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見“老三間”,是在四十年后的今日。陰雨初霽,冬陽暖照,我與好友夏君驅車麗岙,看望一位老畫家,路過鵝湖村頭陀寺,特地拐進去,經過寺前放生池,放慢腳步,輕輕走進寺內,繞過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畢恭畢敬地來到“老三間”跟前。</p><p class="ql-block"> 說是相隔四十年,其實中間去過一次。那天,我到“老三間”附近的一所培訓學校授課,中午在食堂用餐,年輕教師圍坐身旁,談及“老三間”的逸事,語氣中充滿神秘與誘惑。飯后,我瞅時間稍有多余,匆匆而進頭陀寺,瞥一眼寺內后坦到底的“老三間”,便回來了。這次卻不同,是預先計劃好的,專程為“老三間”而來。我在“老三間”門前佇立良久,感慨萬千,懷戀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老三間”原為頭陀寺住持的住處,由三間木板平房構建而成,人字型屋頂,外墻刷著土黃色油漆。算不上精致,甚至有些簡陋,卻是頭陀寺的精華所在,大小和尚心向往之。1982年溫州警校初創時,經市里與宗教主管部門協調,偌大的頭陀寺暫為警校所用。學校為照顧新招大學生教官,議定“老三間”為他們的住校宿舍。由于學校離市區較遠(約十三公里),故新教官大多住校,一周回家一次。“老三間”成了六位新教官下班(下課)后呆得最多的地方。我亦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在“老三間”看書備課改作業,與教官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老三間”是個小巧雅致的庭院,這里藤蔓援墻,玫瑰遍種,后院里有一棵金杏樹,還有幾株小楊柳,足以遮蔭避日。我們常常在此支一方小桌,圍幾張藤椅,品一杯清洌醇正的茗茶,一邊呼吸著圍墻外頭陀山吹來的清新空氣,一邊享受著靜謐陽光與書籍墨香帶來的寧靜和喜悅,愜意無比,回味無窮。我在“老三間”一住就是好幾年,與之感情深厚,其磚磚瓦瓦、花花樹樹,鐫刻在我的生命里,此生難忘。多年以后,我被調往市區,還念念不忘“老三間”,寫就一篇紀念“老三間”的文章,標題為《“老三間”與小水井》,述及當年發生于此的逸聞趣事,想來啞然失笑。由于涂鴉時傾注感情,一氣呵成,僥幸被評為當年(2012年)全國最佳散文獎,放入我的散文集《藍湖微波》首篇。</p> <p class="ql-block"> 思緒收回,眼前的“老三間”卻是面目全非,當年的圓洞門已然不見,代之兩扇新漆的淡黃色木門。木門緊閉,門上方為長條石梁,石梁上嵌有“安居”兩字。再上端是木椽條,花紋浮雕素瓦裝飾其上。木門周邊全是仿古磚砌就,成九十度兀立,靠犄角處立有柱形石碑,上書“天臺宗諦閑大師閉關處”。門右手,依然是那棵眼熟的碩大榕樹,茂密如林,與四十年前一模一樣,唯樹體表倍增有余。我踮腳探頭往里瞧,原“老三間”位置,現為一棟二層精舍,羞怯地露出一角,旁邊有裊裊炊煙上騰,有人居茲。我欲敲門入內,又縮了回來,心想出家人最怕打擾,不進也罷。</p><p class="ql-block"> 我對門前新添碑文“天臺宗諦閑大師閉關處”心有好奇,遂詢問臺州學院文學教授胡正武(大學同學)。云:天臺宗是佛教一宗,諦閑大師是我國現代著名高僧。他1858年生于黃巖,20歲到臨海白云山出家從道,留寺參禪,勤于精進,專修天臺教義,被授為傳持天臺教觀四十三世祖。他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余年,歲無虛日,終為臺宗泰斗。至于閉關,源自古印度無上瑜伽密法,為修行最高境界。疫情期間,不少人說自己閉關宅家,并非閉關本意。閉關修行期間,不吃五谷雜糧,只吃飲少量水果蔬菜及水,關閉人之六根心意,不被雜染,唯求清靜。</p> <p class="ql-block"> 當晚,我在燈下逐字觀讀頭陀寺碑文(白天從寺內碑亭里拍得),得知頭陀寺舊稱密印寺,傍山而建,“山銳而頂圓,下瞰諸山,如老僧趺坐說法”,故號。相傳唐代高僧玄覺(即永嘉禪師)曾棲遲于此。后漢乾佑年間(948—956)正式建寺。歷經宋元至明重建。清代有諦閑、曉柔諸法師,先后于寺中閉關修行。又查閱諦閑法師個人小傳,說到他于光緒十年(1884年),年二十七,到上海龍華寺聽曉柔法師講《法華經》,后到國清寺、頭陀寺諸地閉關潛修數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他首任永嘉頭陀寺住持,后任上海龍華寺住持。1932年某日,這位畢生以住持正法、凈化人間為己任的諦閑大師含笑坐化,各界吊唁者不下數萬人。</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居住“老三間”三年有余,整日孜孜于教學工作。當時頭陀寺名為廟寺,實是教育機構,故我對上述資訊信息忽略不詳,實為慚愧。今退休賦閑,當補上這一課。才過寺院門前照墻時,望見“永嘉祖庭”幾個大字,令我詫異。吾家世居松臺山腳,一直以為永嘉大師出家并圓寂于西山龍興寺,修行地在松臺山巔,今山頂建有“宿覺禪師真身舍利塔”,又名“凈光塔”。今日甫知,大師宗廟就在頭陀寺。又查資料,述及頭陀寺是永嘉禪師的家廟,其曾寓居于此。至于大師是否為寺內住持,住“老三間”,不得而知。而諦閑大師是頭陀寺首任住持,應棲居“老三間”,便比較確信。曉柔法師(1827-1886)系清代佛學造詣很深的大師,溫州平陽人。《中國天臺宗通史》載有“諦閑法師曾向曉柔問學,頗得獎掖”之語。曉柔法師在頭陀寺當過住持(年代不詳),亦應潛居“老三間”。我便由此深為感慨:藍某何德何能,三生有幸,能在眾住持精舍浮居數年,浸潤其間而不知修為,如今年過花甲,一事無成,空付華年,蹉跎歲月,不禁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 告別“老三間”,放眼頭陀寺,但見寺院規模宏大,寬敞幽靜,周圍盡是蔥籠茂密的樹林。時值隆冬,經過霜降的浸染,滿山樹葉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將這座古剎及“老三間”掩映其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定边县|
浪卡子县|
忻城县|
太保市|
周口市|
巍山|
永吉县|
礼泉县|
武清区|
象山县|
石首市|
金堂县|
通化县|
鄱阳县|
公安县|
通许县|
安阳县|
阜南县|
闽侯县|
丹江口市|
大余县|
尤溪县|
富阳市|
海门市|
文成县|
房产|
富川|
日喀则市|
广汉市|
绥宁县|
象山县|
白水县|
天峨县|
安丘市|
澳门|
逊克县|
夏津县|
厦门市|
米泉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