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重走長征路第15天:突破湘江

老兵

<p class="ql-block">我們四個愛好騎行的老黨員,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走好長征路,講好長征故事</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9號:早上7點從廣西桂林市文市鎮出發。</p> <p class="ql-block">游覽了路邊的文市鎮石林景區</p> <p class="ql-block">山上綠樹成蔭,怪石峋嶙。突兀的劍鋒直至蒼天</p> <p class="ql-block">在文市鎮向這樣的石材加工廠比比皆是,石材加工是這里的支柱產業</p> <p class="ql-block">王書斌還是不太放心,趁著停下來的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愛車</p> <p class="ql-block">楊梅山阻擊戰簡介</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30日凌晨,紅八軍團來到預定和紅三軍團六師會合的地點一一水車??墒羌t六師已經奉命赴往湘江,同紅八軍團不期而遇的是全軍最后衛的五軍團的三十四師,三十四師赴新圩接防,紅八軍團無形之中就成了全軍的后衛。</p> <p class="ql-block">從水車往湘江的路上,八軍團且戰且走,八軍團在隔壁山、古嶺頭擺脫桂軍后趕到離麻子渡約十里的地方(此地考證為楊梅山區域),部隊沿馬路前進,不斷受到敵機的掃射,轟炸。12月1日,當八軍團趕至石塘余糧鋪附近的楊梅山時,因前面九、五軍團正在鳳凰嘴渡江。此時桂軍四十四師從新圩經石塘圩追擊到此,與紅八軍團的后衛部隊發生了交火。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江,八軍團一部奉命急忙搶占公路兩側的猴子裝香、芭蕉沖兩山進行阻擊,給追敵一個迎頭痛擊,桂軍暫時停止進攻,此時桂軍二十四師趕到,敵方兵力大增,敵機不斷對八軍團阻擊陣地進行轟炸,敵我雙方展開激戰。戰斗緊張之時,雙方攪到一起,多次發生肉搏戰,陣地幾度易手。</p> <p class="ql-block">3月19號8點30分到達兩河鎮。這里是湘江戰役中的楊梅山阻擊戰的昔日戰場</p> <p class="ql-block">10點40鳳凰鎮</p> <p class="ql-block">循著路標指示,穿過了一個村莊</p> <p class="ql-block">來到了湘江邊</p> <p class="ql-block">湘江發源于廣西興安縣東南部的都龐嶺山系,自南向北流經160千米后入湖南。1934年11月25日一12月3日,在興安縣界首鎮光華鋪至全州縣覺山之間,約30千米的湘江岸邊發生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生死大決戰;中國工農紅軍6.5萬余人,面對30萬敵軍以湘江為依托,精心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和圍追堵截;廣大英勇的紅軍將士以不怕犧牲、勇于前進、敢于勝利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最終以犧牲過半的慘重代價,突破湘江,粉碎了國民黨企圖消滅紅軍于湘江東岸的妄想。</p> <p class="ql-block">到了鳳凰嘴渡口</p> <p class="ql-block">在楊梅山激戰的同時,八軍團大部開始在風凰嘴渡口下游涉水渡江。遭到敵機的狂轟濫炸,傷亡慘重,考慮渡江部隊已過湘江,于是節節抗擊,交替掩護,涉渡過湘江。后在軍團參謀長畢占云親率軍直屬隊參戰,激戰一小時才將敵軍壓了下去。</p><p class="ql-block">據不完全統計,此戰紅軍損失近1000人</p> <p class="ql-block">鳳凰嘴渡口位于全州鳳凰鄉鳳凰嘴村,屬湘江古渡。1934年12月1日,紅9軍團、紅5軍團第13師、紅8軍團先后緊急趕往鳳凰嘴渡口上游處涉渡過江,遭到敵人“半渡而擊”和敵機轟炸。當地留下“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之語。</p> <p class="ql-block">大坪渡口</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7日,紅1軍團2師第6團及1師第2團從大坪渡江,并架設浮橋。紅1師第1團、第3團在湖南道縣的瀟水西岸阻擊追敵之后,以一天半時間日夜兼程急行軍100多公里趕至大坪宿營,30日凌晨參加腳山鋪阻擊戰。12月1日晨,紅15師第44團由大坪渡口渡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離開鳳凰嘴渡口</p> <p class="ql-block">12點40到達界首古鎮</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以來,甚至在整個紅軍史中,湘江戰役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為悲壯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央紅軍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是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p> <p class="ql-block">三官堂(紅軍堂)位于界首鎮老街北端,緊臨界首渡口,距離光華鋪阻戰陣地約5公里。