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的第3課。在學生認識了地球的內部結構,了解了地殼的組成及運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對改變地形地貌的作用。本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以一張地震后路面的真實情景讓學生對地震造成的影響有初步的認識,并由此提出:“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地震發生時的情景是怎樣的?會給地球表面帶來哪些改變呢?”三個問題,揭示了本課研究的主要內容。第二部分探索,通過模擬實驗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過閱讀、分析資料了解地震發生時的情景及給地表帶來的變化,并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地震發生時自救、互救的知識。第三部分研討,引導學生運用證據再次解釋巖石彎曲現象,并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回顧、梳理,理解地震對地表的影響是強烈的。 二、教學反思 <b>聚焦</b> 以談話的方式,用四川長寧發生地震為導入,并出示1998-2011年較大地震的表格讓學生觀看,接著提問“關于地震你們最想了解什么問題?” 通過學生的回答,他們對以下問題感興趣:<br>(1)為什么一些地方發生地震會如此頻繁?<br>(2)地震的形成與什么因素有關?<br>(3)地震發生時有大小不同的震級,震級受什么因素的影響?<br>(4)為什么地球上會發生地震?<br>(5)地震會帶來哪些災難?<br>(6)為什么動物在地震來之前可以提前感知到,而人類卻不能感知?<br>(7)頻繁發生地震的地方與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嗎?<div>讓學生分析這么多問題中,我們應該先研究哪個問題,才能解決其他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先研究“為什么地球上會發生地震”,順勢引出課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br></div> 教學反思: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信息讓其觀察分析后,他們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且研究學生提出的問題,他們會產生極高的興趣。 <h3><b>探索</b></h3> (1)內化地球的結構<br>上節課學生已經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組成,詢問學生如果用身邊一個東西來類比于地球結構,你會選擇什么?多數學生都會類比成一個雞蛋。反問學生地球內部結構像雞蛋一樣靜止不動嗎?學生知道地幔巖石在地核的作用下熔化成巖漿并能緩慢流動。這時部分學生提出可以把地球內部結構類比成加熱的高壓鍋,地球內部像高壓鍋一樣處于高溫高壓的狀態。并讓學生思考,如果地球內部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會發生什么?學生想到會發生爆炸。所以地球要長期生存,必須要釋放內部的能量,那地球又是通過什么形式來釋放能量的呢?學生很快得出“火山噴發和地震”。 (2)探究地震成因<br>出示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推測地震可能在巖石圈層的什么位置發生地震,并說出理由。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猜測會在地殼較薄的地方和板塊的接壤處發生地震,因為這些地方更容易讓地球釋放能量。于是出示世界地形圖中地震頻發的圖片資料。<br> 根據資料,可以知道世界上大部分地震都分布在板塊間的邊界上,并介紹中國也是一個地震大國,從世界板塊來看處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所以會頻發地震,通過資料學生知道他們的推測是正確的。<br> 接著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云南、四川等地會頻發地震?”學生立馬回答這些地方也處于板塊間,接著出示中國的地震帶,發現云南、四川等地處于喜馬拉雅和地中海板塊之間,所以會頻發地震。 教學反思:讓學生經歷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提供的資料與自身思考的結果進行比對,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br> 接著教師出示地震后的公路圖片,學生觀察到路面有塌陷、彎曲、突起、褶皺等現象,并思考這些現象是板塊間如何運動形成的? 學生猜測是板塊間碰撞后出現的現象,于是讓他們用實驗去驗證推論是否正確,出示代表巖層的泥土和代表板塊的兩半盒子。 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發現當板塊間碰撞后巖層會呈現突起、褶皺、彎曲變形等現象;當板塊間分隔開時,巖石會發生斷裂、錯位。同時出示巖層彎曲、斷裂、錯動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模擬實驗的現象,嘗試解釋地震的成因?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得出,由于地球內部地核溫度很高,讓地幔的巖石層熔化成巖漿,產生巨大的壓力。通過板塊間擠壓和碰撞,使巖層發生彎曲、斷裂和錯位,這個過程中讓地球內部的能量獲得釋放,這樣就形成了地震。 (3)地震的作用<div><div>我所在的學校是阿壩州茂縣,它緊挨著汶川也經歷過大的地震,課堂中我以汶川地震為切入點,重點講解茂縣疊溪地震。</div></div> 汶川地震<div>201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級的地震,地震導致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div> <div><br></div> <h5><font color="#9b9b9b">映秀地震遺址</font></h5> 茂縣疊溪地震<div>1933年8月25日茂縣疊溪村發生了7.5級的地震,地震引發了山崩,堵塞河道,把岷江攔腰斬斷,最終江水倒灌,淹沒疊溪城及附近21個羌寨,死亡6800多人,僅一個放牛娃幸免。同時松平溝、水磨溝、魚兒寨溝等地山崩數處,形成大小海子十一個,現在松坪溝著名旅游景點海子就是當時地震形成的堰塞湖。</div> 在2008年疊溪又經歷了汶川地震,導致山體比較松散,在2017年6月24日疊溪新磨村發生了高位垮塌,河道阻塞2公里,100余人被掩埋。<br> 學生通過汶川和茂縣疊溪地震,了解了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同時地震會造成堰塞湖、道路倒塌、山體松動、垮方等地形改變。 教學反思:學生看到課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時就很疑惑,地震還有作用不應該是危害嗎?在學生的認知里作用指的是好的方面。發生地震的本質原因其實是地球釋放能量的過程,這也是地震最重要的作用,但教材里沒有涉及此內容,建議增加這部分內容。其次教材所呈現的汶川和唐山地震對地形的改變,學生認為是地震的危害而非地震的作用,建議把課題改成《地震的成因及影響》,這樣更符合教材的內容。 (4)地震自救和互救<div>四川是多震地方,學會地震自救和互救顯得尤為重要,我用視頻來教學生自救的方法。</div> 看完視頻后在教室里進行地震應急演練,同時讓學生制作地震自救宣傳海報。 三、愛牛器材的使用 <h3 style="text-align: left">愛牛提供的是完整的塑料小盒子,在裁剪中很容易把塑料盒剪壞,建議直接提供裁剪好了的兩半小盒子。</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曲水县|
连南|
北安市|
北辰区|
永仁县|
平乐县|
玉环县|
明水县|
新泰市|
隆德县|
武川县|
玛沁县|
罗城|
定边县|
双江|
阿鲁科尔沁旗|
神池县|
砀山县|
宜章县|
青神县|
丹凤县|
洛南县|
江北区|
柘荣县|
文成县|
全椒县|
同江市|
五台县|
南岸区|
黄浦区|
水富县|
金阳县|
辉县市|
明溪县|
浦东新区|
察哈|
同仁县|
来宾市|
山东省|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