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受教研室陳老師邀請,有幸成為延津縣2021年優質課評選的聆聽者。</p><p class="ql-block"> 教研室陳老師講賽課規則跟評分標準。</p> <p class="ql-block">《認識鐘表》老師以謎語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和教材直接給予的,而應在充分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如果老師再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總結鐘表的讀法,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三位數乘兩位數》老師根據課本的素材進行合理地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一連串的問題情境,并由老師引領找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不同的解決方法。整節課,充分體現了老師是問題的引領者,學生是數學的體驗者。</p> <p class="ql-block">《可能性》這部分教學內容,主要是以直觀的展示為主。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并大膽放手,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交流、驗證等數學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數學觀念。</p> <p class="ql-block">《認識周長》老師通過課件直觀展示出圖形的周長,并讓學生初步了解周長的含義。接著慢慢深入去探究,整個過程比較順。同時,老師也比較重視情景的創設。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課堂的設計吸引每一位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角的初步認識》老師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生活是找角,通過讓學生找角加深對角的認識。通過自己做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自感知,親身體驗角的特征,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 《可能性》老師在這節課的課堂活動中,設計的問題能緊密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學以致用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最后前后呼應讓學生感受到平時同學們玩的游戲規則都具有“公平性”,這樣讓學生感受到概率知識就在生活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p> <p class="ql-block">《平行與垂直》老師從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還有相交成直角與不成直角的情況,是一種由“面”到“點”的研究,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于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p> <p class="ql-block">《觀察物體》要考慮學生從什么位置觀察,物體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這些特征表現出來。這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是一種有價值的數學活動,老師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p> <p class="ql-block">《方程的意義》通過讓學生觀察天平的相等關系,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系。并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經過探索和交流,進一步的認識方程的特征,歸納出方程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分數的初步認識》老師在設計中力求體現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了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寫一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p> <p class="ql-block">《連加連減》本課教學應該是在操作、討論、交流中自主探究出連加連減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設計的學生交流有些少。</p> <p class="ql-block">《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老師利用學生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模片,讓他們自己先觀察、再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比較,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在了解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就解決了,而且還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割補法這種轉化思想的運用,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p> <p class="ql-block">《倍的認識》在這節課教學時,老師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圖片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簡單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老師活潑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對于知識點的強化訓練還需要加強。</p> <p class="ql-block">《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轉化的思想是本單元的重點,如果掌握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對后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雖然已經基本確認“底×高=面積”是正確的,教師又通過讓學生選擇條件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再次驗證.同時又鞏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對應的高有關系。</p> <p class="ql-block">《方程的意義》老師利用天平引導學生理解等式與不等式表示兩種數量的關系,教師的問題具有啟發性,設計的精心。隨著操作的進行,讓學生思考如何表示天平兩邊重量的關系,自然地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個等式與不等式有什么區別,學生在比較后總結了方程的概念。接著,教師利用判斷練習,集合圈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方程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角的初步認識》分為三塊內容,角的認識及判斷,畫角和角大小的關系。課堂中,老師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很好的掌握了這三塊內容的學習。老師在教學中不僅僅關注了直觀的角,還引導學生關注圖形中隱藏的角。</p> <p class="ql-block">《9的乘法口訣》由于學生已具有1—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堂課的設計應該主要體現讓學生獨立編寫乘法口訣,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老師注重知識點的練習強化,提高了學生的做題量。</p> <p class="ql-block">《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老師從復習引入到新知教學再到固練習環節,始終堅持讓學生先思考、操作、說一說你的想法或者方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自主探索結論,同時又運用結論到實際操作中去,讓整個課堂更加有效,更加高效。</p> <p class="ql-block">《二位數減二位數》老師語言親和力強,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邊板書邊問“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伴隨著鼓勵性語言,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p> <p class="ql-block">《兩位數減兩位數》針對計算課,可以利用情景圖上提供的素材引導學生總結算理和算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記住豎式計算的算理和算法。</p> <p class="ql-block">《觀察物體》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跟識圖方法是有些困難的,如果只靠講解學生很難建立空間方位概念,老師讓學生充分觀察教具后得出答案,這樣學生對新知掌握的就更透徹了。對于新知的探究結論,讓學生多說、多總結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圓的面積》老師點撥學生“化曲為直”,把圓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然后剪一剪、拼一拼,并發現隨著分的份數越多,所拼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出圓的面積=圓周長×半徑÷2。老師對教材的把握很嫻熟。</p> <p class="ql-block">《圓的面積》本節課,整個探究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中,適時地加以引導、點撥,使學生學習的方向始終清晰明確。課中能讓學生的探的盡量讓學生去探,能讓學生說的就盡量讓學生去說。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探究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從課堂的練習中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教材把握的非常好,對練習設計的用心,練習題中體現了生活化。教學語言簡練,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夠給予及時恰當的評價。</p> <p class="ql-block">《比的意義》教師運用教材上的情景圖直接出示課題,整節課設計知識點的連貫性也比較緊湊,但與學生的互動有些少,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跟比較推導出比的基本性質,并通過化簡比來運用推導出來的性質,并會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p> <p class="ql-block">《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從整節課的教學方法來看,教師充分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百分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p> <p class="ql-block">《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體驗過程,得出結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活動中充滿了探索性和創造性。</p> <p class="ql-block">《倍的認識》老師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產生“倍”的初步表象,再引導學生找出知識的共同點,從而讓學生形成“倍”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9的乘法口訣》老師根據教材上的情景圖發出活動指令,學生在完成在活動的基礎上,既發展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促進了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在做中學的教學思想。</p> <p class="ql-block">《比的意義》教學中老師抓住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可以用分數或除法來表示,可以用另一種關系來表示:倍數關系,從而過渡出了比。這樣可使教學建立在一個清晰地前提條件下。其次又重點引導學生去認識比,教學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層次清晰。</p> <p class="ql-block">《認識周長》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于是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老師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合作、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并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尤其是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法進行優化,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p> <p class="ql-block">《平行與垂直》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畫、讓學生分、讓學生去總結,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p> <p class="ql-block"> 《方程的意義》老師通過動態的天平,讓學生初步感知等式,最后讓學生體會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緊接著老師反扣概念,進一步強化方程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是否含有未知數,二是是否是等式。遺憾的是老師沒有用普通話教學。</p> <p class="ql-block">《連加連減》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后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老師一直在強化這一部分的教學,如果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親切一些、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課堂氛圍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角的初步認識》老師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通過認角、畫角等活動,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親自感知,親身體驗角的特征,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知識的強化。</p> <p class="ql-block">《可能性》導入課題,通過探究使學生明白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由此引出應該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哪個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兩位數減兩位數》老師以教材上的情景圖提取數學素材,教學設計也依托教材,注重基礎的訓練,通過讓學生比較、交流與思考,找到解題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始終以高度的熱情,激起學生積極的求知欲,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老師還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師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扎實充分的教學準備,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紛呈的微型課,此次微型課比賽為我縣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手游|
福贡县|
赣州市|
曲靖市|
永年县|
浮梁县|
左权县|
兴化市|
颍上县|
广德县|
奉新县|
孝感市|
晴隆县|
噶尔县|
托里县|
沽源县|
玉龙|
湟源县|
礼泉县|
图木舒克市|
六安市|
绥芬河市|
敦化市|
余姚市|
诸暨市|
东乌|
孟村|
色达县|
禹州市|
慈溪市|
泾阳县|
乐清市|
会泽县|
桦南县|
陇南市|
崇阳县|
榆树市|
礼泉县|
通辽市|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