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靈谷寺位于紫金山東麓,離中山陵僅1.5公里。現在的靈谷寺面積二十余畝,寺內院宇齊楚,古木交柯,院落雅潔,鐘鼓常鳴。</p> <p class="ql-block"> 靈谷寺景區小而精致,吸收山間靈氣,銀杏、梧桐、三角楓、榛子等各類樹木高大挺拔,小徑幽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少靜謐,</span>令人心靜神寧。(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靈谷勝境</p> <p class="ql-block">別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一門之隔</p> <p class="ql-block"> 靈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監十四年(515年),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初名開善寺。以后每逢改朝換代便更名一次, 曾分別為寶公院、開善道場、太平興國寺、蔣山寺,后因朱元璋要修明孝陵,將蔣山寺搬到現地址,朱元璋賜名靈谷禪寺,并提書“第一禪寺”。靈谷寺現在的寺匾是于佑任先生所書。</p> <p class="ql-block"> 清軍攻打太平軍時戰火使靈谷寺遭到空前毀壞,靈谷寺只剩一座無量殿,也就是現在的無梁殿,其它建筑全部毀于一旦。光緒年間又陸續重修了 寶公塔、金剛殿、天王殿等,但規模遠不如明代靈谷寺。1928年,民國政府在靈谷寺舊址上建造了北伐戰爭陣亡將士公墓,1949年后,改為靈谷寺公園。</p> <p class="ql-block"> 無梁殿原名無量殿,因為殿里供的是無量佛。 是朱元璋用建明城墻多余的城墻磚建的,殿中沒有一根木材,又名無梁殿,也因此所以幾次戰爭和天災都沒有像靈谷寺其它建筑那樣被毀。</p> <p class="ql-block"> 1928年無量殿就成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陣亡將士</span>公墓祭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名“正氣堂”</span>,大殿正中供奉著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兩邊是《民國國歌》和孫中山的《國父遺囑》。</p> <p class="ql-block"> 無梁殿南面設有公墓的大門和牌坊,北面依次設墓園、紀念館(現為松風閣)和紀念塔(現為靈谷塔)。</p><p class="ql-block">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牌坊,五門六柱,頂覆綠色琉璃瓦,氣勢非凡,坊前置一對石獸。</p> <p class="ql-block"> 無梁殿背后的草坪上即墓園中對稱聳立著兩座紀念碑,分別是第五路軍和第十九路軍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淞滬戰役那段慘烈的歷史時刻和那群為國捐軀的抗日將士。</p> <p class="ql-block"> 南國霜常晚,初冬葉始紅。過了立冬,南京才真正進入賞秋最佳時期。金陵的秋色從來都是不吝潑彩,但又太過短暫。南京的賞秋勝地數不勝數,但秋天將最美的色彩幾乎都撒在了紫金山,東面有靈谷寺,西面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象路,還有前湖、燕雀湖、紫霞湖等等等等, </span>其中靈谷寺的秋一定不能錯過。 </p><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天,曾幾次去靈谷寺探秋、散步。小雪那天我又專門去了靈谷寺,還登上了靈谷塔,一覽靈谷寺園區的深秋景色。</p> <p class="ql-block"> 還沒進園區,就被門口的一池秋水所吸引,秋風把靈谷寺園區門口的“萬工塘”染成了金黃色,岸上、湖中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 “萬工湖”名字的由來也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為了修明孝陵把靈谷寺遷到了此地,靈谷寺建成前要挖一口放生池,便調來萬名明軍士兵,只用了一天就挖成了這片湖。</p> <p class="ql-block"> 滿園秋色從樹開始,寺院內各種樹木,唱出了深秋最后的交響曲,各自奉獻著自己的最輝煌時刻的絢爛色彩!</p> <p class="ql-block"> 無梁殿門口一地金黃。無梁殿周圍種了很多銀杏,秋末初冬,銀杏葉陸續飄落回歸泥土,為大地蓋上一層金黃柔軟的地毯。</p> <p class="ql-block"> 看到別的中老年游客開心的像個孩子,趴在殿前灑滿黃葉的草地上拍照,我也忍不住搶拍了一張。</p> <p class="ql-block">光影交錯,樹影婆娑</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當金黃色的銀杏葉與古建筑相互映襯,南京便變回了金陵。</p> <p class="ql-block"> 古靈谷寺前一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遮天蔽日,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遠處看去,靈谷寺仿佛依偎在她的懷里,幽靜而安詳!