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銅鏡最早出現在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到西漢末期,銅鏡走下神壇,在民間廣泛使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p><p class="ql-block">到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臺。</p> <p class="ql-block">我總共收藏5個銅鏡,大小不一,具體朝代不明,應該是明清以前的民間制品。</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雙龍戲珠銅鏡,直徑12厘米,重194克。</p> <p class="ql-block">銅鏡圖案中有一圏字母,不是中國漢字,應是古代從絲綢之路過來的舶來品。世界古代銅鏡有東方、西方兩大體系。</p><p class="ql-block">此鏡稱之為字母鏡吧。直徑7.1厘米,重76.3克。寬緣闊邊,沿圓紐內圈是花瓣飾紋。</p> <p class="ql-block">這面銅鏡非常光潔圓滑,含有較多的鉛成分。鏡的背面沒有紋飾。直徑11.7厘米,重368克。</p><p class="ql-block">素鏡出現在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一直到春秋時期,銅鏡以素面為主。</p> <p class="ql-block">小小一面銅鏡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中如滄海一粟,卻也反映了歷史進程中我國冶煉技術、鍛造技術的不斷進步,折射出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對美的追求。</p><p class="ql-block">這個袖珍小銅鏡輕而薄,但正中有半圓形穿孔銅紐,鏡的背面有規整紋飾,正面手摸很光滑。直徑4.9厘米,重18克。</p> <p class="ql-block">長命富貴銅鏡宛如一枚花錢。直經4.2厘米,重23克。鏡背以鈕為中心組成兩個同心圓,內圓楷字書寫“長命富貴”,四字直讀。</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銅配件,駱駝造型。高5.1厘米,寬6厘米,厘65.6克。</p> <p class="ql-block">這個銅飾件上究竟是何種動物,似豹類猛獸,但說不準確,卻是一對情深的動物母子,選型特別生動,溫馨動人。</p><p class="ql-block">長與寬為5.5厘米,重42.1克。</p> <p class="ql-block">山羊的銅擺件造型準確,突出長角與胡子。高3.6厘米,寬4.5厘米,重24克。</p> <p class="ql-block">兩個狗造型的銅飾件,顯然不是一對。雖造型大同小異,但銅質與大小有區別。上圖的狗缺一只腿與尾巴。下方的狗制作小巧精致。</p> <p class="ql-block">三個大小長短不一的古代銅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帶鉤的不僅僅是皮帶扣還能束衣,是一種身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小銅勺、家具小飾件、馬具小掛件等雜件,年代都較古遠。</p> <p class="ql-block">小銅架 高7厘米,寬7.5厘米。</p><p class="ql-block">具體用途不詳,但此架不完整,應是某大件中的一部分。現可作筆架用,把筆橫擺、豎插均可。</p> <p class="ql-block">景泰藍袖珍小壸</p><p class="ql-block">高3.2厘米,寬(含壸身、把手及壸嘴,以下同)3.6厘米。把手與壸嘴是銅制,做工精細入微,技藝高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高20厘米,基座正方形,邊長7厘米。塔是佛教建筑物,我國留存的古塔不少。寶塔起源于印度,漢代傳入中國。中國寶塔的層數為單數,通常有五層到十三層。</p> <p class="ql-block">文玩小銅壸,高7.1厘米,寬9.9厘米。壸身兩面鐫刻才子佳人圖與文玩書畫。</p> <p class="ql-block">這兩把銅制老茶壺,年代在民國年間。體態較大,為提梁壸,是民間常用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紅銅茶壸,高13厘米,?部直徑14.5厘米,口徑5厘米。</p><p class="ql-block">這種樣式的銅鼓在蒙藏及北方地區廣為應用。壸底部寬,可放在爐上煮茶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銅文人書畫提梁壺。高14厘米,底徑9厘米,口徑6厘米。</p><p class="ql-block">壺身滿工,四周鐫刻書畫。應是文人墨客吟詩作賦時用作暖酒之壸。</p> <p class="ql-block">此壸設計巧妙,底座可以旋開,內裝置加熱設備,可注入燃油等加熱,壸底四面設計美觀小窗,作為通氣口,另外壸內有一條煙道,與壸身上部一錢形小窗相連。