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吳斌樓,字學海,河北蠡縣人,生于1898年12月,故于1977年12月。他一生多姿多彩,為中華武術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傳宗立派,獨步武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吳斌樓先生是北京戳腳翻子拳的開拓者,他全面繼承并且發展了戳腳翻子門的拳藝,使戳腳翻子拳在北京扎根。</p> <p class="ql-block">吳斌樓6歲投在清廷帶刀護衛“鐵腿”魏贊魁門下,先后隨師學藝12載,不僅得到魏贊魁的傾囊相授,而且得到師爺魏昌義的親自指點,成為師兄弟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上世紀20年代吳斌樓就蜚聲武林,得到王榮標、張長禎、尚云祥、劉月亭等許多武林前輩的贊譽。他定居北京后,致力于戳腳翻子的傳播與發展,尤其重視研究與總結,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所傳授的戳腳翻子拳,套路結構更加合理,身法形法更為鮮明,招法技法更為簡捷,從而形成了與河北、東北三足鼎立的北京流派。</p><p class="ql-block">在他之前,雖然也有許多戳腳名家曾在北京做事,但沒有一個人如吳斌樓先生那樣,使戳腳翻子拳在北京得到發揚光大。在1935年中山公園北平國術游藝大會上,他被京城武術界公推為“十老武術家”之一,人稱“花鞭吳斌樓”。</p> <p class="ql-block">吳斌樓(左)</p><p class="ql-block">吳斌樓另一個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他挽救了燕青翻子瀕臨失傳的命運。當初,吳斌樓僅從師父手中繼承下燕青翻子拳譜,但蠡懸那時已無人會練。1935年,他在民國六屆運動會上遇見湖北選手姚志廣,二人是同門,已經頗有名氣的吳斌樓不恥下問,悉心求教,終于會同姚志廣先生將河北失傳的燕青翻子整理出來,完善了戳腳翻子拳的內容。如今,燕青翻子已成為北京流派的主要傳承內容之一。</p><p class="ql-block">桃李遍野芬芳四溢</p><p class="ql-block">吳斌樓一生以傳武授徒為業。雖也做過小生意,保過鏢,在天橋幫過場,做過武術教官,但都是極其短暫的。自上世紀30年代,吳斌樓獨自創辦了“藝林國術研究社”,從此他傳武授徒就沒有間斷過。僅據吳斌樓建國后的日記記載的弟子姓名,便有一百三十余位,這當然是極不完全的統計。</p><p class="ql-block">吳斌樓不僅自身功夫好,教學也十分嚴格,精益求精。在這些弟子和學生中,有些人從事了武術專業,并獲得優異成績,如<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門惠豐、吳彬</span>等,他們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績,甚至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戳腳翻子能發展成為影響較大的拳種,都是老師對弟子嘔心瀝血、精心培育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吳斌樓授徒重視教武育人,才德兼備。他曾寫到:“本愚規定,所跟我學長拳的學生,自是認真學習、追求進步、品德優良、人格正確者。在學校以為優等生,在學武方面,服從武術教授的指示。”這正是吳斌樓擇徒授徒的原則。</p><p class="ql-block">他對弟子強調武德教育,并指出武德中最重要的是扶危濟困和謙虛謹慎。講起扶危濟困,他希望弟子們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講到謙虛謹慎,他希望弟子對別人別門的長處要“張開大嘴吸進來”。他明確地告誡弟子,徒弟之間要團結,門戶之間要團結,所有習武的人都要團結。</p><p class="ql-block">轉載自《中華武術》雜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奎县|
保德县|
文化|
贵州省|
龙海市|
都江堰市|
津市市|
资讯
|
大埔县|
乌兰察布市|
宜章县|
边坝县|
宁德市|
衡南县|
汾阳市|
新乡县|
潼南县|
南充市|
都安|
呼和浩特市|
封丘县|
抚州市|
婺源县|
垦利县|
台州市|
海安县|
化州市|
云安县|
原阳县|
乌拉特前旗|
沧源|
门源|
宁蒗|
莒南县|
姚安县|
金阳县|
铅山县|
绍兴县|
渑池县|
双柏县|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