</p> <p class="ql-block"> 靈谷寺在古銀杏樹的懷抱中,使人惶惑,似乎穿越回到了大明王朝。</p> <p class="ql-block">一樹銀杏出墻來,國旗輝映更艷麗</p> <p class="ql-block"> 在靈谷寺寺門右側,會看到白玉赑屃(bìxì),背馱一碑,就是著名的“靈谷深松”碑。 多年來,“靈谷深松”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沒有松?是誰的書法?在坊間一直爭論不休。</p> <p class="ql-block"> 其實年輕時來玩時記得確實碑旁有一棵大松樹,今時今日,靈谷仍在,深松無存,只余枯樁半墩,立于碑側。石碑四周只剩下正值絢爛期的三角紅楓……但這四個蒼勁有力、古意盎然的字體到底出于哪位書法家,這次才弄明白,同時也知曉了一段與此有關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其實,此碑原是國民黨大佬譚延闿的墓碑,這里是他的墓道的第一座建筑。碑面原為前朝元首常公凱申親筆題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前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公延闿之墓民國二十年九月四日蔣中正敬獻”。解放后,原碑面蔣介石題字被完全鏟平,雖史料未曾提及,同時鏟平的可能還有碑帽下國民黨黨徽,黨徽下“榮典之璽”紅方印和“國葬之碑”四篆字。</p> <p class="ql-block"> 后由解放后第一任中山陵管理處處長高藝林題“靈谷深松”,具體時間應為1951年至1953年,其間陳毅元帥陪同幾位老戰友游覽中山陵園,叫高藝林當導游。游覽中,陳毅鼓勵高藝林為一些景點題寫些字。一月后宋任窮副市長轉達了中央政務院的指示,請高藝林為已經鏟除了的蔣介石手跡的石碑重新題寫景點名稱。于是,高藝林寫下了“靈谷深松”等六處書法,果然廣受海內外游客的好評。</p> <p class="ql-block"> 據《史錄》記載“靈谷寺方丈和尚特獻空生松一株,植于譚墓碑左邊。該松長于靈谷寺無梁殿屋頂,傳系飛鳥所傳種子而生,在殿頂已40余年,高約3尺,徑約2寸,枝葉繁盛。和尚獻此樹系用佛經松柏長春,永垂不朽之意”。高處長題字之時,此松仍應繁茂如初,故高處長身臨靈谷寺側高松常青之境,憶及金陵四十八景之“靈谷深松”故而題之。</p> <p class="ql-block"> 墓碑之后約20米處有一南湖石制牌坊,兩柱一開間,兩側門柱頗似華表,華表柱頂左右翅不對稱,似展翅高飛,凝重與輕盈融為一體。坊身有多重花紋、云紋裝飾,古樸之中亦顯精巧。這是譚延闿墓道的第二座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牌坊后面就是長長的墓道,也就是所謂的琵琶街,墓道的那頭便是譚延闿陵園的其它建筑和譚延闿墓。</p> <p class="ql-block"> 松風閣,曾經的國民革命陣亡將士紀念館,現在的南京市民主黨派之家</p> <p class="ql-block"> 想看靈谷寺的秋,最好的觀賞地是登上靈谷寺塔。登上塔頂,俯瞰銀杏間的層林盡染,聽著渾厚的敲鐘聲,感受這般凈化心靈的深秋美景。</p> <p class="ql-block"> 登塔賞秋,錯過就得等來年,我只好克服術后尚未完全恢復的體弱,且登且觀賞且拍攝,終于登上了這座“九層妖塔”的頂層。一覽靈谷寺和周邊的中山陵及遠處城區的秋景。</p> <p class="ql-block"> 塔的右側,可看見高高的中山陵最高處的中山先生紀念堂</p> <p class="ql-block">南京地標隱約可見</p> <p class="ql-block">登塔的道路掩映在紫金山茂密的樹林中</p> <p class="ql-block">巍巍鐘山,一片林海,秋色斑斕</p> <p class="ql-block">左手邊隱約可見一片新城</p> <p class="ql-block">用長焦收過來更是壯觀</p> <p class="ql-block">登上九層塔頂,視野越發開闊。</p> <p class="ql-block">塔的四周是巍巍鐘山層林盡染的彩色世界</p> <p class="ql-block">猜猜這黑影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塔下林間道路的盡頭是松風閣</p> <p class="ql-block"> 下得塔來,路口有一女子正對著靈谷塔作畫,匆匆一看,可見那雄偉的九層靈塔和滿幅的金秋彩韻躍然紙上,不禁心動和喜歡。</p> <p class="ql-block"> 白天越來越短,太陽快要落山了,只能打道回府,心中難免有些惆悵。</p> <p class="ql-block"> 從網上看到這張圖片,能真實的反映從高空俯視的角度所欣賞到的靈谷寺美麗秋韻,很遺憾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學用無人機航拍,就借用此圖作為結尾圖片以寄托心中對靈谷深秋的眷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兴文县|
吉林市|
正镶白旗|
鸡西市|
麻阳|
桓台县|
鲁甸县|
镶黄旗|
开封县|
曲靖市|
且末县|
康平县|
舒兰市|
任丘市|
安达市|
修水县|
宝丰县|
定陶县|
驻马店市|
霍山县|
福建省|
会理县|
碌曲县|
彭阳县|
渭源县|
华坪县|
北海市|
阳信县|
东台市|
阿拉善右旗|
榕江县|
柘城县|
穆棱市|
吉木萨尔县|
康定县|
鹰潭市|
手游|
江达县|
马山县|
松江区|