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父親百年誕辰。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父親已離開我們十八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現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1921年11月出生于山東淄博張店南嶺村一戶普通農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親故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爺爺是一名普通的農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地下交通員。父親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哥張正榮、二哥張正田均為抗日戰士共產黨員。大哥張正榮抗戰時期任中共淄博區域地下交通站站長,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日軍包圍,不幸被捕,面對侵略者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他寧死不屈。日本憲兵讓漢奸用兩條粗鐵絲穿過他兩側鎖骨拖到街上示眾,日本憲兵放出四條惡犬把大伯活生生的吃了,1939年10月犧牲,年僅24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方政府在大伯的犧牲地捧起一把熱土下葬立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父親自幼在本村小學讀書,1935年由桓臺縣立高小升入博山洗凡中學,就讀期間曾獲山東省教育廳頒發的獎學金,他學習刻苦,追求前途。1937年5月經地下黨員孫鐵民(原名孫換文)同志介紹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日組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父親就讀的學校博山城也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飛機的轟炸。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侵略,不當亡國奴。正在讀書的父親受群眾抗日熱潮的影響,強烈請求校方組織抗日救亡團體,以便宣傳與支持群眾抗日,校方拒絕了這一正確主張,并向家長發出“借口宣傳別有用意,一周內若不回校便開除學籍”的通告,脅迫他離開了學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回到故鄉,積極尋找抗日隊伍。正當急于參加抗日苦于無門的時候,地下黨員孫鐵民同志對他進行了抗日救亡道路的宣傳,在孫鐵民同志的教育下,父親約同學和本鄉農民馬洪藻、陳福會、張正書、王立洞、雋永昌、孫干等同志一起在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積極發展抗日力量,組織武裝等待起義,同時父親的家成為了黨組織的活動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了發展黨員和組織抗日武裝,地下黨員趙明新、魏思文、周次溫以平津流亡生的名義在父親家居住,在近三個月的工作過程中,父親積極配合他們到各村進行秘密活動。在他們三個人的幫助教育下,父親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更加堅定了奪取抗日勝利的決心和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11月他們三個人為組織武裝起義,趙明新同志回到長山中學,魏思文到淄川羅村、佛村一帶開展工作。爸爸毅然投筆從戎,和陳福會等同志參加了廖容標、姚仲明等共產黨人在長山中學開辦的抗日干部訓練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12月24日,日軍飛機轟炸長山縣城,國民黨長山縣政府倉皇南逃。長山中學地下黨小組決定立即發動起義。當晚,廖容標、姚仲明、帶領訓練班的60多名師生奔向黑鐵山,次日凌晨與當地民先隊員、抗日群眾匯合。26日在僅有100余名起義人員,3支步槍和8把大刀的情況下,舉行了抗日武裝起義。</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a(0, 0, 0, 0.9);">一面繡有鐮刀斧頭的紅旗飄揚在黑鐵山上,莊嚴宣告:“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成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廖容標任司令員,姚仲明任政治委員,趙明新任政治部主任。不久,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也參加了部隊,任參謀長。第5軍成立后,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隊伍發展到6000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店解放,在張店廖司令到處打聽一位叫張樹基老人的情況。廖司令說:“張樹基曾經給予部隊不少幫助,黑鐵山起義時部隊吃糧困難,張樹基老人將自己籌集的幾百斤小麥和鄉親們籌集的幾百斤面粉送到了部隊,解決了部隊的燃眉之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南嶺村一帶淪為敵占區時,張樹基老人的家成了黨的秘密聯絡點和八路軍傷病員的地下療養所。1946年春老人過81歲大壽時,時任山東軍區四師廖容標師長、王一平政委、周長勝參謀長、歐陽平政治部主任贈送給老人家一幅賀幛,賀幛上寫的“南山之松”,至今這幅賀幛仍保存在淄博市革命博物館。這位張樹基老人就是父親的祖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全面抗戰八年中,父親參加了長山城夜襲戰、小清河陶塘口伏擊戰和三官廟遭遇戰、解放萊蕪城戰斗、蒙陰戰役、沂臨邊區反"掃蕩"戰斗、魯南費縣討匪戰役、泰萊邊區討吳戰役以及泰安縣保衛麥收等百余次戰役(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戰時期父親與戰友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8月27日時任泰山軍分區泰歷獨立營政治委員的父親帶著李兆亭連長和一個班一挺機槍隨分區司令員廖容標、分區司令部偵察科長劉錫坤和魯中軍區敵工部部長魯寶琪從泰山北麓登上泰頂。