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毀滅前后對比 <p class="ql-block">八國聯軍強奸我婦女獸行堪比日軍(圖)</p> <p class="ql-block"> 八國聯軍侵華暴行</p> <p class="ql-block">八國聯軍日本強盜在北京安定門外殘殺義和團民-庚子事變</p> <p class="ql-block"> 舉世矚目的皇家園林就這樣毀滅了,我們只能看到殘存的殘垣斷壁,我們的同胞慘遭蹂躪。<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每一位國人永遠的國殤!</span>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中的“洋節”在一些商家的熱捧中,成了促銷熱賣的噱頭,很多人并不了解這些所謂的“節日”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并不了解中國人為什么不能過“圣誕節”等洋節,當我們熱衷于“洋節”的時候,想想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想想列強屠刀下死難同胞,我們不是上帝的子民,何來圣誕節? 我們更不是西方的公民,緣何要過西方的節日?</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沒有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比中國文化更博大精深!周恩來說:我們熱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的源泉!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漫長歲月血脈相傳,是世界上唯一文化沒有斷過流、從始至終傳承下來的偉大民族。然而,近幾年來,圣誕節等“洋節”在中小學生中盛行,一些青年學生盲目跟風推崇洋節,這與學校開展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是背道而馳的。2017年1月25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p><p class="ql-block"> 為此,永靖縣劉家峽中學全體師生發出如下倡議:</p><p class="ql-block">一、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過好自己的節日。</p><p class="ql-block">家人團聚,贊天地之化育,我感恩,過春節!</p><p class="ql-block">家人團聚,報四時之恩賜,我溫暖,過中秋節!</p><p class="ql-block">家人團聚,感先賢之圣德,我學習,過端午節!</p><p class="ql-block">家人團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遠,過清明節!</p><p class="ql-block">家人團聚,孝親人之大恩,我感動,過重陽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銘記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過好我們的節日,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者。</p> <p class="ql-block">二、提倡理性過節,告別西方“洋節”。</p> <p class="ql-block"> 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文明悠久厚重的歷史,自覺抵制過西方節日,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守護我們的民族傳統,保持我們的文化基因,認同并支持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在此,我們呼吁大家拒絕西方節日,從我做起,傳承文明,過中國節!</p> <p class="ql-block">理性看待西方節日和文化,不崇洋媚外,做到不盲目、不跟風、不組織、不參與平安夜、圣誕節等西方節日的慶祝活動,不轉發與“洋節”有關的微博微信短信,不購買、不贈送、不接收西方節日禮物。</p> <p class="ql-block">三、堅持以身作則,積極爭當表率。</p> <p class="ql-block"> 讓不過“洋節”成為自覺行動,帶頭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樹立教育良好形象。</p> <p class="ql-block"> 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系。請不要忘記,我們的祖先叫炎黃!請不要忘記,拯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的是我們的黨,是無數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拿生命換來的!在此,我們呼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拒絕過“洋節”,從我做起!</p> <p class="ql-block">編輯:孔令旭</p><p class="ql-block">審核:王恩發</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花莲县|
万安县|
云南省|
嵊州市|
泽库县|
南木林县|
潍坊市|
聂拉木县|
娱乐|
郎溪县|
鄂尔多斯市|
辽源市|
康马县|
迁西县|
凤台县|
体育|
兴城市|
项城市|
阿合奇县|
永新县|
大石桥市|
辽阳市|
云霄县|
七台河市|
泰和县|
象山县|
习水县|
上饶县|
新兴县|
介休市|
江门市|
邛崃市|
安图县|
衡南县|
淮安市|
无为县|
澎湖县|
中山市|
景东|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