吳迎接我們龍江行的戰友,并開始他的全程陪同,安排住宿,下連隊用車,農場宴會,祭掃活動,陪同參觀等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的一片真情實意。離開大五家子的那一刻,戰友、荒友手拉手揮淚告別,目送著我們的大巴久久不愿離去。然,白文山自己開著小車又來到了黑河,以“地主之誼”兢兢業業繼續照顧著我們這批難舍難分的大哥哥姐姐們,一直到我們離開黑河的那一天,感人至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故鄉帶給戰友們的濃濃暖意,至今難以忘懷!</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衡水市|
龙里县|
望谟县|
含山县|
天柱县|
潜山县|
宁武县|
大厂|
中西区|
锡林浩特市|
虎林市|
浠水县|
资中县|
南漳县|
墨玉县|
申扎县|
察雅县|
广宁县|
永州市|
泰宁县|
新绛县|
金昌市|
田林县|
民权县|
白水县|
衡阳市|
睢宁县|
且末县|
宣城市|
财经|
富平县|
农安县|
乐都县|
临沭县|
阿克苏市|
冕宁县|
射阳县|
班戈县|
宁武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