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撰文/邱江陵·重慶萬州<br> 編輯/渝夫·天津河東<br><br> 【渝言不止】<br><br> 渝夫沒品嘗過重慶巫山皮厚餡滿、形似元寶、極具美感的包面,對重慶開縣老家的包面倒是印象深刻。正如邱江陵老師所言,在我們開縣,尤其是在那個缺吃少穿的清苦歲月,包面是一道只有重要節(jié)日才有的美味佳肴。比如中秋節(jié),我們老家一帶不吃粽子,專吃包面,多以四季豆、臘肉、小蒜為餡,在我兒時的記憶里,這就是人間一等一的美味。<br> 邱江陵老師的作品,鄉(xiāng)土味、煙火味濃厚,讀之既令人思鄉(xiāng),又可以撫慰思鄉(xiāng)之情,著文如此功效,善莫大焉。<br><br><br><br> 有朋自遠方來,奉上我親手做的包面。<br> 兒時的記憶中,吃包面是個大事件。那時候,家里最最隆重的宴席,是“下炸”。下炸即油炸扣肉(燒白)、酥肉、豆腐丸子、蘿卜丸子,此等盛事只是過年的時候才會有。<br> 次一等的節(jié)慶,就是吃一頓包面。記得我小時候,每到過生日,外婆和母親就會做包面給我吃——長大后再也沒有吃到過香鮮如大昌的包面。吃包面比普通的打牙祭要正經(jīng)和正式,且不說包面的肉多(感覺中包面包的全是凈肉,而一般的炒菜則是菜比肉多),單是一家老小圍在一起七手八腳包包面的過程,就已經(jīng)是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滿足了。<br> 再次一等,比如病號伙食,就是下掛面。面條又有幾種,清水面、雞蛋面、臊子面,據(jù)說還有雞湯面。我的同學濤哥在地區(qū)廣播局下鄉(xiāng)檢查工作時有過一次口誤,他給接待的同志說:“千萬千萬不要客氣,中午吃碗雞蛋面就行了。”而下屬將“雞蛋面”聽成了“雞湯面”,為此宰殺了一只老母雞,吊了湯給濤哥下了一碗面。<br> 今天把客人請到家里,也是一份禮遇,而且是我親自包的包面。我一向對萬縣的包面不以為然,一是皮小且方,二是餡兒少,三是形狀不佳。咱巫山的包面:皮大且厚,裁成梯形;肉餡兒飽滿,一個餡兒抵得過萬縣包面10個;形似元寶,極具美感。<br> 今天我包包面,當然只能用萬縣的方形面皮,但我在探索中卻包出了花樣來。其實包包面沒得巧,一是餡兒要包實,二是外形要張揚,我至少創(chuàng)作了十幾種造型。<br><br> 作于2015年4月25日<br><br><br> 【作者簡介】邱江陵,男,“60后”。重慶市萬州區(qū)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曾任中學教員、教科所長,并在教育和文化行政部門任職。獲多項市(省)政府和市教委教育教學成果獎,在國家級及省級期刊發(fā)表教學論文二十多篇。多年擔任市、區(qū)人大代表,區(qū)政協(xié)常委,體察民情、關注民生,出版建言獻策文集《我的親水萬州》。樂于文史探秘、長于隨筆記趣,在《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發(fā)表地方文史論文多篇,在《重慶晨報》《重慶文化》《神龍架報》《三峽文藝》《巫山文藝》等報刊發(fā)表散文、隨筆數(shù)十篇,由其作詞的歌曲《黃葛謠》在央視“星光大道”播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安义县|
威海市|
文昌市|
沛县|
如东县|
日土县|
徐州市|
肃北|
平阳县|
梅河口市|
宝鸡市|
二连浩特市|
平邑县|
祁连县|
罗甸县|
从江县|
长泰县|
武穴市|
渝中区|
浦县|
丁青县|
军事|
垣曲县|
克山县|
信阳市|
钟祥市|
蕉岭县|
屏东市|
广西|
阿克苏市|
伊川县|
麦盖提县|
基隆市|
遂宁市|
和政县|
灵川县|
大庆市|
邛崃市|
名山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