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北京條約》簽字之日起,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同時也出現了外國租界。到二十世紀初,天津市區出現了九國租界,成為近代中國租界最多的城市。天津承載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五大道(原英租界)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區,由南向北并列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重慶道、成都道,這五條道路為主的一個街區統稱。是迄今為止天津乃致中國保留得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筑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多幢風貌建筑。有英式、意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建筑,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筑,古典主義式建筑,折衷主義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廊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苑”。</p><p class="ql-block"> 進入二十世紀后,一方面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避風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p><p class="ql-block"> 1911年辛亥革命后,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還有許多富賈巨商、各界名流、紅角;一些北洋政府的內閣,包括總統、總理、總長、督軍、市長等各界名流人士百余人下野后在此寓居,力圖東山再起。五大道成為“國中之國”。</p> <p class="ql-block"> 徐世章(1886一1954),天津人。原民國總統徐世昌之十弟,著名收藏家。曾任原民國交通部次長、交通銀行副總裁等職。去職后寓居天津。曾任天津工商學院董事長、耀華中學董事等。去世后家屬遵其遺愿,將其收藏全部捐獻國家。</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22年,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水泥砂漿抹灰墻面,窗間墻處均有水平紅磚帶點輟,墻面肌理別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顏惠慶,上海人,1922年任民國政府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1949年后,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該建筑建于1920年代,作為顏式私宅。1943年作為偽滿洲國領事館。</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為三層磚混結構樓房,紅瓦坡頂,硫缸磚清水墻面。建筑立面呈對稱布置,端正規整,具有古典主義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 龔心湛(1871一1943),安徽合肥人。畢業于南京同文館,專攻英文。</p><p class="ql-block"> 1889年至1898年作為欽差隨員赴歐洲公干。</p><p class="ql-block"> 1912年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p><p class="ql-block"> 1919年任代國務總理。</p><p class="ql-block"> 1926年退出政壇來津經營實業。抗戰期間拒絕出任偽職。1943年病逝于天津家中。</p><p class="ql-block"> 該宅建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前后兩幢混合結構樓房組成,外立面為抹灰墻面,主入口由雙柱承托雨蓬,輔以附壁柱、寶瓶攔桿等簡潔裝飾元素。</p> <p class="ql-block"> 此樓由著名銀行家卞白眉之子,天津市恩光醫院首任院長卞萬年居住。</p><p class="ql-block"> 該樓建于1937年,是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美藉華人貝聿銘的早期作品。該建筑為典型的英國鄉村別墅,總建筑面積1017平方米,主樓坐北朝南,西面為三層人字型組合造型,頂部為人字型大坡頂。整個建筑層次分明,錯落有致,風格獨特。后院附樓與主樓前后呼應,協調一致,院落寬敞,景色怡人。</p> <p class="ql-block"> 張自忠(1891一1940),山東臨清人,著名抗日將領。1935年任察哈爾省主席,翌年任天津市市長,曾參加臺兒莊會戰、武漢保衛戰。1940年與日軍激戰,在南瓜店壯烈殉國。</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局部三層),立面處理遵循現代簡約風格,釆用天津地方材料,造型樸實無華。</p> <p class="ql-block"> 吳頌平,江西婺源人。天津早期四大買辦之一吳調卿之長子,曾任山西教育廳長。</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34年,為奧地利建筑師蓋苓設計。磚木結構二層樓層(局部三層),平面呈八字型,紅瓦坡頂,墻體局部為硫缸磚清水墻面,立面構圖簡潔樸素,形體特點鮮明,高聳的雙坡頂錯落有致,建筑整體大方,端莊;內部裝飾華麗。</p> <p class="ql-block"> 李叔福,天津人。天津近代“八大家”之一一一“大鹽商”李善人之后。</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為三層混合結構樓房(帶地下室),清水墻面,樓層間窗間墻為水泥沙漿抺灰飾面。建筑造型嚴格對稱,古樸莊重,主入口由三聯拱券構成,其上部立有四根通高角柱支撐挑檐構成開敞柱廊,建筑構圖屬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p> <p class="ql-block"> 關麟征(1905一1980),陜西人,畢業于黃埔軍校,曾任國民黨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陸軍總司令。在長城古北口和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軍,被當時國內外軍事評論家稱為“關鐵拳”。</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平頂樓房,立面簡潔明快,沒有過度裝飾,入口左部半園型成為整個建筑的構圖中心。</p> <p class="ql-block"> 陳光遠(1873一1939),天津人,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直系軍閥。曾任京津警備司令,綏遠都統,江西督軍等職。后寓居天津,投資工商業。</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24年,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平面布局不規則,立面高低錯落,頗具現代建筑風格。屋頂處為露臺,置中式八角涼亭,鏤空輕靈,使整個建筑呈現出中西合璧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 張志潭舊宅</p> <p class="ql-block"> 孫季魯舊宅</p> <p class="ql-block"> 張學銘,遼寧海城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二弟。民國時曾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25年,為磚木結構庭院式二層樓房,紅瓦坡頂,清水磚墻。