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文字與圖片來源于:夫妻一直生活特別寒酸,竟和這個習慣有關!《生命必修課》。在此對原作者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精短美文欣賞</p><p class="ql-block">夫妻一直生活特別寒酸,竟和這個習慣有關!</p><p class="ql-block"> 《生命必修課》</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小城市大部分都是自建房,鄰里鄉親的都住的很近,房子一排一排的,左右幾乎都是墻挨著墻的那種,而前后距離也就隔開不到10米,類似小胡同的感覺。 </p><p class="ql-block"> 我家正好在巷子的中間位置,所以左右前后都住著鄰居。還記得那時經常與左鄰右舍的小伙伴們一起玩,經常互相串門,所以對附近鄰居家的情況都比較熟悉。 </p><p class="ql-block"> 左邊王阿姨家條件還不錯,男主人有一份穩定的體面工作。</p><p class="ql-block"> 右邊鄰居,夫妻都在街上做點小生意,家中請了保姆,日子過的也算好的。</p><p class="ql-block"> 只有后排左側的張先生一家日子過的特別寒酸。</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來,我算是明白這其中的因果了。</p><p class="ql-block"> 左邊王阿姨平日特別勤快且嘴甜,說話溫柔細語的,將家里打掃布置的干凈亮堂,也是我小時候光顧最多的地方之一。更難得的是,他們夫妻在一起幾乎從來都不吵架。 </p><p class="ql-block"> 右邊做生意的夫婦一家,因為早出晚歸,家里平日就保姆和孩子,整體氛圍比較安靜與和諧。</p><p class="ql-block"> 而張先生家則完全是另外一個樣貌,打記事起,我幾乎都沒進過他們家的大門,雖然離得近,和他們家孩子玩的也還行,但就是不愿意去他們家玩。 </p><p class="ql-block"> 因為張先生與老婆之間,幾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事沒事就喜歡干嘴仗,偶爾也動手(好在每次動手,左鄰右舍的都前去扯開了,沒有造成什么嚴重的身體傷害)。</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里,互為鄰居多少年,張先生夫妻之間就吵了多少年,算一算應該也有10幾年了吧!</p><p class="ql-block"> 張先生的老婆每次吵架的聲音都特別大,那時的房子基本都不怎么隔音,所以她們吵架的內容左鄰右舍的幾乎都聽的一清二楚。 </p><p class="ql-block"> 一開始還有人去勸架,后來因為吵的太頻繁,也都是生活上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沒人去勸了。但周圍鄰居對他們家人都非常避諱,能不見面就不見面,不得已碰面最多就打個招呼,然后匆匆走開,不愿多說半句話那種。 </p><p class="ql-block"> 其實他們家在當時算是最窮的一家了,張先生沒有工作,每天都需要走很遠去深山里撿柴挑柴到街上賣。辛苦勞累不說,那時一擔柴也賣不了多少錢。</p><p class="ql-block"> 女的則種了點菜,每天提著一個菜籃子在街邊賣菜,收入很低且不穩定。總之他們一家經常為了一日三餐發愁,但奇怪的是日子都過成這樣了,他們夫妻一見面還是喜歡吵。</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從小生活在父母吵架的陰影里,他們的女兒剛18歲就遠嫁外省,幾乎很少再回來。他們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讀完初中就沒讀了,然后跟著父親上山砍柴挑柴。</p><p class="ql-block"> 后來因為市政規劃,房屋拆遷,我與鄰居們從此就分開,很少聯系了。 </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次在街上偶遇張先生的兒子,問了他的近況,才發現他媽3年前因為得了喉癌去世了。他父親因為一次吵架,氣到中風了,半身不遂的,整整快10年了。他自己至今40多歲的人了,開個出租車養家,還沒有娶到媳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县|
垣曲县|
车致|
建始县|
乳源|
泸定县|
水富县|
林芝县|
乐至县|
贵定县|
普安县|
唐河县|
宜丰县|
诏安县|
河北省|
比如县|
宜城市|
永济市|
大新县|
锦屏县|
平利县|
五常市|
滦平县|
大渡口区|
南乐县|
手游|
丰县|
丹棱县|
永宁县|
通许县|
吉木乃县|
宜黄县|
莱阳市|
礼泉县|
北京市|
泉州市|
常德市|
芒康县|
个旧市|
资中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