始建于1912年,原為一座道觀,因為供奉著道教尊神天官、地官水官而得名。房屋為磚木結構,坐西朝東,前臨湘江。分前后兩廳,中有天井,面寬11.06米,進深13.8米,加上附屬設施,建筑總面積約16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期間,紅一、三軍團曾先后在此設立臨時指揮部。1934年11月27日,紅一軍團前鋒在渡過湘江后設臨時指揮部于三官堂。隨后,紅三軍團接防,軍團首長彭德懷把指揮部也設在三官堂,親自指揮光華鋪和新圩阻擊戰,并指派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負責架設浮橋,保證軍委縱隊安全渡江,12月1日早晨,在軍委縱隊安全過江并進入越城嶺山地,后續的紅五、八、九軍團接近湘江時,彭德懷率軍團部撤離三官堂。其間,朱德也曾在三官堂內指揮渡江。</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結束后,三官堂被炸毀,后于1936年由民間集資重建。界首鎮原有寺廟10多座,文革期間大部分寺廟都被拆毀,只有三官堂因當地群眾為紀念紅軍,在門上寫上“紅軍堂”三個大字才保存下來。因此,三官堂又稱為“紅軍堂”。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紅軍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旁邊就是湘江戰役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界首渡口位于界首鎮老街北端的湘江兩岸,南距興安縣城約15公里,北距全州縣城約45公里,是湘桂往來的重要古渡。界首自古是湘桂交界之地,故名“界首”。明代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全州縣劃歸廣西之后為全州、興安縣界。民國時期</p><p class="ql-block">為全州、興安兩縣共管的桂北商貿重鎮,今有桂黃、桂資、桂灌公路交匯,通方便。湘江貫穿其中,自南向北流入全州。</p> <p class="ql-block">界首渡口河面寬100多米,水深流急,兩岸都有山林,便于隱蔽。而且渡河后直接西行兩公里就是桂黃公路,橫過公路再行二三公里就能進入安全的越城嶺地域。中央紅軍長征搶渡湘江,界首渡口是最理想的渡口之一,中革軍委決定在界首渡口架設浮橋,確保中央和軍委機關從界首安全過江。</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搶占了界首渡口。晚上,紅三軍團第四師接防。紅軍占領界首后,工兵部隊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用木船、木板、毛竹和美孚油桶在湘江上架設浮橋,并多次將被敵軍飛機炸毀的浮橋修復,保證了首腦</p><p class="ql-block">機關所在的軍委兩個縱隊順利跨過湘江。為避開敵機轟炸,軍委縱隊特意選擇在早、晚時間過江。30日拂曉時分,軍委第一縱隊從界首渡口浮橋過江;黃昏時分軍委第二縱隊再從浮橋過江。至12月1日晚上止,中央紅軍除紅八軍團之一部被擊潰,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八團、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被敵切斷無法過江外,其余部隊均已渡過湘江。</p> <p class="ql-block">從1934年11月25日中央紅軍作出正式渡江決定,到中央隊和紅軍主力安全渡過湘江,歷時七天,中央紅軍終于突破湘江,沖破了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由于界首渡口位于紅軍突破湘江四個渡口的最上游,加上中央軍委兩個縱隊由此過江,故此,界首渡口堪稱“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第一渡”。</p> <p class="ql-block">湘江祭文:羅箭</p><p class="ql-block">巍巍南嶺,橫亙前方。</p><p class="ql-block">濤濤湘江,奔騰北上。</p><p class="ql-block">英勇紅軍,揮師西向。</p><p class="ql-block">前有強敵,后有虎狼。</p><p class="ql-block">血肉之軀,銅壁鐵墻。</p><p class="ql-block">全軍奮勇,強力破障。</p><p class="ql-block">前仆后繼,勢不可當。</p><p class="ql-block">打通血路,三軍過江 。</p><p class="ql-block">數萬將士,血灑湘江。</p><p class="ql-block">為國捐軀,長眠山崗。</p><p class="ql-block">山河嗚咽,日月無光。</p><p class="ql-block">鬼神哭泣,大地神傷。</p><p class="ql-block">祖國新生,一輪朝陽。</p><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乘風破浪。</p><p class="ql-block">國力日強,人民小康。</p><p class="ql-block">民富國強,指日可望。</p><p class="ql-block">持續努力,實現夢想。</p><p class="ql-block">宏圖業成,再告上蒼。