</p> <p class="ql-block">藏族寺廟小油壸,高11.8厘米,寬9.5厘米。壸身包漿厚重,使用年代久遠。</p> <p class="ql-block">一對高腳銅盤,直徑19厘米,高12厘米。包漿自然,盤面雕刻精致,畫面是雙手持蓮花的仙童,騎在麒麟背上。</p> <p class="ql-block">現代機制小銅茶壺,壸高12.5厘米,寬12.2厘米。</p><p class="ql-block">此壸于上世紀末在四川一個小鎮集市上所購。</p> <p class="ql-block">銅碗徑長14.7厘米,髙7.2厘米。黃銅材質,色澤黃帶著自然包漿。銅碗邊緣鏨刻一圈工整圖紋,碗身等距離刻繪三朵花卉。</p><p class="ql-block">這個銅碗器形較大,圓滑規整,老氣實足,大氣美觀,作為盛食器皿,有使用功能,但此碗琢工精細,器身上雕琢紋理花卉,具有賞玩的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中國瓷碗巨多,而銅碗很少見。</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工藝燈臺,用黃銅制作,上方放置蠟燭,稱燭臺,我于1991年3月去莫斯科所購。它不僅是一個實用器,還是一件美觀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這個印度袖珍銅器組合柜雖小,制作卻十分精良。是我在1994年秋去紐約參加一個商品交易會所購,因整套中少一件,當作處理品,花了不足十美元便收歸囊中。</p> <p class="ql-block">印度袖珍銅器皿組合掛件</p><p class="ql-block">小玻璃柜長15.7厘米,寬13.6厘米。此柜三層,每層放四件銅物件,但第二層缺失一件。這些袖珍物件有水壸、茶壸、噴水壸、燈具、瓶罐、搗臼、火炮等。</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銅器是從秦王朝開始,至清王朝結束,歷時二千多年,創造了燦爛的銅器文化。</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小銅件就成為一個獨立研究價值的藝術收藏品類,如漢代的銅燈、明代的宣德爐、清代的銅盤銅碗等,雖然都是小器物,卻因為獨特的做工和文化內涵而得到人們的青睞。</p> <p class="ql-block">鍍銀大銅盤直徑26厘米,應是清末民國期間,因年代久遠的老物件,鍍銀脫落很多。盤面及邊緣均帶刻工,盤上是花卉圖。</p> <p class="ql-block">1988年5月,我隨一個貿易團去英國接洽出口煤炭業務,英國一個礦業公司接待我們,達成長期合作協議。這家公司給我們團7人每人贈送一個定制的老式礦燈,作為友好紀念。</p> <p class="ql-block">礦燈為黃銅材質,燈下部可以打開,見右上圖,?座上用英文注明,只能用石蠟作為燃料。</p><p class="ql-block">燈的上部鐫刻這家英國公司名稱,并將我的姓名與贈送時間都刻在上面。</p> <p class="ql-block">圖下方的這塊玉石是我在昆明所購,是與瑪瑙同質的玉髓,與綠松石區別在于通透性的不同,我將它歸于此篇中,并以此作為書的收篇,足以見我對它的喜愛與重視程度。</p><p class="ql-block">此塊玉髓晶瑩剔透、圓潤光滑,通透如冰。當時一見,我即被上面惟妙惟肖的畫面所吸引,這是天然成畫的玉石,面上分明是一幅鮮活的群雞圖。我讓老伴據玉髓圖案作畫一幅,我在畫上題寫如下文字:</p><p class="ql-block">已亥夏從粵去滇,逢2019年國際石博會在昆明開展。欣然觀奇石,吾平生之大愛也。但見一圓形玉髓,晶瑩剔透,玉石上的圖案令人眼前一亮,圖上一只大雞率著一群小雞玩耍,情趣盎然。吾見后愛不釋手,遂購回家中去細細把玩。老伴喜繪畫,據玉髓圖案繪出一幅斗方群雞圖,家中平添一石一畫,陋室為此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盛世興收藏。</p><p class="ql-block">林林總總的小玩意兒被我陸續收集,并請到自家屋中。我不嫌量小物雜繁瑣,雖大都是些不值幾何的器物,真正藏家不會經意留神,但我視之為寶,敝帚自珍。</p><p class="ql-block">小物件,大氣候。它們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想象。它們從某一側面或階段,或多或少的展示了歷史場景與市井百態,小中見大,成為了不出家門也能時常可見的一道亮麗文化風景。</p><p class="ql-block"> 全篇完成于壬寅年正月二十二于深圳鹽田金水灣寓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二连浩特市|
西贡区|
江油市|
竹溪县|
黄平县|
仙游县|
图片|
石门县|
呼伦贝尔市|
定南县|
佛冈县|
深州市|
邓州市|
奎屯市|
长岛县|
蒙自县|
襄汾县|
宜昌市|
自贡市|
甘孜|
灌南县|
潼南县|
长寿区|
荥经县|
崇左市|
宾川县|
手游|
稷山县|
昌图县|
政和县|
沂源县|
上蔡县|
平昌县|
徐闻县|
云阳县|
通山县|
长泰县|
鹰潭市|
大安市|
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