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這是李清照大病初愈寫下的句子,也是《枕上詩書》的書名由來。作者徐若央用不急不緩、不溫不慍的筆墨將那個時代的故事娓娓道來。書中有才子佳人,也有帝王將相,有落魄書生,也有股肱之臣,他們筆下的詩詞或溫暖,或哀愁,或曠達,從入世到出世,皆有因果。而我,唯獨喜歡那流淌進詩詞中的“愛”。 《詩經》中的《氓》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氓,一個外來的商人,幾經周折求取了桃李年華的她。若紅妝花嫁,歲月靜好也算是圓滿了。然而,《氓》中的女子對愛情所有的感悟才剛剛開始。婚后,她勤儉持家,不言辛苦,可那男子卻變得性格暴躁,對她或打或罵。她可以不在乎皮肉上的傷痛,可無法抹去心中的痛。夫君的背叛,才讓她痛徹心扉。“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寥寥數句,便將一個婚后女子的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或許,那個男人真的愛過她,但僅僅是愛過,而不是長長久久地愛下去。緣斷情盡,正如張愛玲在《半身緣》中所寫:“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氓》中的女子愛的該有多卑微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在《清平調》中將傾國傾城的楊玉環比作那沉香亭旁盛開的牡丹花,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李隆基為了討美人一笑,派人從千里之外運帶著露水的新鮮荔枝入宮,就連喝的酒也是用高山上的清晨甘露釀造而成的。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她被眼前的奢侈蒙住了雙眼,她天真的以為這就是愛情。孰不知君王多情亦無情,當她手捧白綾,自縊在佛堂前的梨樹下時,可曾怨過?可曾恨過?可曾悔過?紅顏薄命,芳魂永逝。再看《清平調》,華麗的辭藻中透著一絲莫名的哀愁。楊玉環愛的轟轟烈烈,去的凄凄切切,這樣的愛,縹緲又不真實。 “有時候,愛情本就源于一時的沖動,若最后修成正果,便被人稱贊為一見鐘情;若不歡而散,便叫遇人不淑。總之,無論這場感情成與敗,都會被旁人議論紛紛。”卓文君的愛情之路,便是如此,充滿了流言。她一個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后來不顧倫理綱常,違背父母,與一貧如洗的司馬相如私奔。奔就奔了吧,可司馬相如平步青云之后,對卓文君初見時的一見鐘情早已煙消云散——他要納妾。卓文君含淚寫下這首《白頭吟》,“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寫盡了她對愛的追求,以及對愛的守護。這是愛的承諾,也是愛的愿望。 《枕上詩書》讓我讀到了不一樣的關于“愛”的詩詞和故事:“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甄宓對曹丕的愛輸給了流言蜚語;“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對李隆基的愛輸給了后宮爭寵;“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對王弗的思念讓人黯然落淚;“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與唐琬的錯過讓人唏噓不已…… 作者徐若央的筆是溫婉的、細膩的,她讓我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讀一首詩,聽一段故事,悟一世情愛。愛究竟是什么?“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十六歲的元好問將愛情寫得如此透徹:生死相許是愛,相濡以沫是愛,難忘逝者亦是愛。愛有許多種,只要彼此心中歡喜便好。<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木南)</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高密市|
宜丰县|
布尔津县|
农安县|
盐源县|
龙井市|
金堂县|
分宜县|
清远市|
游戏|
德惠市|
西丰县|
武定县|
东港市|
合川市|
甘孜县|
那曲县|
陇南市|
正定县|
河间市|
闻喜县|
丰镇市|
襄垣县|
香河县|
比如县|
汉寿县|
嘉鱼县|
芒康县|
团风县|
朝阳市|
元阳县|
双牌县|
东台市|
鄂尔多斯市|
双鸭山市|
平顺县|
大方县|
海晏县|
商城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