</p><p class="ql-block">英雄事跡,牢記心上。</p><p class="ql-block">千秋萬代,永志不忘。</p> <p class="ql-block">界首鎮在興安縣城以北15公里處,是一個古鎮,漢朝時屬零陵縣。這里原來由全州縣和興安縣共管,明朝大旅行家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就有界首“乃干家之市,南半屬興安,東半屬全州”的記載,而全州縣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以前為湖南管轄,從前界首應是湖南與廣西交界之處,界首之名大概由此而來1934年11月底,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暫駐古街,演文明戲,架設浮橋,故稱之紅軍街。</p><p class="ql-block">古街位于湘江(界首段)西岸,始建于明朝,全長1000米,數百間騎樓,上千個廊柱沿江一字排開,即遮陽避雨,又便于交易,盛極一時。古街曾分有五排、四排、青龍、黃龍、紅龍五條街,其中五排聚集的是挑夫、打鐵、殺豬之類的勞動者;四排有豆腐坊、松燭坊、裁縫鋪、藥鋪等手工作坊,青、黃、紅龍三街有湖南、江西等會館及“裕昌隆”、 “志源祥”等老商號主要從事商貿交易。界首是興安、全州、灌陽和資源交通樞紐,湘桂航運的必經之地,人口匯聚,商賈云集,素有“上界首,下廟頭”之說,號稱“桂北四縣鄉鎮第街”、“桂北版清明上河圖”</p><p class="ql-block">界首縣古街是廣西目前保護最完好的騎古街之一,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p> <p class="ql-block">光華鋪阻擊戰舊址</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5日,中央紅軍先后突破國民黨蔣介石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后,進入廣西,蔣介石利用桂北湘江天險,調集26個師近30萬兵力,精心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謀圖聚殲中央紅軍于湘江東岸。11月27日,紅一軍團主力率先渡過湘江,控制了全州屏山至道鎮之間30公里內湘江所有渡口。28日夜,紅三軍團第四師接防界首,紅十團奉命在界首西南5公里的光華鋪一線構筑陣地,阻擊企圖從興安北 上欲搶占界首渡口并封鎖湘江的桂軍。</p> <p class="ql-block">光華鋪阻擊戰的戰壕:</p><p class="ql-block">29日夜至12月1日,桂軍四個團向光華鋪陣地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將士誓死阻擊。這次戰設中,紅三軍團1000余人犧牲于此。僅紅十團就犧牲400多人,紅十團團長沈迷清,繼任團長的紅四師參謀長社宗美在激戰中壯烈犧牲。</p> <p class="ql-block">楊成武:在血戰湘江的戰斗中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紅軍將士以崇高的理想,堅強的信念、鋼鐵般的意志、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抗擊住了數倍于己敵人的猖狂進攻,確保了界首渡口的安全,保護黨中央機關及軍委縱隊順利渡過湘江</p> <p class="ql-block">光華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1987年,興安縣在此修繕烈士陵墓,以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湘江戰沒82周年。</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規模最大、最壯烈的一仗。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8.6萬多紅軍被迫從江西于都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也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相繼突破國民黨軍隊設置的一、二、三道封鎖線之后,11月下旬,中央紅軍到達湘桂邊界,計劃繼續西進與湘西的紅二、六軍團會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此時,國民黨蔣介石判明了紅軍的戰略意圖,調集了中央軍、湘軍、桂軍和粵軍30萬兵力在桂北興安、全州、灌陽之間構筑了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全殲紅軍于湘江東岸。</p> <p class="ql-block">11月25日,中共中央及總政治部發布了《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的政治動員令》的同時,中革軍委發布了《我野戰軍前出至全州、興安西北黃山地域的作戰部署》。27日晚,紅一、三軍團前鋒占領了興安界首至全州屏山渡30公里湘江兩岸所有渡口和徒涉點,并與小股桂軍發生了星零交火。28日拂曉,灌陽新圩阻擊戰最先打響,隨后,全州覺山鋪、界首光華鋪阻擊戰相繼打響。經過四個晝夜的艱苦奮戰,至12月1日,中央紅軍最終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全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紅軍指戰員損失近3萬人。