到達南天門時突然發現遠處對松亭那里一群鬼子往山上走來,在廖司令的指揮下,在南天門將該敵全殲。戰斗中李兆亭連長活捉了日本天皇皇親,偽山東省電報局長——間本。1958年上海美術出版社曾出版過連環畫《逛泰山抓俘虜》,講述的便是此次戰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逛泰山抓俘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張(店)周(村)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土山集戰役、洛陽戰役、開封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戰役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解放臺灣計劃取消,駐扎在上海吳淞口地區進行海上練兵,準備解放臺灣寶島的26軍奉命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批入朝部隊。軍長張仁初、政委李耀文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6軍全體官兵奔赴朝鮮戰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告別了已懷有身孕同是軍人的母親,與二姨父、大姥爺、叔伯哥哥等家人和戰友們從上海身著華東地區的單薄冬裝從吉林臨江跨過冰雪覆蓋的鴨綠江,奔赴零下三十多度的東線戰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親在朝鮮戰場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朝后,親歷戰場環境的殘酷,父親給母親寫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此次作戰不同以往,可能回不去了,如果那樣,你一定要將兩個孩子養大成人,培養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親從朝鮮戰場回國后與母親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31, 31, 31);">1951年3月,26軍78師233團1營2連奉命堅守逍遙山,阻擊美軍向北追擊我軍,3月25日晚,美軍第187空降團抵達我軍前沿陣地,拉開我軍歷史上第一次與空降兵作戰的序幕,之后的4天4夜戰斗里,2連面對美軍王牌中的王牌的數度攻擊,頑強作戰,到阻擊戰的最后一天,戰前160人的2連已經只剩下不到30人,但陣地屹立不動,美空降兵沒占到絲毫好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時任233團政委,原沈陽軍區裝甲兵參謀長陳學祥(時任233團副參謀長)講:“美軍機降在團指揮所后方,因部隊都在前面配置后面空虛,張政委命令我率領團機關的參謀、干事、炊事員、公務員、馬夫和警衛排前往阻擊敵人保護團指揮所安全,經過頑強戰斗美軍看占不到便宜乘直升機撤走了,粉碎了美軍打掉233團指揮所的企圖”,成功將其擊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解放軍戰史上首次與機降步兵作戰、世界戰爭史上首次直接使用直升機機降步兵作戰的經典戰例,被中美兩國載入反空降作戰教材。我軍的教材中記載:“1951年3月,志愿軍在旺方山戰斗中,首次進行反敵直升機機降作戰,使美軍機降部隊大部被殲,取得了反空降作戰的初步經驗?!?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所在的26軍78師在抗美援朝凱旋回國后進駐了素有渤海咽喉、京津門戶之稱的長山列島,與海軍長山水警區合并組建了海軍長山要塞(近年熱播電視劇《父母愛情》即取材于此),父親任要塞首任政治部副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2月父親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8年上半年畢業回到長山要塞。1958年8月父親奉命率要塞部份官兵赴遼寧錦西(今葫蘆島市),作為部隊政委與部隊長趙振安一同組建了新中國海軍首個導彈部隊——“五〇三”部隊,并于次年完成了首次導彈發射試驗任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7月21日父親從葫蘆島回北京,乘坐由沈陽開往北京的12次特別快車,當列車行駛到綏中縣境內前衛至高嶺鎮間,被突然暴發的山洪擋住了去路,列車被迫后退,兇惡的洪水像猛獸般向列車追來。列車黨支部書記、列車長張敏媛向全體旅客發出戰勝洪水的號召,并號召列車上的全體黨員沖在前面。父親帶領車上的官兵配合列車長同全體旅客一起戰勝了被困三天三夜的洪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底,父親調往煙臺,參與組建了海軍尖端武器人才的搖籃——海軍高級??茖W校(現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父親任學校首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往后的20多年中,除在“214”工程指揮部工作2年多時間外,一直從事院校工作,為海軍尖端武器人才的培養傾注了心血和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2月14日毛主席批示,“在長江中下游,另建一個核潛艇生產基地”,按照毛主席批示,組建“214”工程指揮部,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龍飛虎任總指揮兼政委,父親任副政委兼下屬主要項目“6214”工程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214”工程是新建項目,建一座核潛艇生產基地,大型軍工企業,企業建在九江市瑞昌縣下巢湖的大山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部隊干部、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及上萬名職工進駐了大山里。