建筑造型穩重大方。內部裝修考究。</p> <p class="ql-block"> 茂根大樓建于1937年,由“茂根堂”投資興建。中國工程司建筑師閆子亨、陳炎仲設汁,為高級公寓式住宅樓。</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為磚混結構四層樓房(帶地下室),每套均有帶衛生間的臥室、工作室、廚房、備餐室、傭人房間;外部形態簡約明快,運用體塊及色彩對比,呈現了現代建筑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 周志輔舊宅</p> <p class="ql-block"> 原為奉系軍閥張作霖三姨太許氏居住,</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26年,由華信工程司沈理源設計。該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庭院式建筑,紅瓦坡頂,清水墻面。立面構圖簡潔樸素,錯落有致,形體特點鮮明,高聳的坡屋頂,使建筑顯得端莊穩重,富麗堂皇,帶有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建筑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近代軍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第六軍團軍長。1928年以軍事演習為名,炸開清東陵,將乾隆及慈禧陵墓盜掘一空。</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30年,三層磚木結構(帶地下室)。建筑高大舒展,富麗堂皇,錯落有致,拱券窗,矩形窗,絞繩狀雙柱等諸多立面裝飾均有體現,帶有折衷主義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 原為民國時期國務院總理段祺瑞之長子段宏業舊宅。段宏業(生于1887,卒年不祥)與張學良、孫科、盧筱嘉并稱“民國四大公子”,此人善圍棋,厭經商。</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為西班牙建筑風格的獨棟別墅(二層磚木結構),已有百年。</p> <p class="ql-block"> 張作相(1881一1949),遼寧人,奉系軍閥將領。曾任吉林省省長,省政府主席等職。1933年后寓居天津英租界。七七事變后,拒絕在日偽政府任職。</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由法國建筑師設計并承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帶地下室),為西洋集仿式樓房,建筑造型富于變化,立面裝飾豐富,線腳細膩,外觀富麗堂皇,帶有典型的古典主義色彩。</p> <p class="ql-block"> 顧維鈞,上海人,中國近代杰出外交家,1912年由美國學成回國,先后任外交總長,財政總長等職。</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27年,為磚木結構三層樓房,紅瓦坡頂,硫缸磚清水墻面,建筑平面布局規整,立面設計簡潔大方,造型活潑。</p> <p class="ql-block"> 曹錕(1862一1938),天津人,直系軍閥首領,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后賄選任民國大總統,去職后寓居天津。七七事變后,日偽政府多次引誘其出任偽職,均遭拒絕。</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1923年,磚混結構二層樓房(帶地下室),建筑平面布局方正,立面構圖嚴整,帶有古典主義風格。</p> <p class="ql-block"> 民園大樓建于1937年,奧地利建筑師蓋苓設計,局部四層(帶地下室),磚混結構平頂公寓式建筑,1972年擴建四層。建筑形象簡約大方,比例協調,外檐以白色混水墻為主。平面由四組不同單元組合而成,每組單元為兩戶,設有主、輔樓梯,每戶均有帶壁爐的起居室、臥室、廚房、餐室、衛生間及傭人房間。</p> <p class="ql-block"> 山益里建于1932年,為近代實業界“洋灰陳”家族投資建造的出租房。陳一甫為“新洋灰”公司的主要創辦人,其子陳范有于1937年創辦了江南水泥廠。1918年陳氏家族為支持家鄉安徽石埭縣興辦崇實學校,先后捐出大量財產,山益里即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該里弄由七幢聯排式住宅組成,外立面為硫缸磚清水墻,局部為“甩疙瘩”工藝抹灰裝飾。室內房屋按照現代生活方式布局,生活環境舒適。</p> <p class="ql-block"> 馬占山(1885一1950),吉林懷德人,貧苦農民,行武出身。</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變后,置不抵抗政策于不顧,振臂高呼,以黑龍江省一省之軍力,奮起抗擊日軍于江橋,成為蜚聲中外的抗日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從而青史留名。</p> <p class="ql-block"> 天津外國語大學</p> <p class="ql-block"> 李勉之(1898一1976),天津人。1933年與人合資經營中天電機廠,后任該廠董事長,組織技術人員研制出中國第一臺自動電話機。是天津近代著名民營企業家。</p><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建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奧地利建筑師蓋苓設計,由四幢獨立式住宅組成。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建筑造型錯落有致,活潑大方,色彩搭配協調。建筑內部按照住宅設計,功能齊全,裝修考究。</p> <p class="ql-block"> 和平賓館的前身是近代實業家孫震方的故居。是一座具有西班牙別墅建筑風格的豪華住宅,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建成。室外帶有南歐風格的草坪、磚砌藤蘿花架和歐式花壇,一草一木都極具歐州庭院色彩。</p><p class="ql-block"> 1951年11月,毛主席曾在此下榻,和平賓館也是毛主席在天津唯一下榻的賓館,賓館內至今還保留毛主席住過的房間原貌,并更名為“潤園”以此紀念。</p><p class="ql-block"> 還接待過眾多歷史名人,周恩來、葉劍英等人都曾在此下榻過。</p> <p class="ql-block"> 原英國公學為英僑子弟學校,由在津英僑捐辦。著名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即畢業于該校。</p><p class="ql-block"> 該樓建于1928年,由英商永固工程司庫克和安德森設計。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局部三層,帶地下室),平面布局對稱,呈飛機型,紅瓦坡頂,混水墻面。主入口為仿希臘“神廟”式開放前廊,虛實變化強烈,頗有氣勢。</p> <p class="ql-block"> 每一幢建筑里,都有一段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充分展現了近代中國百年風云。</p><p class="ql-block"> 五大道至今仍保持幽雅別致的風貌,讓人遠離了喧鬧的浮華世界。</p> <p class="ql-block"> (手機拍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鄄城县|
扎兰屯市|
轮台县|
衡阳市|
高台县|
宜阳县|
林芝县|
遂川县|
新干县|
南靖县|
龙州县|
泰宁县|
三都|
濮阳市|
黄石市|
怀安县|
黔西|
宽城|
白水县|
筠连县|
南乐县|
常山县|
噶尔县|
漠河县|
武威市|
武平县|
禹州市|
棋牌|
金秀|
宁津县|
新巴尔虎右旗|
贡觉县|
汤阴县|
海阳市|
和政县|
成安县|
喀喇|
台安县|
上林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