</p><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為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作了重要的鋪墊。也是中央紅軍浴火重生、走向勝利的重要轉折點。</p> <p class="ql-block">3月19號17點: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中央紅軍以血的代價突破湘江后,面臨新的生死抉擇。通過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接受了毛澤東等轉兵貴州的正確主張。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 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是我們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證。</p> <p class="ql-block">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軍長征過桂北,宣傳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范行動,留下許多紅色記憶,播撒下革命的火種。</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中央紅軍戰損紅一軍團</p><p class="ql-block">第1師、第2師負責覺山鋪阻擊戰</p><p class="ql-block">軍團政委聶榮臻負傷,4團政委楊成武和5團團長鐘學高負傷,5團政委易蕩平等干余人犧牲,兩個師共損失近四千人</p><p class="ql-block">紅15師(少共國際師)在湘江東岸灌陽文市和全州兩河之西北監視全州南進之敵,以確保紅軍右翼的安全。渡江后,僅剩2700余人。</p><p class="ql-block">紅三軍團第4師負責光華鋪阻擊戰和界首渡口保衛戰。10團團長沈述清犧牲、政委楊勇負傷。第4師參謀長杜宗美接任10團團長后犧牲。</p> <p class="ql-block">第5師負責新圩阻擊戰</p><p class="ql-block">師參謀長、14團團長、副團長及團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犧牲,15團團長、政委和14團政委負重傷,營以下干部大部犧牲。全師戰斗之前有三千多人,戰后13、14兩團,僅有六百余人,15團四五百人。</p><p class="ql-block">過江以后,紅五師縮編為一個團</p><p class="ql-block">第6師增援新圩的18團1000余人戰死,全軍覆沒。16、17團損失過半,戰后縮編為一個團。</p><p class="ql-block">紅五軍團</p><p class="ql-block">第34師被困湘江東岸,孤軍奮戰至12月11日,師長陳樹湘、師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張凱、100團政委侯中輝、101團團長蘇達清、101團政委彭竹峰、102團團長呂官印、102團政委蔡中及4300余官兵犧牲,全軍覆沒。</p><p class="ql-block">紅八軍團,紅九軍團</p><p class="ql-block">三峰山受阻后,隊伍滯后,在行進和渡江時兩次遭遇桂軍截擊。其中紅八軍團部隊潰散,過江后僅存1200人。</p><p class="ql-block">紅九軍團損失了4000多人,其中紅22師幾乎全軍覆滅。</p><p class="ql-block">12月5日突破湘江封鎖線后,檢點人員,中央紅軍僅存約3.7萬人。</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后,中央紅軍迫于北上,迫于湘西有國民黨重兵堵截的現實,中央軍委作出了繼續西進的決定,改變行軍路線,從楓木折回,翻越長征以來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深入越城嶺腹地。</p> <p class="ql-block">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及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國革命一個杰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標志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9號:當天騎行79.4公里。晚上住在興安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通化县| 海南省| 贵州省| 仙居县| 深水埗区| 当阳市| 井陉县| 临夏市| 鄢陵县| 宜川县| 衡水市| 大田县| 珠海市| 固安县| 保德县| 奉贤区| 文登市| 景洪市| 化德县| 永安市| 黄浦区| 怀远县| 松阳县| 淮安市| 赣州市| 资兴市| 平远县| 梓潼县| 马尔康县| 青铜峡市| 明星| 顺义区| 高碑店市| 出国| 礼泉县| 策勒县| 毕节市| 隆昌县| 红安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