父親與“6214”工程潘指揮帶領著領導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沒有山路的情況下,爬上山視察地形,選各分廠廠址。副指揮老紅軍任選國伯伯歲數較大,每當走累了就拄上一根竹竿。他們堅持先建設工程和職工宿舍后建領導和機關用房,父親和領導干部們在臨時搭建的竹棚內住了近一年。父親瘦弱的身材,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落下了腸胃病,他依然堅強的在那艱苦的環境一呆就是2年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在任海軍試驗基地政委期間,因基地部分下屬部隊分布在東北至海南等多個省市,在司令空缺的情況下,父親堅持上高山,下海島深入科研一線和基層部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父親從領導崗位離職休養,回到了故鄉山東,定居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離休后,他仍然關心著國家大事和軍隊建設。離休后有些黨史辦、報社、電視臺前往家中采訪,對此,他總是婉拒。有些老戰友也建議父親寫寫自己的一生,他始終未動筆,對此他常說:“當年我們抗日干部訓練班的師生六十余人,建國后只活著三人,其它犧牲的戰友就更多了,相比他們,我沒有什么好寫的,那些戰友犧牲時大多數都很年輕,沒有妻子、兒女,有些甚至連名字和葬身之處都對不上號,我現在能活著就夠幸運了!”為什么不愿寫?也許如他所述,也許是因為他不愿回首戰爭的殘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從沒有忘記戰爭年代支持抗戰的老鄉們,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父親去到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看望老房東。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一孫鐵民、中間老房東、右一父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雖然已離開我們十八年了,但同父親一起生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我們小時候,父親、母親沒有用大道理教育我們,而是用真誠的語言告訴我們:“好好學習,做正直、善良、光明磊落的人”。但他們用一生的言行影響著我們。父親和我們說:“做官是一時,做人是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輕時我對父親總有一種好奇,父親言語不多,不茍言笑,可朋友遍布祖國各地,家中客人往來不絕,客人中有父親的首長、戰友、轉業干部、復員戰士,還有老家的鄉親,哥哥姐姐們的戰友、同學。父親對人真誠、內心和善,為人大方,父親喜愛收藏字畫,遇到知音會把自己心愛的字畫送給摯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敬佩父親的豁達大度?!文革時期父親被打成叛徒、假黨員被關押,對那些整過父親的人,我們作為兒女的內心存有一種怨恨??筛赣H沒有去怨恨任何人,更沒有利用職務之便去整過任何人。事隔多年,有位當年父親專案組的成員到家中看望父親,臨走時含著淚對父親說:”對不起首長”!父親拍著他的肩膀說:“當時你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懂什么,過去的事別再放在心上,好好工作就行了”。父親專案組有位蒙古族人,人比較正直,曾三次到父親那道歉,父親一直安慰他,但他把專案組這件事始終放在心上,得了憂郁癥,他的系政委說;“專案組事他始終放不下,總有犯罪感而憂郁成疾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平反恢復工作后,文革時期有些反對父親的干部家屬找到父親,請父親幫忙解決丈夫職務等問題,父親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一視同仁給予解決,從父親身上我們學到了對人的寬容與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一生正直、善良、光明磊落,以實待人是我們一生學習的榜樣。也正是因為父親、母親的優秀品質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親愛的父親您的孫子現已成為一名優秀的海軍軍官,咱們家現是三代海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去世后回到了他曾經戰斗的地方——黑鐵山,同他的戰友們在一起。父親這代人幾乎都已離開了我們,然而他們身上的堅定信仰和優秀品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戰爭暴發時廖容標伯伯引領父親走上革命道路,在戰火中父親由一名青年學生迅速成長為真正的革命軍人。八十多年過去了,在紀念黑鐵山起義八十四周年之際正逢父親百年誕辰。廖伯伯的后人來看望了父親,那樣的貼心、暖心,情深意長,血濃于水的革命情誼我們永遠不會忘。謝謝廖伯伯家的哥哥、姐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敬愛的父親我們永遠懷念您!父親的路豎起的心碑是我們前行的路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父親百年誕辰之際,海郵發行了紀念父親百年誕辰紀念封、郵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呼和浩特市|
泰和县|
和平县|
平果县|
政和县|
黎城县|
成都市|
陵川县|
郸城县|
磴口县|
鲁山县|
临夏县|
龙里县|
阿拉善右旗|
贵阳市|
夏邑县|
阿坝县|
乌鲁木齐县|
上蔡县|
恩施市|
广东省|
嘉黎县|
马边|
临汾市|
五莲县|
英德市|
凯里市|
桓台县|
兴宁市|
沾益县|
彝良县|
呈贡县|
南乐县|
茌平县|
克什克腾旗|
台安县|
沈阳市|
湟源县|
宁南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